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621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x

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

1.路线设计

1.1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

1.1.1已知资料

该地区的初始年交通组成如表1.1.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5%。

表1.1.1初始年交通组成表

交通组成

(辆/日)

解放CA10B

554

解放CA390

827

东风EQ140

792

黄河JN150

414

黄河JN253

266

长征XD980

138

日野ZM440

163

日野KB222

128

太拖拉138

161

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

3410

1

1.1.1

1.1.2交通量计算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确定公路等级要把各种汽车的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见表1.1.2。

表1.1.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减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

于是初始年交通量:

1.1.3公路等级确定

其初始年交通量已达9373辆/日,故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其道路等级可能不是二级及以下的公路。

因此假设公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设计交通量N:

由设计交通量N=31011(辆/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四车道一级公路。

1.1.4公路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该一级公路路段作为省重要干线公路,其交通量比较大,加之沿线地形比较平缓,地质条件良好,因此设计速度选用80Km/h,服务水平为二级。

其主要技术标准表见表1.1.4。

表1.1.4主要技术标准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四车道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80

行车道宽度

m

2×7.50

路基宽度

m

24.5

平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

m

250

一般最小

m

400

不设超高最小

m

2500

竖曲线半径

凸型

极限最小

m

3000

一般最小

m

4500

凹型

极限最小

m

2000

一般最小

m

3000

停车视距

m

110

最大纵坡

%

5

最短坡长

m

200

1.2纸上选线

1.2.1选址原则

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得考虑该方案能否在国家、省公路网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对于一级公路,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人烟稀少地区的干线公路,部分控制出入,提供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较大城镇之间的直接交通服务,生成并吸引大部分远距离的出行。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本路段的地形是以丘陵为主,绝对高度最大为165.4m,绝对高度最小为91.1m,属于微丘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而本路段除了居民区、农田区地势较为平缓之外,大部分的丘陵坡度较大。

因此,在能够保证一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益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该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园林等。

选线是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入勘测,查清楚基础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宣先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路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选线是还要尽量避开池塘、水库、高压电设备等,与旅游景点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1.2.2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

根据以上的选线原则,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综合考虑,现提出以下两个路线方案:

方案A:

该路线方案全长约1175.45m,该方案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的转角反向,由于有无法避免的水库,故需设置一座跨径60m左右的中型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和占用少量池塘。

其两个交点处的转角均为17°,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B:

该路线方案线形短捷顺直,全长约1177.65m,仅有一个交点,需要一座跨径75m左右的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占用少量池塘。

其交点处的转角为18°,可设置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大部分远距离的出行。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本路段的地形是以丘陵为主,绝对高度最大为165.4m,绝对高度最小为91.1m,属于微丘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而本路段除了居民区、农田区地势较为平缓之外,大部分的丘陵坡度较大。

因此,在能够保证一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益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该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园林等。

选线是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入勘测,查清楚基础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宣先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路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选线是还要尽量避开池塘、水库、高压电设备等,与旅游景点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1.2.3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

根据以上的选线原则,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综合考虑,现提出以下两个路线方案:

方案A:

该路线方案全长约1175.45m,该方案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的转角反向,由于有无法避免的水库,故需设置一座跨径60m左右的中型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和占用少量池塘。

其两个交点处的转角均为17°,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B:

该路线方案线形短捷顺直,全长约1177.65m,仅有一个交点,需要一座跨径75m左右的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占用少量池塘。

其交点处的转角为18°,可设置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比较:

(1)技术方面:

方案A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转角相反,但转角不是很大,需设置反向曲线,但方案B只有一个交点,且转角与A相当,曲线技术标准均较好,但平曲线技术标准方案B更优于方案A,其行车舒适性也更佳。

(2)经济方面:

两个方案的全长几乎相等,均避开了居民区和农田,且都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尽量保持填挖平衡,但B方案所穿过的高压线数量较多,且方案B所需桥梁跨度大于方案A。

(3)生态环境方面:

方案A、B均未占用农田,最大限度的维持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但B处距离农田较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技术指标和生态环境方面方案B优于方案A,在经济方面,两者线路的总长差不多,但方案A要优于方案B。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方案B作为本设计推荐的最佳方案。

1.3平面定线设计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和环境相适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设计路线避开了所有的农田和大部分和池塘,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交点处设置半径大小合适的圆曲线,使之与附近的农田和池塘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了该处附近农田和池塘的占用。

该路线由于转角较小,故选用半径1000m,圆曲线长150m的设计,符合规要求。

路线走向及交点如下图所示。

 

图1.3.1路线走向及交点图

以下是平曲线设计的相关计算:

(1)交点间距及方位角计算

在地形图上读出起点、交点及终点的坐标如下:

QD(A):

(476038.784,944329.640)JD(B):

(475643.966,943969.346)ZD(C):

(475333.754,943408.968)

AB段:

BC段:

(2)转角计算

(3)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

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如表1.3.1所示。

表1.3.1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

 

交点编号

方位角

转角

QD(A)

227°37'04"

JD(B)

18°38'59.8"

208°58'04.2"

ZD(D)

(4)圆曲线计算

①JD1转角处:

已知

18°38'59.8",取圆曲线半径

,JD处圆曲线示意图如图1.3.2。

以下为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α---路线转角L---曲线长(m)T---切线长(m)

E---外距(m)J---校正数(m)R---曲线半径(m)

图1.3.2JD处圆曲线示意图

各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桩号校核:

QD

KO+O.0000

+

+534.503

JD

K0+534.503

-T

-183.271

ZH

KO+351.232

+1/2L

+1/2×364.127

QZ

K0+533.296

+1/2J

+1/2×2.416

JD

K0+534.503

校核无误。

 

表1.3.2直线、曲线及转角

交点号

交点坐标

交点桩号

转角值

曲线要素值(m)

E(X)

N(Y)

半径

圆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长度315.3375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外距

校正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QD

476038.7842

944329.640

K0+0.00

18°38′59.8″(Z)

750

124.127

120

183.271

364.127

10.854

2.416

JD

475643.9658

943969.346

K0+534.50

ZD

475333.7541

943408.967

K1+172.60

曲线主要桩点

直线长度及方向

备注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或圆曲线起点

曲线中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或圆曲线终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直线段长(m)

交点间距(m)

计算方位角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51.232

534.503

227°37′04″

KO+351.232

K0+471.232

K0+533.295

K0+595.395

K0+715.395

457.240

640.512

208°58'04.2″

纵断面设计

本一级公路路段处于微丘地区,纵坡应均匀平缓。

第一个直线段采用-2%的纵坡,第二个直线路段采用3.12%的纵坡。

在平纵组合上做到了“平包纵”,竖曲线的半径大于规所规定的最小半径值。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为:

L---竖曲线长度,m;

---坡差,%;

R---竖曲线半径,m;

E---竖曲线外距,m;

T---竖曲线切线长,m。

准备工作

按比例标注20m桩、在地形图上读出地面标高、绘制地面线、绘制平曲线示意图等容见纵断面设计图。

土质情况:

0~50cm为松土,50~100cm为软土,100~300cm为硬土,300cm以上为软石。

控制点

在桩K0+380m与桩K0+440m间有河流,拟建造一座60米跨径的简直梁桥,桥道高出河滩11.3m。

同时有原有公路从该两桩号间通过,可以建造匝道连接桥涵与原有公路,实现集散功能,故不再设置交叉口。

起点高程110m,无越岭垭口。

试坡及核对

按照《标准》,最大纵坡为6%,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50m,最大坡长见表1.4.1:

表1.4.1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最大坡长(m)

3%

1200

4%

1000

5%

800

6%

600

经核对均符合。

设置竖曲线

根据《标准》,竖曲线各项指标要求见表1.4.3:

表1.4.3竖曲线各项指标要求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2000

极限值

140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1500

极限值

1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

以下为竖曲线的相关计算:

已知:

变坡点桩号K0+540.00,高程为122.51m,

拟定竖曲线半径R=6000m,则:

,为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长:

切线长:

竖曲线变坡点纵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540.00-140.10=K0+399.90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540.00+140.10=K0+680.10

竖曲线起点高程:

122.51+140.10×0.015395=124.67m

竖曲线终点高程:

122.51+140.10×0.031277=126.89m

竖曲线桩号的高程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该处各中桩号设计高程如下表4.1。

表4.1K0+540处竖曲线设计高程

桩号

地面高程

Xi

切线高程

设计高程

填挖高度

K0+400

114.00

0.00

124.67

124.67

10.67

K0+420

114.00

20.00

124.36

124.39

10.39

K0+440

114.29

40.00

124.05

124.18

9.89

K0+460

122.76

60.00

123.74

124.04

1.29

K0+480

130.12

80.00

123.43

123.97

-6.16

K0+500

136.00

100.00

123.13

123.96

-12.04

K0+520

136.29

120.00

122.82

124.02

-12.27

K0+540

136.31

140.00

122.51

124.14

-12.17

K0+560

135.18

160.00

123.14

124.34

-10.84

K0+580

130.82

180.00

123.76

124.60

-6.22

K0+600

122.82

200.00

124.39

124.92

2.10

K0+620

117.35

220.00

125.01

125.31

7.97

K0+640

122.95

240.00

125.64

125.77

2.82

K0+660

134.10

260.00

126.26

126.30

-7.80

K0+680

137.35

280.00

126.89

126.89

-10.46

(2)曲线桩号设计高程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得出全线桩号设计高程汇总如下表4.2。

表4.2全线中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填挖高度

桩号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填挖高度

K0+000

135.22

130.82

-4.40

K0+600

122.82

124.92

2.10

K0+020

139.67

130.52

-9.15

K0+620

117.35

125.31

7.97

K0+040

142.00

130.21

-11.79

K0+640

122.95

125.77

2.82

K0+060

140.11

129.90

-10.21

K0+660

134.10

126.30

-7.80

K0+080

132.37

129.59

-2.78

K0+680

137.35

126.89

-10.46

K0+100

128.33

129.28

0.95

K0+700

133.25

126.51

-6.74

K0+120

123.45

128.98

5.52

K0+720

122.96

128.14

5.18

K0+140

117.83

128.67

10.83

K0+740

120.93

127.51

6.58

K0+160

116.00

128.36

12.36

K0+760

121.18

129.39

8.21

K0+180

118.52

128.05

9.53

K0+780

128.69

128.51

-0.18

K0+200

123.55

127.74

4.19

K0+800

133.09

130.64

-2.45

K0+220

125.71

127.44

1.72

K0+820

136.43

129.51

-6.92

K0+240

121.63

127.13

5.50

K0+840

137.30

131.89

-5.40

K0+260

130.92

126.82

-4.10

K0+860

137.83

130.51

-7.32

K0+280

137.19

126.51

-10.68

K0+880

138.23

133.14

-5.09

K0+300

138.10

126.20

-11.89

K0+900

140.13

131.51

-8.62

K0+320

134.58

125.90

-8.69

K0+920

139.60

134.40

-5.20

K0+340

128.66

125.59

-3.07

K0+940

139.00

132.51

-6.49

K0+360

121.83

125.28

3.45

K0+960

139.29

135.65

-3.64

K0+380

114.00

124.97

10.97

K0+980

142.11

133.51

-8.60

K0+400

114.00

124.67

10.67

K0+1000

143.28

136.90

-6.39

K0+420

114.00

124.39

10.39

K0+1020

142.06

134.51

-7.55

K0+440

114.29

124.18

9.89

K0+1040

138.00

138.15

0.14

K0+460

122.76

124.04

1.29

K0+1060

137.66

135.51

-2.15

K0+480

130.12

123.97

-6.16

K0+1080

138.00

139.40

1.40

K0+500

136.00

123.96

-12.04

K0+1100

138.67

136.51

-2.16

K0+520

136.29

124.02

-12.27

K0+1120

140.32

140.65

0.33

K0+540

136.31

124.14

-12.17

K0+1140

146.31

137.51

-8.80

K0+560

135.18

124.34

-10.84

K0+1160

146.84

141.90

-4.94

K0+580

130.82

124.60

-6.22

K0+1172

146.06

138.51

-7.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