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094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docx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1

(一)修改病句

一、例题解析

1、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2、近视眼发生的几率很高,我们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

3、那是一棵大树的根,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

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5、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否保存古城的独特风韵和气质,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城市是一个挑战。

二、巩固练习

1、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2、摆在我们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3、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4、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6、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7、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8、我强烈敦促专家们对淮安城深巷中的古宅进行普查。

 

(二)修辞

一、知识梳理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比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例: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巩固训练

1、请说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2杭州)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2

(三)仿写句子

一、典型例题

例1:

仿照下列句式,以“兴趣”为话题,写一段话。

热爱是什么?

热爱是风,热爱是雨。

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兴趣。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热,兴趣是爱。

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例2: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例3:

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

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是遗憾;

见了大海的浩瀚,,依旧遗憾;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二、巩固练习

1、仿照下列句子,以“生活”或“奋斗”为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例:

希望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生活是。

奋斗是。

2、世界上没有完全的伟岸,也没有完全的渺小;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弱;世界上。

3、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

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4、金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金钱能买来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

金钱

5、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是,是。

三、归纳总结

 

(四)口语交际

一、典型例题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

“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

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

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

你对正贪恋上网的王亮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违规经营的网吧老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王亮,我现在有一些题还没做,你呢?

也没做吧。

我们还是先回家去把作业做完吧。

②老板,我想叫正在你这儿上网的王亮同学一块回家做作业,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的,是吗?

(内容4分,语言1分。

内容明确,语气婉转即可。

没有称呼,各扣0.5分)

2、a.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

b.希望别人原谅自己,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a.拜托您了等 b.请谅解或请包涵等

3、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

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

“这会过去的。

”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

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

“这会过去的。

  请问:

语文老师去年的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示例:

去年说的意思是:

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

今年说的意思是:

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二、巩固练习

1、 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

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

请写出来

2、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

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

2、永州的绿水青山曾哺育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古有德行天下的舜、“古文中坚”柳宗元、书成一体的怀素和尚、诗成一派的杨万里、理学宗师周敦颐……近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达、陶铸、蒋先云……结合永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倡导“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育英中学初二(3)班小芳等同学筹备创办一个“文化永州沙龙”,向全校同学推介永州文化,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假如你是小芳,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王老师,说: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3

(五)记叙文阅读

一、知识梳理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

3、记叙的人称。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

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

描写:

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议论:

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

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5、记叙文阅读步骤

6、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

例题1:

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_______”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

7、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8、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9、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0、开放性题目。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二、阅读练习

(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我下不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

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

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4

(六)文言文阅读

一、如何学好文言文

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2、做好文言文预习 

3、上课认证听讲

4、及时进行文言文的巩固 

5、文言文阅读的拓展 

二、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三、语段练习。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词语

项为之强()方出神()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任意摘录两个并分别造句。

成语造句

A-----------------------------------------------------------------

B-----------------------------------------------------------------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作者童年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其“冲烟而飞鸣”。

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

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日:

“诺。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

等待。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7、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2分)

   

(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

富而后使复其所。

8、请你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______  诸_______  尔________  稽________

9、请你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0、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中,类似子罕者不计其数,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11、假如要建立一座“子罕纪念馆”,现在请你给“子罕纪念馆”题一横幅,你打算写一句什么话?

 

新初一语文热身练习5

(七)写作

1、初中写作训练的特点。

2、初中作文题型。

3、互动点评

我找到了美

  我不知道眼前是什么地方,只知道这的确很美——幽静的竹林弥漫着晨曦,耳边回荡着小鸟的欢歌。

在林子的尽头,似乎有一束光从仙女的宝镜中射出来。

我穿梭在这仙境般的竹林里,向光源走去。

果然,在竹林的边缘,又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土地,鲜花铺成了一段锦绣的路;在花丛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在不远的一座小山坡上,站着一个哲人,他抚着胡须,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哲人的目光透出一种喜悦的神采。

这位哲人举起手来,风吹着,拂起了他的衣襟。

这位哲人自信地说道:

“只要你珍爱生活,你就会发现美的所在……”说着,哲人不见了,身旁的景物也消失了。

我不知怎样地站在了海边的礁石上,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望着后浪推前浪的壮丽景色,我不禁被大海气吞日月的气慨所震撼。

这种美,是那样强烈。

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海,使人不禁燃烧起攀登高峰的万丈豪情,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情致。

这种美的力量令人诧异,美得让人产生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在海涛的“沙沙”声中,我又来到了一个小渔村里,远远地便听见从一间简陋的房屋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

那是一所村庄小学校,小小的教室坐着几十个年龄不等的学生,显得十分拥挤。

那房屋更是简陋得叫人不敢相信——红砖裸露着,靠窗靠门的缺了角,那扇木门的下部磨出了许多窟窿。

整个教室都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玻璃窗,有的窗框上糊着薄薄的日历纸,为了透光,窗门都敞开着,因而我能把里面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孩子们穿着都很朴素,和都市里穿着洋气的孩子们有很大的区别。

这儿的学生全都又黑又瘦,男孩子都剃着平头,女孩们用褪了色的丝带把枯黄的头发扎起来……讲台上老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听得也特别出神。

我从几十双眼睛里读出了两个字——希望。

讲台上的教师看起来也有五十岁了,她这样的年纪还硬挺着站在讲台上,为的是什么?

是希望,是小渔村的希望。

孩子们这样努力学习,为的又是什么?

是希望,是村里所有人的希望。

老师早已白发鬓鬓,外貌并不美;孩子们由于营养不良,黑瘦的他们更谈不上漂亮了。

然而,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纯洁的美,神圣的美,一种让人感慨万千的美……

  “铃——”我的思绪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打断了,渔村、大海都不见了,眼前是我熟悉的卧室。

  “哦,原来是梦啊!

”我搔搔头。

是什么味道这么香,这么诱人?

我一骨碌跳下床,打了房门,只见妈妈已端着热腾腾的早餐从厨房里出来了。

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妈妈很美。

我的妈妈貌不惊人,却美得那么实在,那么温暖人心。

原来,平凡的一切竟也是这么美丽!

  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看你是否热爱生活。

沿着我们走过的路找一定能找到美,找到爱。

4、拓展练习。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

“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

”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

父亲说:

“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

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

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

”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

“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二、根据提示作文。

  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相关。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