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1633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docx

平等读书报告与评议

“平等”读书报告与浅议

摘要

平等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就备受争议。

本文主要介绍的三篇文章即是不同学者对于平等的主观看法以及他们之间关于平等观点的反驳与修正。

当然,对于平等,我们决不能只局限于这类“形而上”的抽象论述,它对具体的政治实践亦会有一定启发。

特别是当“平等、自由、效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讨论时,平等又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他对中国又有何启示?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不仅要把平等放入一个更大的视野进行比较,也需要联系中国特有的国情、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多重方面,本文则试图在对三本书进行详细介绍之后,尝试性地浅谈一下平等在中国这个特殊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章梗概与作者介绍,本文是基于三篇文章而展开的论述,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章大致内容的梳理无疑对后文详细的论述提供了背景支持;第二部分为平等理论综述,平等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实不能为一篇小小的论文所能涵盖,而本文的第二部分只是基于三篇文章而对平等理论进行的浅析;第三部分为平等、自由与效率,自由和效率总是与平等一起为众多思想家所讨论,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第四部分则试图分析平等对当代中国的现时意义,中国的帝国时期是一个缺乏平等观念的天下,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平等逐渐为人所接受,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代,对诸如平等此类政治价值的讨论确有一定现时意义。

【关键词】平等;自由;读书报告;中国实践

 

目录

一.文章梗概与作者介绍1

1.罗默1

(1)关于罗默1

(2)文章梗概2

2.科恩2

(1)关于科恩2

(2)文章梗概2

3.德沃金3

(1)关于德沃金3

(2)文章梗概3

二.平等理论综述3

1.功利主义主义平等观4

2.罗尔斯与诺奇克的论战5

(1)约翰·罗尔斯5

(2)罗伯特·诺奇克:

自我—所有权6

3.阿玛蒂亚·森:

能力平等观8

4.约翰·罗默:

从机会平等到代际平等与全球平等9

5.罗纳德·德沃金:

资源平等理论10

6.G.A.柯亨:

个人的即政治的12

三.平等、自由与效率14

四.平等对当代中国的现时意义15

参考文献17

一.文章梗概与作者介绍

本部分将简要论述三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梗概式的罗列有助于我们事先对文章有个大致图景,但鉴于三篇文章的相互联系性,我们很难割裂地对单篇文章进行详细解读,而本文第二部分则试图弥补第一部分中的此类不足。

1.罗默“Equality:

itsjustification,nature,anddomain”

(1)关于罗默

1945年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正义与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与政治学教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是:

分配公正的经济学、马克思经济理论、最优化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主要著作有: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剥削与阶级的一般理论》、《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

具体来说,罗默学术研究有如下特点:

第一,“平等”是罗默学术研究的灵魂和目标。

纵观罗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涉及哪个领域,都始终伴随“平等”的身影。

博士毕业后,罗默受森岛通夫的影响,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后与柯亨和埃尔斯特等人一起,从“剥削”这一不平等的根源入手,以数学、博弈论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内的政治、经济现象。

然而,在深入比较之后,他从自身的逻辑中发现,社会主义尽管比起资本主义来更容易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同样也存在剥削。

并且,现实的社会主义在分配等领域甚至落后于资本主义,进而导致新的不平等。

此外,由于公有制的效率不足导致社会主义技术创新上缺乏动力机制,因此技术进步明显不如市场经济国家。

后来他还发现,剥削其实不单纯是财产关系造成的,其真正的根源是社会没有给予每一个成员平等的机会,因此,他进而开始专门研究机会平等(Equalityofopportunity)问题,并由此问题扩展到民主、甚至是气候变化等领域。

第二,数学是罗默研究的最得力工具。

本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化重建的目标,罗默充分利用了其专业特长,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

第三,以博弃论的方法取代辩证法,重在对马克思主义做微观分析研究。

与其他“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罗默的研究显然倾向于微观分析研究,依赖技术性的微观逻辑来推演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概念、观点、命题和原理。

(2)文章梗概

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作者提出了需要经济平等的三大理由:

基于正义、分享稀缺资源最好的方式、不平等对社会福利有着毁灭性的影响;其次,作者介绍了众多学者对于平等的看法,具体包括罗尔斯、诺奇克、德沃金、理查德·阿尼森;最后,作者简单论述了自己在代际平等与全球平等方面的看法。

2.科恩“Wheretheactionis:

onthesideofdistributivejustice”

(1)关于科恩

世界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奇切利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

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个辩护》、《历史,劳工和自由》等。

柯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为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辩护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与自由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诺克齐的思想论战中,极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从与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罗尔斯的思想交锋中,批判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认为其从根本上说是对不平等的暗中辩护。

柯亨的平等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等观和吸收并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平等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等观是柯亨平等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柯亨平等思想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不可否认,柯亨的平等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等观在对平等的理解上有一些歧义,甚至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见解是与马克思主义是相背离的,但柯亨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有力的为马克思主义做辩护,特别是通过对诺齐克的自我所有原则、罗尔斯的差异原则的批判,更加全面的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平等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梗概

文章大致可分为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作者在第一部分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本文的观点;其次,重述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批判:

反对罗尔斯将差别原则只运用于社会制度,而不适用于个人所做的具体选择。

罗尔斯没有责备那些追求自我私利的商人,这种不平等对穷困者是有伤害的;最后,独立论述作者为何反对罗尔斯所说的“社会基本结构”。

3.德沃金“Whatisequality?

Part2:

equalityofresources”

(1)关于德沃金

罗纳德·德沃金1931年出生于美国麻省沃赛斯特,著名哲学家、法学家。

他展现了一种由政治自由主义指导的法理学,关注人类尊严与权利,他的每一部重要著作都引起广泛的讨论,其主要著作有:

《认真对待权利》、《至上的美德》。

德沃金在权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等思想,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处在一系列激化了的阶段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困扰之中。

首先,60年代,美国为了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势力在越南进行了一场非正义战争,越南战争夺去了5.6万美国人的生命,30万人受伤,直接战争费用高达1500亿美元。

1965年以后,随着越南战争问题的突出,美国国内积累己久的反战情绪在大学迸发出来。

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很快席卷了全国,许多美国青年拒绝服兵役,这些状况使法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成为问题。

其次,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在60年代也进入了高潮,美国黑人为争取在公共设施使用上的特权,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工作机会等方面的平等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文章梗概

文章内容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

拍卖;设计;运气与保险;劳动与工资;失业保险;作为险费的税。

这六个部分完整地展现了作者“资源平等”的理论框架,且在文章最后,作者通过将此理论与诺奇克和罗尔斯的“平等理论”进行比较,也让读者对作者所表述的平等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二.平等理论综述

当美国《独立宣言》振聋发聩地呐喊出“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是否真正明白平等的含义,换句话说,平等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似乎平等之于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勉强说出对平等的印象,大约即是“平均、公平”这样一类模糊的词语。

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在阐述平等在各大著名学者笔下系统化的论证,此类介绍或许只能解开平等概念下的冰山一角,但对我们仍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从以上三篇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平等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历来是政治思想家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是自由主义阵营、保守正义阵营还是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学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平等的正当性,但作为一种抽象概念的平等在其具体化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即好像由同一词根派生出的不同单词。

在对平等的宏观描述与微观原则中,到底哪个才是平等真正的含义或更接近于平等本身,可谓是仁者见仁。

我读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三位作者心中平等应然的样子,以及对其他平等观的驳斥与修正。

接下来,我将以三篇文章为基础,对平等理论的一些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1.功利主义主义平等观

20世纪70年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逐渐丧失了保持一个多世纪的主流地位。

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因为对其功利最大化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了对平等的忽视。

但是,辩护者并不认为功利主义会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他们分别采取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还原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和义务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为自己采取辩护。

目的论功利主义者认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功利最大化,他们继承密尔的观点,认为“最大幸福原理”之所以含有合理的意义,全在于它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如果程度与别人相同(种类可恰当地容有不同),那么就与别人的幸福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平等只是功利最大化原则的一种副产品,其只有在作为功利最大化的手段时才有意义。

还原论功利主义的论证基础是对个人同一性所持的还原论观点,在还原论看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我们的习惯和信念,它只是作为一种概念的存在才有意义,其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含义,而只有大脑、躯体、相互关联的物理和精神经验等能被我们感知到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存在,基于这种观点,功利主义认为其并不能被“没有认真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批评驳倒。

义务论功利主义认为可以把功利主义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

一种是以追求功利最大化为基础的目的论功利主义,包括前面所述的目的论功利主义和还原论功利主义;另一种是以平等待人为基础的义务论功利主义。

义务论功利主义把平等的个人作为基础,认为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平等的,应该坚持一种利益的平等对待原则,即“在伦理审思中,我们要对受我们行为影响的所有对象的类似利益予以同等程度的考虑。

”因此,义务论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意欲用平等的关心和尊重把人们当作平等者来对待的道德伦理。

”平等待人是义务论功利主义的最重要的基础,功利最大化不过是平等的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其理论的最终根据。

然而在关于平等讨论的领域中,功利主义的辩解似乎很难改变其固有的劣势,众多思想家对平等的讨论仍旧基于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罗尔斯。

2.罗尔斯与诺奇克的论战

一提到“平等”与“正义”,则不得不谈1971年罗尔斯发表的《正义论》一书,罗尔斯也因此被视为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此后对平等的阐述总逃不开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影响,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宕开了以往对平等讨论的视角,但也因此招致了许多思想家的质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诺奇克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的反驳。

(1)约翰·罗尔斯

在罗尔斯提出正义原则之前,他对当时在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中最盛行的正义看法(包括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给与了反驳:

首先,正义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功利,而应该是“基本物品”;其次,正义不是最大化富有者的优势,而应该是在人们之间平等的分配“基本物品”,基本物品包括:

教育、充足的食物、住房、使人们获得尊重的物品等;最后,罗尔斯认为,那些因为某些天赋、家庭和出生环境而导致的经济上的优势是不公正的,他主张把自然偶然性和社会偶然性视为道德任意性因素,因此道德不平等之上的经济不平等是不合理的。

在此种批判的前提下,罗尔斯提出了他自己的正义原则,其在《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中都对正义有过相关表述,其差别并不是很多,只是做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修正,而大家最熟悉应该还是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第二次表述,具体如下:

第一原则:

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的自由原则)

第二原则: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

(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并且

(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

罗尔斯认为第一种平等的分配方式可能会影响效率,为弥补此种效率不足,他才提出差别原则,然而罗尔斯始终认为第一原则总是是优先于第二原则。

此外,以正义原则为基础,罗尔斯还由“差别原则”推导出“激励原则”,其基本想法是这样的:

如果能干者得到的报酬不高,那么他们的动力就不够,生产的东西就会少得多。

由此,相对于给高报酬而言,最不利者得到的反而更少。

因此,我们应该以不平等作为激励,提高能干者的努力程度,从而改善最不利者的生活。

自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一书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以下所论述的哲学家与其平等观点都可以说是对罗尔斯正义原则或反对或修正地延续。

(2)罗伯特·诺奇克:

自我—所有权

诺奇克对罗尔斯的反驳主要集中于《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其反驳的基础是诺奇克所提出的“自我-所有权”,即指“每一个人从道德的角度来说都是他自己的人身和能力的合法所有者,因此每一个人都有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能力的自由(从道德的角度说),只要他没有运用这些能力去侵犯他人”。

他进而论证说,平等的实现只能以不正义为代价,因为保证和保持平等必定要侵犯人的“自我-所有权”,诺奇克试图从自由出发为不平等做辩护。

由此可见,“自我-所有权”原则要说明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没有人在任何程度上是其他人的奴隶,因此没人为其他人完全或部分所有,因此,每个人都为自己所有,因此只要不损害其他任何人,每个人都必须有做他想做的事情的自由,而且无需帮助任何其他人。

从“自我-所有权”出发,诺奇克提出了他的“持有正义论”和“交换正义论”。

他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外部世界不为任何人全部或部分所有。

但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积累不受数量限制的自然资源,只要他不因此而损害任何人,其中不损害任何人指的是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比物品占有着拥有的资源未被占有的情况更糟,并且诺奇克认为从私人占有并开发的资源中获取足够的收益是相对容易的,因此私有化也是正义的,而那些称之为无产阶级的人,则或因行动太慢,或因出生太晚。

诺奇克的此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和洛克的劳动起源说有些类似。

在劳动起源说中,洛克认为持有正义是能够给其他人留有“足够多和足够好的东西”。

然而细细分析之后,对比洛克与诺奇克的观点,我觉得仍是大相径庭:

当某种资源非常稀缺的时候,此时就无法留出足够多和足够好的东西给其他人,那么洛克就会认为此种占有是非正义的,但诺奇克却将“留给其他人足够多和足够好的东西”替换为“不使其他人生活地更糟”,将概念进行替代之后,那么在资源稀缺的这种情况下,诺奇克仍将视此种占有为正义。

诺奇克似乎把私有化的领域更无限推广了。

诺奇克对“交换正义”的探讨集中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中。

在诺奇克看来,交换和赠送是持有转让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般而言,资源的交换和赠送是持有转让的正义方式。

用诺奇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从愿给者得来,按被选者给去。

”在书中,诺奇克又将交换分为“生产性交换”和“非生产性交换”。

“生产性”交换的特点是各方交换之后的状态优于交换前的状态,与此相对,“非生产性交换”的特点是与根本不同的卖者打交道相比,交换并没有使买者的状况变得更好。

在以上命题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诺奇克与罗尔斯观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关于机会平等,无论罗尔斯还是诺奇克都提倡机会平等,但二者对于机会平等的理解是不同的。

积极的机会平等论者认为公正就是给每个人同样的机会得以满足其基本的需要。

积极的机会平等论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出身、社会地位、自然禀赋所造成的不平等是不应当存在的,社会应当纠正这一不平等,改善由于自然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的不平等境遇。

罗尔斯是积极的机会平等论的代表人物。

诺奇克所持的则是消极的机会平等观,消极的机会平等是形式的机会平等,是更重视人们的自由权利的平等;其次,关于国家功能,罗尔斯主张,国家有责任纠正社会的不平等,改善最差者的处境。

诺奇克认为国家的功能只能是保卫人们的安全,人们合法占有的财产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最后,关于分配的理解方面,罗尔斯主张政府通过分配来纠正社会的不平等。

诺奇克认为分配不是一个中性概念,谈到分配就涉及到国家的干预,他反对国家干预,强调个人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综上所述,诺奇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观念的最大区别则在于:

诺奇克主张的正义是尊重人们选择权的程序性的正义,罗尔斯主张的正义则是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实质性的正义。

3.阿玛蒂亚·森:

能力平等观

森认为在平等问题上,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为什么平等?

”看成是争论的关键。

可森坚信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平等观念需要面对两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平等?

(Whyequality?

),

(2)什么方面平等?

(Equalityofwhat?

),后者才是平等问题的核心。

森指出,那些探讨如何安排社会才是合理的各种规范理论,其实在方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它们都寻求着某方面的平等。

甚至那些被视为反平等的理论也同样要求某方面的平等。

例如诺齐克的个人权利至上体系,尽管强烈地反对效用平等和分配平等,可却要求自由权利方面的平等。

但是面对如此多元的世界,我们应该选择哪个方面的平等呢?

森认为这其实就关涉到影响不平等衡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个人利益和人际差异。

以此标准来衡量一些常见的平等观则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当前广为流行的三种平等观:

收入平等观,功利主义平等观,罗尔斯的正义论。

首先他们都持一种狭隘的利益观。

收入平等观仅仅关注物质收入和财富;功利主义(福利主义)把效用看成利益的唯一指标器。

虽然罗尔斯把基本善界定为“每个有理性的人都需要的东西”,包括权利、自由、机会、收入、财富和自尊的社会基础。

但是,基本善实际上关注的仍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而非自由本身。

为此,森提出了用功能和能力来看待个人利益和衡量平等。

从广义上讲,个人利益指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而生活又被看成由一系列功能构成。

功能就是一个人能够做什么和能够怎样生活,包括营养良好、身体健康、避免疾病等最基本的功能,还包括像快乐、自尊、受人尊重、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等复杂功能。

所谓能力就是在各种功能组合中所能选择的组合,也就是说能使功能得到发挥的力量,凭借这种能力个人能实现有价值的功能。

在森看来,平等应该关注的是人们能力的平等化。

除此之外,在森的理论中有几个概念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区分:

首先,Functioning(单数功能)是指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举例来说,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吃、穿、住、行。

其次;其次,Capability(单数能力)指的是可供人选择的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n元组合;最后,Functionings(复数功能)指的是单数能力的合集。

综上所述,森批评了仅仅把收入、资源、基本善、或效用作为平等尺度的理论,因为它们都以一种狭隘的方式看待利益,并且忽视了人际差异,从而导致无法充分衡量不平等。

进一步,森为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能力方法的分析框架,把发挥有价值功能的能力作为评价平等的标准。

4.约翰·罗默:

从机会平等到代际平等与全球平等

罗默认为资本主义的不公正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平等的机会,正义则要求机会平等;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处在于它更为平等;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目标。

和罗尔斯一样,罗默认为机会平等是一个已达成广泛共识的概念。

机会平等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机会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开放,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有同等的参与和成功机会。

罗氏正义原则的特点则在于他试图实现机会平等与个人责任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机会平等》一书中他把机会平等原则与“公平的竞争环境”原则等同起来解释。

因此,在罗默看来平等的首要含义在于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社会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保证他们的优势差异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而不是其所处的境遇。

因此,机会平等的政策目的之一在于对不利环境背景的人群予以补偿,另一项功能在于奖励人们的努力。

罗默基本的哲学直觉是给予人们应得的,努力程度相等的人就应该获得相等的回报。

罗默解释说:

“付出相同程度努力的主体应对结果负有相同的责任;既然他们的责任相同,他们得到的回报应该是平等的。

基于机会平等,罗默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其代际平等与全球平等的观念,他认为代际平等和全球平等至今仍然有许多争议,无法达成共识。

代际平等最大的问题是:

要如何选择一条能够最大化福利的路径,从而使得每代人都能享受到各种资源。

即代际平等关注的是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大致有两种意义:

一种是如何把地球资源分的越来越小,另一种是如何在各代之间都能保证资源的平等,而像诺奇克对原始物品的初始占有则无法保证代际平等,诺奇克甚至认为后来者资源上选择的匮乏正是因为他出生的太晚,而这仍旧是合理的。

关于全球平等,作者认为移民政策、对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和国际援助都是国际平等化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人赞成这种缩小差距的方式,但是这些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对国际平等的影响仍有争议。

因为这涉及到那些国家贫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自身的陋习比如懒惰,还是无可避免的灾祸例如天赋的不足?

用一部分人创造的财富去给另一部完全没有参与创造财富的人,这样对在原来这些财富创造者中的弱势群体到底是否还意味着公平?

5.罗纳德·德沃金:

资源平等理论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是基于对福利平等的不满提出的。

他对福利平的批判主要有两点:

第一,福利平等的概念非常混乱,因为不同个人对福利的概念无法通约;第二,即使这种概念能够进行比较,从道德上看,福利平等仍旧无法实现,因为人们之间存在奢侈的嗜好。

比如:

爱喝香槟的人需要更多更多的资源才可以跟那些选择喝啤酒的人一样达到福利平等,但基于这个原因,就要给喝香槟的人更多资源吗?

德沃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福利不能作为平等理论的评估尺度。

但德沃金仍旧认为平等理论至少得给福利平等留出一定的空间,虽然对那些奢侈品味上的差异我们不应考虑其福利的差异,但是例如残疾等生理缺陷确实需要我们投去更多的平等关怀。

同样,作者亦不赞同一种过激的资源转移。

德沃金认为资源提供福利,如果我们决心做到平等,却又从资源与它们所带来的福利无关这个角度来界定平等,那么我们似乎是错误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基于此,德沃金提出了他的资源平等理论。

在介绍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前,我们需要先弄清三个前提: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何为资源?

德沃金将资源分为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

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体格属于前者,其他一切可以私人占有和转让的财产、生产资料和合法机会属于后者,对于非人格资源的平等分配,德沃金采取的是拍卖的方式,对于人格资源的分配,因为他具有特殊性,采取的则是虚拟保险的模式;其次,德沃金资源平等有一个检验标准:

嫉妒检验(envytest)对资源分配的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