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1448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政治课时精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重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预习引导:

疑难点拨

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易错点总结

(1)初次分配工资等,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养老金、保障金等

(2)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按劳动要素分配与私营外资经济相适应,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3)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误区警示:

误区1:

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注意:

在公有制下,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

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误区2:

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注意:

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如:

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在公有制范围内。

误区3:

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注意:

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4、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

(1)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地位

3.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属于

A.按技术要素分配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D.按资本要素分配

4.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几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存款利率上调后,居民存款储蓄得到的实际投资收益▲,该收入的分配方式属于▲。

A.不定按生产要素分配B.减少按劳动要素分配

C.增加按劳动要素分配D.增加按生产要素分配

5.下列对按劳分配认识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为尺度进行分配的

C.按劳分配可以完全避免收入分配的差别

D.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6.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下图显示,目前我国居民获得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属于分配方式。

A.按劳动要素B.按资本要素

C.按土地要素D.按劳分配

7.下表是襄阳市某居民2012年收入一览表(资料源于襄州市统计局)

内容

工资、薪

金收入

房屋、土地

等其他收入

国债收入

股票收益

利息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注: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该图表明

1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3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2010年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9.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760元;17000元B.49760元;20000元

C.48800元;20000元D.44260元;3000元

10.小王2012年上半年自办豆腐坊,取得好的效益,下半年又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他一年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合法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二.判断题

11.在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12.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社会公平的含义、社会公平的表现

2、效率的含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预习引导: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6、判断:

公平、共同富裕就是要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

()

疑难点拨

7、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有哪些?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8、如何实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9、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10、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1、为什么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①理论依据:

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②现状: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③现实意义: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江苏卷10)

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0江苏卷)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B.

C.

D.

3.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与公平是根本对立的④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要做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必须

①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

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2·江苏卷]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1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2009江苏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7.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注重社会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意义是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2011·山东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3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公平从经济上讲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

③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④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10.2011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有利于

A.体现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B.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C.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D.消除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11.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道:

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句话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2.河北省从2011年7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

月最低工资标准各档次分别为1100元、1040元、960元、860元,对应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1元、10.4元、9.6元、8.6元。

该举措有利于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促进政府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④弥补市场调节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

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判断题

13.扩大中等收入者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同步富裕。

()

14.效率与公平没有矛盾,具有一致性。

()

 

三、简析题:

内容

项目

城乡

行业

地区

城镇

农村

垄断行业

一般性行业

苏南

苏中

苏北

数值(元)

20552

8004

54605

18703

7623

5836

3606

增长(%)

10.5

9.4

12.7

10.5

8.9

11.7

12.7

材料二:

2009年以来,江苏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

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落实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促进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地区加快发展;2010年2月1日起,又以超过12%的增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等。

(2)联系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苏北、苏中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分)

②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

(2分)

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