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30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文档资料

识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场景歌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要求】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教学难点】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7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

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2.学习生字,写好“群、旗、铜”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1)(出示画面:

小木屋、林荫道、小牧场)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会用数量词分别形容一下这些地方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数量词,认识更多的场景。

二、指导看图,认识场景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地方的场景?

每个小节有几个数量词?

写了那几件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别出示场景图。

(课件出示2——5图片:

海边的美景、田园风光山区美景、学生活动场景)

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场景。

每个小节介绍了四个数量词,四个事物。

(课件出示6—9图文)

海边的美景:

数量词: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事物:

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美丽的田园风光:

数量词:

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事物:

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山区美景:

数量词: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事物: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学生活动场景:

数量词: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事物:

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么多生字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课件出示10)

滩、军、舰、帆、巾、铜、领、孔、园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滩、军、舰、帆、巾”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铜、领、孔、”的都是后鼻音;“园”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6——9图文)

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事物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

(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写字指导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生字“群、旗、铜”。

(板书:

群、旗、铜)

2.(课件出示10):

出示“群、旗、铜”动画笔顺。

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

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

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钅”的字:

()()()

写带有“阝”的字:

()()()

2.查查词典,搜集带有数量词的词语,写在下面。

3.大自然真美啊!

让你的父母带你去野外走一走,仔细观察,把你找到的数量词说给同学们听。

参考答案:

1.写带有“钅”的字:

铜铁钱

写带有“阝”的字:

队阳阴

2.带有数量词的词语:

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树林

一匹马一只羊一朵白云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11)

出示数量词语: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畦、一块、一方、一座、一道、一孔、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个场景图,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

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

提示:

你会用这些量词再来修饰什么事物?

仿写一下。

3.逐行指导。

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

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

这组是写海边的美景。

(课件出示12:

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

一(只)小鸟一(片)树叶

一(轮船)一(条)毛巾

(2)第二行:

这组是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

(课件出示13:

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

一(畦)菜苗一(块)红布

一(方)山水一(座)大山

(3)第三行:

美丽的山区风景。

(课件出示14:

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

一(道)数学题一(孔)山洞

一(丛)青草一(群)大雁

(4)第三行:

学生活动的场景。

(课件出示15:

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

一(面)镜子一(把)小刀

一(群)山羊一(片)树叶

4.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

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

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自读,互读。

反馈指导。

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

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些场景,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

(1)自己从课文中找一个数量词短语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场景图。

(课件出示2——5四幅场景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指名说,比赛说。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量词,认识了很多事物,我们会用词串造句。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搜集表示数量的词语。

2.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一()鱼塘一()稻田一()石桥一()翠竹

3.选一幅图或观察周围的景物,找一找数量词。

答案:

1.描写数量的词语:

一朵一页一轮一本

一杯一台一件一张

2.例如:

一(块)鱼塘一(片)稻田一(座)石桥一(片)翠竹

3.略。

【板书设计】

识字1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海边美景

一畦、一块、一方、一座田园风光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山区景象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识字1》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图。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

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

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

“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2.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足之处:

总感觉学生对本课词串的认读没有多少障碍,因而给他们留出读书识字的时间少了些,而强调画面多了些。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场景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初读识字,再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再到美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

从字到词再到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就结束了,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

都到了哪些地方?

哪个地方让你难忘?

能说一说让你难忘的理由吗?

(生回顾交流)

2.老师也去了一个地方,并且拍了许多那里的照片,现在选出几张我们一起分享(出示四个场景画面)你觉得这些场景怎么样?

(漂亮、美丽、风景如画、让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3.是啊!

这些都是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老师也被这里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久久不愿离开,不过老师用照片,留住了那里的美好。

让我们走进它们,去尽情地领略这些场景的美妙把!

板书课题:

识字1

出示目标导学:

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2.在结合局部画面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意思,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画面,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3.学会本课生字

(二)初读识字感受场景的美丽

1.初步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四个场景的美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从这四幅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事物或景物吗?

(师生交流评价)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让我们走进课本,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场景和事物?

请自由朗读词语,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检查交流: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汇报交流)

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串吗?

自由朗读试一试,读准字音并在头脑中想象景物、事物的样子。

小组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组内互读)

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正确、流利地读好这些词语。

(生个别读)

去掉拼音,还有勇气读好这些词语吗?

(2、3位同学读)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些字是红色的,认真预习的同学还知道它们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好它们吗?

(找生读)

过渡: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梦中的小舟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三)连词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组词语:

边读词边想象画面、体会海边的美景。

过渡:

孩子们大海到了,谁来和第一组词语朋友打个招呼。

海鸥、沙滩、军舰、渔船是作者对大海的整体印象。

(1)在第一组词中,还有哪些量词?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2)你能再用这些量词仿写词组吗?

一只(小羊)一艘(轮船)

一片(果园)一条(小河)

(3)这些词组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动人的画面?

(蔚蓝的大海上空有许多海鸥在盘旋,海面上一艘军舰正在远航,一条条渔船正在海面上捕鱼。

沙滩上细软的沙子里埋藏着许多美丽的贝壳。

(4)这样一幅动人的画,这样的景象你觉得美吗?

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同学们自由的练一练,再把这一串词读给大家听,看谁能把这幅画读得更美。

2.学习第二组词语:

走进田野、荷塘,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我们的小舟出发了,孩子们田野到了,请你睁开眼睛吧!

(课件出示)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田野中都看到了什么?

(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这些景物分别用什么量词修饰的?

(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你能仿写一下吗?

一畦(韭菜)一块(麦田)一方(池塘)一座(大山)

(2)你们知道吗?

喜欢他们吗?

带着你的喜欢把它读好吧!

(4)随文识字:

引导观察这组生字的字形特点,重点识记“园”字。

3.学习第三组词语:

欣赏“山区风景”,感受山野之美

过渡:

现在,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山乡村野,来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吧!

(1)你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2)随文识写“桥”字:

认读“石桥”一词,谁见过石桥,在哪里见过?

什么形状的?

预设:

A乡村的小河上面。

B一般都是弯弯的。

(3)画出词组中的量词。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随文识字:

是“一孔”石桥,谁能想出办法记住“孔”这个字吗?

可以用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

还可以说“一孔”什么?

(一孔山洞)

“一群”飞鸟,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小羊)“群”字,写时应该左右等宽。

(3)小桥、流水、人家、翠竹,飞鸟组成一幅闲适、自在的如诗似画的山区风光,你能读出它的独特的美吗?

过渡: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校园,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

4.学习第四组词语:

欣赏校园中孩子们活动场景。

(1)你看那校园中,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校园里还传来阵阵笑声,他们在干什么呢?

(2)让我们读一读:

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找找修饰他们的量词。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这些量词还可以修饰什么词语?

一面(镜子)一把(菜刀)一群(大雁)一片(海洋)

5.这样的温馨的画面,我们多想再看一看,把它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现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边读边放电影,相信这些画面,会在你头脑中鲜活起来的(韵味朗读)。

(四)体验情境、再现美景

1.用心去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

提示:

来到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你认为哪儿最美?

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多读两遍)。

 2.这样的美景,如果不把它深深留在脑海中,该是多大的遗憾呀!

来让我们背一背课文把那美好留在记忆里吧!

(引导:

韵味朗读并积累)

资料包

精彩片段

一、导入:

师:

数量词,真不少,句子里面常用到。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和数量词交朋友。

  二、学习课文

  师:

四人小组一起读读这首词组。

注意生字的读音,再找找这些数量词朋友,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并圈划)

  师:

出示第一、二行词组。

圈出数量词)这些好朋友,你找对了吗?

让学生核对。

 师:

在这些数量词中,还藏着几个字宝宝呢!

 生: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渔船   

生:

拼读连词:

“艘”是平舌音,“滩、军、舰、帆”是前鼻音,自己拼读连词;(自己拼-小老师带拼—去拼音开火车)

   师:

再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读好吗?

生:

自己读读短语。

师:

指名读短语。

2-3人。

从字音、停顿方面评价。

 师:

你知道这些数量词还可以修饰哪些词语呢?

生:

一只(马)一艘(汽艇)

一片(沙漠)一条(小路)

下面,请你和同桌用你们最喜欢的形式一起配合读读这些短语;(请3组学生交流读--教师指出配合的方法。

练习: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沙滩(shāshāo)军舰(jiǎnjiàn)帆船(fānfǎn)

翠绿(zuìcuì)稻田(dǎodào)孔明灯(kǒngdǒng)

2、看拼音,写词语。

tónghàoduìqíyángqúndàqiáoyuàndì

3、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沙滩一队旗一欢笑

一铜号一小溪一花园

4、比一比,再组词。

园()对()铜()令()

元()队()洞()领()

5、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队”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三画是()。

2.“园“字是()结构,部首是(),第四画是()。

6、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我知道的量词有:

(至少列举出10个量词)

2.巧猜字谜。

吃亏泄气。

一木一乔搭一路,河上一横帮大忙。

答案

一、shājiànfāncuìdàokǒng

二、铜号队旗羊群大桥园地

三、片面片把道座

四、园(花园)对(对勾)铜(铜号)令(口令)

元(元旦)队(队长)洞(桥洞)领(带领)

五、1.左右阝丿

2.全包围囗—

六、1.头,只,条,顶,个,朵,颗,棵,件,道,块,匹,支,枝,台,副,幅,双,瓶,声,位,列,手,场,片,张,把,座,面,首,叶,艘,次,封,轮,潭,群,对,架,捆,盘。

2.号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