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452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3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docx

某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正式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正确指导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保障应急救援行动迅速、准确、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大事故风险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在各生产区、仓库等场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

(四)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综合应急预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某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或者某专业救援行动而制定的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的生产场所、设施、岗位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而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五)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

2、内部救援和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3、根据事故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分级响应的原则。

4、快速反应,先人后物的原则。

5、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原则。

6、在有效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实施紧急救援的原则。

二、危险性分析

(一)企业概况

长兴xxx,现有员工11人。

固定资产500万元,2021年产值350万。

公司现有车床、锯床、剪板机、等离子切割机、刨床等设备,设备齐全。

本着诚信双赢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开拓,拼搏,进取的职业精神,愿意与国内外更多的客户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安全生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公司十分注重于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先行、舍得投入。

企业要发展安全须为先,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为落实安全生产,改变现状,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

根据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我公司主要危险性情况见下表。

危险源危险性分析表

危险源

名称

可能发生

事故类型

诱发因素

事故后果和影响

生产线运行中的

各类设备

机械伤害

人身伤亡

剪板机、锯床等运行中的设备故障或操作失灵

设备的运动部件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装置或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造成操作人员重大伤害甚至发生人员死亡

电气设备

漏电

触电,电气火灾

现场各用电单元,由于线路老化、电气设备短路、电气设备未按规程要求接地或接地不良等原因

当电气设备漏电,会造成诸如电气火灾、爆炸、员工触电事故。

油漆、松香水、易燃物等)

火灾

电火花、高温表面、明火、管理不善、防火措施不到位等均可能引起火灾危险。

火灾能引起爆炸、二氧化碳中毒、塑料燃烧引起中毒等,致使事故扩大,对公司员工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化学品(油漆、松香水)

火灾、中毒

各种化学品在厂内搬运、储存、使用过程中,因安全措施不到位、操作不当引起泄漏

化学品事故易引起中毒、火灾等危险,给公司造成财产损失,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

起重设备

起重伤害

高空坠落

由于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载荷变化较大,暴露、活动的零部件较多,作业中经常需要多人密切配合,作业人员存在思想麻痹、违章操作等原因

在起重设备操作中,若防护措施不全或损坏、人员操作失误、均可能发生人员坠落事故;意外跌落的高空物件也可能对地面过往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

容易发生起重伤害。

电焊机、氩焊机等

高温灼烫

火灾

在运行作业和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火灾引起的烫伤。

灼烫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

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可能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氧气瓶、乙炔瓶

火灾、爆炸、中毒等

气瓶、阀门、计量装置等损坏、腐蚀,外来撞击和破坏等均可能引起气体泄漏。

当气瓶、管道存在缺陷或人员操作失误时有可能引发气体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事故。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的应急组织体系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管理管理部、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班组自救互救组等组成。

公司应急组织结构图见附件1。

(二)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1、指挥中心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中心成员:

指挥中心设在综合办,:

0572-6611111。

在总指挥因事外出、不能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时,由副总指挥代理总指挥职责;副总指挥不在时,依次由安全员、车间负责人、公司值班负责人代理救援指挥职责。

2、指挥中心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审查和修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3)负责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各项防范工作和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演练。

4)负责统一指挥事故发生后各单位的生产。

5)负责协调、指挥和调动公司各方面力量实施救援行动,抢救受伤人员、控制后续危害,防止事故扩大。

6)负责向社会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

7)负责向地方人民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

8)负责事故信息发布。

9)负责组织事故后的生产恢复。

10)负责妥善安置伤亡职工与家属。

11)负责协助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

12)其他相关应急救援职责。

(三)应急管理办公室

指挥中心下设应急管理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

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主任兼任。

应急管理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

在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督促落实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装备和应急设施建设与维护、应急教育和演练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四)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公司设置六个应急工作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名,根据事故救援工作需要,各组组长可以临时指派一名或者多名副组长,负责组织处理相关应急事务。

1、总指挥:

副总指挥:

职责:

一旦发生事故时,负责全厂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

落实各部门的职责,若总指挥不在时,应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

2、消防工作小组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负责实施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搜救;协助现场清理。

3、医护工作小组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负责组织伤员急救、伤害处置和送医院治疗等任务。

4、抢险抢修和现场恢复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事故现场抢险抢修和现场清理;泄漏和残余危险物质处理;事故现场监测与控制;现场洗消与恢复。

5、治安保卫小组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负责事故警戒与管制、现场保护、人员疏散、治安保卫。

6、事故接待与协查小组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负责外部救援人员、地方政府的调查、慰问人员的接待,协助事故调查取证。

7、综合保障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救援职责:

事故报告、伤亡职工和家属安抚、接待与善后处理;后勤综合保障;应急资源协调和调配;职工思想引导与矛盾疏导;组织处置事故后的突发不稳定事件;事故信息发布;其他职责。

(五)各片区应急小组和班组自救互救组

各片区应成立本片区的应急小组和班组自救互救组,在外部救援队伍、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各救援工作小组到达现场前,负责组织指挥和实施现场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接受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并协助和配合各救援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公司各级应急救援组织和社会救援力量的联系方式见附件2。

四、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1、分级管理与监控

公司对各车间进行管理与监控。

危险源每月由公司领导、安全员、生产车间负责人按照规定频次和规定内容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司领导每三月至少检查一次;安全员每一月至少检查一次;车间负责人每二周至少检查一次。

各级责任人对监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和组织实施整改。

公司管理部门对各级责任人履职情况、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2、检测评估

公司每3年组织检测评估一次,检查各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环境条件等进行定期检测,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可能诱发重大事故的管理缺陷和事故隐患实施治理,保障各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二)预警行动

生产过程中发生不正常情况,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发生事故。

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班长或者车间负责人。

当对现场危险情况的控制无显著效果,可能引发严重火灾爆炸事故或有害物质泄漏事故时,班长或者车间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紧急处置,开展岗位自救和互救,并及时报告,提醒可能受事故危害区域内的所有人员,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置措施后,快速撤离危险区域。

同时向安全员报告(非工作时间发生事故预兆,应立即向公司值班人员报告)。

安全员(或者公司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预警报告以后,应快速判断和预测事态严重程度,并进行应急调度。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确定的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1、一般事故由安全员(或者公司值班人员)指挥事故车间进行现场应急响应;

2、重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或者重伤以上事故要通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成员,指挥中心各成员接到事故通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由总指挥(或者副总指挥)组织指挥应急救援;总指挥或者副总指挥到达现场前由安全员(或者公司值班人员)进行指挥。

3、发生的事故可能影响周边厂家的生产安全时,应立即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园区管委会通告周边厂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特别紧急情况下,应直接派人告知。

4、对可能发生严重火灾、爆炸或者人员伤亡的事故预兆,应立即向外部报警:

火灾事故拨119,人身伤害事故拨120。

(三)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

1、未遂事故和轻伤事故的报告与处置

发生未遂事故和轻伤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并报告车间领导、安全员。

由安全员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对于一般的未遂事故和轻伤事故。

对事故有关信息由安全员月底统一汇总后报上级有关单位。

2、重伤及以上事故的报告与处置

1)事故分类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对事故分类的有关法规、规范,将重伤及以上事故分以下三类:

①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1~2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经济损失1~10万元,且无人员死亡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2人死亡,或者3~9人重伤,或者设备被严重损毁的严重火灾爆炸事故,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的事故。

③特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工房被严重损毁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注:

以上事故分类与国家关于事故分类的标准有较大差别)

2)事故报告和处置

①发生一般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援,并报告车间领导、安全员(或者值班负责人),安全员(或值班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并报告公司领导。

②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公司级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员(或则值班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各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并在总指挥或者副总指挥到达现场之前,组织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相关信息应在1小时内报告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委会环保安监局及有关单位和部门。

事故报告以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③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c.事故的简要经过;

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e.事故周边影响及预计的发展趋势;

f.已经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效果;

g.事故救援情况和所需要的支援;

h.事故报告单位的联络、联系人、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

i.其他应当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