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大字体.docx
《1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大字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大字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大字体
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第2版】
旧文重发。
几个月前,应一位家长在我微信公号后台留言的咨询,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
先在公号发布,稍后在知乎上发布。
没想到,引来几千评论和留言、来信。
读者有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家长、职场人士。
有同学对其中所述的方法做实验,给我发来实验报告。
有的同学已经保送到北大。
还有许多人对文章进行了更深层的解读。
当然还有许多疑问,我发布在另外一篇文章里。
明天(2017年4月11日)我应同学邀请,在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做一次讲座。
是这门课程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
这位高中时期的老同学,大学以后的兄弟,心系教育多年。
无比艰难的特殊教育,他一做就是几年,让我感佩不以。
如今他在大学做副教授,祝愿他为教育做更多的事情。
修订此前的版本,是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份素材。
更是为了给我的读者们,提供相关内容的动态。
包括一些典型的反馈。
如下:
如下是原文。
每个人的精神成长都是一部史诗。
而人生无处不“高考”。
高考,一旦经历过,它带来的影响就是抹不去的。
而背后的酸甜苦辣,以及恐惧悲伤焦虑,无论是哪一种心绪,都会持续很久很久。
只有兴奋不会太久。
高中的那三年我差点进入死了(精神上的)。
还好,后来活了过来,浴火重生,荡气回肠。
进入名校,拿到奖学金。
但,什么是差点死掉?
为什么差点死掉?
怎么活过来的?
浴火重生是什么意思?
荡气回肠,是不是太夸张?
进入名校又如何?
拿到奖学金就一定是好事儿吗?
这正是我将要在下面的故事中讲述的内容。
人生中任何一个片段经历,拿出来仔细回味,都会发现其中有无穷的内涵。
足够牛的人,能从这些经历,提炼出生命之光,它会照亮我们的道路。
即便它可能是非常糟糕,非常顺利,非常失败,非常成功,非常曲折,非常平淡的经历中。
那道路,包含久远的过去,也通向未知的远方,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此刻脚下所踩着的大地。
这个故事的动因,起初是有位网友在我微信后台的几次留言:
仔细读了你的学习英语体会的文章,受益匪浅!
我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了,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高三学生如何提升应试技巧,请高手指点迷津!
我是高三学生家长,孩子英语总是在120多点,想提高。
义气为大,所以必须回应。
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可是,您的小孩儿的英语已经120多分,这已经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分数了。
万一,您的小孩儿因为这篇文章,英语直奔150,所有的科目直奔满分呢?
另外,我不是高手。
其实,我是高手中的高手。
如果天下有适用于每个人的高效学习方法,那么学习问题、教育问题早就解决了。
但是,却是有一些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下,你才知道如何运用这种思维,并且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
当然,有些方法实在是太牛了!
他们有极大的普适性。
适用于各种学习水平,可以用来精益求精的精进,也可以用来逆袭。
比如,我下面将要在故事里分享的。
一、高考噩梦
大学的第一个月,我拿到了新生奖学金。
不是因为大学学习好,第一个月也没有什么考试。
而是因为高考成绩。
当时,北大有一个政策,凡是各省市的前几名,都会有一笔奖学金。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
我拿到奖学金之后,请宿舍的兄弟们吃饭。
很欢畅。
进入大学,似乎大家都把高中的事儿忘了。
提到高中,都讲得是趣事儿。
哪位女同学的故事,谈恋爱的故事,看武侠的故事,还有各种剧情。
天南海北各有不同。
高考的事情,大家都不怎么提。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是牛人,文人相轻吧。
虽然还远远称不上文人,文人也不一定是什么好词儿。
后来,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聊得多了也会聊到高考。
其中有个同学说,他在大学的时候还经常做噩梦,梦到高中考试,也提到了高考。
后来,陆续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
这样,我才知道,即便对于考上北大的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高中和高考仍然是噩梦。
沉沉的在心底,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跃入梦中。
到了大三,陆续有同学出国,也有同学中途退学,各种原因的退学、肄业。
故事太多,这里不讲了。
我想说的是,即便到了大学,一个人也必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虽然情景不同,但学习的原则和生活的法则是不变的。
不要以为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好大学,甚至名校,就万事大吉了。
大学的生活比高中不知道丰富多少倍,但挑战也不知大了多少倍。
因为,你必须面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大学的陷阱,远远比高中多,甚至对于读大学的人来说,人生最大的陷阱就在大学!
在大学里不知道如何确定目标,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旺盛的青春生命力投注何方。
这个以后找机会专门聊。
如果,我们不曾对学习、对成长的底层问题做过发自内心的思考,迟早那些底层的问题会发作,搞得自己慌乱不已,狼狈不堪。
即便进入工作,到了职场也是一样的,仍然要面对这些底层问题。
一帆风顺,如鱼得水,进了名校,步步高升,升了官、发了财,成了著名企业CEO,或者什么其他名头,看起好,但未必好,一朝倒下,万劫不复的,很多。
一路坎坷,起起伏伏,命途多舛,看起来糟糕,但未必绝对是坏事。
历史一再重演,磨难有时会让人触摸生命的深度和温度,会把原本微小的个体赋予伟大的胸怀。
二、人生底层问题
学习和成长的底层问题是永恒的。
为什么即便思考高中的经历,回顾高考,无论对于已经度过还是正在进行那个阶段的人,仍然会带来巨大的人生启示呢?
原因很简单。
高考的能量巨大。
举家、举校、举国关注,关注就是一种能量。
无论是压力还是动力。
而这只是表面原因。
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还是步入职场,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这样的底层问题:
我为什么学习?
我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将如何达到我的学习目的?
如何实现目标?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高效率的学习?
如何通过考试?
考试的本质是什么?
知识是什么?
我将如何高效的掌握知识?
技能是什么?
我掌握了哪些技能?
有哪些技能是生存必备,哪些技能是锦上添花?
失败了怎么办?
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成功?
失败又是什么?
我如何能坚持下去,如何才能无需坚持的学习?
智商这事儿重要吗?
我凭什么相信智商?
我学习的动力何在?
如何提升自己的动力?
学习,注定是痛苦的吗?
我的潜力在哪里?
我如何知道自己的潜力?
我的价值在哪里?
我所做的事情意义何在?
......
这些问题在高中阶段已经存在了。
如果你没有被这一长串的问题吓到。
那么,你就在成长的道路上迅跑!
如果你已经被这些问题吓倒,那赶紧关掉这篇文章。
说明你面对这些问题的时机未到。
但自欺欺人就会吃亏。
事实上,即便你不愿直面,在潜意识里也会经常想这些问题。
只不过偶尔想的时候,因为想不清楚,就暂时放下了。
于是,不断的放下,最终依然保持在糊里糊涂的状态。
还记得本文第一张图片中的话吗?
“你对自己从事一生的事业了解之匮乏是难以想象的。
”
是的,是指你,也是指我。
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在说,我们对自己从事一生的事业的了解匮乏,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在从事什么事业?
你可能会联想到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事业。
当然,包含你想象的这些事业。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真正从事一生的事业:
学习和成长!
职业会变换,我们为自己选择的事业也会变,但是,人的一生中,学习和成长作为根本的主题不会变!
我所说的成长,更准确的说是进化,或者精神成长。
我们对学习和成长真的就那么无知?
了解的真的就那么匮乏吗?
当然。
上面的问题,有多少人是连面对都不敢面对的?
那些敢于面对的人,又有多少人敢于去想,其中又有多少人想的清楚,又有多少人说的清楚?
不是指跟别人说清楚,而是跟自己说清楚。
如此,你就知道,我们对于学习和成长是多么的无知了。
当然,上面所说是指所有人,包括许多称之为学霸、学神的人,也包括父母,包括老师、包括校长。
包括市面上各种形形色色的意见领袖。
智者,永远对问题保持开放!
而关于问题的种种解答,有些是真知灼见,更多的是垃圾。
你能向后看得越久,就能向前看得越远
为了谈高中的学习,包括考试,应试技巧,考大学,等等的话题。
我必须从初中谈起。
你也许会奇怪:
不是谈高中,谈高考,谈考大学吗?
怎么会谈到初中?
听丘吉尔是怎么说的,“你能向后看得越久,就能向前看得越远”。
我从初中谈起已经是最短路线了,没聊幼儿园完全是因为篇幅所限。
事实上,一个人的经历是连贯在一起的。
我们现在的所思所行,都不是凭空来的。
人生有很多个圈,比如文化圈、社会圈、家庭圈、精神圈,每个圈都会把我们给圈住,当然每个圈也会给我们能量。
人在当下的所思,都有思维惯性在起作用。
不同的是,惯性有时候是前进的动量,有的时候,却正是问题甚至症结所在!
甚至,有时候一下生,这个人的命运都被确定的差不多了。
极少有人能超越自己原有,以及与生俱来的圈子。
当然这种超越,既指高度,也指深度,还包括维度。
所以我从初中谈起,这样会看清从初中到高中会经历哪些思维上的变革。
事实上,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发生认知革命。
有时是环境所迫(可能升级也可能降级),有时是自己主动升级。
无论是哪一种,正是认知革命,使得我们的命运轨迹产生跃迁。
三、身心健康有多难得
在谈到具体的学习,也是您希望听到的“如何提升应试技巧”之前。
我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过身心健康?
这听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应试技巧跟身心健康有关系吗?
但此刻,我是严肃认真的。
看下面的数据:
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主要精神障碍患病率为7%~17%,推算全国15岁以上成人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5%左右,有1忆多人患常见精神障碍。
小于17岁的青少年中12.9%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超过16%的大学生有各种情绪问题,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6%~22%。
目前我国各类老年痴呆近600万,10~15年后我国的痴呆患者将达1000万人(相当于全球患者的一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这份官方报告里看到更过的相关内容。
这里附上中英文的图片如下。
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
小于17岁的青少年中,有高达12.9%的人,有精神障碍和行为问题。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首先,先天性精神障碍的比例并不大。
否则人类这个物种,如此大的先天病态比例,不可能生存到现在。
如此高的精神障碍和行为比例,从哪里来的?
显然,不是先天就是后天。
事实和逻辑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必然是后天造成的!
那么,17岁之前,一个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当然是家庭和学校。
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
这个结论早在100多年前就由蒙台梭利独立的发现了。
当蒙台梭利还在罗马大学医学院的儿童疾病诊所工作的时候,已经敏锐的指出,
“治疗心理缺陷主要的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从那时起,蒙台梭利就决定投身教育。
事实上,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没有之一。
她近乎以一己之力建立了4000多所学校,即便是战乱纷飞的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能阻挡她的步伐,即便她的学校一度被查封、著作被禁毁,也没能阻挡她的步伐。
遗憾的是,100多年后,蒙台梭利的这个发现在社会上并没有被足够的重视。
当然,也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以后再聊。
今天,海量的严肃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环境、行为、思想、身体和基因表达是互为因果的!
我们的环境,和我们所有的心理和行为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基因表达,从而重塑我们的生命!
说这个,只是让您知道,如果您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
您应该感到庆幸,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因为,您以及您建设的家庭,能够让您的孩子保持身心健康。
即便,生活并非完美,甚至可能有诸多不完美,但这些都是枝节上的。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父母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他们是能够通过联合一致地工作以改善社会,进而拯救他们孩子的惟一的人。
他们必须意识到自然托付给他们的使命。
就父母赋予自己孩子的生命而言,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职责,并掌握着人类的未来。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我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读的是正常的学校,至少,我的身心保持着健康。
在初中的时候尤其如此。
对此,我感到非常幸运。
四、平淡的初中生活
我就读的是一所村办的初中。
规模不大,学习压力是有的。
学校除了运动会之外,基本的音乐课、美术课,也是有的。
我那位教我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教导主任,让我终生难忘。
我们学校的老师显然不是最优秀的,这是在我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的。
但是,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有温情的。
为此,我感谢我那所村办初中,我的母校。
1.课程
我初中成绩名列前茅,在班级里始终如此。
我承认,我很看重名次。
不知道是学校的排名系统、周围人的观念施加的影响,还是自己比较好强。
总之,名次不好的时候,我会觉得很难受。
那种难受的程度足以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产生焦虑和彷徨,比如在一段时间里,郁郁寡欢。
但初中的学习内容简单,只要一努力,成绩就会涨。
前提是,我对初中所学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知识不排斥,也明晰它们的基本概念。
初中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学习方法的事儿。
认真看书、认真做题就可以了。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认真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我有印象的是,我不记得课本里面有什么内容能把我一直难住,以至于想了很多遍都弄不明白。
基本上,多思考,实在遇到不懂的,通过问老师也能弄明白。
然后,通过练习巩固。
没有买多少参考书,如果买,也是极少的。
对此,我印象很深。
在某一个考试中,我听到窗外的音乐教室里传来的脚踏风琴的乐曲,仿佛天籁,让我终生难忘。
所以,初中阶段只要保证名次很好,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玩耍。
比如,踢足球、游泳、打牌,等等。
当然也谈恋爱,但是,绝对是那种很清纯的恋爱。
那个年纪的孩子,都有那种对异性的好感。
我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面总是前三名,但是放眼全校,绝不算非常突出。
因为我记得当时有化学竞赛。
老师让我加入一个竞赛小组,集体讨论不多,只是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竞赛参考书,还有好多试题。
我做起这些竞赛题目,不怎么顺手,不会做的题目很多。
显然,在后来的竞赛中,我没取得成绩。
因为没有拿到任何名次,所以到底考了多少分,老师没有告诉我。
我们邻班,有的同学拿到了竞赛名次。
对于这件事,我没有很在意。
只是知道了,原来知识之外还有知识,居然还有竞赛这样的题目。
然后,我以初中全校第二名的成绩,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们学校考上重点高中的总共有5人。
如此,你应该知道,我所在的初中教学水平如何了。
2.心智启蒙
初中还有一次有趣的经历。
我在初一的暑假去姥姥家玩,他们那里的山很好看。
经常和舅舅去爬山。
在家的时候,我经常到他们的仓库里找宝贝。
有一天找到一本诗集,翻到一页,看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那几天,把那首词反复地背诵下来。
由于是毛笔书法字体,所以长期以来,我都认为那是一位很遥远的古人所写。
初中的时候,自己包书皮。
在我的数学书皮儿的背面,我写了一句话,“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我把这句话用透明胶带贴上,字迹看的很清楚,但不容易抹去。
只是不记得这句话是从哪里听来的。
初二,偶尔父亲会跟我说起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像是在自己诵读,当然我也感觉到似乎是有意的在读给我听的。
这话我听来就很有气势,似懂非懂。
后来才知道,我家里放着舅舅用过的许多旧书和课本,父亲就是从那些课本里学来的。
我从来没有仔细去背过,不过听爸爸跟我说多了,我就记住了。
跟朋友在一起玩,有时候会拿出来背诵,只是为了显摆。
他们很惊讶,因为我那些朋友里有一半以上都比我高几年级,他们问,他们正在学的课文,我怎么会背的。
我笑而不答。
听的遍数多,想忘记都难。
父亲有时在家里兴致来了的时候偶尔会背年轻时借来的《三国演义》中的《大雾垂江赋》,气势磅礴。
但我一句不懂。
根本就听不清里面具体的字儿。
实际上,他也不能完全背下来,我问了,他说年轻的时候能背下来,后来逐渐忘记了。
初中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袁阔成的这部三国,天下第一。
至今如此,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它登峰造极,空前绝后。
这部评书,忠于原著,但却塑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人物和场景。
听得我欲罢不能。
他的声音、语态,能让精彩的描述,直接进入我的大脑,并且立即浮现出生动的图像。
譬如,“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此乃隆中之景”。
几年之后,我将遇到一位计算机老师,他与我有同感。
我怀疑,可能电视剧和电影,永远都拍不出原著的水平,更拍不出评书的效果。
可惜,大师去年已故去。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袁先生已经将生命融入到书之中,而绝不仅仅是“将心注入”。
初中毕业的时候,有位同学借给我几本书,包括《菜根谭》。
当时这样的书我根本读不下去。
只记得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除了,“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这样的句子能看明白外,其余的一概不懂。
他还借给我蔡志忠创作的漫画版《老子》、《庄子》,虽然文字通俗但还是看不懂。
总之,初中给我留下来的财产是,身心健康的生命状态,成绩还好,比较自信,还有对课外读物产生了一些兴趣,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很大的精神世界存在。
我不知道这个精神世界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丰富的内容,也说不清这个精神世界将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是,我偶然接触到的内容,已经打动了我。
我就是以这样的状态,轻轻松松的进入了高中。
五、跌宕起伏的高中生涯
1.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绝望?
到了高中,高考的目标马上提上议事日程。
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高考。
这是所有同学都立即得到的观念。
无论地域,无论贫贵,在中国的绝大多数高中都是如此。
我当然也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我惊讶的发现,我的成绩很糟糕,而且不是一般的糟。
一入学,学校里就流传着几个未见人已闻其名的学霸的故事。
不用打听,我就知道情况的严重程度了,这些人中考的成绩比我高出100多分。
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些人怎么能考这么高的分数呢?
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中的学习,就在这种气氛中展开了。
我唯一自豪的只剩下了体育,在体育课上我总能做出惊人之举。
比如在单双杠上下翻飞,比如在体育老师的委托下给大家演示跳箱这东西的标准动作,等等。
如果说到名次,那就让我不能相信了。
第一次考试排名,我在班里面排到了30多。
更绝望的在后面。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算总分,我的成绩距离最好的那一群学霸,总是相差150多分。
每次都是!
这意味着,人家有一门课不考试,总分都比我高。
这就是智力水平的差别?
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智力的问题。
但在现实面前,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思考智商。
但显然,我想不明白。
今天,我相信,没几个人能弄明白智商是怎么回事,即便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也是如此。
开学三个多月之后,分文理班。
分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这个我很清楚,但有一件事儿让我知道,我的学习到底有多糟。
分班之后不久,一次上物理课,我上课的时候没有听懂一个概念。
课后,这个概念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正好物理老师来监督课堂秩序。
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我一直想站起来向他请教问题,但是很犹豫,在心里斗争了半天。
第一,知道自己成绩不行。
第二,跟高中老师的距离感非常大,这一点跟初中的感觉很不一样。
所以,不太敢问。
后来终于鼓足勇气,等他溜达到我身边的时候,我站起来问了。
我拿起课本,问道,上午课上讲到某某概念的时候,我没听懂......物理老师看了我一眼课本上我指的地方,然后抬眼看我——到如今我还记得他的眼神,问我叫什么名字。
我如实回答。
老师接着就来了一句“你是不是上次在宿舍里打牌的那个”。
我说,不是。
前几天,有同学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溜回宿舍里打牌,被老师抓住了。
其中有一个同学跟我同姓。
所以,当我回答我的姓名的时候,物理老师认为我就是那个打牌的学生。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我问了如此低级的问题,肯定学习成绩不好。
然后物理老师那语气神态和具体说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
因为,当他说“你是不是在宿舍里打牌的那个”的时候,我已经被震惊了。
从此,我不再问任何老师,任何问题。
多年之后我才想明白,其实不怪物理老师。
为学生答疑解惑是老师的责任,但是是否解答你的问题,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足够的复杂,包含的因素太多,许多人想不明白。
其实只要转换到老师的立场就会理解。
我从内心理解了。
物理老师的课,我后来全都忘记了。
唯一记得的是,他说我们正在学的东西,就是敲门砖,敲开大学大门的敲门砖。
这个,被证实了。
此外,物理老师差点儿让我相信:
高中已经学完了全部的物理学,大学里面只剩物理学的工程和技术了。
还好,高三的时候,读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包括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算是对这种应试知识的解毒。
为了得个高分,我付出了各种努力。
比如,我看见同学们在用各种各样的参考书。
我也买。
订阅各种杂志,我也借过来看。
还有,我居然发现,在宿舍里,每天熄灯之后,有同学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当然不是看小说。
而且不止一位,我也跟着买手电筒。
随着高一结束,我又发现新现象,我们班最牛的学霸,一位女同学,居然下课上厕所都是跑着出去跑步回来的。
争分夺秒!
我体能有优势,延长学习时间是我的强项。
我开始不住学校了,住在家里,想学多久就学多久。
但是一年半下来,我名次终于前进了,位于二十名上下。
但是如果看总分,基本没有变化,与我们班上最好的同学依然相差150多分。
2.竞争与人性扭曲
我同桌,大志,父亲是高中教师。
有空聊天的时候,我们会彼此分享一些小时候的种种经历。
他说,他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他父亲给他和哥哥订了许多杂志,他还有一个剪报本,把他遇到的好文章都剪下来、贴在上面了。
几周以后,我向他借来,如获至宝,拿回家里看。
我从那里面读到了一篇很喜欢的文章,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我拿到父亲那里,给他念这篇文章,我说,我是如何如何的喜欢这篇文章。
他听后,对我讲,“好文章。
你喜欢,就把它背下来。
”
于是,无论是在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的路上,还是在一起的其他时候,他总是让我给他背诵这篇短文。
直到背起来为止。
这个过程中,他没有任何评论和反馈。
直到大学,我还能背诵。
每当心烦意乱或者情绪消沉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高考语文考试题目里面有文言文名句的填空题,因此读了许多辅导资料。
那时候每天早晨一到学校,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就在大声读前一句,看谁能对下一句,我特别喜欢,课余的时候收集了很多来背诵,渐渐地都能对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文言文越来越感兴趣。
还记得高二的时候期中考试,那时候全校一起考试,没有那么多的教室以供单人单桌考试,所以就不同的年级混合考,比如每个高二理科的学生和高三文科的学生一个课桌,那时候我记得和一个高三的文科生用一个课桌,他们高三是进行的高考模拟考试,考语文的时候他问前桌的同学“落霞与孤鹜齐飞”,“千门万户瞳瞳日”下一句,这些我都知道,然后我就告诉他。
那个时候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些积极的小片段,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
高中次次考试排名,让我前所未有的建立起排名意识。
总想在考试上提高一个名次。
虽然跟学霸的差距还差着150多分。
但是,我的排名还是在进步的。
有一段时间我买了不少课外参考书。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来到教室,发现有一个同学在我的座位上,在看我的参考书。
这位同学平时跟我的关系还不错。
我当时,很不高兴。
原因有两点,第一,你想看可以跟我说呀,第二,担心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看到。
第一点是表面原因,是借口,第二点才是根本原因。
我认为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就是秘密。
而且,我担心这个秘密被同学知道。
这就是我高中生涯中最不光彩的片段。
守着自己的秘密,不让别人发现,以防自己被超过去。
这就是人性的扭曲。
我说人性的扭曲,不是以任何外在标准来衡量的,仅仅是因为,多年之后我仍然念念不忘。
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当时的心理。
如果以高考为目标,高中的学习整个就是一场竞赛。
这是一场零和游戏,因为985/211,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