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诗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706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诗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元诗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元诗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宋元诗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宋元诗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元诗篇.docx

《宋元诗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诗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元诗篇.docx

宋元诗篇

宋元詩篇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石

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苏轼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秦观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黄庭坚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周邦彦

六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遶饒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张元干

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孤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难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陆游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成大

州桥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姜夔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子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吴文英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铬。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蒋捷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何时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巴蕉。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冕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沧浪诗话·诗辩

(宋)严羽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故曰:

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

先须熟读《楚词》,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

此乃是从顶?

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

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

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

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

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

曰入神。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

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

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

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

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

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

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

曰:

有之。

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嗟乎!

正法眼之无传久矣。

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

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

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文心雕龙·原道

刘勰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

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

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

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