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1404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单元课时安排:

约2课时

  第15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教师画出角。

问: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

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

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问:

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

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

这些图画美吗?

美在哪儿?

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

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

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

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第16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

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

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

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

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

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

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

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

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

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

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

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授课人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写乘法算式。

3.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机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再说出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

改成乘法。

5+5+5   2+2+2   7+7+7+7   3+3+3+3

新授

练习

小结 教学例2

一个一个的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4个5是多少?

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

乘号后写几?

怎样列式3个5是多少?

 5×3=15读会各部分名称:

被乘数、乘数、积

1、说出例题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3=6  3×4=12  4×5=20

练习

1、做一做练习九第1题

2、做练习九第7-10题

3、游戏

(1)教师拍手,学生口答列式

(2)每次拍3下拍4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

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

(一)

教学内容:

   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

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

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

(单位:

千克)

【设计意图】:

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

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

(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统计

(二)

教学内容:

    统计

(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

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

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

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

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

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

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生:

开火车口算

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

看84页的主题图。

师: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 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 每条船上有几人?

(3) 2条船上有几人?

(4) 一共有多少人?

2、师:

(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生: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 用乘法简便。

(2) 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 反馈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

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4、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出示83页3题

生:

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

五九( )、、、、、、

指名填、抢答、、、、、、。

2、练习十九2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是多少,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3、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1)(          )

(2)(          )

导入新课

师:

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生:

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探究新知

1、根据2题小组摆一摆,讨论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用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1) 做一做9、题,订正时重点说说式子的含义。

(2) 同桌讨论8题的做法。

师:

引导学生观察10棵树几个空?

生: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看11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

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

导入课题

生: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师:

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

(1)学过几的乘法口诀?

各有几句?

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

你怎样知道的?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组为单位用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2、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师:

出示乘法口诀表

探索规律

师:

1、引导学生观察这张乘法口表。

(横看、竖看、斜看)

 生:

小组讨论整理,全班交流。

应用拓展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

 

(2)想一想:

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  )×( )=(  )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