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18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认识大洲

一、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b)

半球位置:

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

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

亚洲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海岸线曲折而漫长。

二、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d)

跨热、温、寒三带,三面临海,腹地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且地表起伏大,所以亚洲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等特征;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受气候、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等。

读世界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高频考点)

(1)A山脉,B河,C山脉,D海峡,E运河,F海峡。

(2)甲是洲,乙是洲,丙是洲,丁是洲,戊是洋,己是洋,庚是洋。

(3)B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决定B河流流向的因素是。

(4)甲洲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这说明该洲地势特点是。

第二节认识地区

一、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b)

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欧洲西部的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

二、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

地形特征: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地形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端,南有高峻的阿尔卑斯山系,北有古老低缓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境内冰川地貌广布。

气候特征:

总体特征是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海洋性性特征显著。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均匀。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受来自海洋的

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乳畜业发达。

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畜牧业也有一定地位,属于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农业)。

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德国鲁尔区)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四、拓展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都属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应和德国鲁尔区的解决方法相类似,如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2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3提高科技水平,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⑤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⑥改善交通。

⑦发展教育等。

第三节认识国家

一、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a)

美国领土由北美洲中部的“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

岛三部分构成。

“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陆地上,北部与加拿大,南部与墨西哥相邻。

首都华盛顿。

二、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b)

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

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②社会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分布

区位因素

乳畜带

东北部五大湖沿岸

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玉米带

中部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

小麦带

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棉花带

南部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4)解决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四、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田纳西河)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冬春季节(思考原因)。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①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②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

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

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洞庭湖)

1)含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类型:

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3)功能:

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4)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退化

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我国西北)

1)含义: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②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区域发展阶段

1)指标:

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恶性循环

高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4)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阶段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四大地区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东部:

沿海13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台,香港,澳门)

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2个省区(内蒙古、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重庆)。

2)差异

中、西部

东部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

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工业化

进程相对滞后,产值较低

进程较快,产值较高

城市化

水平低,综合实力低,城市密度小

水平高,综合实力高,城市密度大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科技教育水平

较低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时间较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资吸收能力较弱

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外资吸收能力较强

发展基础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历史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地理区位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便利

民族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