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八上语文书电子课本.docx
《总结八上语文书电子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八上语文书电子课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八上语文书电子课本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
20年月日
A4打印/可编辑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第12课
第节课题唐诗五首
一、【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芳草萋萋()萧关(xiāo)
燕然()采薇()侯骑()荆门()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
答案:
gāoxǐyǐdúqīqīxiāoyānwēijìjngzhuōmòdī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东皋薄暮望()
(2)山山唯落晖()
4.晴川历历汉阳树()(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征蓬出汉塞()(6)长河落日圆()
(7)云生结海楼()(8)应怜故乡水()
(9)几处早莺争暖树()(10)最爱湖东行不足()
答案:
(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落日。
(3)分明的样子。
(4)茂盛的样子。
(5)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6)指黄河。
(7)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8)喜爱(9)向阳的树(10)不够
3.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节选自,作者是(朝代)诗人。
野望的意思是。
(2)《黄鹤楼》节选自 ,作者 , 朝人。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 ,江西南昌的 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称“”。
杜甫评价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4)《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字,号。
与一起并称“大李杜”。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和此行的____。
(5)《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作者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晚年又叫__。
全诗以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句是颔联,___联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王绩诗注》唐王绩眺望原野
(2)《崔颢集》崔颢唐岳阳楼滕王阁(3)王维唐朝诗佛。
(4)《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青莲居士杜甫记叙地点目的
(5)《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4.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5.树树皆秋色,。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征蓬出汉塞,。
(5),长河落日圆。
答案:
(1)山山唯落晖
(2)白云千载空悠悠(3)晴川历历汉阳树(4)归雁入胡天(5)大漠孤烟直
6.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7.相顾无相识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归雁入胡天(4)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
(1)相顾/无相识
(2)日暮/乡关/何处是(3)归雁/入胡天(4)白云/千载/空悠悠
二、【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三、【自主学习】检查预习导学情况
任务1.生字词
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崔颢(hào)千载(zǎi)萋萋(qī)征蓬(péng)候骑(jì)燕(yān)然渡(dù)荆门(jīnɡ)仍怜(lián)贾亭西(jiǎ)啄春泥(zhuó)没马蹄(mò)白沙堤(dī)
任务2.几位作者的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任务3.背景介绍
《野望》: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之时。
《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使之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渡荆门送别》: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解决课本疑惑
探究一:
各诗的赏析
1.《野望》的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黄鹤楼》的诗句赏析
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11.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3.《使至塞上》的诗句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
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
而后一句说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
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4.《渡荆门送别》的诗句赏析
1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5.《钱塘湖春行》的诗句赏析
1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
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1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是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19.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探究二、各首诗的主旨
《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描述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乡愁绪。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诚挚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演练】落实掌握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 属国(shǔ) 征蓬(péng)落huī(晖)驱犊(dú)hòu(候)骑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 薄:
接近
(2)徙倚欲何依徙倚:
徘徊
(3)猎马带禽归禽:
泛指猎获的鸟兽
(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
平川、原野
(5)单车欲问边单车: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6)江入大荒流大荒:
辽远无际的原野 (7)仍怜故乡水怜:
喜爱
(8)谁家新燕啄春泥啄:
衔取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2)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黄鹤楼》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6)《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两句堪称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
(7)面对离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吟诵“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之情。
六、【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学以致用
中考链接:
1.(2016.湖北)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本诗中的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答案:
入
(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示例: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答案: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案: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二)(选做题)培优促尖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从孤山寺的背面到贾亭的西面,究竟这一路程有多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路途中潜藏着无限的景致。
单单是西湖二字,就足以把所有游人的脚步留下来了,更何况还有叠叠白云倚在湖面上,连堤岸都像是矮下去一部分似的,徒徒把水平面露了出来,生怕游人们看不到懒了一冬的西湖水。
光有波光潋滟又有什么意思呢?
若不是那几只嘻戏的小黄莺从头上掠过,争抢着早就被阳光暖透的树梢,谁还能记得这里已经是春天了呢?
甚至连刚刚迁xǐ回来的燕子都开始啄泥筑巢了,游人又怎么能够错过大好的春光而不开始一年的劳作?
只是春光太好,谁能舍得就此走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潜藏(qián) 潋滟(liàn) 迁xǐ(徙)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嘻戏”,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嬉戏 ”。
(3)“景致”中,“致”的意思是 样子,情趣 。
(4)将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得改变原意)
游人不能够错过大好的春光而不开始一年的劳作。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答案:
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
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
“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七、【学后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的五首唐诗,情景相生,情理交融。
它们好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五彩画廊,或沉郁豪放,或激昂慷慨,或豁达乐观,或深沉感慨。
看着,读着,品着,我们似乎走进了时光隧道,走进了那纷扰的历史中,与诗人们一起忧伤一起嗟叹。
让我们虔诚的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
“腹有诗华气自华”,我们的诗情将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八、【教后反思】
1.紧扣文本特点。
对五首诗的教学都紧扣住朗读这一环节,以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讲究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男女同学分别读、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