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305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精品.docx

最新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精品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18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2018.5

本试卷共7页,3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

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

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3.下图中能反映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4.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5.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幅: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

此联讽刺的是

A.孙中山B.袁世凯C.段祺瑞D.黎元洪

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天津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

7.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曰: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

8.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

“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

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

”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B.天皇是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军队最高统帅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人

D.天皇为东亚和平作了最大的努力动员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10.阅读下列中国五十年代的统计表(单位:

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3.9

618.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对上表数据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B.当时工业发展比农业发展快

C.一五计划成就突出D.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1.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见右图)。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

这些政策表明: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18年出现了一份比较少见的判决书:

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的判决书中,被上诉人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被上诉的法人代表是浙江省省长;而上诉人则是浙江奉化市的12位农民。

判决结果是:

“浙江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应诉处于2018年9月1日所作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这就意味着,上诉省政府的12位农民胜诉。

在这个案例中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规范政府行为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B.《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C.《行政复议法》、《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13.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性的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的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马克思曾说: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15.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

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

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

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解冻文学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17.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说: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欧洲列强在几个世纪中以各种方式阻止德国统一,令这片欧洲中部的土地饱受分裂的屈辱。

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德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②普法战争的赔款,提供了必需的资金

③军国主义思想的推动④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8.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不包括

①是资产阶级向封建落后制度宣战的檄文②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③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④推进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9.(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主义扩张

20.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

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

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21.近年来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多次成功召开体现了

①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②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③由经济集团向政治、军事集团迈进④有利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关于对中国的描绘正确的有:

①中国开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④中国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

A.人民资本主义B.福利国家C.国家资本主义D.经营者革命

2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2018年8月,在捷克首都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被列为“矮行星”。

当初冥王星的发现是依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断B.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C.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空间属性的揭示D.牛顿理论的推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

26题11分;27题15分;28题12分;29题14分;30题14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

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

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13(31.8%)

96(27.18%)

28.5(8.03%)

117.5(33.1)

355(100%)

林光錀

318(86.7%)

22(6.2%)

5(1.41%)

20(5.63%)

355(100%)

说明:

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

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

天)

项目

走亲戚

往双岭

往重山拕(背)苗竹

挑茶往齐春

往思口买杂货

清华买货

往富村买货

江村打油

往林村买小猪

卖茶

天数

12.5

1

3

1

4

2.5

2

1

1

0.5

【材料三】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项

粮食生产

蔬菜生产

经济作物(茶)

其他

统计

劳动时间(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说明:

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

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

(2分)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

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

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5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所谓学,就是国学,主要指儒家的四书五经。

可是,百余年来,国学经典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一落千丈。

这种变化,原因之一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大冲击。

——2018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

【材料二】那时(1957—1977)不讲四书五经,《老子》、《孔子》即使曾经被认为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

那时有人出来讲《论语》,可惜不是把它煲成一锅“心灵鸡汤”,而是给孔夫子戴上一顶“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的帽子。

当年受到批判的甚至不止于儒学经典,还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一类所谓大众儒学。

——解玺璋《大众史学,复兴还是商机?

【材料三】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理学等,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

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

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

……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

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

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4分)

(2)根据材料三、四,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

(8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可资借鉴的论点?

(3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句话,显然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取得的成就的赞扬,但同时也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高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文化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罗马的宏伟,则体现在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还有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唯有法律的征服最为持久”;我国史学家认为:

秦朝的法律源于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法经》和秦国的《秦律》,应该算是一部十分完备的法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许多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

(2分)

(2)罗马法的哪些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对欧美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分)

(3)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实施的目的、结果,说明“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

(6分)

(4)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方面,分析它们的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

(4分)

 

29.(12分)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分)

(2)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

(2分)

(3)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4分)

(4)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

(4分)

30、(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以西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情况。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20世纪不同时期发生在俄、美、中三国的“改革调整”最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6分)

(2)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以下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情况:

关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关于所有制、关于分配政策。

(6分)

(3)据此,谈谈你对现代经济改革的认识。

(2分)

 

选做题:

以下31、32两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9分)

31、(9分)自由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

(3分)

(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2、(9分)自由选考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3分)

(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

(6分)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C

B

C

A

C

B

D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A

D

C

C

C

B

A

B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

26题11分;27题15分;28题12分;29题14分;30题14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以下主观题部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

26、参考答案:

(11分)

(1)身份:

自耕农。

(1分)

理由:

林家父子大部分时间都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自给自足;拥有部分生产资料;有自主活动(休闲)时间。

(3分)

(2)生活状况:

绝大多数时间从事生产劳作;有写日记的习惯(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

(2分)

(3)从事农耕:

有利因素:

有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经验(2分)。

不利因素:

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答出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地主土地兼并、政府盘剥和近代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冲击也可得分)。

(3分)

经商致富:

有利因素:

徽商文化有利于经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林家种植的茶叶等经济作物市场前景广阔)(2分)。

不利因素:

林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商基础薄弱;政府的限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动荡的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3分)。

科举致仕:

有利因素: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长期记日记)(2分)。

不利因素:

经济基础差(经济不宽裕);学习时间少(3分)。

 

27、参考答案:

(15分)

(1)①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任意一点即可);②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4分)

(2)积极作用:

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有利于学术争鸣。

(任答2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不足之处:

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

(任答2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3)论点:

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

(任答3点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8、参考答案:

(14分)

(1)雅典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民主机构,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虽然三个机构的权力有部分交叉,但反映了雅典人已具有分权制约的思想。

(2分)

(2)法律体系、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和规范的诉讼程序等。

(2分)

(3)①从目的看,秦律要加强皇权,巩固专制统治,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罗马法则要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或者:

由于平民的斗争,由于查士丁尼接受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

)(2分)

②从结果看,秦法固然有利于政府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成为秦亡的原因之一;罗马法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4分)

(4)①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凝聚公民的力量,就要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也铸造了公民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性格。

②罗马帝国由共和国发展而来,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他们崇尚武力和秩序,因而造就了强大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

(4分)

 

29、参考答案:

(12分)

(1)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2分)

(1)黄同卢梭一样,对封建君主进行激烈的批判,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分)

(3)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也没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分)

(4)①政治条件: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②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4分)

 

30、参考答案:

(14分)

(1)①俄国新经济政策: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2分)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者: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局部调整);(2分)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