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50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本溪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辽委发〔2010〕12号)和《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资源优势:

本溪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古人类文化、高句丽文化、满族文化、宗教文化、抗联红色文化、地质文化等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形成多姿多彩、积淀深厚的文化景观;本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文物保护单位18处,以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亚洲最长的地下暗河本溪水洞和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享誉中外;本溪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拥有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本溪桥头石雕(辽砚)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个性鲜明的文化产品,为本溪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产业现状:

我市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一些主要门类基本形成,新闻出版、广播和有线网络、数字电视、文化艺术、报刊发行、广告印刷、文化旅游、动漫和创意设计等文化项目稳步发展。

全市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不断丰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文化企业和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使我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3、工作基础: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本溪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本委办发〔2009〕12号),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我市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二批新增试点地区和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城市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经营单位转企改制,使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文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我市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公共服务日趋完善,行政管理效能明显提高,多元化文化市场更加开放和活跃,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存在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等与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9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

按照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十二五”末期,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要达到5%,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全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的增速必须实现25%,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必须实现50%。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困难很多。

因此,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迎接挑战,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努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5、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

当前,文化产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为文化产业迈向市场和确立新的市场主体地位提供了发展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业态、扩大传播、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特点,让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为此,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有所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开拓文化市场,实现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文化导向。

正确处理“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坚持地域文化特色。

注重发挥我市地域文化优势,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生产独特的文化产品,建设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3、坚持改革创新驱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消费方式,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和优化。

  4、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实施“走出去”战略,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文化资本,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扩大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5、坚持市场机制牵动。

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突出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文化市场功能,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6、坚持产业集聚发展。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利用优势文化资源,建设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基地),培育和做大做强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重点文化企业,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集群协同、集约、高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有序,彰显本溪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战略合作,建成3至5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每个县(区)要培育出1个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企业;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要引进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幅不低于50%,使我市文化产业成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三、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重点发展领域。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标准,结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将新闻服务、广播电视服务、出版发行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以及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印刷服务等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工艺美术、广告印刷、文化演艺、网络文化等基础产业力量;优先发展以辽砚为代表的一批反映地域文化个性的特色产业项目;做强做大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

通过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组合,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新体系,构筑文化产业新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二)培育和壮大重点文化企业。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着力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和总量,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一批有市场、有前景、有特色的文化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指导,做强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具有品牌优势的重点文化企业;推动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尽快壮大企业规模,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组织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工程。

按照布局合理、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的要求,加快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市场辐射大、生产成本低、产业关联紧的文化产业集群。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对符合文化产业政策和扶持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相关部门将在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国家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各项政策,制定落实措施。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

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备、运行有序、信息畅通的要求,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引导文化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文化产品的供给,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

适应群众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引导公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文化消费更多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五)鼓励对外文化产品贸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市,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积极拓宽文化市场发展的新领域,不断寻找和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商机。

鼓励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拓展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引导文化企业开阔经营视野,提高经营水平,扩大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

支持我市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展示、推介活动,促进本溪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社会融资”的办法,围绕打造辽砚这一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和壮大影视传媒、工艺美术、广告印刷、文化演艺、网络文化等重点行业,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休闲娱乐度假文化等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市场辐射广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使我市的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重点建设辽砚产业园和以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主题公园为载体的文化产业项目,推进以辽砚为代表的青云石、紫云石等石雕艺术作品的创作、研发、生产、销售,借助“辽砚”成为“辽宁新三宝”之一的有利契机,将辽砚打造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和龙头品牌。

积极推进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项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本钢一铁厂保留下来的工业遗迹,打造成集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创意服务、科普教育展示、休闲健身娱乐、影视作品拍摄于一体的“中国近代工业遗址”主题公园。

(二)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业。

推进本溪电台、电视台、本溪日报、本溪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重点网络媒体等传媒业做大做强,引导新闻影视业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发展空间,逐步向集团化迈进;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持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等综合业务,加强广播电视制作、传播、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数字影院建设,适应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三)积极培育重点工艺美术项目。

充分利用我市山川秀美的自然优势,借助以冯大中、邢世靖等为代表的本溪画家群的影响力,推动本溪美术作品的市场化、产业化。

建设以“中国画家村”冠名的美术写生、创作、展示、交易基地。

推进本溪画院建设,发挥专业画家力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草编、根雕、铁艺、奇石、核桃木工艺品、剪纸、版画等工艺美术业,促其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组建文化产品拍卖行,积极扶持文物、古董、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加快建设本溪美术会展中心(文化大厦),使其成为我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易、拍卖平台和生产要素交易中心,加速我市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具体工作:

 1、整合有线电视网络;

 2、支持新型传媒业发展,扩大市场容量,提高经济效益;

 3、加大市场引导,支持数字影院等新型文化企业发展。

  (四)扶持重点图书发行和广告印刷业。

立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充分挖掘我市现有的文化资源,在广告创意、印刷出版等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中寻找产业优势,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着力加强对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工艺品设计等创意产业的支持,促进广告、创意、策划、印刷出版等项目与企业产品设计和包装印刷相结合,为我市提高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服务。

支持本溪日报社印刷厂等一批重点印刷企业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经营主体。

在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站前等商业区建设我市广告设计包装印刷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广告公司和印刷企业。

加大网络和新闻出版、报刊图书发行的管理和改革,促进产业升级。

具体工作:

 1、加快本溪日报印刷厂转企改制,增强市场活力;

 2、加大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扩大市场主体,完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规模;

3、在开发区、站前、消防地区建立广告设计及印刷服务基地。

 

(五)培育和充实文化演艺市场主体。

加快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组建本溪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打造融策划、创作、演出、营销、培训于一体的新型现代演艺公司,实行剧目创作、演艺联盟和演出场所连锁经营。

培育大型文化商务服务企业,推动文化晚会策划,艺术、模特大赛策划,展会策划,民俗民间活动策划等文化活动实行市场化经营,纳入市场化管理。

加快建立文化演艺中介服务和文化艺术经纪人代理机制。

引导市场主体挖掘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要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创作,丰富文化市场经营内容,实现文化增值服务,努力提高文化演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六)积极支持网络文化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

加强对互联网新闻服务、广告服务以及以数字内容为载体的综合类信息服务管理,支持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提高集约化水平,扩大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

推动文化软件制作企业的孵化,扶持动漫、游戏及其衍生品的开发,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规模的从事电脑特技、电脑动画、游戏软件开发制作的专业公司。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创办综合性或行业性电子商务网站、文化信息网站,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

加强网吧建设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具体工作: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经营活力;

2、扶持动漫、游戏及其衍生品的开发;

3、加强文化网站建设和管理;

4、加强网吧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利用本溪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依托沈阳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整合历史遗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承载的文化产业项目。

建设以本溪水洞—温泉、关门山—汤沟、铁刹山、桓龙湖—五女山、大川温泉、财神寺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本溪成为辽宁文化旅游圣地;推动五女山历史文化遗产园区功能完善,增加文化旅游含量;开发铁刹山道教文化,建设铁刹山道教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本溪水洞自然遗产园区建设,推动本溪水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利用汤沟地区、关门山温泉资源、枫叶资源和抗联文化资源,建设温泉浴场、森林游乐场、森林度假会所等项目;开发财神寺民俗旅游度假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平顶山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使其成为现代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开展文化产品销售、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制作、影视基地、文艺精品创作等文化旅游项目。

具体项目:

 1、铁刹山道教文化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

 2、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总投资349.5亿元;

 3、财神寺民俗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0亿元;

 4、南芬影视作品拍摄基地,总投资3亿元。

 

 

五、积极做好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建设将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把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事业进步,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手抓、两手硬,双向促进、良性互动。

  

(一)加大城市文化环境建设。

按照全市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市“三都五城”发展目标,加大文化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满足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重点恢复重建桓仁“八卦城”,将桓仁县城打造成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目的地;加强对现有公园、广场的利用、改造和管理,对本溪市艺术宫的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建成市民大型综合户外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广场;投资建设五女山文化广场,改善市民文化生活条件;新建南芬区和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民活动中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本溪太子河新城体育公园,将城市装扮的更加亮丽。

 

(二)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积极开发、利用庙后山古人类遗址,规划建设远古风情园(史迹公园)、古人类遗址陈列馆及其他基础设施,模拟还原旧石器时代的居住环境,系统展示古人类打制石器、钻木取火、狩猎等场景,展示古人类原始生活风貌;积极推进五女山山城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高句丽风情园工程,修复1—3处建州卫所遗址公园;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汤沟抗联西征遗址、老秃顶抗联遗迹、南芬“万人坑”纪念地、本溪烈士纪念馆等史实进行有效整合,彰显红色资源优势,展示红色资源价值,用珍贵的历史记忆教育和警示后人。

 

(三)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着力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剧场、影院等文化设施的投入。

改扩建市艺术宫和市群众艺术馆,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功能,使其成为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的新型文化活动中心;新建沈溪新城文化艺术中心、沈溪新城图书馆、市档案馆等重点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完善五女山博物馆建设,改善馆藏文物和设施;推进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会展中心、药业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建设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二期工程,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抗联史实陈列馆;推进水博物馆、枫叶博物馆、辽砚博物馆等不同类别的博物馆建设,构建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加大对农村文化馆、站等设施的投入,改善文化活动条件,落实文化惠农政策,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名片。

以大型文化活动为牵动,利用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塑造本溪文化新形象,展示本溪文化建设新成果。

重点组织“中国·本溪国际枫叶节”、“中国·本溪财神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拉动本溪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积极组织“本溪十佳枫叶观赏地”评选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更加紧密结合,为旅游产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结合本溪地区特有的满族文化特质,积极开展满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举办满族民俗文化活动,创办满语文化培训学校、建设满族文化传播中心、满族文化一条街等项目;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培育新风尚”、“文化进村屯,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工矿、社区、部队等开展“培训下基层,辅导面对面”活动,打牢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文化产业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每年要与国民经济发展事项一同研究,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落实项目。

文化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明确重要文化项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商,抓好督办落实,确保实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增强文化市场活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其中重点是推动我市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华书店、有线电视网络、本溪日报社印刷厂等文化经营单位实现转企改制,使之成为新的文化市场主体。

  (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制定本溪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搭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平台。

积极利用金融、财税、工商、规划、土地、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优化文化市场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服务。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并视财政状况力争有所增加,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投融资支持力度,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内容。

  (五)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重点围绕引资金、引技术、引管理、引人才等产业发展关键要素,开展主题招商和专题招商,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文化产业招商优惠政策,扩大我市文化产业招商规模,提升我市文化产业招商水平。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投资的多元化。

  (六)加快地域文化研究。

尽快完成本溪文化定义和文化符号研究,使之成为本溪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引导,实现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整体包装。

加快对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提高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谋划水平。

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政策,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积极搭建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学有专长、带动力强的“名家、名师”,不断推动文化产业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文化科技、经营管理和其他各类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引进文化创意、研发、管理、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加快构筑文化产业人才高地。

  (八)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以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为依据,建立年度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使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准确、及时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速度、趋势等相关情况,分析和研究本溪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薄弱环节,为我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加大文化产业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益于受众接受等特点进行媒体宣传推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宣传展示平台。

充分发挥各类广告的植入作用,利用户外广告、媒体广告、传单等形式,对文化产业企业和产品进行专项宣传。

制作各类纸质、电子精美宣传品,通过经贸活动和友好往来等活动向外赠送和发放,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示优秀文化企业和名优文化产品的风采,积极营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