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116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阅读训练

爱恨交加说臭氧(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

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

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

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

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

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

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

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

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

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

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

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

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

百万分之一

8.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3分)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气体。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11.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4分)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毒药”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啸(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2.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

(3分)

纳米卫星(2005年湖北黄冈市)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

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一4万美元。

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互’门00万美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发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

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

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

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3.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

(2分)

(1)

(2)

(3)(4)

14.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

(2分)

原句:

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改句:

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15.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

(3分)

例子:

作用:

16.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2分)

17.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2分)

(1)

(2)

破译植物的语言(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

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

“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

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

”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后来他们发现:

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

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

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

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

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

“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

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

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

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

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

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

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

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

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

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

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

朱利曼说:

“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

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

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

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

“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

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

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

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

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科学家们语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3分)

12.第

段文字中说:

“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

(6分)

答:

13.从第

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

(6分)

答:

14.结合第

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破译植物的语言有什么实用价值?

按要求写出两个实例。

(4分)

答:

写出文中的一例:

写出你想象的一例: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5年台州市)

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经无所不在。

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该报称,蟑螂曾被誉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但是自从塑料袋出现后,它甚至超越了蟑绑,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后一个见证——相信它会带着人类历史进入下一个冰河期。

塑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70年代起,塑料袋垄断了欧美超市购物袋的市场。

现在仅英国每年就要使用80亿个塑料袋。

每次人们使用崭新的塑料袋装东西时,应该想想——也许有一天海龟会把它当作美味的水母一口吞下去,然后悲惨地死于窒息。

塑料食品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

它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

自然界的光、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化解,即使埋在土里数百年它也不会分化、降解;焚烧塑料也不是解决办法,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所以大量弃置塑料袋的堆积,已经造成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与其他国家相比,南非的“白色污染”更为严重。

大风吹过,树木上经常挂满了塑料袋,居民还以为是下雪了。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自2001年3月起,爱尔兰政府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9便士。

而英国采取另一措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

目前,其他国家正在效仿该方案,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

但不知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告别“塑料时代”。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分)

答:

1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4.第4自然段加点词“该方案”具体指什么?

(3分)

答;

15.人类对处理废弃塑料袋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限40字内)。

(4分)

答:

神奇的彩色棉(2005年湖北咸宁市)

①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

这是变魔术吗?

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②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洁白的,人们收获洁白的棉花后,脱籽、纺纱,纺成了一锭锭的纱,再织成纺织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丽的衣料、窗帘、床单等等。

③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

不用印染,用彩棉织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

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

不是。

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

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

然而,由于彩色棉花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彩色的。

④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

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

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

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

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

⑤彩色棉花不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

这样,就使得产品及周围不会受到污染。

美国年销售额为100亿美元的牛仔裤用料斜纹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

制成服装后,柔软舒适,永不褪色。

彩色棉因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而用彩色棉制作的服装则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

⑥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

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产品远销欧荚和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分)

9.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彩色棉服装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其原因是什么?

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其依据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葫芦之灾(2005年南京市)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

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

水葫芦外表并不丑:

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

但养分低。

猪吃

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

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

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

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

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

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

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

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

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

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

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

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

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

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

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5.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

、、

16.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

(3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18.“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

(3分)

资料一:

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

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答:

饮茶(2005年莆田市)

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

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

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

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

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

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

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

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

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

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

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

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     、    、      、茶具等内容。

(3分)

12.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