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24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辽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2.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

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朱熹)日: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B.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4.“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

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5.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

可见(  )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7.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8.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9.“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

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11.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2.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感到担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13.(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

“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

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

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

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  )

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

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                            D.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

14.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

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这种“洋财”属于(  )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1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贾。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D.外商挤压民族主义

16.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7.“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  )

A.全面恢复私有制                                    B.实行商品贸易

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禁止私人贸易

18.斯大林曾说:

“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④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19.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

“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20.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

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

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

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2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2.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3.“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

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

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

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俄国新经济政策

C.战后福利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

24.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

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

(选自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6分)

2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

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

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

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

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

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

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

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

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

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古代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

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结果。

(4分)

材料二英国战后的国有化是西方国家国有化的一个典型……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

1974-1976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两次国有化高潮使国有工业在英国重要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一期的统计数字,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

石油25%,汽车50%,钢铁75%,航空75%,煤炭100%,电力100%,天然气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电信100%。

——吴易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与非国有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浪潮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三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一个国家,如果他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

(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

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

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

“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

”第二次是“洋务运动”。

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

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

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

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

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答案

1-5AABCA6-10DDCDD11-15CDBBC16-20BBCCC21-24BADD

25.(6分)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

注意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26.(19分)

(1)变化:

①鸦片进口下降②棉纺织品进口比重逐步下降。

③煤油等工业原料进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重工业品及交通工具进口比重上升。

(4分)

原因:

①近代中国逐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西方国家对华商品及资本输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国内交通的发展。

⑥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薄弱。

(4条,5分)

(2)原因:

外因:

西方国家及后来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封锁。

内因:

①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发展国防工业。

③传统自然经济意识的影响。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3条,6分)

影响:

①打破外部的经济封锁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③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④不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条,4分)

27.(15分)

(1)核心:

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2分)结果: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分)

(2)原因:

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应对经济危机,发展社会经济,巩固统治;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分)

(3)主张: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背景:

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分)

(4)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现代国家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合理利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发展民族经济;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者各有各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多度依赖市场调节或政府干预,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任3点,3分)

28.(12分)

一等: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评卷参考:

观点一:

“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

我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

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

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

升华:

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

观点二:

“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

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

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

升华:

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