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26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核心素养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识记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自主学习】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①鸦片战争的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民族矛盾上升。

②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③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矛盾突出。

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了许多穷苦农民

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主要斗争矛头是反抗清政府。

3、过程

①金田起义:

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不久,洪秀全称

②一路北上:

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

定都天京:

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定都于此

军事全盛:

太平军发动和,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日益腐败。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后期防御:

、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

最终失败:

1864年,在、和外国人带领的进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革命纲领

文件

内容

评价

异同点

结果

《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的思想。

(主张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

进步性: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高峰

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处于战争环境,无法真正实施

 

共同点:

①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②都为了巩固农民政权③处于条件下,都未能实施。

不同点:

①二者的经济主张相反②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群众基础广泛,后者没有群众基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这两个文件都

 

《资政新篇》

提出了,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得问题。

(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进步性:

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和反封建的革命性

局限性: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内因:

(主观原因)由于,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根本原因))

外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历史功绩

①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性质)

②沉重打击了的统治,引起了的变化。

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冲破制度和思想,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内忧外患

内忧: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外患:

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领土主权丧失。

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西方国家的,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为目标的洋务新政,称之为洋务运动,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2、代表人物: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可以”

3、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在维护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前提下,只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4、目标(口号):

自强、求富

5、主要活动

类型

口号

代表企业

创办者

地位

军用企业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第一家军用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

汉阳兵工厂

张之洞

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天津机器局

崇厚

民用企业

求富

开平煤矿

李鸿章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诞生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筹划海防

 

北洋水师

李鸿章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6、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7、评价

积极: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③洋务运动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局限:

只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失败原因)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概况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

俄国、英国、、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2.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

②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③出兵占领地区。

(2)概况:

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结果:

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4)意义: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西南、东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1)背景:

1883年8月,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

(2)经过

①1884年8月,法军偷袭军港,炮毁造船厂。

同年,法军进攻,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

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法军败退。

(3)结果:

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清政府下达停战令,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4)台湾设省:

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5)影响:

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根本原因:

日本通过壮大了国力。

图谋占领中国的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

直接原因:

因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出兵。

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丰岛战役:

日军在牙山口外偷袭清朝运兵船。

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黄海战役:

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

战后,李鸿章发出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

威海卫战役:

年2月,日军在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这也标志着开展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3.结果:

清军战败,签订《》

4.《马关条约》的内容

内容

危害(影响)

割地

割让半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赔款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埠

开放、、、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特权(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马关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

的深渊。

巨额赔款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的破产。

5.余波: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概况:

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为首的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意义:

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开端: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被迫归还,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

2.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为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向欧洲列强大借款,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

俄国强租,英国租,德国租,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

掠夺路矿利权:

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和利权。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左宗棠作了三路出击收复伊犁的部署,并于1880年5月移营哈密。

7月,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经过半年多的“虎口索食”般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

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

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

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做的主要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补充拓展】

1.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色

(1)起义背景新:

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

(2)起义形式新:

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新:

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指导思想新: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新:

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6)失败原因新: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1)经济上: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2)政治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3.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

(1)此前主要是老牌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

(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4)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

(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开始;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马关条约》的影响可以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拓展

对中国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对日本

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朝鲜

日本将清政府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对朝控制,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对列强及远东格局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当堂检测】

1.马克思曾指出: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2.范文澜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

“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

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

前者是(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定国是诏》D.《资政新篇》

4.下列不属于洋务派主张的是(  )

A.“剿发捻,勤远略”B.“外需和戎,内需变法”

C.“求强求富”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5.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目的是维护统治C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D使中国强大起来

6.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运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日本和美国只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B.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D.列强保障中国的关税收入

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梁启超说: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

9.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10.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国际资本如潮水般涌进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

为此列强(  )

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第17课答案

合作探究答案:

(1)贡献:

率军西征,消灭阿古柏主力,阿古柏兵败自杀;在其军事支持下,曾纪泽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在其建议下,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2)主要原因: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斗争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BCBDACCA_뒂_딎_땰_뗤_뗦_렆_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

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

(要求:

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书名: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阐述:

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

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

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

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

实行推恩令,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

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

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

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

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估。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

 

示例二:

书名: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阐述:

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

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

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

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

转型是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

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

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小论文试题,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提出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供了一组丛书的书名,设问提示了书名的作用:

勾勒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

试题要求学生用史实阐述书名的内涵,即根据书名提示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用史实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书名的含义、所属知识模块(政治、经济、文化)及时间阶段。

小结要对书名及阶段特征进行提升,史实运用要准确无误,阐述要有逻辑。

评分说明:

任选一书名对其两个词阐述,小结。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

近代中国的苦难与希望列强侵华与中国的近代化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论证:

(1)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

签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权沦丧,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人民遭受巨大苦难。

总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2)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奋起抗争: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革命或运动前赴后继,在探索与抗争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希望。

所以说,近代的这种大变化也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

综上所述: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近代带来苦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前途。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

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解析】

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

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

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内容提出论题。

然后依据近代中国人求解放、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来进行论证。

回答时要注意事件的典型性与重大性。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

点睛: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几乎涵盖了整部中国近代史,考查能力水平高。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归纳出中心观点。

其次要选准论据,论据要准确而典型。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些经济学家总是讳言我国当前私营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乐意把它称为民营经济,我看大可不必,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再生和迅速发展问题,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当代中国的本主义经济成分是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全行业的公私合管以后,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后自己重新搞起来的。

当年我们党领导三大改造,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敲锣打鼓,全行业公私合营,这叫做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