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28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精品.docx

发展战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精品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

发展建设规划

 

二〇一一年八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扩大“绿色奥运”成果,积极转变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XX年3月,本市发布《“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绿色北京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大体系初见成效,九大工程扎实推进,垃圾处理、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阶段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和解决,绿色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为“十二五”绿色北京建设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立足首都发展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深化部署绿色北京建设的各项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本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综合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以切实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按照“统筹兼顾与重点突出相结合、降低消耗与发展促进相结合、过程改进与源头控制相结合、硬设施建设与软环境改善相结合、激励引导与强化约束相结合”的思路,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设施建设管理、生产生活行为等因素,统筹“资源供给—消耗利用—废物排放”全流程,针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环境”三大体系,系统阐述绿色北京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措施。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XX—20XX年)》;

4.其他相关规划等。

规划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规划适用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统筹考虑北京与河北、天津及周边其它地区的衔接关系。

规划实施期限为20XX—20XX年,规划基准年为20XX年。

第一章发展回顾与未来形势

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本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筹办“绿色奥运”为契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广为弘扬,深入人心,“绿色北京”理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本市以年均4.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4%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降至0.582吨标煤(20XX年可比价),累计下降26.59%,降幅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最低、唯一一个连续5年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级地区。

万元GDP水耗降至29.4立方米(20XX年可比价),累计下降40.46%。

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达到3.2%,比20XX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再生水已成为全市重要水源,年利用量达6.8亿立方米,利用率达60%,比20XX年提高30个百分点;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41%,比20XX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设施承载能力实现跨越提升。

清洁优质能源供应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实施了陕京三线、官厅风电厂、金色阳光等一批工程,实现优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70%左右,比20XX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

绿色交通运行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了六环路、地铁5号线等一批重大工程,初步形成贯通南北、连通近郊新城与中心城的公路、轨道双层交通网络雏形,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1%。

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作加快推进,日处理总能力由20XX年的1.035万吨增至1.668万吨,焚烧、生化和填埋处理比例由2:

8:

90调整为10:

10:

80。

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65万吨/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比20XX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

20XX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11.51万吨,“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39.73%,超出国家下达任务指标19.33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首位。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至9.2万吨,“十一五”期间累计削减20.67%,超出国家下达任务指标5.97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第二位。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0.121毫克/立方米,比20XX年降低14.8%。

(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XX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78.4%(286天),比20XX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创下连续12年改善以来的最好水平。

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绿化率由20XX年的50.5%增至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平米增至15平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了良好级别。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境内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五)绿色发展机制进一步创新健全。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

完善政策环境,研究出台节能、污染减排、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多项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定《“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连续发布4个年度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5个阶段性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构建了长期指导性与短期操作性相结合的法规政策体系。

强化考核引导,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制度,全面实施了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连续3年对区县和重点单位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组织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加大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绿色发展宣传动员体系。

专栏一:

绿色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末,面对传统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大规模经济增长、盲目自我扩张与过度消费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从治标角度出发,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1985年,Friberg和Hettne等学者,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资源紧缺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助推下,绿色增长、绿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虽然“绿色北京”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标准与首都新一轮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绿色北京”建设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资源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产业化支撑能力有待增强,科技北京与绿色北京建设的相互促进机制有待完善,打造绿色产业链、实现创新驱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三是作为一个特大消费型城市,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阶段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缺水问题已成为了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城乡环境质量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四是节能、新能源、碳减排等绿色发展领域的标准、统计、计量等基础工作尚不健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执行力尚显薄弱,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的建设投入保障力度仍然不足;五是绿色消费尚未成为社会风尚,市民自觉、深度参与绿色北京建设的内生动力还不足,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标准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认清发展形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一)绿色低碳增长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面对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更加突出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推动清洁技术革命、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快速复苏、抢占发展先机的重点战略,全球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

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各国需共同面对的挑战,也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的动力,势必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突破点。

(二)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在“十一五”已设定的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约束指标基础上,新增了氮氧化物及氨氮总量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等多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更加细化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分解,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

这都对绿色北京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专栏二: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

他认为,地球如同宇宙飞船,依靠自身资源消耗殆尽后趋于灭亡一样,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资源终将耗尽,为避免这种悲剧,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从“消耗型”改成“生态型”,从“开环式”改为“闭环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

二十世纪90年代后,面对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填埋场日趋饱和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实践循环经济理念,探索了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小循环,产业集中区企业间、产业间中循环以及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循环经济的组织实施,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二十一世纪初,循环经济概念也开始在我国广泛提倡和宣传,20XX年我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同时,我国还实施了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分批在26个省市,33个产业园区和84个重点行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未来五年,我国还将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20XX年,本市发布实施《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5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24个。

(三)首都发展的资源供需矛盾依然较突出。

“十二五”时期,是本市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加速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规模和建筑规模不断增加,水、建设用地、能源等资源需求也将持续刚性增长。

作为资源能源高度依赖外埠的城市,今后一段时期,首都将在资源能源供应安全、利用效率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土地可用量不断减少的矛盾也将进一步凸显,亟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市民对人居环境的改善需求持续提高。

本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进入了中等富裕城市之列。

“十二五”时期,随着首都进一步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人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诉求将由园林绿化、污染治理等基础领域逐步向森林固碳、绿色食品、生物质能源、康体休闲等新领域、高层次延伸。

同时,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能源与水资源消费总量、机动车保有量、施工规模等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因素仍将长期存在,进一步控制和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及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压力持续增大。

这些都对绿色北京建设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