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调色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476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S调色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PS调色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PS调色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PS调色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PS调色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S调色方法.docx

《PS调色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调色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S调色方法.docx

PS调色方法

调色概念

  将特定的色调加以改变,形成不同感觉的另一色调图片。

标准颜色卡

  调色是Photoshop十大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最容易迷惑大家,在实践中感到非常难以把握的一项技术。

现在许多摄影论坛的后期暗房老是搞流行色,一会是反转负冲、一会是软色调、一会是V2、一会是波西色、现在又是什么阿宝色,等等等等。

让众多的爱好者到处讨教程,光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搞调色试验。

  但我想真诚地告诉喜欢调色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大量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光费在这种针对某种特殊色调的调试上,这样做其实很不划算,就算你千辛万苦地终于找到某种调色教程或调出来某种效果后,可能这种色调又过时了,仿佛大街上的流行时装永远也跟不上,我曾在这方面吃过不少苦头,白白浪费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编辑本段]

正确学习调色

  正确的学习调色方法,首先是认真解读Photoshop中有关色彩构成理论,先把色彩构成的理论基础打牢实了,再拿一些典型示范作练习,有了这个基础后,就好办了。

  色彩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又是主观世界的感受。

某种色调一些人会棒为至尊宝典,另一些人可能则视为垃圾,这完全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但也反映了色彩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这个事实。

  调色技术虽然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但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

同样,调色也有很强的规律性,这里面最主要涉及色彩构成理论、颜色模式转换理论、通道理论,使用工具主要涉及色阶、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通道混合器、渐变映射、信息面板、拾色器等这样一些最重要的基本调色工具。

[编辑本段]

调色理论基础

  

第一步、底色和图形色

  色彩搭配的问题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一代的设计师比上一代的设计师,所能运用的色彩工具多了许多。

如今,我们能运用好计算机为我们提供的丰富色彩,看来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从事设计师工作以来,往往也会迷失在色彩的世界。

现在交流一下自己学过的和掌握的一些经验,希望大家指正。

配色所要注意的要素实际设计时,我们经常会按照设计的目的来考虑与形态、肌理有关联的配色及色彩面积的处理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我的配色计划。

在做配色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下述几点以突出视觉效果。

  1.底色和图形色在设计时我们会经常遇到用几个色做各种形的构成,作为底的色我们往往会将它推远,而作为图形或文字的色我们要将它拉近。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受配色关系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一般明亮和鲜艳的色比暗浊的色更容易有图形效果。

因此,配色时为了取得明了的图形效果必须首先考虑图形色和底色的关系。

图形色要和底色有一定的对比度。

这样才可以很明确的传达我们要表现的东西。

我们要突出的图形色必须让它能够吸引观者的主要注意力。

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喧宾夺主。

  

第二步、整体色调

  

  如果我们想使我们的设计能够充满生气,稳健,冷清或者温暖,寒冷等感觉都是由整体色调决定的。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控制好整体色调呢?

只有控制好构成整体色调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和面积关系等。

才可以控制好我们设计的整体色调。

首先要在配色中心决定占大面积的色,并根据这一色来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会得到不同的整体色调。

从中选择出我们想要的。

如果我们用暖色系列来做我们的整体色调则会呈现出温暖的感觉,反之亦然。

如果用暖色和纯度高的色作为整体色调则给人以火热刺激的感觉,以冷色和纯度低的色为主色调则让人感到清冷、平静的感觉。

以明度高的色为主则亮丽,而且变得轻快,以明度低的色为主则显得比较庄重、肃穆。

取对比的色相和明度则活泼,取类似、同一色系则感到稳健。

色相数多则会华丽,少则淡雅、清新。

以上几点整体色调的选择要根据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决定。

  

第三步、配色的平衡

  颜色的平衡就是颜色的强弱、轻重、浓淡这种关系的平衡。

这些元素在感觉上会左右颜色的平衡关系。

因此,即使相同的配色,也将会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面积的大小来决定成为调和色或不调和色。

一般同类色配色比较容易平衡。

处于补色关系且明度也相似的纯色配色,如:

红和兰绿的配色,会因过分强烈感到刺眼,成为不调和色。

可是若把一个色的面积缩小或加白黑,改变其明度和彩度并取得平衡,则可以使这种不调和色变的调和。

纯度高而且强烈的色与同样明度的浊色或灰色配合时,如果前者的面积小,而后者的面积大也可以很容易的取得平衡。

将明色与暗色上下配置时,若明色在上暗色在下则会显得安定。

反之,若暗色在明色上则有动感。

  

第四步、配色时要有重点色

  配色时,为了弥补调子的单调,可以将某个色作为重点,从而使整体配色平衡。

在整体配色的关系不明确暧昧时,我们就需要突出一个重点色来平衡配色关系。

选择重点色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点色应该使用比其他的色调更强烈的色。

重点色应该选择与整体色调相对比的调和色。

重点色应该用于极小的面积上。

而不能用于大面积上。

选择重点色必须考虑配色方面的平衡效果。

  第五步、配色的节奏

  由颜色的配置产生整体的调子。

而这种配置关系在整体色调中反复出现排列就产生了节奏。

色的节奏和颜色的排放,形状,质感等有关。

由于渐进的变化色相、明度、纯度都会产生变化而且时有规律的,所以就产生了阶调的节奏。

将色相、明暗、强弱等等的变化做几次反复,从而会产生反复的节奏。

可以通过赋予色彩的配置以跳跃和方向感就会产生动的节奏,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或训练来掌握更多的节奏效果。

  

第六步、渐变色的调和

  

  2色或2个以上的色不调和时,在其中间插入阶梯变化的几个色,就可以使之调和。

色环的渐变:

色相的渐变象色环一样,在红、黄、绿、兰、紫等色相之间配以中间色,就可以得到渐变的变化。

明度的渐变:

从明色到暗色阶梯的变化。

纯度的渐变:

从纯色到浊色或到黑色的阶梯变化。

根据色相、明度、纯度组合的渐变,把各种各样的变化作为渐变的处理,从而构成复杂的效果。

这些渐变色都是调和的。

  

第七步、在配色方面的统调

  

  所谓统调,即为了多色配合的整体统一而用一个色调支配全体,将这个色叫做统调色,也就是支配色调。

色相统调是在各色中加入相同的色相,而使整体色调统一在一个色系当中。

从而达到调和。

明度统调是加白色或黑色,以使全体色调的明度相似。

这样也可以达到调和。

纯度统调是加灰色,以使全体色调的纯度相似。

  

第八步、在配色方面的分割

  

  2个色如果互相处于对立关系是对比的,具有过分强烈的效果,成为不调和色。

为了调节它们,在这些色中用其它色把它们划分开来,即分割。

将用于分割的色叫做分割色。

由于分割的目的,可以用于分割色的颜色不多,最常用的是白、灰、黑。

金色和银色也具有分割的效果。

但在我们的电脑中很难调出具有重量感的这两种色,所以在电脑中几乎用不到这两种色。

但可以用于印刷中。

使用其它彩色进行分割也可以,但要选择与原来色有明显区别的明度,同时也应考虑色相和纯度。

[编辑本段]

颜色代表的意义

  红色:

代表热情、奔放、喜悦、庆典。

  黑色:

代表严肃、夜晚、稳重。

  黄色:

代表高贵、富有。

  白色:

代表纯洁、简单。

  蓝色:

代表智慧、天空、清爽。

  绿色:

代表生命、生机。

  其他还有

  灰色:

代表深沉、阴暗、消极。

  紫色:

代表神秘、浪漫、爱情。

  棕色:

代表土地。

  红色--活力、健康、热情、希望

  黄色--温和、光明、快乐

  白色--纯洁、神圣、清爽

  蓝色--秀丽、清新、宁静

  黑色--神秘、静寂

  绿色--青春、和平、庄重

  红:

象征血液,代表血气旺盛,喜欢红色的人工作及恋爱上均会全情投入,占有欲强凡事不易放弃。

  黄:

富幽默感,象征人的精神领域,喜欢黄色的人,较聪明,分析能力强。

  白:

纯洁无垢,另人想起婚纱,通常表里一致,不弄虚作假,适应能力高。

  蓝:

象征深海,沉着冷静,不易向人表达自己的真性情。

  黑:

庄重,内敛,含蓄。

  绿:

新鲜,刺激,和平。

  橙:

黑白分明,向上心强,社交能力强。

  灰:

敏感纤细,优越感重,冷静出事。

[编辑本段]

图像的色彩模式

  1)RGB彩色模式:

又叫加色模式,是屏幕显示的最佳颜色,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每一种颜色可以有0-255的亮度变化。

  2)CMYK彩色模式:

由品蓝,品红,品黄和黑色组成,又叫减色模式。

一般打印输出及印刷都是这种模式,所以打印图片一般都采用CMYK模式。

  3)HSB彩色模式:

是将色彩分解为色调,饱和度及亮度通过调整色调,饱和度及亮度得到颜色和变化。

  4)Lab彩色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一个光强和两个色调来描述一个色调叫a,另一个色调叫b。

它主要影响着色调的明暗。

一般RGB转换成CMYK都先经Lab的转换。

  5)索引颜色:

这种颜色下图像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它最多包含有256色的色表储存并索引其所用的颜色,它图像质量不高,占空间较少。

  6)灰度模式:

即只用黑色和白色显示图像,像素0值为黑色,像素255为白色。

  7)位图模式:

像素不是由字节表示,而是由二进制表示,即黑色和白色由二进制表示,从而占磁盘空间最小。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使用PS调制肤色的问题

  我拿到一幅原始人物为主体的照片后,会进行以下步骤和工作流程:

1、首先使用拾色器工具,在人物面部的高光、中间调和暗部放置4个点,分别检查色彩中的青色、洋红、黄色和中灰色在面部中的比例成份,搞清楚原始照片的色彩构成及分布比例;2、然后根据美国人提出的一个全球人种肤皮色彩构成标准作为参考,或选择一个我喜欢的肤色作为标准数据,检查原始照片中的颜色是否有偏色现象及偏色多少的具体数据(这里所说的偏色是指与参照照片的具体数据相比较);3、依靠色阶、曲线工具,正确输入参照标准数据,用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等工具来进行微调,前面工作搞好了,这个步骤就很快。

4、通透感的问题与照片前期拍摄有很大关系,当然后期也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不通透的问题,但过程比较复杂,它主要依靠正确应用通道来解决。

[编辑本段]

PS调色快捷键

  调整色阶【Ctrl】+【L】(同上【Ctrl】+【Alt】+【L】调整色阶的选项是以历史设置值为缺省值)

  自动调整色阶【Ctrl】+【Shift】+【L】

  打开曲线调整对话框【Ctrl】+【M】

  在所选通道的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在图象中【Ctrl】加点按

  在复合曲线以外的所有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Ctrl】+【Shift】

  加点按

  移动所选点(‘曲线’对话框中)【↑】/【↓】/【←】/【→】

  以10点为增幅移动所选点以10点为增幅(‘曲线’对话框中)【Shift】+【箭头】

  选择多个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Shift】加点按

  前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Ctrl】+【Tab】

  后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Ctrl】+【Shift】+【Tab】

  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点按网格

  删除点(‘曲线’对话框中)【Ctrl】加点按点

  取消选择所选通道上的所有点(‘曲线’对话框中)【Ctrl】+【D】

  使曲线网格更精细或更粗糙(‘曲线’对话框中)【Alt】加点按网格

  选择彩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Ctrl】+【~】

  选择单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Ctrl】+【数字】

  打开“色彩平衡”对话框【Ctrl】+【B】

  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Ctrl】+【U】

  全图调整(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

  只调整红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1】

  只调整黄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2】

  只调整绿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3】

  只调整青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4】

  只调整蓝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5】

  只调整洋红(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Ctrl】+【6】

  去色【Ctrl】+【Shift】+【U】

  反相【Ctrl】+【I】

[编辑本段]

配色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

  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

  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

  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

  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

  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

色调、明度和

  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

以这三种

  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从图4-1中可知颜色的拼色

  关系。

例如红+黄=橙;蓝+黄=绿;橙色和绿色称为复色。

图4-2显示了色彩拼色的颜

  色圈,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例如,黄与蓝

  拼成绿色,对应的红色是绿色的补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

  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

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

  甚至变为灰色或黑色。

调色、成色与补色的关系,见表4-10。

[编辑本段]

调色、成色与其补色关系

  调色成色补色

  红与黄

  蓝与黄

  黄与红

  紫与绿

  绿与橙

  橙与紫紫

  绿

  橙

  橄榄

  柠檬

  赤褐黄

  红

  蓝

  橙

  紫、红

  绿

  在国外涂料和涂装工业中颜色划分为金属闪光色和本色两大类。

前者的漆膜在日

  光照耀下能具有鲜艳的闪光感,一般在涂料中添加铝粉、铜粉或珠光颜料而成,故称

  金属闪光色,广泛用于汽车、电器等行业。

除金属闪光色以外的颜色,称为本色。

[编辑本段]

一、颜色的功能

  合理的色彩布置在创造舒适的作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色彩调

  节可使环境变得更加明亮;减轻眼睛和全身的疲乏;增强工作的乐趣,提高劳动效

  率;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体现某种风格和情调;减少事故和灾害,提高工作质量;

  增强对物质的爱护心理等。

  体现在室内建筑方面,当涂装暖色调的涂料,如红、橙、黄系列,使人联想到太

  阳、火焰而产生热烈、温暖的感觉。

涂料冷色调的涂料,如绿、蓝、紫颜色系列,使

  人产生凉爽的感觉,仿佛处于绿色的环境之中。

当降低色彩的鲜艳度,避免产生补色

  残像、避免色彩多而杂的配色,使照明光的颜色接近自然光时可防止眼睛和全身的疲

  劳。

色彩与安全也具有密切的联系,许多颜色已成为世界通用的一种语言。

红色,是

  强烈的刺激色,又叫兴奋色,多用于提示危险的标志。

黄色,是醒目色,在交通管理

  中,用作警示的作用。

蓝色,是冷色,具有平静、凉爽的特点,在工业中用作管理设

  备上的标志。

绿色,是背景色,对人的心理不起刺激作用,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给人

  以安全感,在工业中多用作安全色。

其他颜色,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白色,具有

  减色作用,减少强烈的色彩时,加入适量的白色来解决。

[编辑本段]

二、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对漆膜颜色的测定和评判,国家标准GB/T3181-1995规定了漆膜颜色标准,

  GB/T6749-97规定了漆膜颜色的表示方法,GB/T9761-88规定了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

  视比色方法,GSB/TG51001-94提供了漆膜颜色的标准样卡。

  

颜色标准

  

  为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

  色。

1905年,美国画家A.H.孟塞尔发明了一种类型球体的模型,把表征颜色的三个参

  数全部表现出来,在立体模型中的每一部位各代表一个特定的颜色,目前国际上已广

  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彩的方法,其表示方法为HV/C,H代

  表色调(Hue),V代表明度(value),C代表饱和度(Chroma)。

其他用数字表示的

  颜色方法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其中较为著名的两种方法为YXY色

  空间法和L*a*b*色空间法。

前者是于1931年根据CIE规定的三刺激值XYZ发明出来的,

  后者于1976年发明,以给出更为均匀的相对视差的色差。

这三个颜色系统具有一定的

  换算关系。

  目前,涂料工业中对漆膜颜色的规定还是以孟塞尔坐标系统为准,GB/T3181-

  1995颜色标准包括了目前经常生产和使用的主要色漆产品的颜色,由83个颜色组成,

  漆膜颜色标准卡(色卡)实物见GSBG5100-94。

颜色标准的全称以编号加名称表示,

  编号由一个或两个大写英文字母和两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英文字母用来表示色调(见

  表4-11),阿拉伯数字用来区分同一色调的不同颜色。

颜色标准的名称采用习惯名

  称,例如大红、深黄、中绿、淡灰等。

以表4-12列出了常用涂料的各颜色标准的编

  号、名称和相应于GB/T6749-97的颜色标号和GSBG51001的顺序编号。

  漆膜颜色的有彩色按其主色调分为十类,加无颜色共十一类,如表4-11,有彩色

  漆膜表示:

HV/C;无颜色表示:

NV。

  表4-11色调的分类与符号

  颜色红黄红黄绿黄绿蓝绿

  蓝蓝紫紫红紫无彩色

  符号RYRYGYGBG

  BPBPRPN

  

孟塞尔系统三属性表示符号的意义

  :

  色调符号为H,表示物体是红、黄、绿、蓝、紫或中间色的颜色三属性之一,色

  调的排列如图4-3,用数字及字母表示。

  明度符号为V,表示一个物体反射光线多少的颜色三属性之一,理性的黑色为0,

  白色为10,0~10之间明度的知觉差用等度进行分割。

  饱和度,彩度的符号为C,表示颜色偏离具有相同明度的灰色之程度。

彩度可分

  为0~20,一般彩度低于0.5即为无彩色。

  表4-12常用涂料颜色的名称、孟塞尔标号及对应国家标准的颜色编号

  颜色相应的孟塞尔颜色标号HV/C(色调明度/彩度)相应于GB/T3181的颜

  色编号相应于GSBG51001的颜色排列顺序号

  黑色

  白色

  棕色

  海灰

  深灰

  蛋青

  铁红

  象牙

  珍珠

  玫瑰红

  橘红

  紫红

  天(酞)蓝

  淡(酞)蓝

  中绿

  中绿灰

  深绿

  淡灰

  豆蔻绿

  银灰

  大红

  中(酞)蓝

  淡黄

  淡绿

  中黄

  橘黄

[编辑本段]

颜色色调环

  在用肉眼评判漆膜色彩时,许多外在条件、都影响我们查看颜色。

有时观察者的

  心情不一样,都会对颜色有不同的评判。

因此,在测定时必须规定实验试板的制作、

  光源等条件。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

  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

因此,国家标准GB9761-88在对色漆的目视比色评判时,做

  出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

  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

  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我工光源照

  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比色箱的基体规格应符合GB/T

  9761的规定。

对于深色漆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第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

  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

由于这些因素,

  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

因此,尽量选用仪器比色评价。

当进行目视

  比较时,对观察者的要求是:

观察者必须由没有色视觉缺陷的人来担当,如果观察者

  佩带眼镜,镜片必须在整个可见光谱内有均匀的光谱透过率;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

  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

  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

  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

  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有人在检查了墙纸的小块样片以后选择了他认为很好的一

  种,但当墙纸贴到墙上之后,却又觉得太亮了。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

  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

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

  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

  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试板应按照GB9271规定进行前处理,按GB1727规定或商定

  的方法涂漆。

试板应充分干燥且漆膜厚度应与标准板一致。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

  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

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

在进行目视

  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

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

  中性色。

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

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

  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当我们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

  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涂料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某种带色的材料,特别是金

  属涂料有强烈的方向特性。

国家规定,进行目视比色时,眼睛至样板的距离为

  500mm,在自然光下进行观察时,必须保证从一个方向观察试板,例如接近直角方向

  观察。

在比色箱中进行观察,使照光以零度角入射,人眼以45度角观察。

[编辑本段]

三、颜色的测定

  颜色的测定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仪器进行比色,另一种是目视比色法。

目前,国

  内对涂料色彩的检测大多还用目测法,规定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包括严格按照上述

  的规则制作试板、选择光源、背景、角度和观察者等),进行平行比较。

具体操作如

  下。

将试板与参照标准板并排放置,使相应的边互相接触或重叠。

眼睛至样板的距离

  约为500mm,为改善比色精度,试板位置应时时互换。

色光差异的评级分为:

近、

  似、稍、较等4级。

色差相差多少,认为是合格的,需要使用者与生产厂家或调色者

  自行制订,一般对于高档汽车、家具的颜色要求极为严格;在大面积涂装时,要求所

  施工范围内采用同一品种,无肉眼色差分别的涂料,尤其在修补过程中,颜色的略微

  差异,就会影响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