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792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docx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积极推进和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学科对启蒙开发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科学课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目,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但是农村的实验科学很难展开。

       农村小学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

她们立足于农村,担负着众多农村孩子的教育任务,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学校。

受经济条件、地理区位、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实验教学是相当薄弱的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村村级小学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欠缺

       无实验设备或者是缺少实验设施是村小难开展实验教学的客观原因之一。

没有实验器材,教师无法做演示实验;没有实验室,学生无场地法动手实验。

        二、专业师资力量欠缺

       在农村,科学课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学校本身教师就缺乏,工作量大,像科学这样的副科只好得过且过。

科学中的实验课就更是少有师问津。

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师指导,动手能力就相应的弱。

        三、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即使是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却没有教师愿上实验课,这又跟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两门主科上,认为作为“副科”的科学及相关的实验教学只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内容。

所以会出现课本中该教师演示的实验不演示,该学生做的实验不做的现象。

另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性不够。

除掉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不谈,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农村很少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观因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有探究世界的需要,但是又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血药教师去引导,去帮助。

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学校也应尽最大力量去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那就现实的条件,农村小学应如何开展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呢?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师调整好观念,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购买一些较易获得的实验材料,向学生征集实验材料,保证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能过开展。

       农村小学实验设备陈旧不全,无实验室,无专业教师,加上经费不足,学校无力添置实验器材,这是客观原因。

但是我们的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原因就不上实验课,就忽视科学课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虽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等实验设备齐全了再来上实验课。

即使教师能等,成长的学生能等吗?

不能。

所以教师应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设备,不让资源闲置。

有些学校很早以前购置了一些实验器材,教师可以把还能用的器材整理出来,哪怕是一个烧杯亦或是个量筒,都可以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看看,使他们头脑中概念的东西变成实物。

其次,有的器材设备,学校是完全有能力购置的,如灯泡、磁铁、导线、电池等小件材料。

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购买。

这些实验材料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要看学校重不重视。

如果学校一点经费都不肯投入,那么就会出现几元钱一瓶的酒精、五角钱一个的灯泡都没有。

再次,还可以开展自制实验器材的活动,向学生征集铁钉、弹珠、瓦楞纸等易得材料,这样可以弥补现有实验材料的不足。

        二、教师要灵活地开展实验教学

       受条件的限制,碰到没有的器材,书中实验内容是很难的展开,可以采取教师当堂不演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形式,下堂课借助学生的实验成品来演示的形式。

       如我在教授《杠杆的原理》时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明白用力点、阻力点距支点远近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如果上课就讲理论,学生肯定明白不透彻。

于是我提前布置学生参照书中的提示,回家动手制作小杆秤。

材料有学生自己去找,可以一人做一件,也可以几人合作一件。

学生充满兴趣,布置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他们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成了一把把小杆秤。

其中有一把是月饼内包装的四方塑料盒做秤盘,用细毛线做称上的线,用筷子秤杆,用旧锁做称陀。

我从学生的作品中挑一件较好的来做演示,往“秤盘”里添加橡皮擦,移动“秤砣”,平衡秤杆,以此来向学生讲解有力点、阻力点、支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有自制的小杆秤检验一下理论,最后把实验结论写下来。

通过动手做,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又如,在教授《种子发芽实验》,同样先讲解实验要求和实验注意项,要求学生回去做实验。

没有烧杯,就用矿泉水瓶底来代替。

我看到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当他们带着自己在塑料瓶里培育的绿豆芽来学校了,我们都非常激动。

还有一位学生的把发了芽的绿豆种子移植到土壤里,之后这株绿豆还在瓶里长出枝叶来。

我在课堂上借助学生的实验成品讲解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当然也有做得不成功的实验,我就与学生共同探讨那些种子为什么不发芽,芽为什么没长成植物,启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

       三、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俗话说,欲给人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农村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本省对科学教材中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有被学校赶鸭子上阵、现学现卖的味道。

这就特别需要教师抽空学习,为自己充好电,既然教了就认真专研。

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总之,作为在农村小学任教的科学老师,应尽心尽职,想方设法的克服困难,尽全力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准备实验,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培养、启蒙学生的科学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

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

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

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明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

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

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

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1、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

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2、就地取材选择实验材料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

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

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

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

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

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

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

“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

”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

这时,老师需要反问:

“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

”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

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

有的学生说:

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

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

“谁能让小灯泡发光。

”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

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如何因地制宜上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

作者:

诸暨市草塔镇南山小学陈东  时间:

2012-11-2008:

16:

41  来源:

诸暨市草塔镇南山小学陈东  阅读次数:

76次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

而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

据初步统计,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半数以上。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如何 上好  科学  实验课

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仪器不完备,城乡差距大,科学素养尤其是实验能力普遍低下。

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任重而道远,怎样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消化和掌握每节课知识点,不陷入死记硬背的泥坑中去,这就要求老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学生们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抓住实验各个环节,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我在教学时,除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仪器,还注重发挥农村学校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如植物、动物、生态、地质、四季变化等方面自然优势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现有仪器,提高实验效率。

一般农村小学现都按一定标准配有显微镜、浮力实验盒、声学实验盒、放大镜等部分仪器,教师应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尽量做到物尽其能、一物多用,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如教学《摆的秘密》一课,可以利用沉浮实验盒中小胶桶、小铁柱、小木柱、小铝柱做轻重不一样的摆锤。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自主设计实验盒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效益。

一般第一次使用的仪器,教师要做重点指导,以免学生误操作损坏仪器,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操作。

如教学《细胞》一课,教师可首先详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再让学生用显微镜去仔细观察各种细胞,充分感知,并相机指导和矫正,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又对细胞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电路》一课的教学,则可先引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这些都是常用材料),教他们如何画出电路图,再将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设计组装电路,根据自己完成的电路去画出电路图,在动手中去获取知识。

二、收集废弃物,自制教具。

科学实验中有些材料虽然实验室没有,但材料容易收集,教具制作又比较简单,教师可适当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自制。

如木头这些工厂、修理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弃之可惜的废旧物品,只要用心收集,细心揣摩可制作成许多教具,既有利于教学活动,又为学校节约添置仪器资金,一举两得。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对本学期观察实验和使用仪器做到心中有数。

如用废木条做杠杆尺、支架,酒瓶盖做砝码,在《杠杆尺》等课中使用;教学《电磁铁》时,可用铁钉、废旧漆包线、电池制作高效电磁铁在实验中使用;其它如用废铁片做电键、叶轮模型,乒乓球做地球仪等。

我认为好的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动学生自备自制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有很多简单的实验,材料学生容易自备自制。

可自备的材料,上课前一天可布置学生准备,上课时带来即可。

如《砂和粘土》、《土壤的种类》、《沉和浮》、《磁铁》、《凸透镜》等课教学。

有时农村的学生带来的可能不是实验所需物品,比如把壤土当粘土,把平面镜当成凸透镜等。

但是,没关系,这正好用来对比,借此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小玩具小制作兴趣浓厚。

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天性,激发他们爱制作、爱科学的热情,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闲暇时自制一些学具,在玩耍摸索中去发现知识。

如用硬纸片、水银镜片等制作潜望镜,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使用;教学《不倒翁》时,可让学生用塑料瓶、橡皮泥等制作不倒翁;此外,还可用易拉罐、细线、火柴梗等做土电话,用铁丝、线轴做滑轮等等不一而足。

让学生自备自制一些学具,既可解决学校仪器、材料不够用的困难,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且能为低年级学生留下学具。

四、深入田间地头,探求大自然奥秘。

小学科学观察和实验课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昆虫、植物、生态等。

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只能记住几个死概念,不能真正掌握知识。

教师可在课前对实验器材、观察实验地点、联系当地老农等事宜做精心准备,然后,直接组织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去观察、实验、采集标本,并趁机向有经验的当地农民调查和请教本地生态及植物一年四季生长等情况。

教师在野外结合实际讲课,学生经过亲身感受,记得清楚,用得灵活。

如教学《植物的花》、《植物的种子》、《植物的果实》、《植物的身体》、《考察自然水域》、《养蝌蚪》、《昆虫》等课时,都可只做适量讲解让学生自己探求大自然的奥秘。

在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时,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本地造纸厂排出的污水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巨大损失,触目惊心的事实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让学生回校后写观察日记,还可把这次课写进作文。

此外,教学《制作植物标本》、《制作昆虫标本》时,也可先讲解标本制作方法,再让学生去校外采集和制作。

学生上室外课,情绪高,兴趣浓,效果往往胜于课堂内教学。

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实地观察和实验,印象深,知识掌握牢固。

另一方面,通过调查、与老农交流,书本知识又得到了拓展和应用。

五、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丰富第二课堂。

“减负”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目前,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

科学老师可以把对科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他们在科学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

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以下三方面活动。

一是开辟生物园地,种植和管理校园内树木花草。

农村小学一般都有一些空地,可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为生物园地,结合课本中观察实验内容,有目的地种植一些花草,蔬菜和本地常见作物,由学生亲手种植、管理、观察、实验、分析、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并由小组每天指派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而学校内的空地和花坛则可交给学生去种植或管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种植、管理、观察、实验能力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又可美好校园,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生物园地还可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鸡、蝌蚪、昆虫等,以便作长期跟踪观察。

二是对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做观察记录,并借此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能力。

如对风、霜、雪、雨、雾、雷电等的长期观察和分析。

三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小制作及与日常生活学习有关的小发明。

如制作电动航模、玩具、小电扇等。

“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身下水知深浅。

”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展开身手,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优势进行实验教学可弥补学校设备不足。

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家乡风物,从而了解祖国建设成就,激发他们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掌握事实,既培养了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践、制作、种植、饲养等,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教学可以一举而多得,大有可为!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

进化完小:

刘明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通过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和定律,又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这些实验技能,既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近地训练,终究像科学家那样,会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

那么,对农村小学来说,怎样才能上好这门功课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科学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有的开课也是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被削弱。

有的师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写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算完成了。

所以,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只有教师的积极性高了,实验教学才有出路。

二、培养学生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

我在科学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内化、提高。

如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一课,在研究怎样让小电珠发光时,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让小电珠发光的方法多。

学生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很快形成了探究的氛围,人人动脑、动手,由最初的一种方法到两种、三种,甚至六种方法。

有的学生发现了能使两个、三四个小电珠同时发光的方法。

学生每发现一种方法,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真正感受到了探究成功的快乐。

再以小组为单位用电路图的形式将结果展示出来,分析正确与否,取得一致意见。

此项活动引起了学生持久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在课下动手制作小台灯。

实践表明,自行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体验是多方面的:

与人合作非常愉快,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搞科学研究是一种享受,科学知识对生活很有用。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物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高学生兴趣。

《蜡烛的变化》中先仍学生通过看、摸、揉等方式认识蜡烛的特点;在通过对蜡烛的加热和冷却和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实验;最后让小组选择老师准备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变化。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就不难得到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