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210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

2021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基础练习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

拼音集训

1.看拼音,写词语。

gōulèmùtónglǐmàoxiūsè

suōyījìmòchīmíshūlǐ

2.我会拼也会写。

zhújiànxífùbēicǎnqīngtíng

jiànkāngménglóngbiānfúwèijiè

3.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xiōnɡtánɡnàhǎngēngyún

tèshūniánlíngzhuìluòduànliàn

4.看拼音写词语。

kāipìshōuhuòàimùxīwàng

tǐmiànhǎochùpiányifēnfù

5.看拼音,写词语。

àimùǎixiǎodǒnɡdéyùlánluókuānɡ

dànɡāoɡuǎnɡbōdàbǐnɡchénjìnchánzhe

词语补充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____)置信美(____)不(____)同心(____)(____)

(____)(____)其数理(____)当(____)无(____)之(____)

(1)这篇文章的_____________之处,是作文题目有些偏离了。

(2)只有大家_____________,才能渡过难关。

(3)近年来电脑科技迅速发展,令人_____________。

7.先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解释选词填空。

大吃一(___)飞(___)走(___)狂风(___)号千(___)万(___)

乌云(___)布(___)盆大雨世世(___)(___)(___)天(___)地

1.泛指鸟类和兽类动物。

(____)

2.形容声音巨大和响亮。

(____)

3形容非常确实,不容置疑。

(_________)

4.形容对突然发生的事没有准备,深感意外,十分吃惊。

(____)

8.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眉(____)眼(____)无(____)无(____)成(____)立(____)

眼中(____)(____)五(____)十(____)(____)不舍

1.比喻心中最厌器、最痛恨的人的词语是_____,由这个词语,我想到了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类似这样的三字俗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与画“”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损兵折将B.捕风捉影C.亭台楼阁D.斩钉截铁

3.选词填空:

早年间爷爷迫于生计_________地离开了家乡,中年时在外地________,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他仍对故乡念念不忘。

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失魂落(____)得意(____)(____)千(____)万(____)

迫不及(____)恋恋(____)(____)(____)式(____)样

1.形容舍不得离开的词是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一个这个格式的__________。

2.形容变化多的词是__________。

形容一会儿也等不及了的词是__________。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机(____)算 (____)(____)大悟 喜(____)自(____)

离乡(____)(____)天(____)地(____)一针(____)(____)

1.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____)

2.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____)

3.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____)

句子对对碰

11.按要求完成练习。

1.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我怎么会忘记家乡的桂花雨?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军不仅完成了数学作业,但是有一道题却做错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小艇穿过石桥。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叫个不停。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对鲁肃说:

"我来请你一起去取箭。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句子训练。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我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

花生很有用。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花开了,真香啊!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分外”的不同意思造句。

表示本分以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特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牛郎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回头一看,微小的星光下,老牛正在说话。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内容填空

16.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_______、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_________。

本课所学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真童趣。

全诗突出一个“_______”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们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3.《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_______图。

全诗有静有动,___________,描绘出很美妙的乡村傍晚美景。

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诗中写道: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_____________。

17.精彩回放。

1.《落花生》一文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了种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告诉我们,人要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知识。

你可以用岳飞的“莫等闲,__________”来劝告他。

3.本学期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同时也学会了许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如:

变换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情最是台城柳,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出门俱是看花人。

3.《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相”指____,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____________。

4.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

5.《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____,这首绝笔诗表达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一文描绘了水田钓鱼图、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幅优美的图画,赞美白鹭是一首________的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的散文诗。

2.虞世南在《蝉》一诗中托物言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3.《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看着在他肩头熟睡的珍珠鸟,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______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人要做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的人。

20.积累应用。

(1)《太阳》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长相思》中描写在外将士对故乡深重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热切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另外三个中国民间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我还能写一句与_____(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21.阅读理解。

母亲•我•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

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

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

我作难了:

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

“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

”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

“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

”大婶瞪了母亲一眼:

“你,能行吗?

”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

“五点半了,起来吧。

”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

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

“走吧。

”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

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

“洪水,别怕!

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

”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

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

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

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课外阅读。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

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

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

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

于是,我能解决一切因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

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

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

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

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第2、3自然段从四个方而写了“我”家的生活困难,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两次写“梦”的句子,并说出两次做梦分别表达了“我”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说,“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联系全文,想一想“我”要对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幸福铃声”,是因为父亲听见电话铃声,就知道_________,所以父亲是幸福的;“我”每次打电话,就想起___________,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23.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

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

——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

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

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

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

“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

“别怕,孩子。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

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语”他说:

“我只是告诉他俩:

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

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

“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

”从此我常常在午

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

“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顺而甜美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

“我不识字。

”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

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

“孩子,上天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字注音。

长者(______)边缘(_______)咀嚼(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___________)粗壮(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说: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

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

于是,摘了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

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

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

”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

“谁知道呢?

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

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林的李子敲到了地上。

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

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

“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

“当然会心疼。

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

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

“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

为啥呢?

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

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

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

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

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

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本文大约有640个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是________分钟。

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的情绪。

A.激动B.愤怒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