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96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练习.docx

现代文阅读练习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

(一)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4分)

2、联系选文,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3分)

3、第①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

为什么?

(4分)

4、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4分)

5、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生怕”能否换成“害怕”,为什么?

(4分)

6、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二)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这种精神又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

叙述的句子有:

________;议论的句子有:

________。

(三)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3、解词:

纯粹:

4、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第⑧句中的词语选择相应的项目。

①高尚的人(  )   ②纯粹的人(  )   ③有道德的人(   )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⑤有益于人民的人(  )                  

A.指修养方面B.指人格方面C.指品质方面D.指人生意义E.指志趣方面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阅读练习

(一)

(法)让·乔诺

1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 

6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   

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选文第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表现了牧羊人什么特点?

(3分)

 

 

2.请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3.选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二)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分)

 

2.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3.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4.文章开头说: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

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2分)

 

5.

(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

“奇迹”指什么?

(3分)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

(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三)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13-18节,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杰作”是指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1-4节,回答问题:

1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

(1)干涸(   ) 

(2)坍塌(   )     

(3)不毛之地(   )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C.第③段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卧”字生动地写出了羊群懒散、毫无生气的样子,侧面突出环境的恶劣。

D.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14.文章中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句话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及寓意?

(4分)

《植树的牧羊人》赏析一:

法国作家让·乔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令人心痛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

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阳光般灿烂炫美.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爱能使人懂得忧伤与痛苦.同时也能使人摆脱忧伤与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与意义.英国著名诗人兰德暮年时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不和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兰德的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种树的牧羊人不也正是如此吗?

《植树的牧羊人》赏析二:

有一种幸福的境界叫做单纯

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点评:

孤独.寂寞是人生的阴影.爱是迎接光明的使者.是人生充满温暖.充满力量的源泉.文章从一本书中的一个故事入手.用牧羊人的故事.证实了“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的道理.牵带引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造成心灵世界的干涸.提出社会应该关注.思考的问题.然后引用兰德暮年的一首诗.告诉人们人生应有的态度就是淡泊宁静.让生活充满爱.充满阳光!

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引用故事精当.名言的引用则如画龙点睛.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一个人几十年来做着一样的事情而没有质疑没有抱怨,犹如神一样的存在,没有奢求没有私欲,那种平凡而不平凡的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是巨大的震撼。

估计也只能有这样无私的心灵心无旁骛才能接近这样的理想~!

我不说他很伟大,因为他只是追随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苦行僧一样内心只有自己膜拜的信仰而别无他物。

有一种幸福的境界叫做单纯。

这种幸福看似平凡却又难以到达。

赏析三:

  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有多伟大,也看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有多渺小。

  仅仅凭这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这一片地方变成森林。

如果来一群人砍伐,这片森林照样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

但如果每个人都去种树,那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再想想看,其实只要一万个人中能有一个这样的人,就已经足够好了。

  森林逐年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草原沙漠化,全球变暖等等,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这么难治理呢?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再来看看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人们除了每年植树节去种树作秀之外,也许可以下决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来改变现状。

  我很想把这部作品推荐给朋友们和每一个认识的人去看,这部短片告诉我们--只要每个人减少一点污染环境的行为,合起来就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无法想象的贡献!

再来看看现在某些人的“恶劣行径”,现在大家都在呼吁要环保,有些人喊得更响亮,但实际行为却和嘴里说的大相径庭。

要让他去种几棵树,觉得太渺小;手里要有个空塑料瓶之类的,就随手一丢了事。

还是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猫》阅读练习

(一)

阅读课文22-34节,完成下列题目。

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2分)

愤怒———悲痛

2、简析下列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6分)

(1)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分)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出猫的心情。

(4分)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二)

阅读3-34节,回答问题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表明三妹喜欢家里养小猫这种宠物。

B.“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张妈的话侧面体现了小猫的可爱

C.“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这句话表现了猫对“我”的畏惧。

D.隔壁周家的丫头不出来阻止过路的人捉小猫,体现了邻里间的人情冷漠。

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它似乎太活波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3.选文结尾为什么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分)

4.郑振铎善于写“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丰子恺也是如此。

说说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是如何体现“温情”与“哀愁”的。

(4分)

【链接材料】鹅,不拘它如何高做,我们始终要养它。

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欢喜它。

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

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

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地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

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

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

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

“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

”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

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节选自丰子恺《白鹅》,有删改)

《皇帝的新装》阅读练习

(一)

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节,回答问题:

1、本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2、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阅读《皇帝的新装》7-13节,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4、“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5、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

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

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6、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原因是()

A、为了突出表现老大臣的虚伪。

B、为了讽刺老大臣的“称职”。

C、看新装能推动情节发展。

D、呈报皇上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三)

阅读《皇帝的新装》第33-37节,回答问题:

1、“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

A、形容声音甜美B、形容单纯幼稚C、形容心地纯洁D、形容无所顾忌

2、文段属于全文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着意突出的中心人物是()

A、皇帝B、老百姓C、小孩D、内臣们

3、第④段的话和第⑤段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4、文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5、人们都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四)

阅读《皇帝的新装》第20-23节,回答问题:

1.“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  )

A.为了蒙骗皇帝

B.替骗子说谎

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

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

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是两个_____句。

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_________,又写出了他的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4.《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五)

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23节,回答问题:

1.文中横线上应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A.精致美丽无双B.美丽精细无双

C.华丽精致无双D.精细华丽无双

2.文中加粗的两上“可是”,前者用来表示_________,后者用来表示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个“难题”表现了皇帝怎样的心理?

4.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但他却说:

“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这揭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性?

5.皇帝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的目的是什么?

6.大臣们说假话的原因是()

A.大臣们认为这时候只有附声附和,保持一致。

B.大臣们都怕被当作“不称职”的蠢人而丢掉官位。

C.大臣们为了讨好骗子,迎合皇帝的心意。

D.大臣们都没有识破骗子的手段。

7.“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人”具体指的哪些人?

“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六)

阅读《皇帝的新装》25-37节,回答问题

1.仿照示例,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

①~⑧

⑨~③:

皇帝穿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6分)

(1)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句中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

)(3分)

(2)“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似乎”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说:

“请看吧,这是裤子!

这是袍子!

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

裁得多么好看啊!

”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加点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一个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