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布设实习技术总结.docx
《控制网布设实习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网布设实习技术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网布设实习技术总结
华北理工大学2012级测绘工程专业控制网布设实习
技术负责:
王立龙、李庆芳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组别:
9组
同组人:
唐义斌、
许煌、
常振武
张梦雨、
宋明哲
指导教师:
张永彬、
王健、
吴长悦
2015年12月08日
一、任务概况3
1.1任务范围3
1.1.1地理概况3
1.1.2气候条件3
1.1.3交通条件3
1.2测绘工作量3
1.3已有资料3
二、坐标及高程系统3
三、执行规范和技术标准4
四、测区生产组织情况4
4.1人员组成4
4.2投入仪器设备4
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4
5.1埋建标志4
5.1.1选点4
5.1.2建标、埋点4
5.2全站仪控制测量5
5.2.1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5
5.2.2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5
5.2.3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5
5.2.4导线测量精度指标要求6
5.2.5已知数据8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控制网略图8
5.2.6内业计算8
5.3高程控制测量9
5.3.1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9
5.3.2观测方法9
5.3.3水准测量的测站限差9
5.3.4水准路线的技术要求9
5.3.5水准测量的成果重测和取舍10
5.3.6内业计算10
六、观测实施10
七、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10
八、实习心得11
成果整理上交清单11
、任务概况
根据已有控制点,进行校园施工控制网的布设,结合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布设华北理工大学主校区四等控制网。
为充分体现华北理工大学主校区控制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
按设计要求将校区控制网沿路线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
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实践理论相统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工程测量的作业程序及实测方法;对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
通过完成工程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自身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品德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1.1任务范围
1.1.1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华北理工大学校区内。
由于测区位于校园内,属于建筑物高密度,草木茂盛,人流量大,因此通视情况较差。
1.1.2气候条件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c。
1.1.3交通条件
由于测区位于大学校园内交通便利,由于校园高楼林立,通视条件较差,因此控制网应沿路线布设。
形成网形控制网。
由于校园内停车及行人流量较大也给测量带来一定麻烦。
测量期间由于很多其他专业也要进行测量的综合实习,控制点的共用程度有点高。
1.2测绘工作量
1)完成二等水准测量***站,***公里
2)完成导线点测量****个要求根据已有控制点,进行校园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1.3已有资料两个四等控制点为已知数据,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
即:
图书馆X=4387662.836,Y=470305.822
地震遗址X=4387642.375,Y=470534.881
1.4实习时间
第七学期11周-14周
、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30'。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执行规范和技术标准
3.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3.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3《工程测量学》
3.4《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
四、测区生产组织情况
4.1人员组成
技术负责:
王立龙李庆芳;检测人员组成:
常振武宋明哲张梦雨许煌唐义斌
4.2投入仪器设备
1.拓普康全站仪1台(电池2块,充电器1个),台式电脑1台。
电子水准仪1台(电池及配套水准尺1对),尺垫2个
2.脚架3个,棱镜2个,卷尺一盒,3盘盒尺,对讲机3个(对讲机充电器3个)。
3.导线记录手薄1本,水准记录手簿2本,记录板1个,数据传输线1根,铅笔1支、小刀1个。
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5.1埋建标志
5.1.1选点
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要避开障碍物。
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
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
5.1.2建标、埋点
(1)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的嵌有金属中心标志的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其过程是:
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
(2)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
5.2全站仪控制测量
5.2.1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竖角、斜距一次进行。
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6)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7)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8)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9)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10)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11)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12)内存记录用作数据计算,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
5.2.2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
(1)安置全站仪
(2)角度观测
(3)距离观测
(4)记录检查
5.2.3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导线测量的作业包括图上设计、选点、建标、测水平角、测垂直角、测距及
检查计算。
使用的是全站仪。
操作具体过程与前面有关测距、测角部分的要求相同。
导线测量注意事项:
(1)导线的边长、两结点间点的个数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应在每一个导线点上安置仪器,每一条边都要往返双向观测。
(3)按相应等级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点至前、后两点间的水平角,在结点上大于两个方向。
(4)按相应等级垂直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相邻两点间的垂直角。
(5)观测斜距,逐项改正计算平距;直接测量的平距、高差可以用来检核。
(6)每站应测量温度(一、二等需要测干、湿温)、气压。
(7)测前、测后各量1次仪器高和觇牌高,2次互差不得超过2伽。
524导线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表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
一级
3.6
300
<±15
<±5
<1/14000
表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DJ6
一级
<±5
4
<±10』n
注:
n为测站数
表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经纬仪型
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
读数差
半测回归
零差
一测回2c
较差
同方向各测回较
差
DJ6
3
18
13
24
注: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土3o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手簿中注明。
表4: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
■平面等级
项目
一、二、三级导线
DJ6
测回
中丝
2
三丝
1
垂直角测回差〃
25
指标差较差〃
表5:
光电测距限差
测距仪精度等
级
一测回读数间较差
限值mm
单程读数差(测
回较差限值)mm
往返测或不同时间段
内观测结果较差
I
2
3
2(a+bxD)
n
5
7
注:
①---往返测较差,应将斜距划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②a,b为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指标;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D为测距边长,m
气象数据测定:
二三四等边的温度测至0.2度,气压0.5hpa,—二三级边
的温度测至1度,气压1hpa。
表6: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比例尺
附合导线长度
(m
平均边
长(m
导线相对闭合差
(〃)
测回数
DJ6
方位角
闭合差
测距
仪器
类型
方法与测
回数
1:
500
900
80
<1/4000
1
<±40wn
n级
单程观
1:
1000
1800
150
(n为测站
数)
测
1次
1:
2000
3000
250
表7:
图根三角高程技术要求
仪
器
测回
垂直角、指标差较差
(〃)
对相观测高差、单向两次咼差较差(m)
多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
附、闭合差
(m)
DJ6
1
<25
<0.4S(Km)
<0.2等咼距
±40肩可
525已知数据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控制网略图
5.2.6内业计算
导线控制测量采用单导线控制,共布设两条单导线•测边采用单向观测二测回,每测回*次读数,较差不大于土1CM取四次读数平均值作为观测值。
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气温读至0.5°C,气压读至ImmHg导线总长边数均小于限差。
其精度评定为:
第一条
第二条
方位闭合差为***秒
方位闭合差为***秒
纵坐标闭合差***米
纵坐标闭合差***米
横坐标闭合差***米
横坐标闭合差***米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平差后各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
5.3咼程控制测量
531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
(1)在两个基本标石(首级网结点)之间的区段内,划分成长度20〜30km的2〜3个分段,在每一分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两水准点间)的往测,再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返测。
(2)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同时段观测的测段数不应超过该分段测段总数的30%。
(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以第三脚架轮换置于水准路线方向的左侧或右侧。
(4)由往测转向,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
(5)—测站上不得两次调焦。
(6)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7)不允许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沟口或壕坑中的方法。
(8)水准测量的转点尺承可以采用尺桩或尺台(三等水准:
尺垫)。
5.3.2观测方法
(1)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光学测微法往返测,观测程序:
往测:
奇数站:
后-前-前-后,偶数站:
前-后-后-前;返测:
奇数站:
前-后-后-前,偶数站:
后-前-前-后。
(2)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往返测(亦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单程双转点,本实习不采用),每站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5.3.3水准测量的测站限差
\项目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积差
/m
视线高度
/m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
/mm
基辅分划
(黑红面)所测咼差之差
/mm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mm
检测间歇点咼差之差
/mm
仪器类型
视距
/m
二等
DS1
<1.0
<3.0
>0.3
<0.4
<0.6
<1.5
<1.0
三等
DS1
<80
<3.0
<6.0
三丝能读数
1.0
1.5
<3.0
DS3
<65
2.0
3.0
5.3.4水准路线的技术要求
单
等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
区段、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咼差之差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
M3
二等
±1.0
±2.0
±WR
±6;"K
三等
±3.0
±6.0
士脅
±12応
±20、"K
5.3.5水准测量的成果重测和取舍
1凡超出⑽、(11)款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
2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观测时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开始重测。
3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性较小的测程进行整测段重测。
若
重测结果与同方向原测结果不超限,且其平均值与反向原测结果亦不超限,则取该平均值作为该单程的高差;若同向超限则取重测结果。
若该单程重测后仍超限,则重测另一单程。
若出现同向不超限,但异向超限的分群现象时,要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如选择有利观测时间,缩短视距等)再进行重测。
4区段往返测、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认真分析,先就路线上可靠性较小的一些测段进行重测。
5.3.6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严格按规范与设计书作业,所有路线组成闭合环路,经检查,水准环路最大高差闭合差=***,优于规范要求,水准网平差采用南方易2002平差软件进行计算,经平差计算,每公里高程中误差***mm,平差计算精度可靠。
具体见水准网平差报告计算资料。
六、观测实施
1.各组员应做到积极配合,确保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人员及时到岗。
2.对测量基准点或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其稳定性。
3.实施之前,应按照规范要求在国家计量认证单位对所有的观测设备进行检定,且均在检定周期内。
4.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及本技术指导书进行作业,所有记录计算要求按规范相关条款进行。
5.准备应急补救措施,即保证在个别测量标志损坏时不丢失重要监测数据。
6.为了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除按上述的技术要点进行监测外,还必须采取
如下的技术措施:
对所用的仪器在监测过程中作定期检定和校正;对每个基准点
和工作基点作定期的检测和修正;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监测人员要固定;监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监测的方法、路线、镜位及程序要固定。
7.现场作业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要特别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
七、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
1•各种观测手薄、计算手薄进行了200%勺检查,各种计算资料均以进行精度统计,其精度指标均合附要求。
精度见上面的各项统计表。
2.作业者对原图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校工作,分院对原图进行100%的野外巡
视检查和图面检查。
设站检查和皮尺丈量不少于20%,并做好了精度统计和
质量评定工作。
八、实习心得
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工程测量实习在伴随着一路颠簸,一路走走停停,一路欢声笑语中的北京往返唐山的路途中圆满的结束了。
在完成工程控制测量学的学习任务后,我们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时间综合性实习。
实习第一天,三位专业课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做了实习前的讲解,安排全系进行分组,每小组三个实习,两人结组负责技术安排及指导。
第一次没有模板的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之后三位老师分别讲述了三个实习的实习内容,最后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老师的要求可以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独立撰写实习指导书,完成指导书后交给老师审批由于撰写经验少,修改了多次后才开始了实习。
之后按照实习内容去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
第二天开始了测量之旅。
完成沉降和放样的实习后,开始了控制网布设的实习,天气很冷每个同学都非常努力,以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计数两个人立棱镜以及水准尺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进行了各项任务。
此次实习与课堂理论知识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尤其是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也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与合作的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工程控制测量学综合性实习,使我们每个同学熟悉并掌握了其外业与内业的全工程,掌握根据测量规范,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进行等级控制网的布设、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成果整理上交清单
1)校园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2)教师审批意见表;
3)外业观测记录表;
4)平差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
5)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6)校园控制网技术总结
2015年12月
附件:
(1)校园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2)教师审批意见表;
(3)外业观测记录表;
(4)平差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
(5)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6)校园控制网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