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960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docx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

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

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

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

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

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

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

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8.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

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

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

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

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

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

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

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

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二、判断与改错(用“+”“-”表示)

1.直根系多为深根系,须根系多为浅根系。

(+)

2.在作物的间作和套种中,往往将具须根系作物和具直根系的作物搭配。

(+)

3.根的初生结构中皮层发达,次生结构中仍有皮层存在。

(-)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

4.不定根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产生的。

(-)本句改为:

“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

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

5.初生根、次生根在植物学上与农业上有不同的含义。

(+)

6.主根和侧根属初生根,不定根属次生根。

(-)可改为:

“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的侧根叫次生根”。

7.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删去“伸长区和”

8.成熟区(根毛区)的每部分都具有很强的吸收力。

(-)“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9.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其四个部分逐渐长长。

(-)可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

10.在初生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三束,故为“六原型”。

(-)将“故为‘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

11.根的中柱鞘细胞具有凯氏带。

(-)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

12.根中木质部发育方式为内始式,而韧皮部则为外始式。

(-)改为:

“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均为外始式”。

13.根毛与侧根的来源是一致的。

(-)改为:

“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的”。

14.侧根为定根,起源于根毛区内中柱鞘的一定部位,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

(-)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5.侧根的发生与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无关。

(+)

16.根的初生木质部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

(+)

17.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细胞。

(+)

18.木栓形成层只能来自中柱鞘。

(-)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

19.水稻、小麦根无次生生长。

(+)

20.根瘤是根瘤菌在植物根内寄生所形成的复合体。

(-)可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

21.种子植物的根一旦产生了菌根,其原有的根毛会逐渐消失。

(+)

22.根瘤只见于豆科植物根部。

(-)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

23.菌根是细菌与种子植物共生的根。

(-)将“细菌”改为“真菌”。

三、填空

1.根系即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2.主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中柱鞘。

3.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作用,根还有固着和输导、合成、储藏和繁殖的功能。

4.直根系为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5.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

6.根尖的初生分生组织初步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部分,以后分别发育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7.根的长度生长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共同活动的结果。

8.根尖的根毛区又叫成熟区,其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初生结构已分化完成。

由外向内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9.根瘤是豆科植物根和根瘤菌的共生结构。

10.皮层的最外一层或数层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称外皮层。

11.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五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马蹄形。

12.根的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是外始式,原生韧皮部在外方,后生韧皮部在内方。

13.根的维管组织内由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纤维等组成轴向系统,由维管射线组成径向系统。

14.根的维管柱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

15.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属内起源。

在三原型、四原型等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6.根的次生结构中有一些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称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其功能是横向运输。

17.根的次生结构包括由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维管组织和由木栓形成层活动产生的周皮。

18.根毛是由根表皮细胞发生的,根毛和发生它的细胞之间无细胞壁隔开,最短的根毛在根毛区的下端部位。

19.在海边营造防风林应选择具有深根系的树种。

四、选择填空1.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B)的特性。

A.初生根B.不定根C.次生根D.三生根

2.玉米近地面的节上产生的根属于(C)。

A.主根B.侧根C.不定根D.气生根

3.下列哪一结构是根所特有的?

(B)

A.分生区B.根冠C.伸长区D.成熟区

4.利于植物形成较深根系的环境条件是(B)。

A.地下水位较高B.通气良好C.土壤肥力较差D.光照弱

5.根的吸收作用主要在(C)。

A.根冠B.分生区C.根毛区D.伸长区

6.伸长区细胞显著延长,(D)。

A.细胞分裂逐渐停止B.分化出环纹导管C.分化出筛管D.A、B和C。

7.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同时由于(C),根冠得到补充。

A.根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根冠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8.在植物系统演化中,最先产生的器官为(A)。

A.根B.茎C.叶D.花

9.裸子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为(C)。

A.一层B.二层C.多层D.缺如

10.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B)。

A.根冠和生长点B.生长点和伸长区C.伸长区和根毛区D.只有生长点

11.中柱鞘细胞可产生(D)。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不定芽和不定根C.侧根D.A、B和C

12.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C)。

A.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D.伸长区

13.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C)。

A.内外排列B.散生C.相间排列

14.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中央部分是(C)。

A.后生木质部B.髓C.后生木质部或髓D.后生韧皮部或髓

15.根毛是(D)。

A.表皮毛B.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突起

C.毛状的不定根D.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结果。

16.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D)是薄的。

A.横壁B.径向壁C.内切向壁D.外切向壁

17.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A)。

A.吸收B.保护C.通气D.分泌

18.具凯氏带的内皮层细胞不带状增厚的部分是(D)。

A.左、右径向壁B.上横壁C.下横壁D.内外切向壁

19.凯氏带是(A)的带状增厚。

A.木质化和栓质化B.木质化和角质化C.栓质化和角质化D.木质化和矿质化

20.细胞与根轴的横切面平行的壁称为(C)。

A.切向壁B.径向壁C.横向壁D.弦向壁

21.(A)使器官加厚。

A.平周分裂B.横向分裂C.径向分裂D.垂周分裂

22.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D)。

A.产生次生木质部B.产生次生韧皮部C.产生次生维管组织D.使周径扩大形成

23.根部形成层产生之初为(A)。

A.条状B.环状C.波状D.圆环

24.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下遭受破坏,但(A)例外。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表皮D.皮层

25.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D)细胞恢复分裂而形成。

A.表皮B.外皮层C.内皮层D.中柱鞘

26.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A)。

A.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D.原生木质部细胞。

27.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的关系是(A)。

A.共生B.寄生C.腐生D.竞争

28.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C)。

A.铁蛋白B.钼—铁蛋白C.豆血红蛋白D.花色素选择

第二节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

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2.叶枕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

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3.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

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

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

如柑、橙等植物的叶。

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5.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7.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

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8.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10.叶隙:

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在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该区域称为叶隙。

11.“花环”结构:

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

二、判断与改错

1.不完全叶中有一类仅具叶柄。

(+)

2.等面叶即指叶内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

(-)“等面叶是指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

3.羽状三出复叶的顶端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长。

(+)

4.单叶的叶柄与复叶小叶柄基部均有腋芽。

(-)本句应改为:

“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

5.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水生植物”改为“旱生植物”

6.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本句应改为:

“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

7.落叶树于深秋或早夏落叶是对植物本身有利的一种正常生物学现象。

(+)

8.叶脱落后留在茎上的痕迹称叶迹。

(-)“叶迹”改为“叶痕”。

9.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

(-)本句改为:

“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这类叶为异面叶,近上表皮为栅栏组织,近下表皮为海绵组织,和海绵组织相比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而且排列紧凑”。

10.双子叶植物中,有的植物具平行叶脉。

(+)

11.禾本科植物的叶多为等面叶。

(11)

12.气孔器具副卫细胞的现象在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中均存在。

(+)

13.叶内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

14.水稻和稗草都有叶舌叶耳。

(-)稗草无叶舌,叶耳

15.C4植物叶的光全效率低,C3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

(+)C3植物叶的光合效率低,C4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

16.叶原基发生在茎端部的深部组织,为内起源。

(-)

三、填空

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两个方面。

2.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

3.被子植物叶片形态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植物学上一般从叶片的形状、叶尖、叶基和叶缘等几个方面对叶片加以描述,

以此作为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4.叶片中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叶脉,其主要作用是输导和支持。

它们在叶片中的分布方式称脉序,主要分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型。

5.复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而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6.三回羽状复叶,即叶轴分枝二次,再生小叶。

7.叶序的类型一般有互生叶序、对生叶序与轮生叶序三种。

8.对生叶序中,一节上的2叶,与上下相邻一节的2叶交叉成十字形排列,称交互对生。

9.在叶原基形成幼叶的生长过程中,首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延长成柱形,接着是边缘生长形成的幼叶雏形,以后叶片的进一步长大,则主要是居间生长的结果。

10.叶片的三种基本结构是表皮、叶肉和叶脉。

11.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与相邻细胞的关系(即相邻细胞中有无副卫细胞),以及它的数目、大小与排列可分为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和横切型四个主要类型。

12.水孔是气孔的变形,其保卫细胞长期开张,水孔位于叶尖或叶缘的表皮上。

13.将C3植物和C4植物一同栽在一个透光不透气的密封箱中,使其CO2浓度逐渐降低,最先死亡的植物是C3,因为它的CO2补偿点高。

14.叶脱落前,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产生离区,它包括离层和保护层两部分。

15.各类植物根据它们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耐荫植物。

四、选择填空

1.柑桔的叶是(C)。

A.单叶B.掌状复叶C.单身复叶

2.叶片较线形为宽,由下部至先端渐次狭实,称为(B)。

A.针形B.披针形C.卵形D.心形

3.凡叶柄着生在叶片背面的中央或边缘内,称(C)叶。

A.肾形B.菱形C.盾形D.扇形

4.叶尖较短而尖锐,称(B)。

A.渐尖B.急尖C.具骤尖D.具短尖

5.叶基二裂片向两侧外指,称(D)。

A.耳形B.箭形C.匙形D.戟形

6.叶片深裂指缺刻超越叶片的(C)。

A.1/4B.1/3C.1/2D.1/5

7.禾谷类作物的叶包括(C)等部分。

A.叶柄、叶鞘、叶片、托叶B.叶柄、叶舌、叶耳、叶片

C.叶鞘、叶舌、叶耳、叶片D.托叶、叶鞘、叶舌、叶耳、叶片

8.禾本科植物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一膜质向上突起的片状结构,称(A)。

A.叶舌B.叶耳C.叶枕D.叶环

9.乔麦、何首乌的托叶鞘属(C)。

A.叶鞘B.托叶C.鞘状托叶D.托叶状的叶鞘

10.银杏叶的脉序为(C)。

A.平行脉B.网状脉C.叉状脉D.掌状脉

11.桃叶序的公式为2/5,这表明(B)。

A.绕茎二周,有5片叶,开度为900°。

B.绕茎二周,有5片叶,开度为144°。

C.绕茎5周,有2片叶,开度为900°。

D.绕茎5周,有2片叶,开度为144°。

12.每一节上着生一片叶,各叶开度为180°,称此叶序为(A)。

A.互生B.对生C.轮生D.交互对生

13.(D)的叶为异面叶。

A.叶上、下表皮色泽不同B.叶上、下表皮气孔分布不同

C.叶上、下表皮分别为单层和多层细胞D.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14.叶片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E)。

A.表皮B.栅栏组织

C.海绵组织D.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E.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保卫细胞

15.栅栏组织属于(A)。

A.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16.叶片横切面上许多细胞排列疏松,间隙较多,细胞内含叶绿体,这些细胞属(C)。

A.皮层B.叶肉C.海绵组织D.栅栏组织

17.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器由(C)组成。

A.哑铃状保卫细胞B.肾形保卫细胞

C.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哑铃状保卫细胞D.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肾形保卫细胞

18.水稻叶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D)。

A.气孔数量多少B.表皮细胞形状C.有无硅质细胞D.有无泡状细胞

19.旱生植物叶利于减少蒸腾的特征有(E)。

A.叶小B.多茸毛C.角质层发达和气孔下陷

D.海绵组织发达E.A、B和CF.A、B、C和D

20.肉质植物属(B),其叶内贮多量水分。

A.水生植物B.旱生植物C.阴地植物D.耐阴植物

21.叶片较大而薄,表皮的角质层薄,气孔较少,是(C)叶的特点。

A.沉水植物B.旱生植物C.阴地植物D.阳地植物

22.从叶的解剖结构上看,夹竹桃属于(A)。

A.旱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地植物D.阴地植物

23.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植物气孔一般(D)。

A.保持开张状态B.保持关闭状态C.随时开闭D.周期性开闭

24.决定旱生植物形态结构最直接的环境因素是(A)。

A.水B.光C.热D.风

25.裸子植物叶肉细胞的特点是(B)。

A.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B.细胞壁内突成皱褶

C.无光合作用能力D.位于下皮层之上

26.禾本科单子植物中表皮细胞有两类细胞,其中长细胞又称(A)

A.角细胞B.栓细胞C.硅细胞D.泡状细胞

27.禾本科植物的叶卷缩与下列何种结构有关?

(D)

A.栓细胞B.硅细胞C.长细胞D.泡状细胞

28.气孔窝是下列(C)植物叶的结构特征之一。

A.松针叶B.水稻叶C.夹竹桃叶D.仙人掌叶

29.水稻下表皮气孔器数目1400个/平方厘米,那么每平方厘米有(D)。

A.肾形保卫细胞2800个B.哑铃形保卫细胞1400个

C.肾形保卫细胞1400个D.副卫细胞2800个

五、问答题

1.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叶的形态构造不仅与它的生理机能相适应,而且也与它所处的外界条件(即生态条件)相适应。

(1分)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

(1)叶面积缩小,叶片小而厚;

(2)机械组织发达;(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在叶的两面;(4)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5)叶肉细胞壁内褶;(6)叶脉分布密;另一种是:

(1)叶片肥厚,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

(2)细胞液浓度高,保水能力强。

2.叶的表皮细胞一般透明,细胞液无色,这对叶的生理功能有何意义?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

光合作用需要光能。

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

日光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3.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

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

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

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

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上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更充分利用光能。

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

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

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还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物学意义。

4.松针的结构有何特点?

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5.被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同时它们也有较大的叶,两者间是否存在着联系?

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