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301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docx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内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课程虽已结束,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却会让我们每个人受益终身。

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我将用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与自己的理解简单介绍一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发展史。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的学科,其中,在电磁学里,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是一种由带电物体产生的一种物理场;电磁波(electromagneticwave)(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关于电磁现象的观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学者泰勒斯(Thales),他观察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微物体,英文中“电”的语源就来自希腊文“琥珀”一词。

在我国,最早是在公元前4到3世纪战国时期《韩非子》中关于司南(一种用天然磁石做成的指向工具)和《吕氏春秋》中有关“慈石召铁”的记载。

由此可见,电磁现象很早就已经被发现。

然而真正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则要等到十六世纪以后,并且静电学的研究要晚于静磁学,这是由于难以找到一个能产生稳定静电场的方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660年摩擦起电机被发明出来。

十八世纪以前,人们一直采用这类摩擦起电机来产生研究静电场,代表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

人们在这一时期主要了解到了静电力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静电感应现象以及电荷守恒原理。

后来,人们曾将静电力与在当时已享有盛誉的万有引力定律做类比,发现彼此在理论和实验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实验观测到带电球壳内部的球体不会带电,这和有质量的球壳内部物体不会受到引力作用(由牛顿在理论上证明,是平方反比力的一个特征)的情形类似。

其间苏格兰物理学家约翰·罗比逊(1759年)和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1773年)等人都进行过实验验证了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律,然而他们的实验却迟迟不为人知。

法国物理学家夏尔·奥古斯丁·库仑于1784年至1785年间进行了他著名的扭秤实验,其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证实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律,因为他认为“假说的前一部分无需证明”,也就是说他已经先验性地认为静电力必然和万有引力类似,和电荷电量成正比。

扭秤的基本构造为:

一根水平悬于细金属丝的轻导线两端分别置有一个带电小球A和一个与之平衡的物体P,而在实验中在小球A的附近放置同样大小的带电小球B,两者的静电力会在轻导线上产生扭矩,从而使轻杆转动。

通过校正悬丝上的旋钮可以将小球调回原先位置,则此时悬丝上的扭矩等于静电力产生的力矩。

如此,两者之间的静电力可以通过测量这个扭矩、偏转角度和导线长度来求得。

库仑的结论为:

……对同样材料的金属导线而言,扭矩的大小正比于偏转角度,导线横截面直径的四次方,且反比于导线的长度……

—夏尔·奥古斯丁·库仑,《金属导线扭矩和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库仑在其后的几年间也研究了磁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他也得出了磁力也具有平方反比律的结论。

不过,他并未认识到静电力和静磁力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而且他一直将电力和磁力吸引和排斥的原因归结于假想的电流体和磁流体——具有正和负区别的,类似于“热质”一般的无质量物质。

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律确定后,很多后续工作都是同万有引力做类比从而顺理成章的结果。

1813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西莫恩·德尼·泊松指出拉普拉斯方程也适用于静电场,从而提出泊松方程;其他例子还包括静电场的格林函数(乔治·格林,1828年)和高斯定理(卡尔·高斯,1839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1800年发明了伏打电堆、伏打电池,伏打电堆和电池的发明为研究稳恒电流创造了条件。

库仑发现了磁力和电力一样遵守平方反比律,但他没有进一步推测两者的内在联系,然而人们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电流的磁现象(如富兰克林在1751年发现放电能将钢针磁化)促使着人们不断地探索这种联系。

首先发现这种联系的人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他本着这种信念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的实验,最终于1820年发现接通电流的导线能对附近的磁针产生作用力,这种磁效应是沿着围绕导线的螺旋方向分布的。

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毕奥和费利克斯·萨伐尔进一步详细研究了载流直导线对周围磁针的作用力,并确定其磁力大小正比于电流强度,反比于距离,方向垂直于距离连线,这一规律被归纳为著名的毕奥-萨伐尔定律。

1826年,安培从斯托克斯定理推导得到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理,证明了磁场沿包围产生其电流的闭合路径的曲线积分等于其电流密度,这一定理成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方程之一。

安培的工作揭示了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将电磁学研究真正数学化,成为物理学中又一大理论体系——电动力学的基础。

麦克斯韦称安培的工作是“科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后人称安培为“电学中的牛顿”。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他家境贫寒,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

从1824年起,法拉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试图寻找导体中的感应电流,然而始终未获成功。

直到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磁针,另一与电池组相连,接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

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无电池组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

法拉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非恒定的暂态效应。

紧接着他做了几十个实验,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5类:

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并把这些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

进而,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他由此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即使没有回路没有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依然存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从而表述为:

任何封闭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穿过这一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

不过此时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仍然是一条观察性的实验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的是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他于1833年总结出了著名的楞次定律。

法拉第定律后来被纳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从而具有了更简洁更深刻的意义。

法拉第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力线和场的概念,力线实际是否认了超距作用的存在,这些思想成为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爱因斯坦称其为“物理学中引入了新的、革命性的观念,它们打开了一条通往新的哲学观点的道路”。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

牛顿曾经说过: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我在钦佩牛顿谦虚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句话的精辟。

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伟大的成果都不可能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研究出来的,这必须要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

电磁学发展到法拉第时代时已经比较完善,但还存在缺陷。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出生,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电磁理论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

他说:

“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

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麦克斯韦在完成了统一已知电磁学定律的第一阶段工作后,又投入到第二阶段工作中。

他于1862年发表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论文《论物理学的力线》。

麦克斯韦在这篇著作中,突破了法拉弟的电磁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理论的核心部分——位移电流的概念。

在这一工作中,他一方面结合数学推论以逻辑手段揭示了旧电磁理论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则构造了一个与以前的流体力学模型不同的、新的电磁以太模型。

1864年,麦克斯韦又发表了第三篇著名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

在这篇论文中,麦克斯韦舍弃了他原来提出的力学模型而完全转向场论的观点,并明确论述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的统一性,奠定了光的电磁理论的基础。

1868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光的电磁理论》,明确地创立了光的电磁学说。

他说:

“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光是一种能看得见的电磁波。

”这样,麦克斯韦就把原来相互独立的电、磁和光都统一起来了,成为十九世纪物理学上实现的一次重大理论综合。

1873年麦克斯韦出版电磁理论的经典著作《论电和磁》在这部著作中,麦克斯韦对电磁理论作了全面系统和严密的论述,并从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解的唯一性,从而表明这个方程组是能够精确地反映电磁场的客观运动规律的完整理论。

科学史上,牛顿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把电、光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二次大综合,因此应与牛顿齐名。

下面就是我们在课上学到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

式中:

ρ是自由电荷的体密度;

是传导电流密度;

是位移电流密度。

2.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三个描述介质性质的方程式.对于各向同性介质来说,有:

=εrε0

=μrμ0

式中εr,μr和σ分别是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和电导率。

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这门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我们现在所学的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都是许多科学家经过严谨的推理、精确的实验得来,了解这一门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

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知识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今天学到的知识可能就会派上大用场,我们应该“学而时习之”,不能将知识荒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