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60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docx

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村民自治中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摆在农村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影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动摇

  从实际情况看,村委会直选后,个别村干部在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存在一些糊涂认识。

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任免由村民说了算,只讲对村民负责,不讲对党支部负责,甚至与党支部唱对台戏;有的村干部曲解“自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一切由村委会说了算,公开向党支部要权,甚至要求党支部交权。

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带有苗头性的,但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1、首先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仅要靠中央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去实现。

  2、其次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章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都明确指出,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样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这些规定明确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依据。

  3、第三要认识到,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成和确立了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

其中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把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上的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行村民自治,同样要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二、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支部工作的新方式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根据国情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实行村民自治后,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拥有高度自治权。

面对村民直选产生的村委会,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许多村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感到难以把握和操作。

这表明,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如何在新形势下行使领导权,村委会怎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第一,村两委要各司其职。

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5负责村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6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履行以下职责:

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调解民间纠纷。

3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维护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管理本村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5维护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6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7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第二,村党支部要转变观念,改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

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应改变过去那种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领导方式,支持和保证村委会等村级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善于总揽全局抓大事。

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决定村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按照职责分工,对村委会实行岗位责任制。

二是要学会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民主的多种手段管理村务,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手段和村内事务由党支部拍板决策的方式。

三是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支部成员的整体素质。

党支部要实施有效领导,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以身作则,带头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带好头,为干部群众作出榜样。

  第三,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

一要自觉维护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不要比个头,争中心。

二要维护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威。

村里的一把手就是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要自觉维护其权威,搞好协调配合。

三是要维护好领导班子团结。

村委会和村支部要形成合力,齐心协力,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当前,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以下制度:

一是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工作的制度。

村委会主任要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不允许重大事情不汇报或先召开村民会议形成决议后再向党支部汇报。

对有关乡统筹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等需提交村民大会决定的问题,可由村委会先提出意见,经党支部集体研究同意后,再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二是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主要研究村里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研究确定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政策性较强、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包括土地承包、工程发包、村办企业的建立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村镇建设方案等。

联席会议对重大村务问题讨论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

三是建立双向沟通制度。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应经常进行沟通。

党支部应及时向村委会传达上级有关指示,村委会也应经常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及时解决村建设中的问题,强化班子工作的整体性。

四是建立评议制度。

村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评议,以加强对村委会的监督。

村党支部应将村民评议的结果及时向村委会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水平。

对不称职或犯有严重错误而不宜在村委会工作的干部,党支部可提交村民大会讨论进行罢免。

农村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是农村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任用。

第二个方面是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

第三个方面是如何建立起规范、协调的两委会关系。

一、农村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村党组织的地位:

村党组织在村上的地位是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第三十二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含党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上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

我党是世界上第一大党,又是执政党。

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没有村党组织在农村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党也就难以发挥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党的执政地位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

2、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村的小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只有村党组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保证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

3、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这一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不会改变,农村党组织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和统筹规划,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农村,需要有效地组织农民去参与竞争,共担风险。

而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离开党的领导、离开村党组织的有效组织,是不可能实现的。

4、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势特点的应有发挥。

我们党在80多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其他任何党派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充分相信和依赖群众,善于组织和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发挥这一优势,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在中国大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在发挥作用。

具有政治优势的村党组织,能够组织领导村上各种组织和广大村民完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村党组织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这“三个者”是对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的作用的新概括和新要求。

成为组织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动员村民、组织村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互助的职责,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着力营造推动村上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上来。

成为推动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命使感,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把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到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村民的根本利益上。

成为实践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不断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同时,不断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新营养,获得新动力,实现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个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组织者”是关键。

党的力量来自基层,村党组织的力量来自党员和群众,这既有对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要求,也有对财力、物力、技术等因素进行合理构建的内容。

成为“推动者”是目的。

党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村党组织必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实际贡献,这既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有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的内容。

成为实践者是前提。

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怕失误,大胆创新。

概括地说,组织者就是领导、协调、指导;推动者就是宣传、教育、引导、制定措施、推动工作;实践者就是示范、垂范、实干。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内涵是:

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或决议;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协调村民委员会、经济、妇联、共青团、民兵、治保等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形成了较强的权威。

党支部认为“既然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当然对村里的事有决定权”,长期以来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党支部书记是一把手”的观念。

但是,党支部的权威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时间的推移,权威性逐步减弱,特别是受到了来自村委会的挑战。

村委会认为自己是群众选举的,特别是实行直接选举之后,更有了“我们是全村人选的,而你们是几十名党员选的,我们更有群众基础,更具有合法性”等想法。

我认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不存在一把手、二把手之分,只存在角色岗位的不同,不存在职务大小的不同。

如果通俗一点说,村支部书记是村上的“当家人”,村主任是“管家人”。

那么,村支部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党支部书记要有创新观念。

支部书记的思想观念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头脑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想法和念头。

当前,必须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带领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是领导核心观念。

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村上各项事业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领导核心就能树立起来。

具体地说,不能由恶人、坏人、村霸操纵村上的事务;不能用贩毒、设红灯区等不正当的手段发展村上经济;同时,要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农业产业,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共同致富。

二是全局观念。

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防止和克服在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搞片面性、绝对化。

当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宁肯牺牲本部门的利益,也要全力维护全局利益。

支部书记要善于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兼顾各局部的实际利益,以全局统帅局部。

比如,在修建厂房、铺设公路等涉及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支部书记就要在土地出让和房屋拆迁等问题上妥善处置,以大局为重,做好群众的工作。

三是发展观念。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为民造福,就要使本村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

这样,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

作为基层干部,在任一天,就要有所作。

什么叫作为,经济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富裕了就是最大的作为。

2、支部书记要提高领导艺术。

对于支部书记来说,在工作中做到审时度势,巧妙地运用领导方法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这是对支部书记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支部书记领导艺术的表现。

一是协调支部班子的艺术。

第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要树立起支部书记的威信,首先要以德服人。

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一言一行做起,以模范言行影响他人。

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日时,妻子要求丈夫到房看一下,拉开抽屉,有五颗鸡蛋、三千元钱,问,说,每对你有一次不忠,就放一颗警告自己,三千元钱是鸡蛋放不下时卖下的钱。

这说明这个人对自己要求不高,造成了夫妻矛盾。

同样,支部书记自己要求不高,也会使班子成员之间造成矛盾。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宽以待人。

对他人的长处不嫉妒,对其短处不歧视。

不嫉妒的意思是不害红眼病,不歧视的意思是不撇凉腔、说风凉话。

要能容人,胸怀要宽。

要善于与班子中性格各异的人相处,允许各种观点并存,减少磨擦,避免内耗。

大家知道江苏省有个华西村,华西村老支部书记吴仁宝说过这么两句话,家有豪宅数幢,一人只能占一个床位;家有黄金数吨,一人一天只能吃三顿。

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才没有住村上最好的住房,没有拿村上最高的工资。

这就是严以律己。

吴仁宝还常说这么一句话,有福民来享,有难官来当。

这就是宽以待人。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言行,才带动了华西村支部一班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去年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第一、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根据党员和干部群众的不同问题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情与理的交融。

做思想工作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对有问题的人要把问题的危害性说透,使他警醒,然后指出一条改正的路子。

对双方有矛盾的人从根子上把原因找准,把误解的地方找出来,使他们得到和解。

第三、树立榜样,典型示范。

在党员群众中总是有先进落后之分,呈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层次性。

我们的目的是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树立典型是最常见,也是最有用的工作方法。

这其中要注意典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既要有勤劳致富的典型,又要有精神文明的典型,比如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党员等等。

三是用人的艺术。

第一、充分信任。

信任是一个人的心理需要。

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情绪低落的人,问其原因,普遍的回答是人家信不过咱。

可见,这些人最需要的是信任。

当人们得到信任的时候,就得到了自尊心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效应,就会萌发出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八个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使用了就要放心,不要处处提防。

最难的是四个字:

分清贤愚。

如果信任了贤才事业就成功,信任了蠢才越信任越误事。

马谡失街亭主要责任不要马谡而在诸葛亮,因为马谡的过人之处在出谋划策,不在领兵打仗。

第二,扬长避短。

在班子成员中,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

支部书记应善于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弥补每个人的短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三、如何建立规范和谐的两委会关系

1、两委会关系现状

在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两套班子。

村党支部是全国最基层的党组织,村委会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目前的叫法是村民自治组织。

这既是历史演革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体制贯彻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去,村委会与村支部的矛盾是不存在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和贯彻,村级组织两套班子的矛盾就日益显现出来。

从我了解的农村基层组织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两委会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状况:

第一种是一体制中的调和关系。

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在这种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相对要少得多。

一个人谁和谁弄矛盾,要弄矛盾,就是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也就是自己的胳膊绊住了自己的腿,无法前行。

第二种是两体制中的和协关系。

村委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但绝大多数是支部书记当家,在这种情况下,两委会的关系不是靠制度来制衡,而是靠个人的素质来确定,如果党支部尊重村委会,如果村支部书记能力比村主任强,如果村主任愿意服从村支部的领导,两委会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也就没有什么矛盾。

第三种情况就是两体制中的不和协关系。

也就是村民委员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而这两套班子的组成成员,特别是村主任和村支书都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自主意识,或者都有较强的社会基层,(如村支书得到了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村主任得到相当多的村民的拥护)在这两套班子政治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当处理村级重大事务和公共事务等问题出现分歧时,两套班子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有时会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

从我们市上的情况看,两委会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和问题。

首先是不合拍的问题,支部和村委会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

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决策村上的重大问题上观点不一致,不一个腔调。

在扶贫救济款项和物资发放上有的主张给这一部分人,有的则主张给另外一部分人。

在宅基地划分上也意见分歧较大,尤其在机动地承包、村组干部的使用、党员发展等敏感问题上总是形不成一致意见。

第二个是不上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不上路。

主要表现在村书记不知道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主任不知道如何在支部的领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我在华县检查工作时,就碰到这样一个村主任。

当时我们找他谈话,他先告书记的状,说书记在酝酿支部委员人选时不和他商量。

我就问他政治身份,他说他不是党员。

我说支委改选是党内的事,为什么要和党外人士商量。

这就是明显的不懂党内条例的问题。

事后我了解,这个人是村上的恶人,是搞宗派、闹派性拉拢一帮人上来的,曾把乡上的一名副乡长打的住了院,就在我们谈话时,因为事先他打了人,人家来了一帮人要把他,他被围了好长时间,后来才解脱出来。

一出来就找检查组反映书记的问题。

就这样我们还耐心地听他谈话,谈的中间又找我们的麻烦,说我说了这么多,发现你们没有往本子上记。

这是标准的不懂工作规程,土话叫混蛋加麻糜子。

只挑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身缺点的人。

共产党的江山是打出来的,共产党执政后要治理国家就不能用拳头,要用法来治理。

第三个是不适应的问题。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农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可以说形势很喜人,形势很逼人,形势也很严峻,任务很艰巨,但我们目前面临着两个不适应:

一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不相适应。

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固有的墨守成规的陈旧观念和求稳怕乱的传统意识,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

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相对落后,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向和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行为上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

二是现阶段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性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不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使得农村干部思想活跃,从业方式也出现了多元性和流动性。

多数干部没有正视这些变化对农村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仍然用老一套去工作,于是便产生了矛盾。

这就是不适应的问题。

由于不适应,工作没起色,于是就互相埋怨,进而导致互相拆台,导致矛盾激化。

当前,我市有3234个村,其中软弱涣散的村有91个,占2.81%,未完成村委会选举任务的有76个,占2.35%,有村支书无村主任的46个,有村主任无支书的33个,无支书也无主任的1个。

这些问题村,也是两委会矛盾比较多,需要重点整顿的村。

2、怎样认识两套班子的矛盾

以上所讲的两套班子关系可以说是概括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从现象上看,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是两套班子没有矛盾和冲突的,而第三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如果从深层次的本质来看,无论是一体制还是两体制,无论是两委会的矛盾没有显现还是显现,在村民自治的既定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关系总是客观存在。

例如,以上讲的第一种情况,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的体制从现象上看是矛盾最少的,所以这种体制模式成为很多基层干部和研究者所推崇的模式,他们认为这种体制模式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两套班子的矛盾,又有利于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作用,更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

但是,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第一是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这关键取决于支部书记能否在村主任的选举中被选上,如果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志,这种选上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那么村党支部的工作由谁来监督。

事实上,在以往的实践中,村支书包揽了村委会的全部工作,有的甚至独揽村里的财政大权,在缺乏监督机制情况下,如果村干部素质差一些,必然会形成一个农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的腐败空间,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就地上升为党群矛盾。

第三个问题是村委会如何真正行使村民自治。

村党支部书记往往是上级指派的,或者是党员选举产生的。

因此,村民委员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就大打折扣。

村党支部按照共产党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它是要绝对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的,这种组织机制使他们必然是对上级负责。

当村民的意志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意愿发生矛盾时,村党支部不可避免地要在决策中倾向于上级组织。

而村民委员会则是由村民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它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