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学救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21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急医学救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紧急医学救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紧急医学救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紧急医学救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紧急医学救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紧急医学救援.docx

《紧急医学救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急医学救援.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紧急医学救援.docx

紧急医学救援

第七章紧急医学救援

第一节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理论

一、灾害反应周期(PhasesofDisasterResponse)

灾害过程有4个阶段,所有应对反应必须一一通过。

它们是:

(1)减灾;

(2)准备/备灾/策划;(3)反应;(4)恢复。

在整个阶段过渡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概念化提醒认识、周密适当计划、防止任何意外可能都可以降低犯错的可能性。

(一)减灾(策略)Mitigation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灾害可能造成灾难结果在事件发生前能够预防。

例如,演练人群疏散可能减轻飓风或洪水造成的伤亡。

早期警告可以让居民寻找掩体抵抗龙卷风。

商业或居住区水喷淋系统可以降低火灾引发伤亡风险。

(二)准备/备灾/策划Preparation/Preparedness/Planning

灾害策划将在外部和内部策划详细讨论。

然而,需要强调,灾害计划不能与灾害策划等同。

许多社区有详细的“纸上”计划,而当验证时发现可能是基于错误的判断或在最初反应行动时根本不起实际作用。

(三)反应Response

在灾害的最初反应行动中出现一些预警事件。

如果有预先警告,一些事件甚至在真正事件出现之前会出现。

不幸的是,明显预警情况非常罕见。

1、行动Activation

(1)通知和最初反应Notificationandinitialresponse

在这个时期,负责灾害反应行动机构和潜在受影响人群被立即通知。

如果预期是灾害性事件,在灾害到来之前,此期立即启动。

飓风影响可能的区域需要24小时以上的疏散时间。

(2)行动指挥和现场评估Organizationofcommandandsceneassessment

一旦行动开始,预先安排灾害反应行动的指挥机构和人员应该就位和建立通讯网络。

一旦灾害发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纵观历史,协调反应行动的中枢系统的准备在灾害反应行动中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在此期,尽快出具最初全面现场评估报告。

对于省级范围的大型灾害,需要资产评估。

通常,最初已知的事实就是灾害是一个持续过程。

然而,重要的事实是确定是否需要外部援助,这样可以及时启动这些援助资源。

2、执行(履行)Implementation

(1)搜救Searchandrescue

根据事件指挥系统(ICS)结构和功能,搜救可能依从消防部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或警察(安全)部门实施。

具体来说,地理区域事件,搜救比较直接实施。

大型灾害,特别是持续变化或存在恐怖活动时,合作/协作是必须的,每个搜救行动必须高度有组织性以确保适当、完全覆盖所有区域。

(2)营救,分诊、稳定和转运Extrication,triage,stabilization,andtransport

大部分国家营救属于消防部门工作。

除了特殊技术和坑道营救队伍,在建筑物倒塌和次生危险(洪水、火灾)方面,消防部门比其他组织更有经验。

分诊可以尽可能给人员提供帮助。

医疗工作者擅长为病人提供全面诊治。

当在灾害现场同时面对众多病人时,甚至对于有经验的灾害工作者,容易出现混乱情况。

分诊必须多层次进行,病人需要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每个步骤进行再评估。

转运需要有组织和预先演练。

大型灾害时,伤员转运常常只运送到1~2个医院,并出现拥挤,而同时其他医院和医疗机构坐等病人。

(3)确切现场管理Definitivescenemanagement

在局部地区或地域灾害,静止现场控制和管理相对简单,大的动态、瘫痪状态灾害需要几天来控制、稳定现场。

随着灾害时间持续,需要启动额外资源,搜救人员疲惫,供给消耗,次生风险增加。

(4)恢复Recovery

恢复期在灾害计划中常常被低估,而此期工作对于受影响社区、地域或区域至关重要。

此期间,外在秩序恢复,公共设施重建,内部结构开始有效运转。

现场撤回和恢复运转同时进行。

此期间,工作人员治疗同样重要。

严重灾害重点汇报需要在此期间完成。

(5)汇报Debriefing

有价值的汇报必须听取。

获得尽可能全面参与灾害反应团体组织汇报的信息至关重要。

没有暴露的问题,相似的反应弱点将会影响未来工作。

二、外部和内部策划

(一)外部策划(Externalplanning)

包含地域和区域性灾害计划必须集中在3个可能方案:

1、在辖区内部发生灾害,用现有资源控制和限制;

2、在周边区域发生灾害,其资产可以通过多方协调调动;

3、大范围灾害发生,需要省级甚至国家有效救援帮助。

(二)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commandsystem)

1970年加利福尼亚系列火灾发生之后,消防监察机构提出事件指挥系统(ICS)的概念,目的是组织针对大型灾害迅速有效反应。

ICS由5个功能单元组成:

指挥、行动、后勤、策划和财政。

大部分灾害计划包含相似的组织结构,并根据不同部门正常运作有所变化。

在建立一个灾害计划时,领导者应该记住防范所有意外是不可能的。

因此,计划必须是通则和具有扩展性。

大部分能够被局部地区或地域控制的灾害死亡人数少于100人,伤者少于500人。

显然,这些数量依据社区支持性资源而变化。

如果制定大规模灾害计划,他们应该集中在灾害最初48小时。

尽管大的事件可以得到省级和国家级援助,但这些援助队很难第一天到达。

研究提示实际所有致命伤亡发生在最初24小时。

(三)演练(Rehearsal)

在灾害计划中,所有灾害反应时期都要强调。

所有部门和组织职责要明确。

更重要的是,这些计划应该练习和演练。

理想的演练包括涉及灾害反应的所有部门参加。

因为这些演练自然要干扰人员和物资利用的正常运转和耗费,灾害部门经常采用桌面演习方式。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训练和检验计划和行动步骤的模拟,它没有包含应急资源的运动。

桌面练习是很好的训练工具,因为它们可以让领导位置的管理者和人员共同解决问题,而没有耗费车辆、人员或物质资源。

它们能够迅速发现薄弱环节,预备额外支持力量。

(四)组织(Organization)

作为联邦政府反应计划的一部分,国家灾害医疗系统(NDMS)由防御部、退伍军人管理局、联邦应急管理局和健康服务部于1980年共同成立。

联邦反应计划要求建立12个反应功能单位应州政府宣布紧急状况来帮助(不是直接)启动和实施灾害反应程序。

当年,美国内陆为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沙漠风暴准备1000病床,没有模拟演练,还遭到政府会计部门批评。

灾害医疗援助队(DMATs)由大约30名志愿者组成,包括医生、护士、EMS人员和其他人员,他们被送到灾害地点,参加分诊、稳定伤员病情、转运和治疗。

适应紧急反应的队伍(如海军陆战队生化迅速反应队)由于没有及时到达现场而遭到质问。

1995年4月19日DMATs对Oklahoma市联邦大楼爆炸做到迅速到达现场,并对某些关键事件做到提前反应,例如1995年Atlanta奥运会以及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表1联邦政府应灾反应计划

功能责任部门

运输运输部

通讯国家通讯系统

市政工程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

灭火设施农业部

信息/计划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

群伤救治美国红十字

资源支持政府公共事业服务部

健康/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部

城市搜救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

危险品环境保护局

食品服务农业部

能源能源部

(五)内部计划(Internalplanning)

医院灾害计划者必须考虑以上提及的方案,包括灾害累及医院的可能性。

如群体去污染治疗、分诊和实施救治步骤要在医院眼科控制区域内进行,人员流动、设施和备品的补充要预先计划。

医院联合委员会(JCAHO)要求医院定期演练灾害计划和成立灾害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应该由院内关键部门组成,包括管理部门、护理部、保安部、信息中心、检验科、放射线科、医疗科室以及后勤部。

医院灾害计划应该包括满足下列需要的草案和政策:

识别和通知;医院能力评估;工作人员召回制度;建立设备控制中心;正确记录体系;建立公众联系;设备再支援。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ystems)

(一)介绍(Introduction)

EMS历史可以追溯到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圣经故事。

古代战争描述揭示了许多有组织伤者转运和治疗。

历史档案揭示了凯撒大帝在军中建立前线战场医疗救护站。

拿破仑的外科主任建立了“移动救护车系统”,它们由配备战场救护人员的马拉车厢组成。

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许多城市发展了由医院和殡仪馆操作的相似系统。

直到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EMS的新纪元,整合转运和院前救护,为社区提供早期、更高治疗的医疗服务。

60年代末,Pantridge建立了移动单元,配备医生和护士把心脏救护单元延伸至院前。

1966年美国国家公路安全法指定美国交通运输部建立EMS服务的通讯和教育并购买救护车和医疗设备。

1973年,国会制定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法案(公共法案93-154),投资和指定健康部、教育部和社会福利部门在全国建立EMSS。

300多个区域性EMS管理实体成立并建立系统的EMS。

美国EMS系统培训和授权医生代理人(院前救护人员)实施院前病人治疗。

公共法案93-154确定了EMS系统的15个组成:

通讯、培训、人力、互助、转运、便捷、设备、危重护理单元、转运护理、公众参与、公共教育、公共健康部门、标准医疗记录、独立检查和评估、灾害救援联动。

最初的EMS设计方案后来被证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包括医疗范围、责任、预防、康复、财政以及操作和病人服务草案。

在1980和1990年,EMS系统持续改进,甚至在大部分联邦资金终止后。

成功EMS系统被设计适应它们服务社区的需要。

州政府立法大致划出什么是严谨、安全和可以接受的。

为了有效性,EMS系统必须按当地水平进行计划和操作。

社区需要确定他们的具体需求和资源,建立投资机制,和参与构建系统各个层面。

要成立政府监管体系和委员会来组织、指导和协调所有系统组成部门。

委员会由当地医疗、EMS、民众和公共安全部门组成以确保建立方针和解决矛盾的一致性。

EMS系统必须为所有提供一致的便利,并由独立安全机构保护。

(二)医疗指导(MedicalDirection)

医生准入、领导和监督对于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与标准相符是必要的。

医生必须被授予权力并参与计划、贯彻、监督和评价系统的各个组成。

医疗指导可以是立即(在线)或有组织的(离线)进行。

在线医疗指导通常通过电话、对讲机为紧急医疗技师等(EMTs)提供现场临床咨询和指导。

责任直接由医疗主管委派给地区急诊科工作的医生。

提供在线医疗质控的基地设施被用来监控所有ALS通讯、提供现场会诊和注视来诊病人的地面接收装置。

提供在线指导的医生应该被适当培训和熟悉系统的操作和其有限性。

医疗指导具有和承担离线指导的权利和责任。

在与当地医疗团体合作时,医疗指导有责任建立标准、草案、政策、步骤,确立培训程序、签发证书以及提供评估,为CQI履行过程。

(三)通讯(Communications)

全面通讯计划对于提供社区易于系统派遣和提供EMT易于医疗指导和资源供给是必要的。

统一911紧急呼叫电话号码的建立大大改善了系统的便捷性。

911系统升级增进了其功能,它可以自动提供给派遣人员呼叫者的电话号码和地址。

使用升级的911,甚至无法与派遣人员进行联系时,呼叫者也能够获得服务。

紧急医学救护包括病人所在区域和状态评估,提供到达前指导,与公共服务部门合作,确定资源(ALS、BLS)使用优先制度,以及反应模式(警灯、警报器)。

对讲机和移动电话联络被使用于建立基地、现场和医院之间的通讯。

通讯计划应该确定EMS设备、培训、脉冲频率、草案、政策和规矩。

(四)转运和设备(TransportationandFacilities)

地面车辆提供大多数EMS转运。

救护车要依据联邦标准制造并配备适合设备以满足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空中运输包括直升机和带机翼飞机并配备BLS和ALS设备。

救援飞机用于长距离转运病人,减少院前耗时,并到达难以接近的地区。

操作系统标准化来说明所需的设备、使用人员数量、所需证书的水平、反应时间的尺度、和每次转运的目的地。

在线医疗指导服务于所有没有转运的呼叫。

这包括服务人员决定不转运的情况、病人拒绝医疗服务、或分诊属于级别较低的病情。

如果服务人员被查出无照行医,人员将触犯相应法规被处罚。

一旦病人接受检查和稳定,设备间转运开始。

病人转运要依从当地的草案和法规。

法规要求只有当预期转运可能有积极和好的结果时才能转运医疗不稳定病人。

病人应该转送到最近、最合适的医疗单位。

接收医疗单位要求具有治疗病人、稳定病情和改善预后能力。

只要转运符合地区进入点草案、由在线医疗质控认同、以及不增加具体医疗单位负担,稳定的病人可以转运至他们选择的医院。

不是每家医院都具备特殊设施服务严重损伤病人。

区域社区需要建立地方草案提供明确指南来转运不稳定病人到指定具备合适设施的医院。

不稳定病人如创伤、烧伤能够转运到局部指定医院,便于利用设施。

(五)培训与草案(TrainingandProtocols)

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受训以满足遵循地区和国家标准的大纲的发展和要求。

培训包括理论教学、临床和现场培训部分。

大多数州要求被选人在领上岗证前通过笔试和实践考试。

此外,EMTs要求接受理论和临床继续医学教育来注册上岗证书。

教育也包括加强病人护理,更新标准和草案以及纠正病人护理上发现的缺陷。

医生参与对保证适当应用技能和使用设备是必要的。

EMS系统也提供社区教育,如CPR公共课程,初级救护,儿童安全问题,以及EMS的便利。

建立的草案是处理执行、管理和病人服务的事宜。

它们确定一个标准的、可接受的步骤方法来处理常见的问题。

草案应该涉及地区和国家标准,和当地环境的特殊性和有限性。

医疗指导(负责人/队长)有责任提出草案,内容包括病人服务事宜,如分诊和治疗。

分诊是评估每个病人情况,将病人分成治疗类别,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进行治疗和转运。

此外,分诊要明确救护人员能力水平和实施病人服务的反应级别。

特殊分诊标准对于促进现场搜救、优先评估、治疗和转运群伤事件的病人是必须的。

治疗草案描述了医疗服务人员的权威性和责任,以及提供医疗评价和护理的指南。

最佳的护理和医疗责任感需要标准化的草案、规则系统和确定行动步骤以为无法接触医生的救护人员确立特殊行动方案。

与这些行动步骤偏离被视为违背职责并必须被审查。

在需要决定提供指南和考虑一些病人服务职责上在线医疗指导非常重要。

(六)持续质量改善(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

CQI是EMS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评估和改善的行动过程。

通过实施及时、持续、适当、同情的和有效的服务来达到积极影响病人转归的目的。

CQI保证现场施救人员提供最高质量的医疗救护和系统支持达到此目标。

质量要从EMS系统内部和外部、独立、无偏见的大众代表、政府和医疗社区组织监管。

标准草案、政策、行动指南和文件对于构筑成功的CQI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评估采取瞻前性、时时性和回顾性方法。

瞻前性评估对于保证高质量的EMS是最有效的,因为它可能预防错误发生。

系统必须持续仔细检查以确定需要增进和改善的地方。

当目标和标准相左,CQI人员必须认清问题,建立和实施正确的行动和检查结果。

时时评估在现场和在线进行。

有关人员观察行动、鼓励积极行为、在不良习惯形成之前纠正问题。

回顾性评估是低价值的和耗时的。

它包括听证会议和病人有关信息的观察研究。

(七)灾害计划和社区联系(DisasterPlanningandCommunityRelations)

EMS系统是灾害准备和计划的集合部门。

它在最初反应和转运中起到决定作用,并在与公共安全部门、政府和医疗社区合作建立区域性灾害准备计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计划应该提及灾害管理、通讯、治疗和伤亡事件的结果。

定期救灾演练用于评估行动、增进管理和培训人员和社区。

公众参与和支持对于构建成功EMS是无价的。

EMS系统要为每个人服务。

民众应该被告知EMS系统对他们的利益和怎样从它那里得到服务。

民众教育和培训对于社区得到EMS系统适当服务是必要的。

在等待EMS时,民众急救培训对于外行人实施初级救治也是非常有用的。

这些培训应该与地区公共安全部门和志愿者部门协调以计划统一信息和达到最佳影响力。

EMS系统必须与社区内外诸多部门有紧密联系。

与公共安全部门合作时必要的,它常常是紧急事件最初的反应部门并可能提供全部或部分EMS服务。

相互帮助协议应该在相邻的社区之间建立以便当一个系统受损或负担过重时提供帮助。

这些安排和准备能够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保证病人救护畅通无碍。

四、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理论

(一)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二)“搜救—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救援

附:

我国灾害救援经验总结

1、灾难医学有概念缺体系——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防疫总结

截至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夺去了69197名同胞的生命,还有18379人失踪,374176人受伤。

如此惨痛的代价,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何不让灾害变成灾难,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需要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为应对下一次灾难时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从容。

对于卫生系统,这场灾难提醒大家,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高效的灾难医学体系,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5月15日下午3时,刚结婚一年的陈坚已经在北川的废墟中被埋了72小时。

消防救援队员试图一层层切开压在他身上的钢筋水泥预制板,但是他身上的废墟像小山一样,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在等待救援工具的过程中,陈坚一直给自己打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还没见过自己没有出生的孩子呢。

双作用千斤顶来了,障碍一个个被排除。

晚上8时40分,陈坚终于获救。

但是,现场没有医疗队,也没有担架。

救援人员抬着陈坚翻越废墟,攀过一座严重变形、向上呈60度拱起的铁桥,赶往设在北川中学的医疗点。

时间在分分秒秒地流逝着,最终陈坚没能迈过那座桥,在河滩上他的生命体征逐渐消失……

如果在搜救现场,有医生,有急救设备,对陈坚进行现场救治,稳定其生命体征,陈坚的生命或许还能延续。

医疗救援如果与现场搜救实现无缝对接,已经脆弱到极点的生命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这给很多人留下了遗憾。

无疑,在数千平方公里的灾区,在突然而至的灾害面前,要做到没有遗憾很难。

要做到搜救和医疗急救环环相扣,不耽误一点时间,需要一系列的预案、演练和组织保证。

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在应对灾难时,卫生、消防、交通、运输、通讯等部门沟通合作、共同救援的机制。

军队和地方的救援力量也缺乏整合,在同一条抗震救灾的战壕中各干各的。

像陈坚这样已经看到希望,却因为救援中没有衔接好而最终失去生命的就是例证。

2、缺少防灾文化统领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10年中,我国经历了洪水、台风、非典、雪灾、地震等重大自然和疾病灾害,政府并不是没有钱来防灾,而是意识没有到位。

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应对灾害的能力世界第一,但是人的反应快了,装备却跟不上,致使这些年来中国防御巨灾的能力没有根本的提高。

政府调集救灾物资的能力强,但给予民众防灾的意识弱。

中华民众迫切需要建立防灾文化,如果这场灾难让我们有了深刻的防灾减灾教训,让我们这个民族面对灾难时更聪明了,这才是不幸中的万幸。

没有防灾文化,就是没有防灾意识。

没有防灾意识,救灾队伍再大也是泥足巨人。

“装备跟不上。

”这是在救援现场经常听到的感慨。

在都江堰参加医疗救援的一名山东医疗队队员深有体会:

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但是现场没有电,他们没有准备发电机,带来的心电图机用不上,就像一堆废铁。

伤员只能就地包扎,转移后方。

还有外科医生携带了手术器械,到了灾区才发现,没有消毒蒸锅,手术还是没法开展。

这次各地派出的医疗队成员都是很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其中不乏高年资专家,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很多队员“有劲使不上”。

这种缺乏物质准备的救援,经常以生命为代价。

在北川,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起了一位叫刘航的四川农业大学女生,她和外婆一起被埋。

救援人员发现,外婆身体已经僵硬,却保持一个姿势——双手撑地,用身体顶住预制板,把外孙女护在身下。

被困4天的刘航被救出后,意识清醒,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但是抢救中,呼吸机竟然忘了带气囊……。

缺少防灾意识导致的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绵阳,医疗队员们住的帐篷有些不防水。

一下大雨,住在里面,就像泡在水里,医疗队员极易感冒,造成非战斗减员。

还有大部分紧急赶赴灾区的卫生人员从未参加过野外和灾难现场的工作生活演练,到了灾区才开始学习搭帐篷,缺乏基本生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

对此,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侯世科告诉记者,在灾区,由于到处是废墟,极容易扎到脚,救援人员需要穿户外登山鞋。

为了防止被大雨淋湿,需要穿户外冲锋衣。

而地方医疗队很多医生就穿着白大褂,穿普通的旅游鞋,有的队员脚被铁钉扎了,向他们求救,需要打破伤风疫苗,一个人受伤,还得有两个队员护送他回后方,这就是准备不足带来的问题。

3、预案——“形式大于内容”

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卫生系统的应急体系初见雏形,能够应对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了自上而下的预案。

经过几年发展,应急反应确实大大提速。

但是,此次地震早期医疗救援的忙乱,暴露出现有预案可操作性差、形式大于内容的弱点。

绵阳市卫生局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非典之后,按照上级要求,他们准备的各类应急预案,到地震发生后发现,这些预案大都对困难估计不足,根本没想到通讯、交通同时中断,大批伤员一下子拥到医院,而医院又受到破坏该怎么办。

所以灾难真正来临,“该乱还是乱”。

接着国内外的众多医疗队集结在绵阳,各队专家级别、专业特长、携带医疗设备诸多情况我们都不清楚,怎么把他们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

这些问题过去从来没有想过。

另外,应急物资的储备也严重不足,面对空前巨大的防疫压力,绵阳急缺消杀药品、器械和防护装备,预案成了“纸上谈兵”。

灾难发生之后,人们在自觉地开展医疗自救。

北川县卫生局副局长赵华焦急地组织卫生局幸存的人员救人。

北川县任家坪的村医老赵和北川疾控中心的母志明也开始施救。

老赵指挥儿子带着小学老师去村卫生室抢出药品,扯下孩子的红领巾给受伤的孩子包扎。

母志明也和同事抢出药品,在路边给伤员包扎。

他们做了能做的一切,而赵华感受最深的是,灾难中的医疗救援一定要整建制进入现场,外科、内科、护理、救护车、药品、食品等要备齐。

有多科医生,有装备,也有建制,是不是就能完成灾难现场医疗救援?

答案还是不一定。

专家发现一个例子,在灾区紧急救援中,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医院的专家反倒不如有的煤矿医院派出的医生更管用。

这些以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