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08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docx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与分析

[摘要]: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具有引导与指示作用的,价值观的内容与结构,直接影响个人与社会的存在方式和意义目标。

中职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正处价值观形成时期,全面了解他们的价值观现状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前提。

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佛山市南海区四百多名学生的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得出并分析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矛盾性、虚伪性、不确定性和趋向功利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

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

”价值观是以个体自身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信仰、愿望、目的、兴趣、态度、需要、利益和文化素质等等,这些组成一个观念系统,这个系统成为人们衡量、判断事物或关系价值的内在尺度,以此得出是非、善恶、好坏、美丑,这个内在尺度作为观念系统的内容就是人们的价值观。

它由价值评价标准、价值信念、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等要素构成。

人的行为都是在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价值观作为人们确定和选择价值的内在观念,它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

中职学生正处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需求和价值理念,他们的价值观存在哪些问题,这是教育必须关注和面对的。

为了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实证研究,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本次调查在佛山市南海区高级技工学校发放“中职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1份,回收有效率为90.2%。

问卷调查学生构成 情况(表一):

表一

性别

年级分布

家庭出身背景

一年级

二年级

农村

城镇

城市

被调查人数

257

194

347

164

314

111

26

占有效人数比例

56.98%

43.02%

76.94%

23.06%

69.62%

24.61%

5.76%

 

男生与女生性别比例与学校学生总体上的性别结构相当,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七成的学生是来自农村。

作为中考招生序列第三批招生的学校,佛山市南海区高级技工学校是佛山市南海区一所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其生源状况、学校的专业设计、学校管理模式在佛山市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根据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对题目的编制进行了多极分类,在大类之下,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列举了若干项目。

问卷第三部分,单项选择问题题目的选项是根据对学生进行访谈所得出的(见附录)。

一、中职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对于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先作了数据上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中职学生价值观所具有的独特性。

(一)价值观的矛盾性突出。

1、价值取向上个人中心与自卑自弃并存

中职学生价值取向上个人中心表现为:

“我”的地位、价值、意志成为他们价值取舍的重要尺度和标准。

主体意识的发展,是青少年共有的心理特点。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强弱、合理与否反映了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是学生价值观状况的一个体现。

调查显示,中职阶段的学生已开始走向生活的前台,对自己、家庭的一些重大事件已有相当程度的参与。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1.5%的学生已参与到诸如是否读书、如何就业等人生大事的决定中。

随着身体和心智的不断成熟,以及对生活支配强度的加大,沉睡在学生心底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她们逐渐摆脱生活上的过分依赖和思想上的盲目服从,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所应该拥有的自由、尊严、权利、利益和责任。

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

63.42%的学生认为决定个人前途的不是家庭背景、机遇等因素,而是个人的学识、能力。

在回答“拒绝和他人作比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真正赞同要以他人作为参照物来设计自己的生活的学生只有17.07%,87.36%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学业,传统中“光宗耀祖”的成分,主导价值观中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在学生的价值观念世界里被边缘化。

56.55%的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

如果说自我意识张扬是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共性,那么和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价值观念中的自我意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

中职学生放大的“自我”里隐藏着深刻的自卑,中职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弥漫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悲观、失意、消极、迷惘。

(见表二)

表二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中立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没想过

和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低一些

9.76%

20.84%

11.75%

18.18%

34.81%

4.66%

在这个问题上,近三成学生明确表示职专生素质低于高中生,有11.75%的学生选择“中立”,如果换个角度看这组数字,即只有约一半的学生敢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总体素质不会低于高中学生。

(见表三)

表三

您对自己的前途

充满信心

31.71%

您对自己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活

很满意

9.53%

不太乐观

26.39%

基本满意

43.02%

比较迷茫

25.28%

不满意

24.39%

比较悲观

9.53%

很失望

12.64%

无所谓

3.77%

无所谓

4.66%

没想过

3.33%

没感觉

5.76%

您对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

很满意

6.43%

基本满意

39.91%

不满意,但又无法改变

36.59%

不满意,但也不想做什么改变

3.33%

说不清

11.53%

没想过

2.22%

对于自己的前途,选择有信心的只占31.71%,对于自己目前的学生生活,近一半学生不满意、失望、甚至麻木。

学生一方面对现状不满,对前途担忧,另一方面又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

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充满激情与幻想的,但在回答“对理想的态度”时,能明确表示自己有理想的学生只有41.02%,而更多的学生是生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盲目中,没有什么憧憬,没有为之心动、值得付出的目标。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中职学校里,有那么多学生看起来总是无精打采,表情麻木、疲倦,上课昏昏欲睡,下课无所事事,许多学生对国家、本地区、甚至学校的事都不太关心,对学习没兴趣,也没有什么个人的兴趣爱好或特长。

学生的疲劳不像高中生是因为学业负担,中职学生的疲劳更多的是因为生活的单调而引起的心理疲劳。

因为精神空虚,以至32.82%的学生都认为,中职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找个寄托”。

中职学生对自己状况近乎灰色的评价,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务实与清醒。

佛山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这是一个注重个人能力,讲求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人生存发展的机会多,但压力也大,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对生活抱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意识到自身条件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社会的评价尺度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中职学生在升中招生的序列中基本属于最后一批,从佛山市南海区高级技工学校2004级、2005级学生入学成绩来看,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在初中都属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

这些学生在学校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的批评指责最多,他们的需求和烦恼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充分关注,他们少有机会以成功者的形象去体验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业上长期的不得意,应是造成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最主要因素。

中职学生矛盾失衡的自我意识直接导致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失衡,他们的自我认知成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阻力。

2、追求和谐、互利的人我关系的同时排斥教师、学校的教育。

调查显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职学生最大的心理需求。

共生共在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感觉到个体的发展不能离开他人(见表四)。

表四

您最希望得到的是哪方面?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16.19%

更多的零用钱

12.64%

更多的上网机会

6.43%

融洽的人际关系,很多的朋友

40.80%

拥有一个满意的女(男)朋友

12.86%

能做班干部、学生会、校团委等干部

3.10%

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同学关注的中心

2.00%

其他

2.88%

没想过

3.10%

中职学校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把精力投放在人际交往上,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人际关系状况成为中职学生自我价值评价的重要尺度。

为了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有41.91%的学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

中职学校学生打群架现象频繁,学生之间成帮成派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重视。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一部分中职学生人际观带有“小团体主义”倾向。

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取向有三种:

利他、利已、利他与利已的结合。

从调查看,极端利已的中职学生只是少数;纯粹的利他也是少部分人的观点,只有17.96%的学生愿意为了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去克制自己、将就别人。

而72.07%的学生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作为自己人际交往的准则。

(见表五)

表五

您对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态度

很真心地尊敬

18.40%

还算能真心敬重

36.59%

内心没感觉,表面尊重

29.93%

内心和表面都不太尊重

9.76%

看不起。

无需尊重

5.32%

您对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

很满意

7.98%

基本满意

45.45%

不满意

26.39%

很失望

10.64%

无所谓

3.99%

没感觉

5.54%

这种结果显示,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对中职学生基本没有影响。

相互的平等、尊重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遵循的相处之道,但近一半的学生与教师交往时都做不到。

在中职学校,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是经常的现象,以与老师作对为乐为荣的学生并不是个别,经常是敢于与老师唱反调的学生反而会在学生中有市场,而协助老师、学校工作的班干部却要夹着尾巴做人。

部分偏激的学生对教师、学校带有一种发泄式的不满。

更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学校是漠视、防备、不合作的态度。

扭曲的师生关系、学生不平衡的心态,究其原因有其自身因素,学业成绩是这些中职学生的软肋,中学时代许多学生就已与学校、教师没有建立一种良性的关系,厌屋及乌的惯性殃及到中职学校的教师。

另外,教师的表现、学校的一些做法不能让学生满意也是一个原因。

调查中,近一半的学生不满意教师的素质。

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一个警示:

“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中职学生对教师、学校长期形成的价值认知成为价值观引导中的强大阻力,学生的心中有一道阻隔学校进行优良价值观引导的屏障。

不乐观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的客观现状,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中职学生价值观念的虚伪性表现为:

中职学生有着较高的价值理想,但行为所反映的道德水平却较低。

认知和行为的分离是我国价值观引导中存在已久的问题,本次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从调查结果看,在中职学生价值观念中,已认识到高尚的道德对个人完善所具有的无可取代的意义,追求德性的增长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

中职学生的价值世界里有着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需求层次(见表六)。

表六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中立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没想过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18.85%

41.02%

26.16%

5.32%

2.44%

6.21%

和利益相比,道德是第一位的

39.25%

32.59%

18.85%

2.88%

3.33%

3.10%

我对建立一个更理想的社会负有责任

23.73%

43.46%

20.84%

2.22%

0.22%

9.53%

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出现了高度统一。

有67.72%的学生对“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高尚品质很向往。

在对社会成功人士的评价中,学生认为,“品德高尚”远远超过“地位”、“名气”、“学识”、“能力”、“收入”、“社会贡献”。

人有物质的需求,人也需要有一点精神,学生的选择告诉我们,无论中职学生的道德现状如何,他们在价值趋向上充满了对崇高的渴望和敬畏,德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能满足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欲求,会增加他们的自我肯定,让他们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调查中,学生普遍认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愿意为集体做事,乐意承担社会责任,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超越物质之上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

但在具体行为的表现上,如“脏车”、“捡到巨款”、“对待同学作弊”等问题,学生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是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对于恋爱的原因,只有15.08%的学生认为恋爱是出于真心相爱,其余均选择“无聊”、“好奇”、“攀比”、“炫耀”、“玩玩而已”。

关于学生的网络观念,调查显示,对于网上“交友、聊天、恋爱”等现象,有45.24%的学生选择“无须认真”或“可以毫无顾忌”。

这种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同情心更多地只是表现在观念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中,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存在着一定的虚伪性。

学生对问卷中一些问题的回答,只是表明了“应然”状态,而非“实然”,这表明学生是有是非观念的。

在价值判断上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在具体情景中,学生的行为选择真正能按照其是非观念做出选择的仍是属于少数。

(三)价值追求上凸显实利精神

实利精神是“一种讲究现实际利益,注重行为结果的效用性的精神,它直接关注现实此岸世界。

”“它将价值合理性安顿于现实的实际利益之中,并以此作为善恶判断与行为选择的依据。

”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还没有真正品尝到谋生的艰辛,但这些羽翅未丰的少年在现实利益的追求上却显示出了毫不含糊的倾向(见表七、表八)。

表七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中立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没想过

有钱能使鬼推磨

15.52%

23.28%

22.62%

14.41%

19.51%

4.66%

表八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中立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没想过

亲兄弟明算帐

8.87%

16.63%

26.83%

15.96%

18.18%

13.53%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多数人遵循的原则是:

为他人着想,克已奉公

5.99%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1.26%

为自己的利益奋斗

49.89%

不知道

8.87%

没想过

3.99%

与人相处时,您会怎么做?

克制自己,将就别人,以争取更好的人际关系

17.96%

与人为善,互帮互助,

59.87%

追求公平、公正

12.20%

互相利用

5.32%

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人利己

0.89%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0.89%

不明确

1.77%

没认真想过

1.11%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已掀开了人与人之间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传统的伦理人文精神已弱化,很多学生已不再有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浪漫温情的想法,现实的个人利益是价值选择的首位。

中职学生的实利精神还带有缺乏理智和规范的特点。

中职学生为了追求利益,不计手段、不问是非的人数比例更大,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一些中职学生已有突破了道德、纪律、甚至法律的底线的倾向(见表九)。

表九

如果您独自捡到一个钱包,内有巨款现金,您将会如何处置?

交给有关部门

29.27%

内心很矛盾,最后还是交了

23.50%

内心很矛盾,最后不交

11.75%

如果没人知道,就归自己

20.18%

不知道怎么办,征求亲人朋友意见来决定

15.30%

考试时,如果您发现同学作弊,您将会

向监考老师揭发或提醒老师注意

6.21%

自己暗示他不要作弊

22.84%

觉得这种行为可耻,但又不表现出来

25.06%

反正不关自己的事,不管不问

20.40%

作弊的人太多了,习以为常

16.19%

有机会自己也作弊

9.31%

假如您需要一部自行车,而您知道准备卖给您的是一部“脏车”,对此你的态度如何?

坚决不买,不能让倫车贼得逞

36.81%

不买,担心要承担不良后果

28.82%

心里有矛盾,但还是买了

15.52%

无所谓。

反正大家都买了

18.85%

对考试作弊的现象,45.9%的学生持谅解、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

考试作弊,在中职学校非常普遍,“谅解作弊”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表达了学生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不问动机的宽容、事不关己就不得罪人的圆滑却不是美德,学生对错误的这种麻木、对纪律和竞争公平性的漠视,是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和道德退步的表现。

捡到巨款后如何处理,体现了学生慎独的水平,可以看出,面对“不义之财”,学生的人性是软弱的,善恶的两面中,更多表现了自私的一面。

对“赃车”的态度,34.37%的学生选择买,28.82%的学生不买是怕承担后果,如果确认了没有什么不良后果,这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买。

这几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义利抉择时,我们的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疾恶如仇”的热血青年,还有一部分,能理性地把守为人处世的道德、法律底线,可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行为的结果,在追求实际利益的过程中,不问动机和手段,表现的莽撞,没有规则意识。

(四)价值观的不确定倾向较强。

从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看,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

其表现之一:

在许多问题上学生的答案呈现一种均态分布,不能看出某种明显的价值取向,如学生对“您比较倾向于下面哪种生活观”、“中职学生活中,您的烦恼和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您认为最有效是””您认为对您的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是”等问题的回答。

部分问题的选项价值取向完全对立,但学生的选择比例会表现得势均力敌,如学生对“老实人吃亏”、“亲兄弟,明算帐”、“只关心自己的人是小人,以他人为重的才是君子”、“考试时,如果您发现同学作弊,您将会”等问题的回答。

表现之二:

学生的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的倾向明显。

在问卷的第一类选择题中,十六条题目中选择“中立”的学生比例很高(见表十)。

表十

在题目中所占人数比例

10%以下

10%-15%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数量

0

1

3

6

4

2

在第二类选择题共30条题目中,其中17条列出了“不知道”“不明确”“没想过”的选项,学生选择这三项的情况如下(见表十一):

表十一

在题目中所占人数比例

5%以下

5%-10%

10%-15%

15%-20%

20%以上

数量

4

4

4

3

2

这些统计数据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反映了中职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部分学生生活在浑浑噩噩中,更多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状态,想法不明确、不清晰。

二是中职学生价值观相对性强。

价值观的相对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选择的多样性体现了社会对主体性的尊重和宽容,多重的选择也是学生形成理性价值观的基础。

但在一定的社会时期,价值观标准的自由与自主应该是相对的,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全社会认同的主流价值标准,学生就会生活在价值选择的盲目之中,出现跟着感觉走、是非不分、善恶不辩、价值判断无路可寻的状况,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

学生应该接受一种明确、正当、有力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分清哪些是可行的常道、常规、常理,帮助他们建立稳定有序的价值体系。

二、基本结论

根据以上对中职学生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特点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成熟,中职学生主体意识日趋增强,他们渴望摆脱约束、打破权威、获得自由,不再是家长、教师的应声筒,他们开始关注自身内心的需求和自我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思考“我”的地位与价值;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是一种失衡的、充满矛盾的主体意识,在追求个性张扬的过程中,中职学生对应有的尺度不能正确地把握,不加分析地蔑视权威,把纪律当成束缚个性自由的东西,看不起老师,不屑于学校的规章。

中职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内心又有着深刻的自卑。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对前途充满了担忧,对未来生活期望值不高,对成功的渴求不强,在生活观的选择中最多的是选择“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而不是“积极上进,拼搏进取”。

学生这种既自大又自卑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失衡成为价值观引导中的阻力。

中职学生重视人我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肯定和接纳是中职学生一种重要心理需求,他们已认识到集体、他人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普遍认同“多一个朋友多条路”的观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点具有狭隘性,行动上容易陷入“小团体主义”、“哥们义气”的泥潭。

对自己的朋友讲义气,对自己所属的小团体有很强的协作奉献精神,对学校和教师却没有更多的认同,缺乏必要的亲密感和归属感。

学生价值观的虚伪性表现在对道义追求上的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向往崇高的道德理想,他们把高尚的品德看作是人性完善的必备条件,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

但这些道德理想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异已的想法,没有被学生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因此,在道德行为选择上,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去实现他们的道德理想,把持道义精神,有时甚至在并不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时,也显得社会正义感淡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知行脱节。

在网络道德方面,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更为严重,逃避道德责任的现象更普遍。

在追求自我利益问题上,中职学生是很务实的,这些完全生长在商品经济下的一代人很直白地表达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中国“耻于言利”的传统对他们的影响已越来越淡了,取而代之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利,甚至有些是方法不当、动机不纯、不守规则的损人利己。

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总体来看,他们的价值观处在一种模糊、矛盾、摇摆、茫然的不稳定阶段,识别能力不强,是非善恶观点不明朗,没有明确坚定的价值信念,主观意识中充满了思想斗争。

从学生对诸多问题的选择结果来看,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上的个人中心和功利取向已成为中职学生较为普遍的处世之道与人生态度。

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多受自己的本性、欲望、情绪、世俗功利所支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道德层面,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理性的价值观,以免误入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