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汇编.docx
《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汇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汇编
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汇编
学生工作处制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关于开展学生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1)
荣获学院优秀学生工作案例名单(3)
关于表彰优秀学生工作案例的决定(4)
新生心理问题疏导案例赵效锋(6)
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张丽丽(10)
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苏珂(15)
探索“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肖红廷(23)
他终于定下心去学习了甄京博(30)
正确引导“富二代”,用教育打破偏见于善甫(34)
从就业困惑谈学业规划刘伟(38)
黄河科技学院文件
院学〔2010〕13号签发:
胡大白
关于开展学生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搭建学生工作交流平台,提升学生工作理论水平,鼓励广大政工人员对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学生工作案例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此活动旨在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典型问题进行理性剖析,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我校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新特点进行准确把握,从中探索当前学生成长和学生工作的新规律,进而为我校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提供经验积累和理性借鉴。
二、参与人员
全体学生工作系统人员。
三、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9月10日—10月31日)。
根据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完成一篇工作案例。
第二阶段:
学院评比阶段(11月1日—11月10日)。
各学院汇总本单位工作案例(见附表),并成立评审小组对案例进行评比,评选比例为学院上交案例的20%。
工作案例纸质版、电子版于11月12日前上交学生处办公室,电子版发至学生处邮箱:
xsc@。
第三阶段:
学校评比阶段。
2010年11月22日前,学校将对各学院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工作案例进行终审评选,优秀工作案例将汇编成集。
四、评选要求
1、案例的选择须真实可信且有代表性,要体现学生工作的特点,内容可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党团建设、班级建设、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
2、案例要做到主题突出,措施具体,方法科学,分析深刻,重点突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工作艺术。
强调针对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工作有借鉴意义,有推广价值。
3、要符合教育案例的基本要求。
有完整的案例简介、案例分析与措施、案例启示的提升与思考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两个基本特点,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教育规律和教育思想,不能凭空想象、杜撰、歪曲或抄袭。
案例中出现的学生姓名可采用化名或用字母代替。
4、案例的情境描述要有可读性,是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并能反映一定的问题和疑难情况。
反思要有针对性,突出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创新性。
5、题目简短干练,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字流畅,表达力强,字数在3000字左右,案例介绍1000字左右,分析、提升2000字左右。
五、活动要求
1、希望各单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思考、撰写、修改、完善的过程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2、学生工作典型案例的收集、归纳、梳理和提升是促进学生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各学院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思考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工作的综合水平。
二〇一〇年九月八日
主题词:
学生工作案例评选通知
黄河科技学院办公室2010年9月10日印发
荣获学院优秀学生工作案例名单
商贸学院:
冯晓娟,姜舒畅,胡兆义,叶亚丽,甄京博,于善甫,
李瑞,刘明
医学院:
周继红
信息工程学院:
姜维,马贞,刘伟
艺术设计学院:
肖红廷,张普,郭耀杰,赵振鹏
外国语学院:
杜鹏,刘贝贝,张薇薇,张倩
体育学院:
陈海峰,王过江,姜军亮,孙建鹏
国际学院:
张书杰,张向阳,赵效锋,周宁
民族学院:
朱晓洁,张丽丽
新闻传播学院:
冯德岭,关亮,苏珂,邵成,王山威,赵尚德,薛慧敏
音乐学院:
牛海峰,赖琼琼
黄河科技学院文件
院学〔2010〕20号签发:
胡大白
关于表彰优秀学生工作案例的决定
各教学单位、机关各部、处、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搭建学生工作交流平台,提升学生工作理论水平,鼓励广大政工人员对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根据黄河科技学院《关于开展学生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院学〔2010〕40号)精神,学校于2010年9月10日-11月22日进行了学生工作案例评选活动。
此活动旨在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典型问题进行理性剖析,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我校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新特点进行准确把握,从中探索当前学生成长和学生工作的新规律,进而为学校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提供经验积累和理性借鉴。
经过系、院层层推荐选拔,最终共有39篇学院优秀学生工作案例进入学校评选阶段。
为表彰先进,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研究,决定对赵效锋等7位老师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希望其他老师要以受表彰的个人为榜样,学经验、找差距、定目标,总结学生工作经验,把握学生工作规律,争取以后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件:
优秀学生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主题词:
学生工作案例评选决定
黄河科技学院办公室2010年12月9日印发
附件:
优秀学生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学院姓名案例名称
国际学院赵效锋《新生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民族学院张丽丽《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新闻传播学院苏珂《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艺术设计学院肖红廷《探索“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商贸学院甄京博《他终于定下心去学习了》
商贸学院于善甫《正确引导“富二代”,用教育打破偏见》
信息工程学院刘伟《从就业困惑谈学业规划》
新生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国际学院赵效锋)
一、案例介绍
第一次对小Z有深刻印象是在新生接待时,当时我刚从国际学院一楼接待处出来,正要往军训场地赶去,忽然听见学院门口传来一句极为响亮的脏话:
“XXX,黄科大真XXX垃圾,我被骗了,你们这些傻X更蠢,还在这排队……”这时所有人的视线都转向一个新生,个子不高,看起来瘦瘦弱弱,很文气,没有家长的陪同,只有一个大背包。
骂完了这句话,看出来他很激动,仍保留着一脸的愤怒,嘴角略微抽动着,拳头攥得紧紧的。
其实在新生报到之前,我通过招生录取数据库就已经了解到他——有一名学生1985年3月出生,而我是同年4月份出生。
专科军训第1天,小Z在曝晒中晕倒,休息了不到2分钟,不听教官及其他老师的劝阻,闷着头一句话不说又回到队伍中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通过军训花名册,我知道这名学生就是那个比我大一个月的学生。
这个时候我看了看他,嘴唇苍白,身体还在晃,但是眼神很坚定,注视着前方,没有看任何人。
当天军训结束后,临时班长告诉我,他跟小Z一个宿舍,发现他“有问题”,很容易激动,话不多,但是语言尖锐,不顾他人感受,偶尔对自言自语,与宿舍其他同学关系紧张。
随后,我抽空对小Z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幼儿期患过肺炎,高中时又患过心肌炎、胸膜炎,体质一直较差。
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小Z家住城市,家境优裕,是家中独子。
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医生,对小Z虽然宠爱但要求也还算严格。
小Z个性细腻,偏内向,在家里是个听话温顺的孩子。
在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较好,但因高考前三个月突患急性胸膜炎,影响了考试成绩,只达到了专科二批分数线。
经历了高考失利的小Z本打算复读以图来年,但经老师、亲友的劝说和两个月的调整,还是如期到我校国际学院报到。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食堂里的伙食不合胃口,浴室和卫生间是公用的,日常生活要自己打理等等,本来就够让他烦了,而更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与五位室友的关系。
首先,寝室里狭小的空间就让小Z不舒服,无法与家里三室二厅相比。
从小他有自己的房间,现在与别人同住,他极不习惯。
更何况这五位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又都出自农民家庭,穿着打扮都挺有“乡土气息”的。
这是小Z看不起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学的晨读在他看来是不知羞耻的表现——“那么难听的英语也亏得他们好意思读出来”,虽然这些话他未公开说过,但他也承认这种态度会在言谈举止中不经意地有所表露。
另外寝室里每天的话题都是有关体育、女性的,小Z对此既陌生又毫无兴趣,总认为他们低级趣味,属于下里巴人一类。
其次,室友们曾趁他不在时,偷偷地从他的柜子里拿出他的数码相机、笔记本摆弄,这些东西都是寝室里唯一的。
小Z自我评价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他认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意动用他人物品的,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当他恰好碰到并面露愠色时,一位同学的话伤害了他: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两个臭钱么!
”于是他和那同学大吵一架。
其他同学虽没有卷入争吵,但从此小Z在寝室里感到了孤立。
开始几天还能忍受,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使他彻底地成了孤家寡人:
一位室友为了和女生约会体面些,穿了他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某黄姓室友开玩笑自诩“皇帝”,说小Z女性化,“封”他为“刘妃”,全寝室一致哄笑赞同;于是,小Z讨厌寝室里的每个人,讨厌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不再与同寝室的人说话,尽可能地远离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独来独往。
他常常暗自落泪,后悔来大学报到,屡次产生退学回家的念头,感慨自己是“落了毛的凤凰”。
二、案例分析及处理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意识到小Z的新环境不适应问题,其实归结于心理问题。
结合我自己对心理学的了解,同时咨询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之后,给小Z下了这样一个定论: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气质类型属抑郁质。
接下来,结合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小Z走出困境,展现精彩自我。
首先,确立了心理疏导的目标和原则。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是引导小Z宣泄不良情绪;指导小Z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接纳同学;改善当前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帮助小Z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掌握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小Z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直接导致的。
这种不良的行为模式的形成,与其家庭生活背景(独子,家庭生活条件好,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受父母呵护较多,独立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较差)和个性特征(内向、细腻、敏感)有密切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宗教、经济、文化背景、地域、教养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人际距离或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敌对的情况客观存在。
这也是造成小Z心理问题的社会文化因素。
小Z刚刚经历高考挫折,其失落感尚未完全消除。
消极心境的渲染性导致其更多地关注或扩大一些生活中的消极事物(如:
同学擅自使用小Z的物品或穿着其衣服;与同学缺乏共同关心的话题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引发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摩擦等)。
这反过来又加剧了消极心境,加重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如果不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人恶性循环,极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人格障碍。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以及、班干部对小Z及其室友的谈话和沟通,小Z上周主动找我,“感觉跟同学有话说了”;“有位同学每天教我打篮球,要帮我锻炼身体”;“我觉得住在寝室热热闹闹的,也挺有意思的”;“我已经能做到跟他们求大同,存小异了”;“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有同学帮助我的”。
三、思考与对策
总的来说,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是我们不可逃避的问题了,高校与辅导员必须正视此问题,采取多种对策,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首先,注重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广播、校刊、校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学生心理社团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助于形成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机制和共同成长的群体氛围。
另外,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和培训,举办心理剧的编排、演出等文艺活动,举办心理沙龙,出版心理宣传栏,开展心理小测验,学校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月)等活动。
立足于利用各种渠道动员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科普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
加强沟通,启发思维,锻炼意志,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学会理解、宽容、与人为善,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定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第二,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
对于高校学生务必做好生理、心理健康普查,健立大学生健康档案,从而为有效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也便于和学生家长、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机构的尽早联系。
对于有慢性疾病和心理缺陷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关照;对于在普查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交给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解决;对于在心理健康普查中正常的学生,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适应大学生活;对于老生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心理健康普查,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三,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
在对大学生定期进行健康普查的基础上,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规律,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会、班级、团组织、心理健康联络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和反馈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心理情绪的波动,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建立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
第四,加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学习、进修与实际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补充作用,自觉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用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意识,从而有效地促使青年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生活是一个渴望发展、追求独立的过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迫切需要及时的引导和调整。
在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同时致力于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让学生置身其中,不仅能够得到愉悦和放松,还能使心灵得到教育和净化。
只有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生活氛围、心理氛围,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乐观、宽容、自信、活泼、向上。
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民族学院张丽丽)
一、案例介绍:
2009级学生佳睿(化名),女,18岁,性格较内向,民考汉一年级。
2009年新生军训后,发现她中午经常不回宿舍休息,她的回答是一直没有午休的习惯。
一次与她的谈话中得知她与宿舍同学发生了小摩擦,不想呆在宿舍。
同时,听其他学生反映,她所在宿舍有两位学生做事特别霸道,在班级经常因为小事与学生争吵。
9月25日晚上佳睿又因小事与舍友发生了争执,她哭的很伤心,最后由同学陪着她在楼管老师休息处住了一个晚上,舍友却没有找她。
26日早上她母亲给我打电话说:
想给她调一个宿舍,孩子伤心地给她爸爸打电话说“我不想上学了,想回家复读,艰苦朴素努力学习,这难道还有错误吗?
无论怎么让步都没法解决舍友之间的关系,觉着自己很没用,让父母失望了······听到女儿这样的话,做母亲真是放心不下!
”
二、案例分析
(一)不适应大学新环境,心理与环境适应不和谐
进入大学,不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佳睿由于成长环境单调,适应了熟悉的交往对象和固定的交往方式,给她埋下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隐患,是心理与环境适应不和谐的体现。
心理与环境适应和谐即有较强的自制力,既能客观分析正确认识环境状况,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佳睿初中和高中都没有住过校,家距离学校步行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放学就回家,很少与同学交往,与外界接触不多。
无非是学校—家庭—学校;读书—吃饭—读书。
父母因为工作忙,很少带她参与社交活动。
这种情况造成了佳睿与别人交往机会少,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弱。
环境不适,在大一新生中象佳睿的这种个案较为普遍。
尤其是初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二)在新集体中产生失落感
佳睿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级干部,而且是独生女,事事都被老师、家长、同学关注,现在的心理落差较大。
她认为进入大学后自己在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与其他同学有一些差距,尤其是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她难以准确定位自己;考上大学又强化了她比别人强的意识。
进入大学后佳睿立志要好好学习,学好专业课,大学毕业考研。
所以她生活俭朴,关注学习方面的多于娱乐和时尚,而这些在宿舍舍友看来似乎不合拍,觉得她“老土”、“不食人间烟火”,已有的心理定势和现实情况使佳睿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导致很大的失落感。
而恰恰是这种失落的心理又使她在新的优秀群体中重新评价自己,于是强烈的自尊导致盲目自卑:
有挫败感;事事不如人;不被他人理解;理想与现实差距大,无法适应。
其行为表现为远离宿舍小集体,与同学被动交往,封闭自己。
(三)交往中产生自卑感
自卑通常是指人们由主观和客观而造成的妄自菲薄,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自我意识。
过分自卑的人心理总是罩着一层凡事不如人的阴影,害怕交往、心存疑虑、行为退缩,缺少足够的耐挫力,遇到不顺利的事总认为是个人能力差,埋怨命运不好。
有些人甚至有“社交恐惧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种人看事看人都是静止的,不能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事物,以至陷进自卑的苦水中不能自拔。
在宿舍里,同学们谈天说地,佳睿插不上嘴,大家讨论关于娱乐和时尚她也不想搭话,时间长了,加上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使她与宿舍同产生了隔阂,而且互相之间都很敏感,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导致关系很僵,这也就出现了争吵之后佳睿外宿,舍友都没有去找她。
这件事也让她感觉很伤心,增加了她的自卑感,进而否定自己。
同时出现了自责、失落、试图逃避的不良心态,这也是她不想回宿舍、换宿舍到想退学的主要原因。
这是在大学这个优秀群体中常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刚刚入校的大学生遇事缺少交流、理解、和沟通,不能做到彼此包容。
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在比较中,他们发现了自己到的不足,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弱,而且一贯比较优秀的部分学生,失落的心理可想而知,导致他们更加封闭自己,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交往障碍。
(四)人际关系不够和谐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活的润滑剂,不良的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影响不可忽视,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极大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人际关系和谐,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心理距离接近,心理相容性强,彼此感情认同,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交往态度,交往动机端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最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进入大学,不仅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后一种状况的适应远比前一种困难。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
当人际关系不和谐时,或者感到不被他人接受时,会感到压抑等状况。
主要表现在当与他人意见分歧时,不能有效的沟通,化解问题,尤其表现在同宿舍的同学身上,大一、大二的女生尤为严重,因为女生一般比较敏感,加上大一、二同学交际经验不足,往往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控制彼此的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佳睿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波及到同班同学,产生了社交抵触和恐惧心理,进而封闭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是典型的人际关系不和谐。
三、具体措施
(一)认知领悟法
10月26日上午我给佳睿调整了宿舍,并她与和其他五位学生进行了一次倾心交流。
首先,我让她自己叙述事情的经过,谈自己的领悟,接着用“空椅子”技术让她换位于舍友,她有了新的领悟:
缺少对同学的理解和包容,在小事上计较耽误领悟学习影响了正常生活,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都有不足,只要认识到努力完善就好。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
“是啊,你好好学习关注学习的多是对的,舍友谈论关注流行和时尚的也没有错,要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看到差距和不足说明你是清醒的,认识到不足,只会哀怜,自我封闭,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弱。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现在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她用自信和微笑的眼睛看着我,并要老师看以后的行动。
(二)提高交往能力
谈话中我对佳睿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她是属于考试型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苦读,专业课好好学,毕业考上自己理想学校的研究生,这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但俗话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都阐述了交友的重要性。
在学习上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同学而是自己;人际交往中障碍的形成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所以应在课余时间多看些课外书,多接触同学,交流信息,扩大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谈话结束,我给她留了作业,每天至少主动与班上两位同学主动说话聊天。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佳睿由开始的被动交往变为主动和积极,与别人交谈时也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了,看到她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四、体会与启示
作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确有许多繁杂的事情要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关注这些显性的同时更要关注隐性的问题,有时学生之间有小矛盾和摩擦时不主动找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发动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洞悉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1、关注学生成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自我封闭、猜疑心重常见的问题外,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嫉妒心重、孤独固执、过分期待、欺骗、虚伪等,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
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积极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
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
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应在一个和谐、自然的氛围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待性格内向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庭不完整的学生、失恋受挫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关心、尊重和鼓励。
2、关注过分自卑的学生,建立自信
辅导员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了解他人。
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种相互间的差异是无法相比的。
因为,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没有必要时时、事事、处处与人比长短,关键是要自己能够认识和把握好自己。
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了解自己的缺陷,正确对待挫折,以勤补拙,扬长避短。
同时,要全面了解与考察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恰当的运用好场合,让他们展现自身的优势和才能,感受到成功,找到克服自卑的动力。
但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自卑的原因千差万别,辅导员一定要全面观察深入调查了解,找出原因,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及时进行指导,达到克服自卑的目的。
3、关注学生心理,让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相统一
作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