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930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

6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学内容: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位置和疆域和我国的行政区划,充分感受辽阔的国土。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3、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位置和疆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充分感受辽阔的国土。

2、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班委会选举行程,培养为班级做贡献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图片导入

1、图片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然后想一想: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祖国风光图片)

2、谜语: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

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

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

3、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神圣的国土》。

 

猜谜语,读课题。

 

 

辽阔的土地

 

2、辽阔的土地

(1)活动:

说一说

1、问:

关于我们的祖国国土,你们想了解哪些信息?

2、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

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祖国疆域的辽阔。

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

③小结:

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4、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

小结:

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5、阅读P44《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一图你会发现,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

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

6、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

(1)诗歌

(2)数据(3)旅游经历(4)其他方式

(二)活动:

找一找

1、阅读P45《中国的疆域》图,一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兵在图中圈出。

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

2、有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3、再找一找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4、阅读了《中国疆域图》你有什么感受?

5、小结: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冬眠,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三)行政区划

我国现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1.阅读P46阅读角。

2.阅读P46《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

3.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4.你和家人的出生地是什么地方?

在图中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5.台湾省

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谈一谈对台湾的了解。

(1)美丽风光(日月潭、阿里山等)

(2)民风民情

(3)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4)其他资料

师小结: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一说祖国有多大。

 

读地图,说说中国的邻国。

 

 

重点总结

3、重点总结:

1.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四大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自北向南)

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岛

14个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5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个直辖市: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4.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的美称:

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

 

了解本课重难点。

 

好山好水好风光

四、好山好水好风光

1.阅读P48《中国地形》,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奖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2.看看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3.小结:

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花卷,文喊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4.祖国美景大家赏

(1)图1:

黄山。

生听录音介绍

(2)图2:

天山牧场图片

看文字介绍

(3)图3:

黄河上游

学生说自己了解的情况。

(4)视频1:

长江山峡

生聆听介绍

5.问:

想一想,为什么长江和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6.小组合作交流

在节假日时,同学们跟随爸爸妈妈外出旅行,请说一说去过哪些地方,哪个景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带来的照片(图片等)在组内交流展示,并做介绍,说一说这个景观带给你的感受?

7.小结:

升华情感。

 

小组交流自己去过的地方。

课堂小结

五、课堂总结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板书设计: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

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日

6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学内容: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2、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文明旅游。

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

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

2.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

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

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2.PPT播放祖国名山大川美景图片,生欣赏祖国美景图。

3.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体验一次快乐旅行,去游览一下我们彩色的中国。

(课件出示彩色地图画面)

 

看图,欣赏祖国美景。

 

祖国风光美

2、祖国风光美

1.课件出示一幅幅自然风光图。

2.看了这一幅幅图画,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

这么美的地方,真想身临其境,感受感受;我就曾经去过桂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走进桂林,才真正感受到了那种美,那诗画般的山水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那种美是那么的朴实!

4.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哪些地方?

或是课前查过哪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还是有学过的有关的课文或是歌曲?

说说,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一起分享

5.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6.观赏长江、黄河、黄山、天山,并做简介。

说一说,哪个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感受?

7.交流:

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交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三、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在研究自然环境演化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

1.阅读P5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想一想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呢?

2.请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感想。

3.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议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

4.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让学生感受祖国江山秀美多娇,激发爱国之情。

5.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人类要保护的世界遗产。

请阅读P51,了解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6.谁知道我国哪些地方有哪些名胜古迹呢?

7.玩“快乐联想”的游戏,游戏规则:

提供一个城市名称,你们联想相关的名胜古迹。

咱们分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快乐联想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始吧!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快乐联想卡”并展示

8.师总结,并进一步补充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资料:

(1)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当山风景区,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都江堰—青城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杭州西湖。

(2)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四、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1.感受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处旅游景点,(被污染的景点)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3.各小组分享制定的《旅游文明公约》。

4.修订“公约”,小组成员签名承诺。

制定《旅游文明公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呈现P52图片。

图1江南丘陵的茶园,图2东北平原上的农田,南方图3南方的渔业小镇,图4内蒙古高原上的牧场。

2.为什么各个地方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一样?

3.正是因为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各具特色。

4.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一)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阅读P48《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

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其后特点。

2.组内交流,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3.汇报。

(二)不同的居住环境

1.呈现各地的居住环境图片

东北雪乡、闽江水上人家、陕北窑洞、云南竹楼等

2.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不一样?

3.小结:

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地理条件等决定了不同的居住环境。

(三)不同的衣食住行

1.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请大家说一说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方式:

PPT展示、图片、文字介绍、歌曲、舞蹈、实物等。

2.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介绍。

3.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4.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交往之中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结:

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了解祖国不同地形和风俗。

教师总结

六、教师总结

1.生谈收获

2.祖国处处是美景,祖国山河的美景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祖国的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复杂,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解,尊重差异。

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践行今天的承诺,保护身边的一山一水,保护一草一木,让我们的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常在。

 

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日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内容: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3.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歌曲导入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

《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

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生:

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

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

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生:

汉族。

师:

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生:

少数民族。

师: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欣赏歌曲,交流。

 

 

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中华民族大家庭

1.问:

我国有哪些民族呢?

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情况,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被称为“少数民族”。

2.问: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课前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分布情况进行查询),介绍一下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PPT呈现中国地图)

(1)例如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那里肯定能找到很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是哪五个自治区吗?

(2)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这几个自治区分布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小结:

(PPT呈现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4.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一位小导游,他们每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介绍。

当导游在讲解时,请游客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1)维吾尔族

点评:

能歌善舞的民族如何体现?

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和歌曲,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比如维吾尔族的招牌舞蹈动作是一个动脖子的动作,他们的歌曲有《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都很熟悉。

(2)藏族

点评:

其实藏族出名的节日并不是酥油灯节而是雪顿节,雪顿节又称酸奶节,牧民们敬献酸奶,后来因为又举行大规模地晒佛活动又称为晒佛节。

(3)蒙古族

点评:

刘树藩给我们带来了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

(4)回族

点评:

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5)壮族

点评:

还记得刚才王琛介绍壮族时它的人口有多少呢?

1800万人,它可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它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唱山歌,比如因唱山歌出名的刘三姐就是壮族人。

(6)纳西族

点评:

它的一个特色在于你如果想找到这个民族只能去哪里找呢?

云南,所以它是云南所特有的一个民族,而且他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

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高考少数民族是有加分政策的,但是纳西族就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

(7)高山族

点评:

路子涵给大家带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

(8)满族

点评:

其实满族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民族,因为只要是电视剧是关于清代历史的,跟满族就拖不了关系。

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近几年热播的《甄嬛传》等。

(9)傣族

点评:

这是一个服装艳丽,婀娜多姿的民族,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是泼水节。

(10)彝族

点评:

彝族的火把节闻名中外。

(11)朝鲜族

点评:

爱看韩剧的同学们对这个民族肯定不会陌生,在韩国99%的人都是朝鲜族的人,其实我们中国也有朝鲜族,他们主要也是分布在东北三省。

 

了解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了解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三、民族关系

1.阅读P55活动园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发现的情况。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正是这样的交流,各民族汇聚成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宪法》中明确规定:

各民族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汇报交流。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四、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1.阅读P56活动园内容。

2.活动园资料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3.根据课前资料的搜集,请说一说你知道的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融的事例。

4.小结:

各民族人员互相交往、物品互相交流、文化互相交融。

5.小组讨论交流: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情况

(1)政治方面:

汇报交流

教师提供部分阅读资料。

(2)经济方面

①生课前搜集了解少数民族对汉族地区相互影响的事例,课堂交流汇报。

如:

了解西瓜、黄瓜、核桃、葡萄、胡萝卜等瓜果、蔬菜在我国历史上是怎样传播开来的。

②师播放视频

(3)文化方面

①师:

我国文学宝库中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也有少数民族坐着的创作,如《诗经》是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民歌,而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同样属于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

②问:

请同学们阅读P58活动园,除了课本中呈现所呈现的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③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民族代表文化:

传统节日、歌曲、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服饰、建筑等方面。

6、虽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民族的人口非常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呢?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

尊重、平等、团结、互助。

 

学习活动园中的内容。

课堂小结

五、课堂总结

1.生说收获或感受。

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各民族相互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各民族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

让我们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共创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人员交往(情感)

物品交流(经济)

文化交融(文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日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内容: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

1.图片欣赏

图1:

北京胡同(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族)

图2:

美丽旗袍(旗袍来源于满族)

其他反应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图片。

2.上次课我们讨论各民族人员相互交往、物品相互交流、文化相互交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我国各民族间的密切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欣赏图片,交流感受。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活动:

传统节日秀

1.PPT播放彝族回族自治县的火把节

2.录音:

介绍火把节的情况。

3.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请各组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用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PPT讲解、照片展示并介绍、歌曲等)向同学们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4.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

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小结:

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传统节日不同,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才能更好的相处,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活动:

听故事

1.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

千百年来,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更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活动园: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谈出自己好的建议。

5.教师补充介绍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了解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

(三)活动:

守望相助一家亲

1.图片:

西藏墨脱变化图

如:

茅屋教室图→宽敞明亮的教室图;泥巴路图→“村村通”

2.新闻报道“西藏墨脱第一大镇的脱贫引路人”。

3.师:

不仅是西藏墨脱由贫困县变成了小康示范地。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4.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守望相助的故事

展示形式:

歌曲、图片(照片)、情景剧、快板、三句半等。

了解少数民族风俗。

 

谈谈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

三、课堂总结

1.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2.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区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区的发展进步,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各民族生活和文化习俗有差别,但我们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就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