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75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二D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

(二)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共10题;共29分)

1.(5分)如下图所示,火柴梗被折断,火柴梗形状________(填“变化"或“未变化”),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当把火柴梗点燃后,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2分)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________,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________等。

3.(3分)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1分)我们把放大镜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________。

5.(1分)生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把其制作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6.(2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7.(11分)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造成损坏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因为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________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地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_。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请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法:

A.________;B.________。

8.(1分)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________,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2分)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这就是早期的________,而________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10.(1分)________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选择(共10题;共20分)

11.(2分)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草履虫    

B.蚂蚁    

C.船型硅藻    

12.(2分)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A.粉末状物质    

B.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什么也看不到    

13.(2分)把沙子和豆子混合,搅拌后发现()。

A.产生了新的物质    

B.沙子减少了    

C.没有明显变化    

14.(2分)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A.白萝卜    

B.番薯    

C.肥肉    

15.(2分)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A.两块都是凸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一块凹透镜一块凸透镜    

16.(2分)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得更旺    

17.(2分)下列三种细胞图片中,()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A.    

B.    

C.    

18.(2分)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薄而透明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19.(2分)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时要先用高倍镜    

B.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同    

C.直接把洋葱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D.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0.(2分)我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D.缩小了的正像    

三、判断(共10题;共20分)

21.(2分)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22.(2分)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23.(2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铁锈也能被磁铁吸引。

24.(2分)面粉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25.(2分)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6.(2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27.(2分)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8.(2分)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29.(2分)像流感这样的病毒,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

30.(2分)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四、连线(共2题;共10分)

31.(5分)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32.(5分)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五、实验探究(共4题;共24分)

33.(11分)夏天到了,小明观察到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

(1)小明想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镜来观察苍蝇,应选择下列三个放大镜 中的()。

                

A.    

B.    

C.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

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像,小明应该移动()。

A.放大镜    

B.苍蝇    

C.人的眼睛    

(3)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身体上有________对足,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是昆虫类,它属于________(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4)按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在括号中填写序号。

(__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________)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________)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________)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________)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34.(4分)几位同学在进行研究铁生锈的实验,他们用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第一个盘子是空的,另外两个分别装满水、菜油。

把一枚铁钉放置在空盘里与空气接触,另外一枚铁钉一半浸在水里,还有一枚完全浸没在菜油里,每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盘子

水变色

铁钉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以上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________盘子里。

(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5.(7分)课堂上小明知道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一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回家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在厨房里开始了物质变化的探究。

(1)小明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了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发现________。

(2)小明取了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发现________等现象,于是他立即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________  。

(3)小明找来了一些食物:

米饭、馒头、土豆、玉米、苹果等,各取它们的一小部分,分别滴上一滴稀释的碘酒,发现碘酒滴在________等食物上变蓝了。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小明判断这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

(把序号填在对应的位置)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________;

把碘酒滴在一些食物上产生了________;

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后产生了________。

A.一种淀粉和碘的包合物

B.黑色的炭

C.二氧化碳气体

36.(2分)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般情况下应该()。

   

A.双眼睁开,右眼观察    

B.双眼睁开,左眼观察    

C.右眼观察,左眼闭上    

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0题;共2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7-4、

8-1、

9-1、

9-2、

10-1、

二、选择(共10题;共2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三、判断(共10题;共20分)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四、连线(共2题;共10分)

31-1、

32-1、

五、实验探究(共4题;共24分)

33-1、

33-2、

33-3、

33-4、

34-1、

34-2、

34-3、

35-1、

35-2、

35-3、

35-4、

3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