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33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docx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

1、技术参数

1.1传输设备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1.1.1系统比特速率

1)本工程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按10Gb/s配置。

MSTP方案采用STM-64网络设备,信号的比特率为9.953Gbit/s;

OTN方案采用OTN-10G网络设备,信号的比特率为9.285Gbit/s。

2)对于MSTP传输网络,传输系统的比特率、帧结构、开销及同步复用映射结构应符合ITU-TG.707、ITU-TG.708、ITU-TG.709建议的要求。

对于OTN方案,投标人应详细说明网络的传输速率、帧结构、开销、信号复用映射方式及符合的有关标准。

3)投标人应充分考虑控制中心设备带宽以及接口需求,选用具有合适交叉能力和接口能力的设备。

1.1.2系统线路光接口要求

1)线路光接口参数

线路光接口的参数规范应不劣于ITU-T建议G.957的要求,控制中心传输节点东西各向的光口中继段距离按不小于40公里进行配置,其他站点传输节点东西各向光口的中继段距离按不小于30公里配置,最终投标人提供的接口应能根据业主以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1~40km,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调整不涉及价格变化。

2)中继段距离计算

在下列光缆传输特性条件下(见表2.3.2-1),投标人应说明传输网络设备能达到的最大中继段长度(按照最坏值算法情况下)。

光缆传输特性条件

序号

项目

单位

要求标准

1

光纤衰耗:

=1310nm

dB/km

≤0.36

2

光纤衰耗:

=1550nm

dB/km

≤0.22

3

光纤接头衰耗

dB/个

0.1

4

光纤活动连接器衰耗

dB/个

0.5

5

光设备质量劣化余量

dB

3

6

光缆维修余量

dB

4

3)激光器性能

投标人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发送机提供其激光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用寿命:

≥30万小时;

光发送器应具有激光器寿命预告警功能。

当光通道断开时,激光器应能自动关闭。

4)光连接器

光接口处的光连接器暂定为FC/PC型,其性能要求如下:

连接衰减(包括互换和重复):

≤0.5dB;反射系数:

≤-40dB;

连接器寿命:

插拔1000次仍能满足衰减要求。

1.1.3设备类型及交叉性能要求*

1)MSTP方案

对于MSTP方案,根据本工程的需要,传输系统设备主要配置为分插复用设备(ADM)和PCM低速接入设备。

ADM设备应能提供插入STM-N信号内任何支路信号的能力。

接入信号的接口包括符合G.703、IEEE802.3或STM-N接口。

应允许STM-N信号内的VC-12/3/4就地终结或者再复用后传输,也允许本地产生的VC-12/3/4信号分配给STM-N输出的任何空缺位置。

应允许两个STM-N信号之间的VC实现互连,应具有交叉连接功能,等效交叉容量要求如下:

控制中心STM-64ADM:

不小于2048×2048VC-4(320G)高阶交叉能力、16128×16128VC-12(40G)低阶交叉能力,高、低阶交叉应在同一机架内实现。

其他STM-64ADM:

不小于640×640VC-4(100G)高阶交叉能力、16128×16128VC-12(40G)低阶交叉能力,高、低阶交叉应在同一机架内实现。

控制中心配置的PCM设备应具有不低于16xE1的基于64K的无阻塞交叉连接能力。

其余节点配置的PCM设备应具有不低于2xE1的基于64K的无阻塞交叉连接能力。

2)OTN方案

对于OTN方案,传输系统设备应采用10Gb/s的传输节点机设备组网,可直接提供系统业务所需的全部接口类型。

传输节点机的交叉调度能力必须满足传输设备所有插槽、所有接口、所有方向全业务满负荷下无阻塞全交叉要求,投标人必须对所选用的投标产品的交叉调度方式及交叉调度能力做详细说明。

投标人应详细说明所采用的OTN节点设备的功能、配置及性能指标。

1.1.4误码性能

1)设备的误码性能:

单个设备在规定条件范围内工作时,自环连续测试24小时应无误码。

2)系统误码性能:

系统误码性能应能符合ITU-TG.826建议的要求。

1.1.5系统抖动性能

1)MSTP和OTN设备输出抖动应符合ITU-TG.823、ITU-TG.825、ITU-TG.783、ITU-TG.958建议的要求。

可参照表2.3.5-1的要求,高通滤波器按20dB/10倍频滚降,低频部分按60dB/10倍频滚降,测试时间为60秒。

括号内的数值为数字段的要求。

MSTP设备输出抖动限值表2.3.5-1

速率等级

网络接口限值

测量滤波器参数

B1UIPP

B2UIPP

f1(Hz)

f3(kHz)

f4(MHz)

STM-1(电)

1.5(0.75)

0.075(0.075)

500

65

1.3

STM-1(光)

1.5(0.75)

0.15(0.15)

500

65

1.3

STM-4(光)

1.5(0.75)

0.15(0.15)

1000

250

5

STM-16(光)

1.5(0.75)

0.15(0.15)

5000

1000

20

STM-64(光)

1.5(0.75)

0.15(0.15)

20000

4000

80

1.1.6系统漂移性能

MSTP和OTN输入口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表2.3.6-1的要求。

MSTP输入口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表2.3.6-1

速率

等级

抖动幅度

频率

A0

(18μs)

A1

(2μs)

A2

(0.25μs)

A3

A4

f0

(Hz)

f12

(Hz)

f11

(Hz)

f10

(Hz)

f9

(Hz)

f8

(Hz)

f7

(Hz)

f6

(kHz)

f5

(kHz)

f4

(MHz)

STM-1

(电)

2800

311

39

1.5

0.15

1.2E-5

1.78E-4

1.6E-3

1.56E-2

0.125

19.3

500

3.3

65

1.3

STM-1

(光)

2800

311

39

1.5

0.075

1.2E-5

1.78E-4

1.6E-3

1.56E-2

0.125

19.3

500

6.5

65

1.3

STM-4

(光)

11200

1244

156

1.5

0.15

1.2E-5

1.78E-4

1.6E-3

1.56E-2

0.125

9.65

1000

25

250

5

STM-16

(光)

44790

4477

622

1.5

0.15

1.2E-5

1.78E-4

1.6E-3

1.56E-2

0.125

12.1

5000

100

1000

20

STM-64

(光)

2490

1.5

0.15

1.2E-5

1.78E-4

1.6E-3

1.56E-2

0.125

12.1

20000

400

4000

80

1.1.7多业务传送功能要求

1)MSTP的多业务传送功能

(1)支持以太网透传功能

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指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传输,功能如图2.3.7-1。

图2.3.7-1以太网透传功能基本模型图

MSTP设备以太网透传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②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的透明传送。

③要求以太网数据帧封装采用LAPS、PPP或GFP协议。

MSTP节点采用PP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ETFRFC1661、RFC1662、RFC2615的要求;MSTP节点采用LAPS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TU-TX.86建议要求;MSTP节点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TU-TG.7041建议要求。

以太网单板提供GFP/LAPS/PPP三种封装协议,通过网管进行设置就可选择所需要的封装协议。

为了保证互联互通的顺利,原则上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帧。

④数据帧采用ML-PPP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2)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

MSTP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包交换,功能块如图2.3.7-2。

图以太网交换功能基本模型图

MSTP设备具备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②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的透明传送。

③要求以太网数据帧封装采用LAPS、PPP或GFP协议。

MSTP节点采用PP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ETFRFC1661、RFC1662、RFC2615的要求;MSTP节点采用LAPS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TU-TX.86建议要求;MSTP节点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TU-TG.7041建议要求。

以太网单板提供GFP/LAPS/PPP三种封装协议,通过网管进行设置就可选择所需要的封装协议。

为了保证互联互通的顺利,原则上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帧。

④数据帧采用ML-PPP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⑤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E802.1d协议的规定。

⑥要求识别IEEE802.1q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

⑦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MAC地址表。

⑧实现用于决定转发/过滤数据帧的信息功能。

⑨支持IEEE802.1d生成树协议(STP)、802.1w(RSTP)、802.1s(MSTP)。

⑩支持多链路聚合以实现灵活的高带宽和链路冗余。

⑪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⑫具有对10/100M/1000M数据业务的QoS支持能力。

⑬支持组播功能,支持IGMPSnooping、IGMPProxy、PIM协议。

⑭支持基于用户的端口接入速率限制。

对于超过接入速率限制的数据包,在交换拥塞时优先丢弃。

⑮支持业务分类(CoS),具体实现可基于端口、MAC地址、数据帧类型、VLAN标签等不同特征的流量分类。

(3)支持以太环网功能

MSTP的以太环网功能是指在SDH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来传送以太网业务,要求如下:

①以太网环路的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②以太网环路带宽具有统计复用功能。

③以太网环路中各节点端口带宽可动态分配。

④以太网环路应具有保护倒换功能。

⑤支持环网业务的透明传送,包括以太网MAC帧及VLAN标记等。

(4)支持多方向汇聚功能

MSTP支持以太网业务时,应具有支持以太网业务的多方向汇聚的功能。

(5)支持传统的TDM业务。

(6)投标人应详细说明MSTP网络对以太网业务透传、交换及汇聚功能的实现方式,同时应说明对以太网业务和TDM业务所实施的保护方式。

2)OTN的多业务传送功能

(1)以太网传输功能

①以太网环路的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②支持组播功能,支持IGMPsnooping、IGMPproxy、PIM协议。

③支持静态、RIP、OSPF单播路由。

④支持多链路聚合以实现灵活的高带宽和链路冗余。

⑤支持IEEE802.1d生成树协议(STP)、802.1w(RSTP)、802.1s(MSTP)。

⑥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E802.1d协议的规定。

⑦应能识别IEEE802.1q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

⑧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MAC地址表。

⑨支持端口镜像。

⑩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⑪具有对10/100M/1000M数据业务的QoS支持能力。

⑫支持点对点和环形以太网结构。

(2)支持传统的TDM业务。

(3)选用OTN设备的投标人,应详细阐述OTN网络对以太网业务隔离、透传、交换、环网及汇聚等功能的实现方式。

3)投标人须根据本工程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视频传输业务的需要,详细说明图像传输采用的技术、采用的质量保证手段、网络带宽及端到端传输时延≤250ms的实现方式,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4)由于数据与图象业务在业务总量中的比重较大,投标人所选用的产品必须支持单播、组播、广播业务,对于广播业务需要有相应的策略来控制业务流量及广播风暴。

投标人须详细描述数据和图象业务共享环带宽控制的实现方式和实际效果。

1.1.8业务接口要求

考虑到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易维护性,接入设备与传输设备要同一品牌产品。

1)2Mb/s接口

2Mb/s数字接口特性应满足ITU-TG.703建议的要求。

接口阻抗75Ω,非平衡。

帧结构应满足ITU-TG.704建议的要求。

投标人为本次工程配置的业务端口(包含预留端口),应全部可用,不得有授权限制,以方便运营部门对端口的灵活使用。

2)以太网接口

(1)传输设备应能直接提供业务所需的各类以太网业务接口。

不同业务所占用的以太网通道相互之间应完全物理隔离(带宽独立),不得采用共享系统侧接口的设备来拓展不同以太网用户侧接口(不得采用VLAN,优先级划分,QoS或MPLS伪线、隧道等软隔离的方式实现)。

对以太网业务应能支持完备的业务等级、流量控制、组播、带宽动态控制管理、带宽共享、端口汇聚等功能。

投标人为本次工程配置的以太网业务端口(包含预留端口)应全部可用,不得有授权限制,以方便运维部门对端口的灵活使用。

(2)快速(FE)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u。

物理接口可支持100Base-TX和100Base-FX。

采用4B/5B编码方式。

(3)千兆(GE)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z和IEEE802.3ab。

物理接口可支持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T。

(4)以太网(FE)接口的工作模式支持用户指配为10M或100M的自协商方式;FE/GE支持指配以太网端口的全双工流控方式/半双工流控方式工作,全双工流控方式符合IEEE802.3x的规定。

FE/GE接口带宽可调,最小可以VC-12为步长进行调整。

(5)以太网性能指标

投标人应列出以下的以太网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①吞吐量

设备转发二层以太网包时,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

②丢包率

在设备轻载条件下(整机吞吐量10%),64字节以太网丢包率为0。

设备重载条件下(整机吞吐量90%),64字节以太网丢包率小于0.01%。

③时延

投标人应说明设备实现的转发方式,分别提供64byte和1518byte帧的以太网时延,64byte帧时延需小于等于100us。

④转发速率

节点转发速率定义为用户端口速率和设备内部链路速率之间的较小者。

投标人应提供以太网口在64byte长度分组情况下的包转发率(pps)。

⑤拥塞控制能力

投标人应说明其设备是否具备拥塞控制功能。

⑥MAC地址学习能力

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能力,学习速度为线速,不低于1024个/秒。

⑦地址缓存能力

每端口MAC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4096个。

⑧VLAN划分功能

支持801QVLAN标签,支持双层VLAN标签,单节点不小于256个VLAN,VLAN范围为1~4095。

⑨组播

应具有组播功能,投标人应详细说明其投标产品对组播能力的支持情况。

⑩端口汇聚能力

投标人应说明其投标产品以及其配置的接口板的多方向汇聚能力情况,端口汇聚比等。

1.1.9同步时钟要求

1)本线传输系统网络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利用公园前骨干传输网的同步输出作为时钟源。

2)对于MSTP网络,分插复用设备的时钟的定时要求应不劣于ITU-T建议G.813的要求。

3)MSTP设备至少应配备两个2048kbit/s或2048kHz的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接口特性符合ITU-T建议G.703的要求。

同时具有从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的能力。

最小频率牵引范围和失步范围均为±4.6ppm。

4)当没有任何定时基准可用时,时钟进入保持模式,其稳定度在24小时内优于0.37ppm(20℃-30℃温度范围内)。

5)内部定时源:

再生器最大频偏为±20ppm。

ADM最大频偏为±4.6ppm(测试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6)MSTP设备应具备定时基准的自动恢复和手动恢复能力。

存在定时情况下,自动恢复应在10—20秒范围内切回。

7)MSTP设备应具备同步网定时时钟信号传送能力,设备至少应具备1个以上2048kbit/s的外同步时钟输出接口能力,接口特性符合ITU-T建议G.703的要求。

8)对于OTN方案,投标人应说明所供网络设备的相应参数。

1.1.10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系统的可用性

(1)系统可用性≥99.99%

(2)投标人应提供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及平均修复时间等有关数据。

2)系统的可靠性

(1)传输系统设备的主控、交叉、电源等重要单元应采用1+1保护,以防网络中断。

(2)投标人应对线路口的保护/恢复方式进行描述,并提出建议。

3)系统的可扩展性

传输系统设备应具有模块化结构,能通过改变单元数量、种类及调整软件对设备进行扩容、升级和重新配置。

1.1.11设备系统通道类型

在传输网的各节点设备上,应提供以下类型的通道:

1)点对点式

2)一点对多点式

3)总线式

1.1.12对配套设备的要求

1)光纤配线架(ODF)

(1)光纤配线架由机架、子架、连接器盘、尾纤存放盘及光缆终端盘等组成。

光纤配线架应能可靠地固定光缆、终端光纤,灵活地进行光纤调度和妥善地存放空闲尾纤,并具有安装光衰耗器的装置,应为光缆金属保护层与接地装置相连提供方便。

(2)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

纤芯、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7.5mm。

(3)连接器应包括两端带活动连接器的尾纤和适配器。

连接器的型号为FC/PC型,连接衰耗≤0.5dB(包括互换和重复),反射衰减≥40dB。

整套光纤连接器插拔500次后,不得有机械损伤,插针表面无明显划痕,附加损耗变动量不大于0.2dB,回波损耗变动量不大于5dB,仍能满足衰减要求。

尾纤的2m截止波长≤1240nm。

标称工作波长应为1310nm。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详细列出所用连接器(包括尾纤)的技术参数。

(4)机架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500V(直流电),耐电压不小于3000V(直流电)/min,不击穿、无飞弧。

(5)其它各项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YD/T778-2006《光纤配线架》的要求。

2)数字配线架(DDF)

(1)车站DDF可采用子架式结构,控制中心及车辆段的DDF采用架式结构,架体为封闭式。

子架式DDF可以镶入传输设备的机架内。

(2)连接单元采用75Ω/75Ω不平衡式连接器;同轴连接器接触电阻:

外导体不大于2.5mΩ,内导体不大于10mΩ;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Ω(直流500V±50V);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应能在交流1000V50Hz的电压l分钟的作用下而无击穿、无飞弧。

(3)回线间串音防卫度:

不小于70dB。

介入损耗:

不大于0.3dB。

回波损耗:

不小于18dB。

(4)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后抗拉伸能力应大于50N;同轴连接器直接插拔式在无锁定状态下为2.2~10N。

(5)同轴连接器插拔1000次后,仍能满足性能要求。

(6)DDF除了应具有配线、跳线和转接功能外,还应具有自环测试功能。

连接器上应设有测试点,单元上应有示铭标志。

(7)机架应有良好的工作地和保护地系统。

(8)其它各项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YD/T1437-2006《数字配线架》的要求。

3)数据配线单元

数据配线单元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经过UL认证,满足TIA标准要求;

(2)兼容T568A和T568B的要求;

(3)应带理线器;

(4)满足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中;

(5)防雷、抗电及接地等应不低于MDF配线单元的要求。

1.1.13业务槽位及板卡要求

1)投标人所供传输设备应避免单点故障。

传输系统设备的主控、交叉、电源、时钟等重要单元应采用1+1配置(包括扩展子架);对于2M业务板卡提供1:

N保护功能(MSTP方案)。

PCM接入设备的电源、交叉连接等重要单元也应采用1+1冗余热备保护。

系统所有关键板卡可带电热插拔。

系统所有关键板卡可带电热插拔。

投标人应详细说明所供设备的保护配置。

2)投标人应对线路口、业务口的保护/恢复方式进行描述,提出建议,并详细阐明其投标配置情况。

3)如有扩展子架,10/100Mb/s、2Mb/s接口必须从扩展子架上下业务。

4)控制中心传输设备在满足标书配置要求的前提下,主架至少应预留四个业务槽位;其他站点的传输设备在满足标书配置要求的前提下,主架至少应预留两个业务槽位。

5)设备机框要求

投标人在各站点提供的10G传输设备业务插槽应通用,支持不同业务板卡的混插使用。

投标人应详细说明所供设备的扩展、升级方式及所需费用,以及单套设备机框的单板配置能力、业务插槽能力及各槽位的带宽分配。

当单套设备机框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投标人应详细说明采用的其它保证措施。

6)投标人所供的光传输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能为后续工程和业务的增长预留条件。

设备应具有模块化结构,便于通过改变单元数量、种类及调整软件对设备进行扩容、升级和重新配置。

7)系统和设备的各种光、电接口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际电联ITU-T、国标GB、邮电标准YD、IEEE等有关标准。

由于某些建议仍在研究,所以投标人应在ITU-T、GB、YD、IEEE公布新的建议之后的一年内,免费改进或更换管理设备的软件版本。

1.1.15其他设备

1)网管终端

网管终端采用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安全可靠的产品,其基本配置不得低于以下指标:

(1)处理器:

1个四核处理器,主频不低于3.0GHz,外频不低于800MHz;

(2)内存:

4GDDR3,可扩展到8GB;

(3)硬盘:

1块,容量不低于1TB;

(4)显卡:

独立显卡,1GB以上显存,32位色彩;

(5)22″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不低于1680×1050,亮度不低于500cd/m2,对比度不低于500:

1,响应时间8ms以下;

(6)光盘驱动器:

DVD±RW光驱;

(7)网卡:

至少1个10/100/10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卡;

(8)外设:

高性能键盘、USB光电鼠标;

(9)声音设备:

声卡和音箱(内置);

(10)操作系统:

根据需求预装简体中文Windows最新版本,并报业主认可后采购;

(11)配置相关应用软件;

(12)系统供货时提供的产品应不低于当时市场(与报价相同价格)的主流配置,供货前上报业主认可后采购。

2)便携式维护终端

便携式维护终端采用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安全可靠的产品,其基本配置不得低于以下指标:

(1)处理器:

1个双核处理器,主频不低于2.4GHz,外频不低于800MHz;

(2)内存:

4GDDR3,可扩展到8GB;

(3)显示屏:

14英寸LED背光液晶显示屏;

(4)硬盘:

不低于500GB,5400转或者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