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599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docx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教学随笔“小先生制”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论文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的社会中的人。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创举。

陶先生说: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意思是,学生也可以当先生!

“小先生制”是陶先生为扫除旧中国众多文盲而想的穷办法,对当时普及贫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早已天翻地覆,当年“小先生制”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基础如今已不复存在。

但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小先生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实施“小先生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老师”这一形象对孩子来说,其高大、神圣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

学生一旦当上“小老师”,哪怕只有一天、一节课,甚至一分钟,都是无比自豪,从而以极其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并传授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心态体验成功和自信。

我经常鼓励学生争当晨练小老师。

练习口算时,轮流当值的“小老师”,像我一样采用师生对口令、开火车和抢答的形式组织和带领大家练习口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当小老师,实际上是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

“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

  对“小先生制”,我注意不断树立新的榜样。

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小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也上台露一手。

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实施“小先生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威胁。

因为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就有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竖式计算教学中,学生上来做完题后,我让“小老师”上来批改、评订和讲解。

呵,他们的动作可麻利了,一个个“钩”和“叉”画得有模有样,理由说得也很充分。

“大家看,5乘8等于40,他算的是对的。

但这个0没有和个位对齐,所以我打叉了,大家可要注意了。

”王宇涵边说边用手指给大家看,可认真了,俨然一个小先生样。

“小老师”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就要上来当小老师纠错,因此听得可专心了!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谐。

  三、实施“小先生制”,倡导互教互学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有长处,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人师。

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

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

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

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

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

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

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

我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课堂外,我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老师”,互教互学。

评比看哪个“对子”互帮互学最有成效。

这样,后进生得到“小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先生制”使学生互教互学,既改善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又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优势,培养了学生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四、实施“小先生制”,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翻阅有关资料,先行学习有关知识。

在“传授”过程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

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年级教学《量一量》这一课,我提前一两天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搜集各种尺的资料,思考怎样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

预告课上将请准备充分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个个都积极行动起来:

有的认真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有的到各处找各种尺子,并动手测量起来;还有的上网搜寻更多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老师”,把自己自学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课堂充满了活力!

有位“小老师”还提问:

“长方形的纸,怎样折折痕最长?

”马上,不止一人接话,“对角折出的折痕最长。

我试验过了,我来量给大家看。

”……这时,又有一位“小老师”抛出问题:

“不爬到篮球架上面,谁有办法知道篮球架的高是多少吗?

”每组推选的小老师争着汇报。

有的说用卷尺一头钩住篮球架上面,看尺子下面的刻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先拿一跟长木棍比画,然后量木棍的长度;还有的说,用一跟绳子甩过球架,把两头拉齐,做上记号,然后把绳子拉下来,量出长度,再除以2就行了……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质疑、争辩,创新的火花闪烁其间。

  “小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这正是陶先生“小先生制”的现代教育价值之所在。

  

  论文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的社会中的人。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创举。

陶先生说: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意思是,学生也可以当先生!

“小先生制”是陶先生为扫除旧中国众多文盲而想的穷办法,对当时普及贫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早已天翻地覆,当年“小先生制”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基础如今已不复存在。

但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小先生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实施“小先生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老师”这一形象对孩子来说,其高大、神圣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

学生一旦当上“小老师”,哪怕只有一天、一节课,甚至一分钟,都是无比自豪,从而以极其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并传授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心态体验成功和自信。

我经常鼓励学生争当晨练小老师。

练习口算时,轮流当值的“小老师”,像我一样采用师生对口令、开火车和抢答的形式组织和带领大家练习口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当小老师,实际上是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

“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

  对“小先生制”,我注意不断树立新的榜样。

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小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也上台露一手。

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实施“小先生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威胁。

因为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就有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竖式计算教学中,学生上来做完题后,我让“小老师”上来批改、评订和讲解。

呵,他们的动作可麻利了,一个个“钩”和“叉”画得有模有样,理由说得也很充分。

“大家看,5乘8等于40,他算的是对的。

但这个0没有和个位对齐,所以我打叉了,大家可要注意了。

”王宇涵边说边用手指给大家看,可认真了,俨然一个小先生样。

“小老师”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就要上来当小老师纠错,因此听得可专心了!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谐。

  三、实施“小先生制”,倡导互教互学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有长处,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人师。

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

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

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

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

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

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

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

我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课堂外,我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老师”,互教互学。

评比看哪个“对子”互帮互学最有成效。

这样,后进生得到“小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先生制”使学生互教互学,既改善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又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优势,培养了学生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四、实施“小先生制”,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翻阅有关资料,先行学习有关知识。

在“传授”过程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

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年级教学《量一量》这一课,我提前一两天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搜集各种尺的资料,思考怎样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

预告课上将请准备充分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个个都积极行动起来:

有的认真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有的到各处找各种尺子,并动手测量起来;还有的上网搜寻更多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老师”,把自己自学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课堂充满了活力!

有位“小老师”还提问:

“长方形的纸,怎样折折痕最长?

”马上,不止一人接话,“对角折出的折痕最长。

我试验过了,我来量给大家看。

”……这时,又有一位“小老师”抛出问题:

“不爬到篮球架上面,谁有办法知道篮球架的高是多少吗?

”每组推选的小老师争着汇报。

有的说用卷尺一头钩住篮球架上面,看尺子下面的刻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先拿一跟长木棍比画,然后量木棍的长度;还有的说,用一跟绳子甩过球架,把两头拉齐,做上记号,然后把绳子拉下来,量出长度,再除以2就行了……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质疑、争辩,创新的火花闪烁其间。

  “小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这正是陶先生“小先生制”的现代教育价值之所在。

  

  论文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的社会中的人。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创举。

陶先生说: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意思是,学生也可以当先生!

“小先生制”是陶先生为扫除旧中国众多文盲而想的穷办法,对当时普及贫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早已天翻地覆,当年“小先生制”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基础如今已不复存在。

但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小先生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实施“小先生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老师”这一形象对孩子来说,其高大、神圣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

学生一旦当上“小老师”,哪怕只有一天、一节课,甚至一分钟,都是无比自豪,从而以极其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并传授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心态体验成功和自信。

我经常鼓励学生争当晨练小老师。

练习口算时,轮流当值的“小老师”,像我一样采用师生对口令、开火车和抢答的形式组织和带领大家练习口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当小老师,实际上是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

“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

  对“小先生制”,我注意不断树立新的榜样。

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小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也上台露一手。

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实施“小先生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威胁。

因为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就有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竖式计算教学中,学生上来做完题后,我让“小老师”上来批改、评订和讲解。

呵,他们的动作可麻利了,一个个“钩”和“叉”画得有模有样,理由说得也很充分。

“大家看,5乘8等于40,他算的是对的。

但这个0没有和个位对齐,所以我打叉了,大家可要注意了。

”王宇涵边说边用手指给大家看,可认真了,俨然一个小先生样。

“小老师”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就要上来当小老师纠错,因此听得可专心了!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谐。

  三、实施“小先生制”,倡导互教互学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有长处,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人师。

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

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

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

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

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

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

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

我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课堂外,我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老师”,互教互学。

评比看哪个“对子”互帮互学最有成效。

这样,后进生得到“小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先生制”使学生互教互学,既改善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又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优势,培养了学生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

  四、实施“小先生制”,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翻阅有关资料,先行学习有关知识。

在“传授”过程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

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年级教学《量一量》这一课,我提前一两天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搜集各种尺的资料,思考怎样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

预告课上将请准备充分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个个都积极行动起来:

有的认真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有的到各处找各种尺子,并动手测量起来;还有的上网搜寻更多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老师”,把自己自学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课堂充满了活力!

有位“小老师”还提问:

“长方形的纸,怎样折折痕最长?

”马上,不止一人接话,“对角折出的折痕最长。

我试验过了,我来量给大家看。

”……这时,又有一位“小老师”抛出问题:

“不爬到篮球架上面,谁有办法知道篮球架的高是多少吗?

”每组推选的小老师争着汇报。

有的说用卷尺一头钩住篮球架上面,看尺子下面的刻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先拿一跟长木棍比画,然后量木棍的长度;还有的说,用一跟绳子甩过球架,把两头拉齐,做上记号,然后把绳子拉下来,量出长度,再除以2就行了……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质疑、争辩,创新的火花闪烁其间。

  “小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这正是陶先生“小先生制”的现代教育价值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