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435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docx

高二第二次周练试题

汤阴一中高二实验历史第二次周练试题

出题人:

邵滑考试时间:

2014-09-28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54分)

1.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

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

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孟子指出: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

“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4.孟子曰:

“离娄之明(视力强),公输子之巧(技术高),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

旷之聪(耳朵灵),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这表明()

A.尧舜因实行仁政而实现了平治天下

B.孟子比离娄、公输子、师旷等人更聪明

C.治国如同治技要有个根本的方法

D.孟子主张以“仁”治国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

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在此,顾炎武()

A.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6.《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文,以化成天下。

”《尚书•周书•泰誓上》: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道德经》二十五章: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人文精神D.唯物主义

7.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

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

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

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开始于唐朝末年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8.《钦定四库全书》记:

“……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而杜

甫有诗赞曰:

“铿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材料描写的书

体及其特征是()

A.草书:

笔画简约,任情纵性

B.隶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

C.行书: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楷书:

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由此可知,其作品的特点是()

A.重在写意B.注重写实

C.形神兼备D.反映民俗

10.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

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

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

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

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

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

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

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

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在明清时期资源缺乏的原因

B.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12.有史家评论道: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

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

“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B.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C.可以挽救民族危机D.传播了资本主义新文化

13.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

“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

材料中张之

洞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14.“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

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

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

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B.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1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

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C.“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6.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

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

代我想一个表字。

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

我很高兴,就用“胡

适”二字。

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  )

A.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

C.推翻封建帝制,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D.维新变法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

17.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人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

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

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8.20年来,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所以影响

深远,其原因不包括()

A.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深化了改革开放

19.“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

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于……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邓小平这段讲话的政治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C.增强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胡锦涛说:

“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

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

主要是因为()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1.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

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错误,也不会犯投降主义错误。

”这说明中国

发展核武器是为了()

A.维护国家主权B.支援各国革命事业

C.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D.维护世界和平事业

22.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

切。

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会越来越多。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和新中国

“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B.都主张无限制的思想自由

C.都是西方思想影响的结果D.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土耳其开国总统凯末尔认为:

“一个国家不论在战场上取得多么辉煌的胜利,如果没

有知识大军,这个胜利成果就不能巩固和持久。

”下列发生在中国的史实充分体现了

这一思想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恢复高考制度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4.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统计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1年

1997年

高校数量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①1965年-1971年、1971年-1997年两个阶段高校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②1965年-1971年的发展状况体现了“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

③1971-1997年高校数量增长受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

划的实施等因素的影响

④该表启示我们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2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

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

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

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6.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7.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

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孟子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孟子

C.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D.董仲舒、孟子、荀子、黄宗羲

28.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

”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

29.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

“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A.法、智、信B.仁、义、礼C.法、术、势D.法、智、权

30.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3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3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3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4.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35.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36.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

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3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

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38.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兼实用性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是()

ABCD

39.“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40.《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孔子倡导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西周确立的宗法制④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

41.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42.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43.有人说: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4.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45.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6.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4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

4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

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49.“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50.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1.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52.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5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4.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二、材料题:

共36分

5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

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

②《周易》有这样的话: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

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

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

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

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

“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

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故曰:

“威不两错。

”又曰:

“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

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

”故曰:

“制不二门。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并扼

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10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8分)

 

56.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

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

……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肌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认识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

“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

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

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

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