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591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育论文选》.docx

《语文教育论文选》

《语文教育论文选》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叶圣陶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略谈学习语文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文艺作品的鉴赏

作文论

吕叔湘

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张志公

语文教学要和现代化建设接轨

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怎样锻炼思路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略谈学习语文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文艺作品的鉴赏

作文论

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在这篇论文中,叶老旗帜鲜明地指出:

“‘讲’当然是必要的。

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说到如何‘讲’,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一)学习,是依赖性的降低

教师的“讲”和“教”是为了让学生入门、上路,使之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从我国古代私塾的“广泛认字”“学说古代书面语言”讲授模式,到今天“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的讲授模式,不得不令人深思:

讲深讲透是不是真的好呢?

一听一讲之间,语文教学就能收到效果吗?

(二)作文,是人生“考试”的需要

1、作文要讲老实话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讲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

2、命题作文因应学生的生活实际

命题作文应当因应学生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加之以恰当鼓动。

从小学高年级起,使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记笔记的习惯,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3、让学生动手改作文

关于改作文。

即便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允许,批改的成果也不一定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实践能力。

改,实际上是审核并修订所想的东西,使它尽可能切合当前的需要。

正确与否,有无不必说的,有无未说明白的,有无换个说话更恰当的,有无令人看后发生误会的,都是审核之点。

二、《略谈学习语文》

在这篇论文中,叶老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得到阅读和习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在人群中间,经验和情绪的领会与表达,至关重要。

而这种能力寄托在阅读的“吸收”能力和写作是“发表”功能上。

为养成自己的习惯,非多读书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对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关键是要学生养成理解和揣摩的习惯。

教材之外,应运用这种能力研读课外篇目,反复历练。

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

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

要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做不可。

三、《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一)通读全文

精读全文的预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得在上课时指名通读,全班学生借此对勘,订正自己的错误。

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

目的是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

宣读是基本的一种;必须理解在先,然后谈得到传出情趣和畅发感兴。

(二)认识生字生词

在平时最好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

生字生词必须依据本文,寻找那个字词的确切意义;又依据和本文相类与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发现那个字语的正当用法。

(三)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

1、记笔记

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

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求解答,再听教师的指导,引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

预习中的问题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以便上课讨论有所依据。

笔记须是经过精心撰写的,即写下来的东西真是自己参考与思索得出来的结果。

2、讨论

上课时学生的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

一要学生在预习时准备得很充分,二要注意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三是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要,讨论中,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

(四)练习工作

1、吟诵

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吟诵时,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吟诵通例

吟诵的语调,高低、强弱、缓急三类。

高低,文中主旨句、关联句发声稍高;句中,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感叹句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

强弱,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忱和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

缓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

·,高音符;

△,前低后高符;

▽,前高后低符;

∨,句头加强符;

∧,句尾加强符;

◇,句中加强符;

——,急读符;

————,缓读符;

~~~~,缓且摇曳生姿符;

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

2、参读相关文章

精读,只是作为今后略读的通例与出发点,真正学有所得还须用旁的文章来比堪、印证。

同一类的文本,多去阅读方能全面领略其异同,比较其优劣及缘由。

参读相关文章可以在敏捷上历练。

参读相关文章既与精读文章相关,怎样剖析、怎样处理,已经在课内受到了训练,求其敏捷当然是可能的。

精读一篇,参读多篇,知解与领会的范围扩大了。

阅读的练习,还可以促进语调与文法的揣摩,达到精通的地步。

3、教师的考问

对教师的考问,要认真负责,把所知所能尽量拿出来,教师就有了确实的凭据,这就成了教师加工的开始,对不及格的学生尤须设法对他们个别帮助。

考察的方法很多,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说明作法、述说印象等很多很多。

总之,一个消极原则:

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

四、《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一)略读内涵与意义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去读长篇巨著以及一些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略”,一指教师的指导——提纲挈领;二指学生的功夫——随机肆应。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略读指导,自宜与精读一样,全班学生用统一的教材。

便于同学间的共同讨论,阅读能力的长进。

通过老师指导,希望学生从此学得方法,养成习惯,自己去“以三隅反”。

学生阅读同一教材(以中材为准的),不影响学生的能力差异,但所选教材必须是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

(二)略读指导的内容

1、版本指导。

校勘最精审、最后修订稿等,都得给学生一个说明。

2、序目指导。

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

序文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所以略读时养成现看序文的好习惯。

要先看序文,更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予以相当的提示,是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工具书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借彼而后明此的书籍。

阅读一书,以求其彻底了解;做一种专门研究,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的翻检参考书籍。

精读要多多参考,略读也要多多参考。

选参考书籍,需要顾及学生的能力及本地条件;教师还要对参考书籍进行说明或提示。

4、阅读方法指导。

一般而言,略读亦须如精读那样,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解处,依经验自求解答,对照注释或参考书检验;复读一遍,明了大意;最后细度一遍,把记忆、研究的工作做充分。

(1)知识经验类。

有些书籍,阅读它的目的在从中吸收知识,增加自身的经验;须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认清全书的要点,不歪曲也不遗漏。

(2)小说或剧本。

好的故事或剧本,故事仅是迹象,作者借此发挥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才是精魂。

《围城》,什么是“围城”,哪些方面是围城?

(3)诗集、文集。

一种读法看诗人意境的放大或转换,风格的确立或变异;一种读法是看诗人对于某一题材如何立意,如何抒发;一种读法是比较诗人对于同一类体式怎样最能运用如意、倾吐诗心。

总之,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要综合地感受。

让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引起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

(4)古书。

阅读它要得到真切的了解,必须明了古人所处的环境与所怀的抱负。

陈寅恪: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

5、问题指导。

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体会、研究的工作做充分。

读一个人的传记,这个人的学问、事业怎样呢?

读一处地方游记,那地方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形怎样呢?

《爱的教育》,安利柯的父亲希望他成个怎样的人呢?

书中写若干小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品性习惯各异,受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呢?

书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为什么能使人感动呢?

读书笔记应包含两部分内容:

碎屑的摘录和完整的心得——“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阅读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敏捷迅速又是一标准。

五、《文艺作品的鉴赏》

一、要认真阅读

对文艺,要研究,要考察。

它为什么能够感动我们呢?

同样这些事物,如果说法变一下,是不是也能够感动我们呢?

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

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

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得问:

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

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出不好在哪里。

这样才够得上成为文艺鉴赏。

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受自然更深切。

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采取走马看花的态度,是谈不上文艺鉴赏的。

二、驱遣我们的想像(明晓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把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地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

作者所做到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读者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达出北方景物的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

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像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训练语感

语言文字本身是有意义和情味的。

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作者的努力自然是从旨趣到符号,而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做“语感”。

“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理,“赤”不单解作红色,“夜”不单解作昼的反对吧。

“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单解作春天的雨吧?

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夏丏尊

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味,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四、听听别人的话

阅读文艺也应该阅读批评文章。

批评的文章有各式各样,或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赞美和指责;或写出自己被作品引起的感想;或说明这作品应该怎样看法;或者推论这样的作品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他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得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

文艺阅读最需要看的批评文章是切切实实按照作品说话的那一种。

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看法,为什么;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这样明白的说明,当然适于参考了。

批评文章,便于我们比较作品的认识,丰富对作者作品的了解,加深对作者的选材用意的了解,确实是深入研究、体悟文本的好的载体。

六、《作文论》

一、引言

对观察、经验、理想、情绪宣示的需要,对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需要,是人进行创作的源头。

要有充实的生活,就要有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而作文,就拿这些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来做原料。

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字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

二、诚实的自己的话

无意的与有意的强勉写作,犯了一个相同的弊病,就是模仿。

衡量的尺度就是“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兴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

果真确有要说的话,用以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了。

写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

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子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

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三、源头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要使生活向着求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1、训练思想。

杜威说:

“思想起于应用,终于运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

”这样的思想当然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

它的进行顺序是这样:

(一)疑难的境地;

(二)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三)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四)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那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五)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

使人不信用。

”在这个顺序里,这第三步的“假设”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就得不到什么新东西。

而第四、第五步则是给它加上评判和证验,使它真能成为生活里的新东西。

所以训练思想的涵义,“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

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

这样将见环绕于四周的外物非常多,都足以供我们认识、思索,增加我们的财富。

我们运用着观察力,明白它们外面的状况以及内面的情形,我们的经验就无限地扩大开来。

所以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充经验的不二法门。

由多所观察,方能达到多所经验。

经验愈丰富,则思想进行时假设的来源愈广,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愈强,造出方法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也愈有把握。

2、论培养情感。

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它能引起种种机会,使我们留意观察,设法试证,以获得经验;它又在前面诱导着,使我们勇往直进,全心倾注,去享用经验。

情感的强弱周偏各人不同。

现在回转去论到作文。

假如我们的情感是在那里培养着的,则凡有所写,都属真情实感;不是要表现于人前,便是吐其所不得不吐。

写出诚实的话不是做到了么?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问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走在这条路上,再加写作的法度、技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四、组织

材料空浮与否,结实与否,不经组织,将无从知晓,这是一层。

更有一层,就是思想、情感之自然未必即与文字的组织相同。

所以组织是写作的第一步工夫。

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这是指所要写出的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蓄于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

为要使各部分环拱于中心,就得致力于剪裁。

为要使各部分密合妥适,就得致力于排次。

以是否与总旨一致为标准,这时候自然知所去取,于是检定一致的、必要的,去掉不一致的、不切用的,或者还补充上遗漏的、不容少的,这就是剪裁的工夫。

经过剪裁的材料方是可以确信的需用的材料。

把材料排次起来,而以是否合于论理上的顺序为尺度,这时候自然有所觉知。

于是让某部居开端,某部居末梢,某部与某部衔接;而某部与某部之间如其有复叠或罅隙,也会发现出来,并且知道应当怎样去修补。

每一段虽是全篇的一部分,也必定自有它的总旨与圆满的结构,所以不能合并,不能剖分,而为独立的一段。

逐段充分健全,于是有充分健全的整篇了。

若每节的对于一段,每句的对于一节,也无非是这样的情形。

唯恐不能尽量表示所要写出的总旨,所以篇、段、节、句都逐一留意组织。

到每句的组织就绪,作文的事情也就完毕了。

因此可以说,由既具材料到写作成篇,只是一串组织的工夫。

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作事的必须筹画一样。

五、文体

文字为叙述、议论、抒情三类。

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标的在于传述。

议论文的材料是作者的见解,写作的标的在于表示。

抒情文的材料是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标的在于发抒。

要指定某文属某类,须从它的总旨看。

虽然所记录的人家的言谈是议论,而作者只欲传述这番借此表示他的见解,所以是叙述文。

虽然列举许多事实是叙述,而作者却欲议论,所以是议论文。

虽然述说事物、推断义理是叙述与议论,而作者却欲因以发抒他的情感,所以是抒情文。

三者的关系:

第一,叙述是议论的基本,议论是从叙述进一步的工夫。

议论某项事物,须先叙述所根据的材料的能力;换一句说,就是对于所根据的材料认识得正确清楚;即使不必把全部写入篇中,而意念中总须能够全部叙述。

第二,叙述、议论二事与抒情,性质上有所不同。

叙述或议论,一方面说出,一方面知道,都站在自己的静定的立足点上;这样的性质偏于理知。

至于抒情,有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做灵魂。

一方面兴感,一方面被感,性质偏于情感。

六、叙述

客观的事物分为外显的与内涵两部:

如外形、形势、状貌等,都是显然可见的;而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的关系等都是潜藏于内面的,并不能一望而知。

叙述事物,必须审查周遍,致力精密,方得如愿以偿。

其中尤以观察个人的性情与事件的原委、困果为最难。

观察个人的性情,宜从他与别人不同的个性着手。

找到他的个性,然后对于他的思想言动都能举约御繁,得到相当的了解。

要观察复杂的事件,宜从空间时间的关系入手。

叙述生活中繁多的事物,划范围十分必要。

划范围的标准就是要写作的总旨:

要记下这件东西的全部,便以这件东西的全部为范围;要传述这人所作的某事,便以某事为范围;这是极自然的事,然而也是极重要的事。

范围规定之后,才能下组织的工夫.剪裁与排次才有把握。

凡是不在这范围以内的,就是不必叙述的,若有杂入,便当除去。

而在范围以内的,就是必须叙述的。

若尚有遗漏,便当补充。

至只须记着总旨,没有不能规定所写的材料的范围的。

假若规定以某事物的全部为范围而加以叙述,则可用系统的分类方法。

把主从轻重先弄明白;再将主要部分逐一分门立类,使统率其余的材料。

这样叙述,有条有理,细大不遗,就满足了我们的初愿了。

对于不能逐一遍举;则可把它分类,每类提出要领以概其余。

只要分类正确,所提出的要领决然可以概括其余的材料。

这样,虽不遍举,亦叙述了全部了。

对于不须全部精密地叙述,只须有一个大略(但要确实是全部的大略),则可用鸟瞰的眼光把各部分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弄清楚,然后叙述。

只要瞻瞩得普遍,提挈得的当,自能得一个全部的影子。

对于性质多变化,范围很广漠的材料,则可使用侧重的方法。

只要划出一部分来做叙述的范围,也就满足了。

范围既已划定,就认这部分是中心,必须使它十分圆满。

至若其余部分,或者带叙以见关系,或者以其不需要而不加叙述。

对于叙述一事物的几方面或几时期的复杂的叙述文,须得依着方面或时期划定几个范围。

它们彼此之间有承接,有影响,而环拱于一个中心之故。

叙述的排次,最常用的是依着自然的次序;但也有为了注重起见,并不依着自然的次序的。

这就是把最重要的一类或一层排次在先。

七、议论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

所谓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

既有一个判断,它就充当了中心,种种的企图才得有所着力。

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

纵有其它判断,各各为着总判断而存在。

议论的路径就是思想的路径。

因为议论之先定有实际上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疑难的境地。

而判断就是既已证定的假设。

至于得到判断的路径,其实只是参伍错综使用归纳、演绎两个方法而已。

什么是归纳的方法?

就是审查许多的事实、事理,比较、分析,求得它们的共通之点。

于是综合成为通则,这通则就可以包含且解释这些事实或事理。

什么是演绎的方法?

就是从已知的事实、事理推及其他的事实、事理。

因此所想得的往往是所已知的属类,先已含在所已知之中。

关于这些的讨论,有论理学担任。

现在单说明议论时得到判断的路径,怎样参伍错综使用这两个方法。

假设所用的一个依据是人已共喻的,判断早已含在里边,则只须走一条最简单的路径,应用演绎法就行了。

假如依据的是多数的事实事理,得到判断的路径就不这么简单了。

要从这些里边定出假设,预备作为判断,就得用归纳的方法。

要用事例来证明,使这假设成为确实的判断,就得用演绎的方法。

有时,多数的依据尚须从更多数的事实、事理里归纳出来。

于是须应用两重的归纳、再跟上演绎的方法,方才算走完了应走的路径。

这不是颇极参伍错综之致么?

依据、推论、判断这三者是议论的精魂。

这三者明白切实,有可征验,才是确当的议论。

把这三者都表示于人,次第井然,才是能够使人相信的议论。

但是更有一些事情应得在这部分以前先给人家:

第一,要提示所以要有这番议论的原由,说出实际上的疑难与解决的需要。

第二,要划分议论的范围,说关于某部分是议论所及的;同时也可以撇开以外一切的部分,说那些是不在议论的范围以内的。

第三,要把预想中应有的敌论列举出来,随即加以评驳,以示这些都不足以摇动现在这个判断。

八、抒情

抒情无非是叙述、议论,但里面有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做灵魂。

换一句说,就是于叙述、议论上边加上一重情感的色彩,使它们成为一种抒情的工具。

如同一的材料,当叙述它时,应该精密地、完整地写的,而用作抒情的工具,只须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已足够了;当议论它时,应该列陈依据、指示论法的,而用作抒情的工具,只须有一个判断已足够了。

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这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和混合,依情感的波澜的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

九、描写

描写的目的是把作者所知所感密合地活跃地保存于文字中。

同时对于读者就发生一种功效,就是读者得以真切了知作者所知,如实感受作者所感,没有误会、晦昧等等缺憾。

先论描写当前可见的境界。

文字组合得适当,选用得恰好,也能把位置、隐现等等都描写出来,保存个完美的印象。

次论描写人物。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

如容貌、风度、服饰等等,是显然可见的。

某一个人的性情、理解等等往往寄托于他的动作和谈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