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590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兰竹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梅兰竹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梅兰竹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梅兰竹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梅兰竹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兰竹菊.docx

《梅兰竹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兰竹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兰竹菊.docx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

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

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王子酞说:

"何可一日无此君!

"苏东坡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朴实直白的语言,

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四、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

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

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

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梅兰竹菊的淡雅

  空荡的房间,静自翻看着毛泽东词《咏梅》。

读着那“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词句,感觉隆冬时节,眼前的枝头上,绽放了梅花。

读到梅,让我想起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风格的淡雅与品质的高贵。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

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它既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艳丽芬芳。

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她在盛开时一团一簇,给人温暖的感觉。

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

她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古往今来的文学写作中,也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笔下,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衬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

  梅在绘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画梅,到宋朝成了一种风气,再到明清画梅者更是数不胜数。

朝画梅大师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墨梅图》,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当代画家王成喜,有“梅花王”的美誉。

他笔画的《凌风傲雪》,神姿绰约、暗香疏影,不奇、不特、不狂、不怪。

凝霜傲雪的梅花,在王成喜笔下的梅花生机勃勃,浓艳瑰丽。

  雪满高卧苍雅红,

  剪雪裁冰寒亦融。

  清韵澄滢呈傲骨,

  幽芳逸致何俱冬。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

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

它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为自己迎来了“空谷佳人”的美誉。

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

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在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兰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

“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

”屈原大夫用如此的词句来赞美兰花,让人领略了兰的美丽。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笔下的兰花,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苏辙的这首诗,意境虽颇蕴禅机,但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

  再看兰的画,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清代画家李方膺画的《兰石图》,以焦墨写兰叶,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

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

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他画的《幽谷兰竹图》,以骨气、骨力取胜。

追求雄强、豪壮、气势、刚阳之美。

潘天寿的艺术是渗透着时代精神的。

  风姿秀逸且郁葱,

  香馥惠芳万花丛。

  素雅清幽洁尘世,

  绿叶紫茎丽质中。

枝繁叶茂,在竹波荡漾,连片成海。

它们有的如绿珠坠地,有的又如翠云接天,那千姿百态的竹海里,竹叶婆娑起舞,摇曳万里。

置身于竹海,处处饱含着竹的清香。

其情其景其幽香,无不使人陶醉。

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文人爱竹,古已有之。

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之者很多,称颂者也不少。

竹对苏东坡来说,竹比每天必须的食物都重要了。

李贺的“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写出了竹的几分哀怨,把情与恨的感叹用竹写了出来。

范成大的“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则在竹中写出了含泪的离愁,让人感觉那绿竹也有着一分与人相同的离愁别恨。

 

  对于画竹,在众多画家中,“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一绝。

他画竹成癖,四十年来一直画着竹枝,并以诗赋画,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他的《兰竹图》,浓淡相宜,一张一驰,五色墨精彩分呈。

当代画家赵少昂老先生画的竹《竹林幽思》,笔墨奇肆,独具风格。

特别是对竹叶的用笔,洒脱放达,极似竹子的性情,韧而不僵。

 

  瘦身嫩笋菱叶摇,

  素装高节且玉腰。

  俏立轻闻潇湘泪,

  不与雍容争媚娇。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

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

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

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这也许就是被称为傲骨的由来。

  文人笔下的菊花,更显得多姿多彩。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妇孺皆知。

王安石的“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把落地的黄菊比喻成雨后的黄金。

李清照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诋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自己的满腹忧郁。

  菊花入画稍晚,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画的《对菊图》,画法精细,望远景山峦重复,屋舍掩映山间树丛,中景溪水平静,近景院落内,有两松交错盘结,一高人对菊而立。

笔法细秀苍劲。

近代画家陈大羽的《松菊颂》,松柏龙腾虬跃,霜菊气韵生动。

笔墨酣畅,色彩鲜明,溢出画外。

笔墨功底厚实并以书法入画,显示出浩荡磅礴之气势。

  冷香四溢空傲世,

  芳华重阳簇翠枝。

  青烟疏雨西风紧,

  明月萧条竞放时。

  纵观“梅兰竹菊”四君子,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密切相关。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贵品质学好,再合理的运用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那么,这个纷乱的红尘,将会少了许多的烦恼,多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清新。

随着都市文明的快速发展,久居都市的人们,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中,身心时时处于紧张得疲惫的状态,于是每一颗徘徊的心灵,都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找一个静寂的远离喧嚣的闹市,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

  在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雅清静之地,拔动心情的琴弦,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在清静的港湾得以歇息。

静下心来,坐在茶楼或者在自己的居室中,聆听一曲梅的《望乡》,细赏一曲兰的《月朦胧》,慢品一曲竹的《小桥流水》,再用心听一曲菊的《心静如水》。

用心聆听那传统乐器二胡、古筝、排箫、洞箫、琵琶、扬琴、中音笙中发出来的清心音乐,再细想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清淡与高雅,把你我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与世无争的清淡中,在悠扬的音乐里,感悟生命、感觉温馨、感受自然,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好!

 

梅兰竹菊的定义

  梅兰竹菊指:

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

傲、幽、坚、淡。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

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的冷香色

,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

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

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

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

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倪瓒曾为其题诗: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王子酞说:

“何可一日无此君!

”苏东坡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

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四、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

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

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

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

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

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

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

“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

”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

“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

”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

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

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

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

有幅对联这样写道:

“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

”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贤贞”、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清明一尺,谷雨一丈 

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

”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菊花开在秋天,万物肃杀,只有菊花独立于秋风中。

它代表了一种人的品质气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广之花。

在据今30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尔雅》中就记有“鞠,治蔷”。

之后,屈原在《离骚》中写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

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

古人赏花的文化习俗,当让宋?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王圻《三才图会》也认为:

“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