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30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docx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

习题四——习题七

习题四

一、名词解释

1.婴儿知觉发展的充实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儿童头脑中具有某些认知模式或图示,他们可以为从外部输入的各种模糊的刺激赋予特定的意义。

有时候统一幅图(刺激),人们既可以把它看作一种事物,又可以把它看作另一种事物,这决定于人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观念(认知图示)。

简言之,婴儿已有的认知或观念“充实了”感官的经验。

2.婴儿知觉发展的分化理论

与充实理论相反,Gibson所代表的分化理论则认为,个体的知觉来源于各种感官刺激,当儿童能够分化出不同刺激间的不同之处时,就能将不同刺激区分开来,儿童对各种事物的知觉的发展实际上是不断发现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过程。

3.偏好法

给婴儿呈现两种以上的刺激,然后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一项刺激的注意多于其他刺激。

这种方法用来确定婴儿能否辨别不同的刺激。

4.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乃至停止的一种现象。

在习惯化之后呈现一种新的刺激,婴儿对新刺激恢复和增加反应的现象叫做去习惯化。

5.诱发电位法

给婴儿呈现特定的刺激,记录其脑电波的变化,以确定儿童能否辨别这个刺激。

这是运用生理指标研究婴儿心理的办法。

6.应答性环境

一种能对儿童发出的信号和动作做出及时的回应,能与儿童进行相互作用的刺激丰富的环境。

二、简答题

1.新生儿具有哪些基本状态?

有规则的睡眠状态:

每天持续时间为8-9小时。

不规则的睡眠状态:

每天持续时间为8-9小时。

瞌睡状态:

每天持续0.5-3小时。

警觉的非活动状态:

每天持续2-3小时。

觉醒的活动状态:

每天持续1-3小时。

啼哭状态:

每天持续1-3小时。

2.结合已有的研究,列举几种有效的婴儿安抚技术或方法。

一、看护人的安抚:

把婴儿抱在肩头;当婴儿哭声响亮,面部潮红出汗时,可能是因为热,可选择解开包裹,或擦汗换衣;当婴儿突然啼哭,急促,面部涨红,并伴有双臂举起做拥抱状时可能由害怕引起,此时拥抱,抚摸,轻声说话较为有效。

二、婴儿的自我安抚:

吮吸空奶嘴。

3.婴儿的听觉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语音感知。

对人声敏感,对妇女的声音更敏感,偏爱母亲的声音。

听觉辨别能力。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现:

感受抚慰、警觉、痛苦反应

音乐感知。

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

新生儿就具备听声定位的能力,一个月后消失,四个月后再出现

在整个婴儿期,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是增长的,很早达到较高的水平。

音强方面,3岁儿童对强度持续增加的噪音的听觉差别阈限就接近成人水平。

婴儿刚出生时,听觉的发展水平高于视觉。

 

4.婴儿的嗅觉和味觉具有什么特点?

一.嗅觉和味觉在婴儿很小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新生儿能区别出多种气味。

对不良的气味会产生退缩反应,会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食物的气味作出反应,他们甚至对成人认为令人愉快或讨厌的气味表现出与成人相似的面部表情。

婴儿区别味道的能力是天生的,一周就能区别母亲的气味。

二、新生儿的味觉非常敏锐,不同味觉的刺激物会引起新生儿不同的反应。

通过心率,面部表情等表现出来。

5.一个正常的婴儿能辨别各种颜色、形状、大小吗?

他们通常偏爱什么样的图案或形状?

新生儿色觉经验有限,但发展迅速,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

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

4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婴儿至少在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图形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

8个月大的婴儿也只能在70厘米内保持大小恒常性。

婴儿偏爱复杂的刺激、信息量多的图形、对他们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6.婴儿能分辨深度和高度吗?

由视崖实验可知,6个月的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且婴儿的深度知觉的能力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发展。

7.婴儿的学习具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二、经典条件发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三、模仿和观察学习

8.婴儿的记忆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出生24小时内记住视觉时间,28小时内辨认单词,54小时内记住听到的声音达6-10小时,10天可以建立眨眼条件反射并能保持10天以上,随后三个月内日益增长。

3个月时,婴儿的记忆能力已经能保持4周之久,1岁左右的婴儿记忆的发展显著地表现在社会认知方面,2岁婴儿产生了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件的能力。

9.儿童早期的气质差异通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活动水平:

有的婴儿活动较多显得较为活跃,有的比较安静,活动较少。

2)生物节律性:

有的婴儿睡觉喂奶比较规律,有的婴儿则难以预测显得没规律。

3)注意的转移:

有的婴儿注意容易转移分心,哭闹时也容易转移注意,易安抚,有的相反。

4)注意的广度和持久性:

有的婴儿注意长久能持续注意某样东西,有的则容易失去兴趣。

5)趋向与退缩:

儿童对新事物新环境的反应不同,有的婴儿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事物,容易接受陌生人和新刺激,有的婴儿在陌生人和新事物面前表现退缩。

6)适应性:

有的婴儿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有的婴儿则很长时间都适应不了。

7)反映强度:

有的婴儿反应较强,烦躁时经常大声哭闹,愉快的时候则大声的笑,有的婴儿哭声和笑声很小。

8)反应阈限:

儿童对声光及其他刺激的敏感性不同,有的婴儿反映阈限很低,对微弱的刺激就很敏感,有的则阈限较高,对微弱刺激不敏感。

9)心境:

有的婴儿经常保持高兴或愉快的心境有的婴儿则经常紧张不安。

10.婴儿具有哪些基本的气质类型?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a、多血质:

活泼、灵活、好交际

b、胆汁质:

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

c、粘液质:

安静、迟缓、有耐性

d、抑郁质:

敏感、畏缩、孤僻

二、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类型

a、容易抚育型

b、抚育困难型

c、“逐渐热情”型或缓慢型

d、“平均”类型

11.婴儿的气质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影响吗?

气质可能对儿童以后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带来明显的影响。

研究显示,消极情绪较多,容易被激惹的困难性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环境具有更多的行为问题,而且在同伴交往中攻击行为较多。

另一些研究则显示,约有50%的迟缓性儿童具有各种适应问题,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的挑战时,容易退缩,遭到同伴的忽略或轻视。

12.新生儿具有哪些基本的反射?

这些反射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

新生儿的生存反射不仅有助于新生儿满足基本的需要,保护婴儿免受不良刺激的伤害等生理意义,而且有助于婴儿与看护者建立最初的情感联系,促进个体生活化。

虽然有些反射不具备生存意义,但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反射检查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否健全,他们的消失时间常被作为神经系统是否成熟或有无障碍的一种指标。

三、观点辨析题

1.有人说,婴儿是近视眼,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不对。

一个月的婴儿视敏度大约为20/150至20/290,但新生儿视力发育很快,6个月时,视敏度就可达到20/70,随后持续提高,6岁就和成人无异。

2.有人说,婴儿年龄还小,电视、电脑等媒体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种观点科学吗?

为什么?

不科学。

出生第一年,电视等就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危害主要表现在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受限。

当然,过早看手机、电脑也是一样。

这些婴儿满嘴都是一些网络游戏语言,这不难表明其思维的局限性。

 除了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看电视、电脑太久也会导致婴儿休息不好,从而影响身体发育。

长期以电子产品为伴的婴儿性格会比较急躁、孤僻。

此外,通过媒体所展示的部分暴力电子游戏可能增加婴儿的攻击行为,培养攻击的习惯。

3.有人说,在生命早期,婴儿的生理和认知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环境对他们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人说,早期的环境十分重要,一旦对儿童造成消极影响,就不可补救。

这两种观点科学吗?

请结合有关的研究证据进行辨析。

都不科学;有一项著名的追踪实验——将不良环境中生长19个月的孤儿交给刺激相对丰富的替代母亲们,21年后这些婴儿全部正常。

总之早期发展的环境相当重要,早期环境剥夺的不良影响在适当的干预下也是可以改变的。

对经济处境不利的儿童,社交处境不利的儿童,婴幼机构抚养的儿童,受虐儿童进行的干预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早期环境影响的可逆性。

4.有人认为,气质具有稳定的生理基础,不受环境的影响,因而是稳定不变的;也有人认为,气质与其它心理特征一样,也是不断变化的。

请根据婴儿气质的发展特点及有关的研究证据,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辨析。

大量研究证明,气质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婴儿的气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常认为,气质主要受遗传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这是气质稳定性的生理机制。

这点在双生子研究中得到证实。

同时,气质又是可变的,环境对气质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价值观等都会影响气质的改变。

5.有人认为,新生儿一无所能。

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

不是。

新生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生理机制特别是神经系统日益成熟,对外界能做出各种反应。

,新生儿还具有一系列先天反射,包括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习题五

一、名词解释

1.牙牙学语

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进入牙牙学语阶段。

牙牙语是指儿童不规则地重复类似于成人语言的音节。

2.非言语交流

婴儿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自己的行为和感受,与成人进行交流,这些非言语行为包括手势或其他的身体姿态、发声、面部表情等。

婴儿通过这种方式与成人进行的交流也称为前言语交流。

3.语用技能

语用技能是指个人根据交谈双方的语言意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的使用语言工具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和听两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应的“元沟通技能”。

4.前言语现象或前言语行为

通常,把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前言语阶段。

这是言语发生的准备期。

在这一时期,婴儿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话语,但他们能够咿呀学语,用非语言性的发音和姿态等,与成人进行交流,这种现象被称为前言语现象或前言语。

二、简答题

1.按照吉布森(Gibson,1996)的观点,儿童言语的发展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前语言期(1岁前)

哭、咕咕叫、牙牙学语;学习转身、使用手势、分辨声音。

单词句期(12个月)

词语非语言的暗示(手势和反应)结合,用简单的话来表示复杂的意思。

词句期(18个月到2岁半)

修饰词用于主题句,形成宣言性的、询问性的、祈使性的句子结构。

使用更多的语法变化和句型

(2到4岁)

在句子中添加或插入一些成分;改变词序、词型,分句被放在一起。

成人似的的句子结构(4岁以后)

能够产生复杂的句子结构,象“问-答”和“假设”。

2.婴幼儿词汇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总体上看,随年龄的增长,婴幼儿掌握的词汇量不断扩大,对词汇的理解也日益精确,所掌握的词汇类型也不断丰富。

存在“单一词期”、名词词义的扩大与缩小、不同词类显著发展的特点。

3.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哪些?

时间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4.婴儿语法的发展通常经历哪几个阶段?

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单词句阶段:

①单词句与动作紧密结合②单词句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③词性不确定

双词句或电报句:

以省略次要信息,以系统方式组织词句为主要特点。

完整句阶段:

语言更加精细,句法发展开始表现出差异性。

5.儿童语法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语法逐渐精细化,从语法规则的掌握发展道具法结构的掌握,对人称代词等的区分逐渐清晰,不断纠正先前的句法错误,学会理解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表达思想的合理方式。

6.儿童中期以后,言语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①词汇量极大扩展,词汇词义的缩小与扩大现象明显减少,能理解一词多义。

②语法逐渐精细,句法错误减少。

③能“察言观色”,理解并运用反语、情景用语,能运用语义学和句法学的的知识理解和生成句子。

7.儿童的教室交谈(教学交谈)具有哪些特征?

与日常的交谈有何不同?

教室交谈特点:

①教室语言是去情景化的②交谈形式是“开始-回答-评价”③教室中使用的语言比儿童习惯语言更正规④教师不能同时注意每个儿童。

与日常交流的区别:

更正规、讨论源于对问题的直接反应、注意力有局限性。

8.儿童听和说的语用技能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说的语用技能:

儿童逐渐掌握轮流参与交谈、对不同的对象调整交流言语的规则。

随着儿童的发展听的技能也在提高。

与年幼儿童相比,年长的儿童能够听出辨别出语句中关键信息的缺失。

总的来说,对听者反馈的敏感性是随年龄和儿童对微细反馈信息的感受能力的发展而逐渐提高的。

9.语言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言语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语言可以作为表达的工具,促进人际交流和自我构建。

儿童语言发展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产生于个体遗传结构与环境输入的相互作用中;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互动影响;儿童的认知潜能在质和量上都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儿童思维方式会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处理方式。

思维智力是言语发展的基础,但言语又为促进思维智力的进步。

三、论述题

1.语言习得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这种观点科学吗?

为什么?

语言习得伦主要是指斯金纳的强化说和怀特赫斯特的选择性模仿说。

其主要观点包括:

①环境和学习对于语言的获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怀特赫斯特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学习语言的。

③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真实情境中的儿童语言获得策略有待考据。

②习得论无法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丰富性,忽略了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③学习理论不能解释语言发展的顺序性。

④大量的词汇表达是从环境中无法获知的。

 

2.语言获得的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请对这种观点进行评价。

基本观点:

①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

②语言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人类先天具有学习语言的倾向。

③儿童在掌握语言的的进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语言相互作用论在先天获得论和后天习得论中寻求到一种平衡,表明了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这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对语言获得机制的看法,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先天与遗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3.早期儿童能学习第二语言吗?

他们已经掌握的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影响吗?

请结合有关的研究证据进行分析。

早期儿童不能习得第二语言,一般而言,第二语言的习得发生在主要的语言(母语)习得之后。

关于语言的迁移(即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主要与两种语言的相似性和时序性有关,当发生错误时,人更倾向于使用不适用于第二语言的第一语言表达方式。

一种研究观点认为,如果儿童沉浸在第二语言中,则没有迁移。

另一种研究观点认为,迁移是一种语言概化到另一种语言的习惯。

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

4.语言的先天获得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这种观点科学吗?

为什么?

先天获得论主要包括乔姆斯基的语法生成论和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理论:

①儿童天生具有一套普遍语法,能学习任何一种语言。

②语言的外围部分是后天学习的,但普遍语法是与生俱来的。

③创造和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遗传机制。

这种观点不太科学,其主要问题有:

①人类虽有语言学习的先天倾向,但不能完全归结于生物学因素。

②“语言获得装置”尚未得到证实,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③学习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

 

习题六

一、名词解释

1.支架

所谓“支架”,是指知识或技能上较熟练的成人或其他人在某种任务中对初学的儿童提供的帮助,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2.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个体无法独立的完成一个任务,但在有能力的他人的指导和鼓励下,则可以完成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这样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指导性参与

是指跟随技术较熟练的伙伴主动参与特定文化中的相关活动,并由该伙伴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鼓励。

二、简答题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如何描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共四大阶段。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是如何发展出“苹果”的概念的。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只能够将苹果归属于水果或红色为特性的群体,甚至归属于同时存在的两种特性的群体,但此时他们还不理解颜色(红或青)特性的群体又怎么会包括在一个以水果为类别的更大的群体中。

但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能够根据苹果的多种特性相结合的复杂规则进行分类和概念的理解。

3.你认为“守恒”能力的发展是否严格遵循阶段论的观点?

不是严格遵循阶段论的观点。

虽然质量守恒和体积守恒概念的抽象成度不同,从质量守恒到体积守恒,其操作的抽象性依次提高,前一守恒的获得是后一概念发展的基础,年龄增长使前一个概念过渡到后一个概念的基础。

但是对儿童施加守恒的注意训练和教育,或通过与他人讨论,观察成人及儿童关于守恒问题的解决方法等,都有助于提高在守恒任务上的成绩。

所以关于守恒的阶段论也会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等。

4.请描述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征的特征及局限性。

特征:

儿童能通过一些守恒和类包含任务,学会根据某个维度对事物进行排序,获得序列能力,在空间推理上形成认知地图。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只对可以直接接触的事物才能进行逻辑思考,其抽象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此阶段,儿童思维品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可逆性的进一步理解促进了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自我中心的减弱和观点采择能力的提高促使儿童获得了有关现实的新知识。

但儿童思维仍未脱离对当前事物的具体操作。

局限性:

忽视了记忆容量,记忆训练,特定的文化实践,尤其是学校教育在儿童推理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什么作用。

起“支架”的作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可以说儿童小时候就是在游戏中成长和学习。

在游戏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解决新的问题等能力。

但这些光靠儿童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能力较强的成人或同伴适当的提供帮助,这有利于儿童跨越一个最近发展区,达到学习的目的。

所以成人在儿童的游戏中是非常重要的。

6.评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为我们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扩展了我们对早期认知发展的理解,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教育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同时也解释了教师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能清晰的知道儿童目前所做和达到目标之间的差异,并为此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给儿童,甚至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三、论述题

1.维果斯基是如何看待儿童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A.人类的心理发展本质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中,有三个原因起作用。

其一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下,个体的认知发展特点有所不同,它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其二儿童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工具,而逐渐发展出各种高级的心理机能的。

其三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是外在的社会文化内容不断内化的结果。

B。

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观点一致,认为儿童是环境的积极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C.儿童的发展离不开与成人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模仿或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就是其提出的外在客体对儿童成长和学习的概念理论。

2.维果斯基是如何理解语言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的?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所谓的“非社会性语言”实际上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儿童自己对自己的言语活动,他叫做“私我的言语”。

这种言语形式有助于儿童在完成活动过程中组织自己的思想,对行为进行计划以及适当的调整行为。

语言在认知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言语就是认知的自我引导系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可以帮助儿童监控自己的活动。

3.试比较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在分析互动交往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上的差异。

对互动交往作用的不同观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强调社会交往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和更善于思考、思维水平更高的人的交往活动中发展的,这些人作为指导者和教师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他认为儿童不能也不应该被期望去重新发明或重新发现在他们的文化中已存在的知识。

他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有指导的辅助学习,教师应先为学生提供支架,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与维果茨基不同,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交往产生不平衡状态———认知冲突,来促进自身发展变化的,最有效的交往应该是发生在同伴之间,因为同伴之间的认知水平相似,能彼此提出异议。

因而他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活动,他认为教师应为儿童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儿童自己主动地探索学习。

4.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看待儿童的智力发展的。

信息加工论把儿童看做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个体,同意儿童是环境的积极探索者的观点,将人的认知发展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的大脑的工作模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模式进行类比。

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他们逐渐成为熟练地、灵活的信息加工者。

随着儿童的发展,年幼儿童所使用的简单策略日益复杂化,或为更有效的策略所替代。

5.试论述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融合。

新皮亚杰主义理论继承了皮亚杰研究方法的优点,融入信息加工论的精华,将皮亚杰的阶段论与信息加工论的核心概念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运算阶段

(2).表征运算阶段(3).逻辑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在每个阶段,儿童都会出现先前的各个阶段具有的表征和行为。

6.比较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差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自然规律,只有儿童到达某一认知阶段,进行与此阶段相应的训练才会有效。

儿童的图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

维果斯基则提出: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认为教学在依据儿童已有认知结构的同时,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以促使儿童潜能的最大发挥。

7.试简要评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贡献:

对当代发展心理学及其相关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发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用一定的理论解释发展的本质。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从儿童的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注重生物适应的作用。

说明智力渐进发展的行为不是以积累增进的方式出现的,而是出现后又消失。

局限:

不太重视社会和教育的作用,低估了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经验中的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到智力的差异。

从研究方法来说,由于儿童受到经验和认知的限制,皮亚杰的任务对儿童来说变得较难,而从个别的任务成绩就推测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