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1633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docx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一总说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诗眼”、“炼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

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

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三一般选词的效果,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动词、拟人、双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

“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B.用确数。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例1: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

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例: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

“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

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

“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滚滚”则状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

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四炼字类解答格式

1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要领1炼字类答题:

2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06江苏卷)“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06上海卷)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06辽宁卷)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06四川卷)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06江西卷)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关键词类答题: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1)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为什么?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分)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比较鉴赏)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第三种类型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巩固练习: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咏物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的小松。

初食笋呈座中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

 

双双燕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思乡怀人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描述。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

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

这样表达妙在哪里?

 

除夜有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乡思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

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从“载将离恨过江南”和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中,你看到诗人们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写离别的愁怨?

请作简要的分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新喻道中寄元明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这首诗尾联的“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

妙在哪里?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杨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

有何好处?

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有何深意?

 

四、阅读下面的山水田园诗,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人在武陵微醉”:

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请扼要回答。

五、阅读下面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龙城:

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都护行营:

古代军队指挥机关,此处代军队。

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请你为之做深入而简要的诠释。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

少数民族首领。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燕然: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

起了什么作用?

诗的主题又是什么?

请做简要的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咏史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类鉴赏及方法

(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

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从1994年开始,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1997年和1999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

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

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这里需要理解一个基本道理,就是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第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像上面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好理解,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除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外,如果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那么或许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四,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3、备考要点:

①首先从诗作整体出发,理解作品写了什么样的景,从什么角度写。

②其次理解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景。

③分析表达的感情,这几乎是每一道题都要考到的。

4、下面的几首写景抒情诗,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

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

答: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①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②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

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

情是怎样的情?

 

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义公习禅房,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①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②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

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列为一类,是从高考的实际出发。

因为除了上面我们所分列的“写景”、“咏物”、“边塞”、“怀古”这几类有明显特征的诗词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这些内容的诗词被选作高考鉴赏材料是最多的,1995年、1998年、2000年、2001年的高考材料就可以视作“即事诗”。

1、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2、即事感怀诗的鉴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如同是怀乡思亲:

杜甫《月夜》“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

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第二,“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

如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二句全是写景,两岸青山,满林红叶,一江碧水,着色鲜艳,如见图画,但美景恰成离别之情的反衬,第四句没有接着写情,而只是叙事写景。

在酒已全醒,人已远去的时候,风雨西楼,更没有可以留恋之处,只好默默地独自走了下来。

只写凄黯之景,而迷惘之情自在其中。

作者对于离别的感伤,全诗中虽一字不提,却仍然强烈地感染了读者。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三,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送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

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

例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寄居之家的一位村人,常酿美酒款待李白。

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送行,可见虽是邂逅相逢,也十分投契,李白以此诗作答,恰如前人所言: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

”以浅白的语言流露出真挚诚恳的情怀。

3、下面几首即事感怀诗具体分析体会鉴赏方法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不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