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85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docx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终极版

 

校团委2012年理论课题研究结项书

项目名称: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微博为例

******

小组成员:

钟立茂刘璐璐岳嘉文王梦迪周倩

所属部门:

校团委宣传部

一、前言4

1.问题背景4

2.研究意义5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6

三、实证调查与分析8

1.实际调研思路8

2.实际调研方式9

3.实际调研安排10

4.实证数据分析11

四、对策与建议16

1.学校方面16

2.社会方面17

五、结束语18

六、附件19

1.针对主体的问卷19

2.访谈提纲20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微博为例

【摘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迅速的抢占了原来传统媒体独霸的领域,成为了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微博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更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2.3%。

青少年利用微博平台交流信息、探讨新闻、发表观点、结交朋友,微博渐渐演变成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娱乐方式。

这也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带来了新境遇和新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青少年成长

【Abstract】Newmediais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media,whichdevelopedafternewspapers,radio,televisionandothertraditionalmedia.Itusesdigitaltechnology,networktechnology,mobiletechnology,throughtheInternet,wirelesscommunicationnetwork,cablenetworkchannelaswellasthecomputer,handmachine,suchasdigitaltelevisionterminal,toprovideuserswithinformationandentertainment,iscalled"thefifthmedia".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newmediaisgettingmoreandmoreattention,becomethepopulartopicwitheristicpeople.Itbyitsuniquemeansofcommunicationandtherichcontentquicklyseizetheoriginaltraditionalmediatodominatethefield,hasbecomethenecessarypartinthelifeofyouth.Onthecontemporaryyouth'slife,learningandinterpersonalproducedveryprofoundeffect.

Micro-blogonpeople'sincreasinginfluenceonthegrowthofteenagershasbecomethefocusofpublicattention.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datashow,China'smicro-bloggroupsaccountedfor57.2%ofthetotalInternetpopulation,theproportionof72.3%Collegestudents.Adolescentuseofmicro-blogplatformtoexchangeinformation,discussnews,opinion,makefriends,micro-bloggraduallyevolvedintoakindofindispensablenewyouthentertainment.Thisalsoforadolescentmentaleducationhasbroughtnewcircumstancesandnewchallenges.

【Keywords】NewmediaMicro-blogGrowthofteenagers

第一章前言

微博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更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2.3%。

青少年利用微博平台交流信息、探讨新闻、发表观点、结交朋友,微博渐渐演变成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娱乐方式。

这也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带来了新境遇和新挑战。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接触的事物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微博上的信息种类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有限,他们通常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关注媒体、名人、草根群体,交流的内容有专业知识、社会热点、名流艺人等,并通过微博及时获取头条新闻。

青少年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微博上传播的各类信息有可能对其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微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了当下必要的研究课题。

课题基本回顾

1.问题背景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迅速的抢占了原来传统媒体独霸的领域,成为了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媒体的类型繁多,比如手机报、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微博。

其中微博的发展在这两年里尤为突出。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以组建个人社区的方式建立起一个信息传播、分享和获取的平台。

微博用户在个人社区上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其本身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下主流的新媒体之一。

微博最早在国外推出时,只能用于发送文本信息。

国内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网站饭否网于2007年成立,两年后,微博一词已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2010年,微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许多知名网站均开设微博。

有关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月,微博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报告,2011年上半年,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

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36.2%,较2010年增加1.9%。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比例从15.5%上升到34%。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微博巨头之一的腾讯微博现已拥有4亿注册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数达6800万。

另一微博巨头新浪微博的业绩报告则显示,截止六月底,其注册用户已超过3.68亿,其中每日活跃用户人数占比从第一季度的9%上升至10%。

微博具有很强的媒体性,兼有大众、实时、真实、自由、类群等性质。

针对目前微博的迅猛发展形势,许多业内人士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认为,“微博影响远超博客,纸质媒体会消失”。

依国内情势,微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博客。

使用博客一般都需要电脑,而微博只需要有手机就能随时使用,手机的普及迅速,因此微博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曾说:

“如果你们现在不参与微博,那么你们就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传媒工作者。

”这句话足以看出微博对传媒工作者的重要性与未来传媒的发展趋势。

新浪CEO曹国伟称,“传统新闻媒体报道会因微博发生根本的变化。

可见微博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青少年来说,这充满了挑战,当代青少年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在多元价值的环境下迷失自我,导致价值观混乱。

因此,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就不得不先从微博入手。

2.研究意义

1 真实反映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近年来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触网青年的数量不断增多,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真实的展现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

2 预先估测新媒体的持续影响效果

运用各类相关知识对实践调研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新媒体影响青少年生活的现状,并通过汇总数据资料,得出未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持续影响。

3 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依据和预防措施

在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不断发生变化,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当代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例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网络、玩物丧志这一现象,需要研究出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以帮助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走出困境。

4 积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新媒体如何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可以为吸引凝聚青少年提供有效的渠道。

利用网络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和网络产品,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发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应用软件,以指引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第二章现状与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26亿人,10-19岁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2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31.8%,1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的比例比2008年高出一倍。

2009年国内手机网民达2.33亿人,10-19岁的手机网民比例为37.9%。

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微博作为一种实现信息及时分享的社交网络平台,其本身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迅速、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娱乐、生活、社交等机会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有害信息和负面影响极大地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情况。

在微博迅速发展的情势下,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是刻不容缓的。

目前,微博对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微博是一个较为开放的信息平台,庞杂的信息中鱼龙混杂,传播者身份各异,其中不排除有非法分子利用微博危害社会的情况。

非法分子会利用微博传播以诈骗犯罪、网络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不良信息,由于青少年的甄别能力有限,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可能会引起道德思想不能健康发展。

当代青少年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在多元价值的环境下迷失自我,导致价值观混乱。

微博平台同其他网络平台一样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青少年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微博中的言行无法规范,这可能成为青少年放纵自我的条件,青少年容易摆脱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约束,因而导致其社会责任感淡化。

 

2.网络快餐文化导致青少年思维方式改变

微博具有高度图像化和文字简短的特点,这为信息量增加和获取便捷提供了方便,但这会使青少年习惯放弃思考。

微博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氛围,无法达到传统文化的深度和高度,青少年在接触微博上信息时无法全面透视社会现实,容易形成片面观点。

微博信息的广泛转载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思维定式,导致其缺乏思维创新。

经调查发现,一些上网较多的青少年,在写作时常出现文理不通、病句、错别字的现象。

过多的微博“浅阅读”无法代替传统阅读,大量阅读微博信息会减弱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网络虚拟化带来青少年心理危机新问题

各类新媒体都具有极强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微博言论的真实性无法保证,甚至可以公开认可虚假言论。

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差异较大,青少年容易体现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频繁地转换各种人格必然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问题。

同时,青少年自身认识事物能力有限,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微博上的各种言论无法全面辩证地看待,因此容易使自身非理性的情绪被放大。

4.青少年易对网络沉迷上瘾影响学业发展

网络的发展十分迅速,新鲜事物不断充斥着网络世界,这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于好奇心等原因,青少年很容易对网络的产生依赖性,严重时就会产生网瘾。

青少年因上网而出现逃课、厌学、甚至辍学等现象已经数见不鲜,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业,影响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显示,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3.0%,农村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3.9%。

同时,上网成瘾易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对其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5.网络信任危机影响青少年现实人际交往

网络虚拟世界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使其缺少对他人和自身真诚性的信任。

有一些青少年热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正常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青少年如果长期处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就有可能难以接受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及伦理价值,从而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

网络世界相对封闭的环境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疾病也因此产生。

第三章实证调查与分析

1.实际调研思路

 

我们通过对新媒体的代表“微博”对当代青少年影响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期间,我问通过运用实证调研法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之后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又走访听取了相关学科的专家的意见,得出了对微博这个新传播媒体如何有效利用及妥善管理的相关方案。

之后,我们查阅相关书籍,对新媒体的良好发展制订了建议。

2.实证调研方式

在申报书中,我们坚持在“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的调研方式为:

实地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检索。

因为调查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搜集资料和具体方法的多样性。

因此我们确定了调查的标准时间,这保证了调查资料的及时性。

为了保证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组织实施的各项具体计划并结合多种学科知识来完善整个调查活动。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了统计学、新闻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及人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

统计学主要运用在对数据的处理上。

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将零散的数据组织起来,从各个角度进行前后对比,得出理论上的有利论据。

新闻学主要运用在实地采访和调查中。

在调研的过程中,将大量运用新闻采访技巧,尽可能使采访顺利进行,从而获取调研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传播学主要运用对于结果的深度研究。

根据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运用传播学的知识,深度的挖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运用在对青少年心理的分析过程中。

通过分析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从青少年自身出发来探索新媒体在青少年成长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实证调研的具体安排

调研时间

调研内容

人员安排

备注

环境调研

部分

8月15日

首先小组内成员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索文献资料。

联系武昌区三所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学生,了解当下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

五个成员分工合作,确定汇总讨论的具体时间、地点,并且负责相关问题的记录。

8月19日

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解决成员发现的问题,确定实际调研的步骤和下手点。

根据确定的下手点设计针对三种教育程度学生的问卷。

实践调研部分

8月

26日

——

8月

30日

问卷调查

8月26日,由主负责人分配任务,并打印问卷,分配到各个成员手中。

8月26日,刘璐璐和王梦迪负责在本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向学生发放100份纸质问卷;岳嘉文和周倩负责在武汉大学向学生发放100份调查问卷;EE负责在网上发布问卷。

8月29日,周倩和王梦迪在xx中学和两所中学各发放100份问卷。

8月30日,对纸质问卷进行整理,选取有效问卷。

对电子形式问卷进行回收。

小组5个成员共同负责问卷的发放,考虑到经费的问题及方便性,问卷发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

问卷调查量偏大所以定为5天完成,问卷现场回收。

调研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粗略整合,为结果统计阶段节省时间。

现场访谈

9月1日与被访谈老师协调确定访谈时间,并且准备相关访谈内容、问题以及设备(录音设备),所有老师的访谈完成时间控制在9月7日之前。

访谈结束,负责记录人员将资料整合清楚,输入电脑。

前期的老师时间协调工作:

钟立茂

现场访谈:

刘璐璐

现场笔录:

岳嘉文

设备录音:

周倩

4.实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我们此次调研,为获得切实可靠的数据及全面的分析资料,我们采取了网络数据检索(间接数据)、问卷数据采集(直接数据)、与相关专家的访谈三种方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并且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出初步的结论。

1 网络数据分析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统计数据显示,微博使用用户中,学生为使用主体,占微博使用人数的30.3%。

较位居第二的企业/公司职员高出近13%个百分点。

可见,作为新媒体,微博更受到青少年的追捧,这更加佐证了研究青少年群体心理变化的必要性。

2 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问卷采集数据过程中,共发出230份问卷,收回215份,有效问卷208份,其中男女比例约6:

4,男生88人(42.3%),女生120人(57.7%);共划分四个年龄段,在

16—18岁的占9.6%,19—21岁的占76.9%,22—24岁的占13.5%,25岁以上的没有;而在网龄4个阶段的分布为:

1—2年的占7.7%,3—5年的占40.4%,6—8年的占38.5%,

9年以上的占13.5%。

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群体具有分散性与代表性,丰富了我们数据调研的深度与广度。

 

当问到“接触新媒体的目的是什么?

”时,选择“学习或工作需要”:

156人次(75.00%);选择“玩游戏”:

84人次(40.38%);选择“购物”:

68人次(32.69%);选择“放松心情”:

176人次(82.69%);选择“了解实时新闻”:

116人次(55.77%)。

从中反映出大部分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是学习工作需要和放松心情,这就使得他们对传播媒体信息的广泛程度和信息简短程度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并且其中不能缺乏趣味性,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微博的应用正好迎合了这些群体的需求,使得他们对微博的关注度很高。

而面对选择哪种信息方式时,选择“文字”:

48人次(23.08%);选择“图片”:

76人次(36.54%);选择“视频”:

56人次(26.92%);选择“一句话类型”:

8人次(3.85%);选择“微博,互动型”:

20人次(9.62%).

图片类新闻与视频类新闻现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标志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而传统媒体因为版面的限制,在这方面则显得缺乏竞争力。

但新媒体则可以有效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同时也对信息的简洁性,直观性提出了要求。

当被问及网络中宣传的正面人物对自己有何影响时,选择“有正义感,很受鼓舞值得学习”:

84人次(40.38%);选择“很排斥,纯属炒作”:

8人次(3.85%);选择“认为有正义感,但不会模仿”:

76人次(36.54%);选择“无所谓,见太多了”:

40人次(19.2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于新媒体宣传的导向性比较模糊,有近一半的人往往追随这种舆论导向,而缺乏自己的判断,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这种现象被媒体炒作的太普遍,从然是真实的,初次的抵触情绪将会凸显。

而这也表明了对于新媒体报道内容真实性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新媒体分散性较广,管理起来不易。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对于加强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被问到接触新媒体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时,选择“在现实中更言谈”:

80人次(38.46%);选择“在现实中更寡言”:

28人次(13.46%);选择“在现实中提笔忘字”:

60人次(28.85%);选择“在现实中很少说心里话”:

16人次(7.69%);选择“在现实中有种拘束感”:

24人次(11.54%)。

从所获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大半的人选择了较消极的选项,这也是新媒体应用方面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时间接触网络是会影响到青少年对于现实世界的不适应,这就使得我们在宣传新媒体的同时,更要矫正青少年心理上的问题,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当面对不接触新媒体而产生的感觉时,选择“有种失落感,好像缺点什么”:

64人次(30.77%);选择“焦虑不安,什么事都干不下去”:

8人次(3.85%);选择“仿佛与外界隔绝,不问世事”:

92人次(44.23%);选择“无所谓,不影响正常生活”:

44人次(21.15%)。

对于此项调查时,仅有约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了不影响正常生活,而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适应,这既表明新媒体在当代青少年中的分量,又表现了新媒体的发展速度。

这要求新媒体的制作人员必须紧贴受众,并且要提升报道的质量,在这方面,新媒体还有很长路要走。

3 访谈记录分析

对传播学专家访谈的问题

所收集到的访谈记录

对访谈记录的分析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有了怎样的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传播速度加快了,信息的容量变得丰富,这同时导致受众的选择将变得不再容易。

并且,对于报道的真实性有了很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的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不是一个意外,它尤其是具有自身很大优势的,它的发展必将引领未来的潮流。

简洁,直观,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媒体在舆论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

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

因为具有这些特征,使得新媒体的参与度空前提高,而这种现象将会提高群体集聚现象,这会使得受众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自我发掘。

 

怎样才能正确引导青年对于信息的选择?

让孩子远离电脑,远离网络,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是不现实。

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学校教育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而又没有污染的文明的绿色网络环境。

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是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得好,将会对青少年思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这就需要有关方面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

第四章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

1 用“意见领袖”引导青年关注视野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