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64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1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x

届湖北武汉市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2届高三五月联合测评

生物试卷

命题单位:

圆创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22年5月11日下午

本试卷共10页,24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研人员以豌豆、小麦蛋白制成“植物基人造肉”,主要是通过提高温度、加大压力和搅拌剪切等方式将散沙一样的天然结构植物蛋白改性,挤压成组织化蛋白,使其具备动物肉类的口感和风味,如植物牛排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蛋白改性被挤压成组织化蛋白的过程发生在肽链的羧基和氨基之间

B.植物蛋白口感和风味的改变,是因为复杂的加工过程将其最终转化为动物性蛋白

C.该技术可缓解因动物肉类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途径

D.“植物基人造肉”与动物肉均能在常温﹑碱性环境中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物质

2.在对某抗生素药厂废水进行常规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某种杆菌的DNA含量特别突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菌核糖体上合成的、能降解抗生素的酶活性比普通细菌中的酶活性强

B.废水中的抗生素有利于该菌产生多种抗性基因,且各基因均含量较高

C.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后的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

D.该菌通过分解作用分解废水中有机物获得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广济酥糖深受群众喜爱,松脆、不沾牙齿的特点与其特殊的骨料工艺有关。

将糯米(主要成分为支链淀粉)蒸熟,随后30℃发酵至手工拉白发亮、酥松且有富有韧性的骨料,再将骨料辅以由新鲜桂花和蔗糖腌制的糖花从而制成酥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料主要由大量元素Ca、P构成,使其显得白且酥松

B.骨料富有韧性是因为仍保留了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

C.骨料的发酵程度与其和台盼蓝反应的颜色深浅成正相关

D.加醋能促进糯米蒸熟,使其变得更松软的原因是H+断开肽键所致

4.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猕猴。

用高精度工具去除该猴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再与成纤维细胞融合,将发育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获得5只克隆猴,用于研究节律机制。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借助高精度工具可直接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刚去核的卵母细胞实现融合

B.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早期胚胎外的透明带

C.多只代孕猴应提前做好同期发情处理,避免移植胚胎发生免疫排斥

D.植入代孕雌猴之前可以用分割针平均分割处理,植入后可以得到多个胚胎

5.高等植物体内的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

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产物蔗糖通过一定方式运输至韧皮薄壁细胞(图1),再经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最后再从细胞外空间进SE-CC中(图2)。

对此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需要SU载体蛋白和NADPH的直接参与

B.蔗糖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转入SE-CC,使SE-CC中的渗透压提高

C.胞间连丝是信息通道,蔗糖作为信号分子对其自身运输速率进行负反馈调节

D.与野生型相比,SU载体功能缺失突变体的叶肉细胞C浓度会显著偏低

6.油菜素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类似物(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幼苗下胚轴和幼根的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4-eBL发挥作用后会被细胞降解,与天然激素相比更环保

B.24-eBL浓度越大,对根的促进效果就更加显著

C.24-eBL对下胚轴一直表现为明显的促进效果

D.可选择0.15~0.2μM浓度范围进一步探究24-eBL促进下胚轴生长的最适浓度

7.近期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通过电针灸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揭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身体机能调节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理。

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得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

反之,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而达不到抗炎效应。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反射弧结构基础完好即可发生反射活动,脊髓与大脑均可参与该过程

B.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

C.ProKr2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参与机体抗炎反应

D.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

8.进食可刺激小肠的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

某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含量升高的症状,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可以作用于脂肪细胞,明显改善病情。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因结构②受损而导致的糖尿病

B.与注射相比,直接口服葡萄糖会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较高

C.GIP与①结合可能促进GIP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

D.胰岛素通过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9.科研人员在培育过程中发现一种突变赤蚕(幼龄蚕)纯种会出现高温胚胎致死现象,将该突变赤蚕纯种与黑蚕纯种雌蚕杂交,F1代中赤蚕:

黑蚕=1:

1,将F1分常温和高温两组进行培养,其中高温组赤蚕出现致死,选常温培养下的F1相互交配,F2代出现同样结果(假定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则下列推测最合理的是

A.能判断显隐,黑色为bbB.能判断显隐,赤色为bb

C.F1黑色全为雌,黑色为隐性D.F1赤色全为雌,赤色为隐性

10.为探究遮荫对青钱柳的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青钱柳均分为3组,每组给予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其它实验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组最大净光合速率、株高和地径(苗干距离地表面10cm处的树干直径)的值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遮荫度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

株高/cm

地径/cm

A1

全光

11.7

150.3

1.85

A2

透光50%

11.0

182.7

1.62

A3

透光20%

5.4

98.9

1.13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遮荫度和最大净光合速率

B.若提高A3组的透光率,则最大净光合速率、株高和地径都会持续增加

C.若适当提高A3组的CO2浓度,则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会增加

D.A2组的遮荫处理更有利于青钱柳的光合特性和生长

11.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

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富含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的序列,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DNA复制时的解旋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

B.DNA复制发生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C.复制叉的形成是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过程,如解旋酶等

D.与其他序列相比,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的序列更容易解开DNA双链

12.有丝分裂过程失调有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

研究表明,紫杉醇能促进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蛋白聚合,使细胞中缺乏活跃的微管蛋白而不能形成纺锤体,最终引起细胞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诱导DNA损伤的药物可能会引起细胞的死亡

B.所有细胞纺锤体的形成都与中心体有关

C.秋水仙素与紫杉醇对植物细胞的作用效果不同

D.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微管蛋白所处状态有关

13.大多数真核生物的mRNA3'末端都有由100~200个腺苷酸组成的Poly(A)尾。

Poly(A)尾不是由DNA编码的,而是转录后的前mRNA以ATP为前体,由RNA末端腺苷酸转移酶,即Poly(A)聚合酶催化聚合到3'末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RNAPoly(A)尾可能有助m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

B.Poly(A)尾可避免RNA酶降解细胞中的mRNA,增强mRNA的稳定性

C.以ATP为前体形成Poly(A)尾时伴随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D.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产物只有mRNA一种

14.吞噬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

对于原生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将胞外的营养物质摄取到吞噬体,最后在溶酶体中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利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作用是原生生物摄取食物的一种方式

B.原生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C.胞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D.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5.细胞膜上离子泵的活动可以引起离子跨膜扩散,形成和维持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

浓度差使得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带电离子产生的电位形成跨膜电场,会阻止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当两种作用的影响达到平衡时,形成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下表列出了37℃时部分骨骼肌细胞主要离子(Na+,K+,Cl-,对应关系未知)胞内和胞外的浓度和各离子的平衡电位(以细胞外为零电位,细胞内电位数值)。

离子

胞外浓度(mM)

胞内浓度(mM)

平衡电位(mV)

R

120

4

-90

Y

4

155

-98

G

145

12

+67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泵的活动能够产生ATP

B.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R离子内流形成的

C.当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时,可导致突触后膜G离子内流

D.细胞外液中Y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神经纤维更难产生兴奋

16.冬泳是指在冬季的低温水域中的游泳活动,具有增强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下列有关冬泳时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产生在大脑皮层

B.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元调节肾上腺﹑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的相应活动

C.在冬泳的整个过程中,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当结束冬泳回到岸上后,体温回升,产热量和散热量都相应减少

17.PD-1是主要存在于人体活化T细胞表面的受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能够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配体PD-L1,抑制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免疫反应。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携带PD-L1配体.能被T细胞表面的PD-1识别,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现象叫肿瘤免疫逃逸。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PD-1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可以通过开发PD-1或PD-L1的抗体药物来解除肿瘤免疫逃逸

C.口服PD-1的抗体药物可以减缓肿瘤患者病情的发展

D.PD-1受体与PD-L1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18.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生长以及细胞分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某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同一植物芽和茎的生长,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到形态学上端

C.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其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D.植物生长素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也没有明显的靶器官

19.花青素在小麦种皮中累积后可表现出紫色,紫红色、紫黑色等不同颜色,根据小麦籽粒颜色的深浅程度可将其分为紫粒,浅紫粒和白粒等品种。

紫粒小麦品种贵紫麦1号分别与白粒小麦品种贵农19号,贵农麦30号进行正反交获得F1代,将收获的F1代单株进行套袋自交获得F2代,鉴定并统计其正反交F3代的籽粒颜色。

已知小麦籽粒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A/a,B/b)控制。

亲本组合

F1

F2

F3

贵紫麦1号(♀)×贵农麦30号(♂)

紫粒

浅紫粒

紫粒:

白粒=9:

7

贵农麦30号(♀)×贵紫麦1号(♂)

白粒

浅紫粒

紫粒:

白粒=9:

7

贵紫麦1号(♀)×贵农麦19号(♂)

紫粒

浅紫粒

紫粒:

白粒=9:

7

贵农麦19号(♀)×贵紫麦1号(♂)

白粒

浅紫粒

紫粒:

白粒=9: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代籽粒的颜色与母本相同,说明种皮颜色的表达由亲代母本的基因控制

B.对小麦的籽粒颜色而言,当两对显性基因共存时表现为紫色,当仅有一对显性基因或为双隐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

C.亲本组合中的贵农麦19号和贵农麦30号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

D.若将F1紫粒与亲本白粒杂交,后代籽粒颜色发生性状分离,且紫粒:

白粒=1:

1

20.COVID-19冠状病毒的第501位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变成酪氨酸,使病毒更易侵染人体细胞。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毒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中碱基的替换

B.该病毒特异性蛋白借助宿主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再被咽拭子采集

C.该病毒能进入细胞内是因为细胞膜彻底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D.该病毒先利用Taq酶完成DNA复制再进行基因表达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4分)卡介苗(BCG)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核病疫苗,常作为免疫佐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是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对胰岛素不敏感的代谢性疾病。

某实验小组研究BCG免疫对小鼠血糖的影响,对四组小鼠作不同处理后再进行葡萄糖溶液灌胃操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空腹血糖(mmol/L)

葡萄糖溶液灌胃处理后的血糖(mmol/L)

60min后

120min后

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5.12

12.91

6.35

正常小鼠+注射接种BCG

5.03

13.87

6.27

患T2DM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15.63

33.21

24.57

患T2DM小鼠+注射接种BCG

5.10

28.53

16.54

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小鼠的正常血糖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小鼠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①②组小鼠可通过______________(选填“神经”或“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使其在灌胃120min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2)取②④组的小鼠血清,加入结核杆菌后会出现沉淀或细胞集团,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2.(14分)以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干旱胁迫及复水后大豆的生理状态变化。

生长室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处理。

对照组(充分供水)和(重度干旱),CO2浓度为当前大气浓度CO2(350μmol/mol);试验组(充分供水)和(重度干旱),每天早7:

00~19:

00分别通人浓度为700μmol/molCO2,为大气CO2浓度的2倍。

干旱处理的第5天开始复水,使土壤含水量恢复至充分供水程度。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O2进入______________后,与___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

(2)在充分供水或干旱胁迫的第1~4天内,与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下相比,高浓度CO2处理下的大豆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选填“较高”、“较低”或“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短期处理时,干旱胁迫可______________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CO2浓度升高可_______________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若长期处理下大豆可能会出现适应性改变(均选填“提高”“降低”或“不改变”)。

(3)由图2分析可得,充分供水和CO2高浓度条件下,大豆的水分蒸腾速率______________(选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而干旱胁迫条件下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出现衰老的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涉及到的植物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现欲证明干旱胁迫是通过该激素的作用导致植物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可利用该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大豆植株和正常大豆植株开展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23.(16分)鱼类的甲状腺激素(THs)主要有T3、T4两种类型,需要维持正常的T4和T3水平才能调节多种生理过程。

水体环境中许多化学污染物可以影响生物体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运输b与c、作用e和代谢d等过程,从而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这类污染物被统称为甲状腺激素干扰物(TDCs)。

(1)如图1所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转化、作用的过程,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物质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TDCs能够从图1中所示多种途径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作用。

研究发现,某种污染物暴露能导致斑马鱼体内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分别出现上调和下调表达的不同应激反应,那么该污染物通过影响过程_______________(选填图1中字母)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3)科研人员选取了两种不同浓度TDCs(A,B)处理斑马鱼幼鱼,其体内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的影响分析如柱状图2、3所示。

据图分析,A种污染物可以___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T3的分泌,___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T4的分泌,并且其作用效果与浓度成________________相关。

由柱

状图中数据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B种污染物对T3、T4分泌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B复合污染物组实验与其他三组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4.(16分)杂草导致世界范围内约37%的水稻产量损失,近40年来使用除草剂导致了土壤性质恶化和稻田群落变化(由以禾本科为主到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等一系列问题。

生产实践中,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浮萍生长繁殖快,能在水面迅速形成致密的覆盖层,吸收大量氨从而抑制稻田的氨挥发,且在中后期凋亡后释放氮素。

为保护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研工作者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来探究浮萍覆盖对稻田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实验选取多根紫萍覆盖(甲组)、少根紫萍覆盖(乙组)和不投放浮萍(丙组)3种处理,统计分析稻田的杂草发生情况和水稻产量,结果如下列图表所示。

表一不同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杂草发生情况

形态

非阔叶类

禾本科

-

-

-

-

-

-

-

-

-

-

+

+

千金子

+

-

-

-

+

-

-

-

-

-

-

+

双穗雀稗

-

+

+

-

-

+

-

-

-

-

-

+

莎草科

碎米莎草

-

+

+

+

+

-

+

+

-

+

+

+

萤蔺

+

+

+

+

+

+

+

+

-

-

+

-

阔叶类

苋科

喜旱莲子草

+

+

+

-

-

+

+

+

-

+

-

+

豆科

紫云英

-

-

-

+

-

-

-

+

-

-

+

+

水鳖科

水鳖

-

-

+

-

-

-

-

-

-

+

+

+

苹科

-

-

-

-

-

-

-

-

+

+

+

+

雨久花科

鸭舌草

+

-

-

-

-

-

-

-

+

+

+

+

注:

1.浮萍初始覆盖面积比70%左右,并在出水口配有拦截网。

2.水稻生长分4个生育期(Ⅰ分孽期、Ⅱ孕穗期、Ⅲ扬花期和Ⅳ熟期),其中水稻Ⅰ、Ⅱ是水稻氮素累积的主要阶段,也是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阶段。

3.+表示杂草发生,-表示杂草不发生。

表二水稻产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杂草生物量在水稻各生育期对其产量的影响kg·m-2

不同处理组稻产量对比t·hm-2

-0.19

-0.379

-0.317

-0.564

6.96

5.63

5.44

注:

生物量按鲜重计。

(1)对比甲、乙,丙三组处理前后的变化情况,不投放浮萍的稻田群落中阔叶类杂草成为_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2)调查研究杂草密度的常见方法是_____________,从表一中可见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组处理对杂草的种类抑制明显,从图1中Ⅰ~Ⅱ阶段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组处理对杂草的密度抑制明显。

(3)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多根紫萍和少根紫萍都显著抑制了杂草的发生,浮萍抑制杂草的主要原因是:

与开阔水域相比,致密的浮萍覆盖层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4)从图1,表二可知,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组处理对杂草的生物量抑制明显,水稻产量增幅达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一位)。

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角度解释水稻增产的原因____________。

 

2022届高三五月联合测评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鉴定。

考查了理解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体现了生观念和科学思维。

【解析】A.植物蛋白改性被挤压成组织化蛋白的过程是引起蛋白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改变,并非对蛋白质进行水解和重新脱水缩合,故A项错误;B.蛋白质由活细胞合成,其结构由基因决定,复杂的加工工艺不能改变蛋白质的来源,故B项错误;C.温室效应主要来自人类工业生产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和森林等植被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该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故C项错误;D.双缩脲试剂是蛋白质鉴定试剂,原理是在常温、碱性环境条件下,蛋白质(多肽)的肽键与Cu2+结合生成紫色配合物,故D项正确。

2.【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基因突变原理、自然选择、细胞代谢、生态系统成分等相关知识。

考查了理解能力与迁移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解析】A.抗生素废水中的微生物有较强分解抗生素的能力,故A项正确;B.废水中的抗生素起到了选择作用,使具有抗性基因的细菌能够存活,故B项错误;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且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故C项错误;D.该杆菌通过分解作用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项错误。

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元素和物质鉴定。

考查了理解能力与迁移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解析】A.淀粉是多糖,只含C、H、О三种元素。

酥糖骨料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发酵制成,不含Ca,P等元素,故A项错误;B.由题中可知,骨料发酵后,淀粉并未彻底水解成单糖,保留的生物大分子碳链结构能使食材具有韧性,故B项正确;C.淀粉用含碘试剂检验,反应成蓝色,故C项错误;D.H+作为催化剂能促进多糖水解,断裂形成的短链分子吸水后表现出松软的状态,并非断开肽键,故D项错误。

4.【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胚胎移植、胚胎分割技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