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87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docx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

危险化学品、建筑防火分类及各安全原则

危险品分类

第一类:

爆炸品:

炸药

第二类:

压缩气体:

氧气、氢气

第三类:

易燃液体:

汽油、柴油

第四类:

易燃固体:

第五类:

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

有毒物质:

氰化物

第七类:

放射性物质:

第八类:

腐蚀品:

硫酸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

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

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

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一、建筑的分类

1、建筑物按照它的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

 

(1)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工业建筑:

为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也可以叫厂房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厂房类建筑又可以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大类。

 农业建筑:

用于农业、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及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2)非生产性建筑:

民用建筑

2、民用建筑分类

  

(1)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主要是指提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公寓、别墅、宿舍。

   公共建筑:

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其中包括:

   行政办公建筑: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

   文教建筑:

学校、图书馆、文化宫等。

   托教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等。

   科研建筑:

研究所、科学实验楼等。

   医疗建筑:

医院、门诊部、疗养院等。

   商业建筑:

商店、商场、购物中心等。

   观览建筑:

电影院、剧院、购物中心等。

   体育建筑:

体育馆、体育场、健身房、游泳池等。

   旅馆建筑:

旅馆、宾馆、招待所等。

   交通建筑:

航空港、水路客运站、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

   通讯广播建筑:

电信楼、广播电视台、邮电局等。

   园林建筑:

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亭台楼榭等。

   纪念性的建筑:

纪念堂、纪念碑、陵园等。

   其他建筑类:

如监狱、派出所、消防站。

 

 

(2)按照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类:

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

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的;及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

如住宅、中小学校、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大型性建筑:

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

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影剧院、航空港、火车站、博物馆、大型工厂等。

  (3)按照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

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

   低层建筑:

指1~3层建筑。

   多层建筑:

指4~6层建筑。

   中高层建筑:

指7~9层建筑。

   高层建筑:

指10层以上住宅。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为高层。

   超高层建筑: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者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按照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结构建筑。

   木结构:

   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

   钢结构:

   其他结构:

二、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建筑物的等级一般按耐久性、耐火性、设计等级进行划分。

(一)按耐久性能划分:

耐久等级耐久年限 使用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

  一100年以上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50~100年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25~50年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15年以下 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二)按耐火性能划分:

表1-3建筑物耐火性等级表。

  耐火等级:

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指标,它是由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

  按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性能重要的或者规模宏大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性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次要的或者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

耐火等级按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确定。

  燃烧性能:

把构件的耐火性能分成非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耐火极限:

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三)民用建筑设计等级划分

  1.特级工程

  2.一级工程

  3.二级工程

  4.三级工程

  5.四级工程

6.五级工程

各种气体钢瓶标志:

气体类别瓶身颜色字样标字颜色腰带颜色

氮气黑氮黄棕

氧气天蓝氧黑/

氢气深绿氢红红

压缩空气黑压缩空气白/

氨黄氨黑/

二氧化碳黑二氧化碳黄黄

氦气棕氦白/

氯气草绿氯白/

石油气体灰石油气体红/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63℃的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及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及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

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及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标志的图形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原则

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问,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原则

内容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行为原则

需要及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原则

内容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原则内容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及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原则内容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编制计划时,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承受能力

自力更生及勤俭节约的原则

编制计划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挖掘潜力,讲求实效

轻重缓急及统筹安排的原则

对影响最大、危险性最大的项目应优先考虑,逐步有计划地解决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领导,依靠群众,使计划切实可行,以便顺利实施

原则内容

及时性原则

实行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

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

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等方面

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

唯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准确预告,并制订合理的应急救援措施

引导性原则

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又是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现

原则内容

灵敏性

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

科学性

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确保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之间的相互重叠

动态性

事故发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

可操作性

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引导性

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预见性

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