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00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精选开发高标准农田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

 

开发高标准农田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1

二、社会经济情况2

三、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2

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3

五、2009—2010年经营情况3

六、自然灾害3

七、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一、建设的依据6

二、建设的必要性6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三章项目规划设计11

一、项目建设规模11

二、项目建设地点11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11

四、水利措施建设标准12

五、农业措施建设标准13

六、科技措施标准14

第四章建设内容15

一、水利措施15

二、农业措施16

三、科技推广16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18

一、投资概算18

二、资金筹措20

第六章预期效益21

一、经济效益21

二、社会效益21

三、生态效益22

第七章保障措施23

一、组织机构23

二、保障措施23

附表:

附表1:

项目规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表

附表2: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预期效益表

附图:

附图1:

项目区位置图

附图2:

项目区工程现状图

附图3:

项目区总体平面布置图

附件:

农场2009—2010年决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第一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军川农场属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分局,行政区划位于鹤岗市萝北县境内,地理坐标:

东经131°02′~131°30′,北纬47°19′~47°36′,南北长28km,东西宽27km。

军川农场是黑龙江省垦区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场,农业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经营管理科技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达80%以上,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春秋早晚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多年降水量506.8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5-80%,多年平均蒸发量1180mm,无霜期平均13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25.7小时,多年平均风速为3级,大风天多发生在春季,土壤冻结深度为2-2.5m,冰厚0.8-1.2m,冻结期长达7个月。

示范区所在地区属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西北部第四纪冲积平原区,为阶地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微地形复杂。

地面平均坡降在1:

500~1:

5000,示范区地面高程在65~72m之间。

示范区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厚度30~80m,其下为第三系砂砾沉积岩。

由地表向下沉积物各层次为:

1~3m为亚粘土层,其下为深厚的细、中、粗砂砾沉积层夹亚粘土透镜体。

该区地下水属砂砾石孔隙水,水位埋深仅3~7m,由于存在深厚的砂砾石沉积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日涌水量可达2000~5000m3,水位多年平均变动幅度为2~4m;水质为重碳酸钙型,满足农业生产灌溉及居民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区域地下水开采条件良好。

示范区内耕地土壤有草甸土、棕壤土、沼泽土、水稻土等类型,地表黑土层厚15~35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7%之间,每百克土中含速氮12.2mg、速磷2.33mg、速钾22mg,含全氮0.36mg,全磷0.12mg,全钾2.10mg,养分全面且含量较高,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原素全面,土地增产潜力较大。

二、社会经济情况

军川农场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是宝泉岭分局下属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以种植水稻、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现已形成农林牧渔各业并举,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的格局。

农场拥有土地面积89.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0万亩。

2010年种植粮食作物60万亩,种植玉米30万亩,水稻25.3万亩,大豆4.7万亩,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称号”,承担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覆盖面积达100%。

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为98%。

周边生态环境好,粮食生产持续协调发展能力强,农业科研、推广网络已经形成,机械化程度高,适于大面积粮食作物种植。

三、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

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土地承包到户、农机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和生产费、生活费自理),农业生产组织按农场--管理区--作业站组织结构组织农业生产。

农场设有农业、畜牧、农机、水利、科技、粮贸、种子等生产服务职能部门,同时具有交通、通信、供电、教育、民政、城建、环保等行政职能部门,形成了“农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同时又具一定社会职能的大型国有农场。

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农场现有生产技术部,提供农业、农机技术培训及各种服务,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措施。

另有种子公司提供和引进优良品种,并有气象站提供气象服务。

气象站有雷达设备装置,农场有专业的防雹队伍并配有专车,能提前预报气象情况并采取有效防雹措施。

五、2009—2010年经营情况

2009年经营收入7787万元,经营成本1095万元,管理费用2867万元,销售费用92万元,资产减值损失-137万元,财务费用9万元,经营利润3861万元,营业外收入5556万元、营业外支出7102万元,利润总额2315万元。

2010年经营收入9301万元,经营成本866万元,管理费用4509万元,销售费用1169万元,资产减值损失-3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经营利润3700万元,营业外收入5117万元、营业外支出6459万元,利润总额2358万元。

六、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自然灾害为洪、涝、旱、低温、早霜等自然灾害,但主要灾害为涝灾,其次是旱灾。

该区地处黑、松两江交汇处,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灾害的侵袭,其次是旱灾,一般是春旱秋涝,是制约小区内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

尤其是近几年,春天旱情特别严重,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极大影响。

七、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

但是,受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

农业基础设施是进行农业再生产的根本物质条件,决定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强弱。

项目区多年以来,旱、涝、低温、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都不同程度的时有发生,其中涝灾和旱灾较为严重。

由于农场投资缺口较大,多年来对项目区也进行了一些投入,但所进行的只是对原有设施的修补,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现有的5.62万亩耕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排水渠系淤积严重、渠道存在跑、冒、漏的问题,田间建筑物不配套,易涝易旱没有根本解除;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区现有沟渠均已配套,但受财力物力条件所限,渠道均为土渠,部分渠道存在跑水、漏水现象,部分沟道淤积严重,影响排水,并且缺乏涵洞等配套建筑物,排水不畅。

经过现场实地踏查,需在重点位置新建涵洞,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减少沟渠阻塞,更好的发挥农田水利的排水效果。

2、机耕路全都是土路,是建场时随着排水沟道的建设而修建的,现路况较差,基本与农田持平,水稻育秧、收获季节正是雨雪交加的天气,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及收获。

3、项目区地处寒温带,全年稳定≥10℃有效积温2400℃上下,每年三月水稻育秧关键时期正值低温并常有冻害。

采取工程措施,抢积温、抢时间,保障水稻育秧和插秧质量,是育苗的特殊技术要求。

为此,迫切需要建设育秧基地。

4、晒场规模小,不规则,高低起伏不平,易积水,晒场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农机具停放场积不足,需要建设

5、该区因资金等诸多因素,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因此对小区人员进行人员培训,以提升他们的运用科技能力,促进单产提高,效益提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编报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11]188号)。

3、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4、《关于下发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总农发字[2011]97号)。

二、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需要

部分渠道沿线地面以下为30厘米左右的有机质层,其下便为级配不良的粗砂,深度为3~5米不等。

渠道渗漏严重,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开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的精神,本次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及垦区多年的节水经验,对渠道进行衬砌,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

(二)项目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是由耕地数量及基础地力、品种、增产潜力、科技支撑、装备水平、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因素来决定的,同时也受粮食流通、营销和加工转化等市场因素影响。

目前项目区粮食生产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差;二是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集成技术缺乏,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农业技术与农民对接的通道有待建立起来等。

项目建设通过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保证了粮食丰产丰收。

通过田间沟渠,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

通过推广高寒地区水稻栽培技术,使先进的农艺措施在项目区得到推广和利用。

项目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项目建设是增加职工收入的有效途径

军川农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只要适当投入,粮食生产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收。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机肥施用等配套保障措施,可以使项目区粮田节本降耗增加效益。

同时由于粮食产量的增长,还能带动运输、良种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快农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有机肥施用、测土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保水抗旱,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生理状态,有助于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生态环境好

项目区地处三江平原东部,界江黑龙江位于境内部分为国内至今没有受到污染的江河,区域内土壤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

加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至今仍保持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这里远离城市,天蓝、地净、田洁、水清,地广人稀,区域内土壤无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清洁度,大气的质量及草原森林的天然程度等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项目区位于黑松两江交汇处,该地区水稻生产属于北方寒地粳稻区。

该地区土壤深厚肥沃,生长期内日照长,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辐射总量大,光合物质较多,又因昼夜温差大,呼吸消耗较少,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优质米的形成,而病虫害较南方少而轻,稻米具有良好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食味好,米饭浓郁适口性好。

(二)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34万亩,其中耕地5.62万亩。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为1.5~3%,土壤耕地连片,便于现代化大马力机械作业。

(三)耕地外部水利条件具备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了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耕地外部水利设施基本完成,适应大面积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标准粮田建设。

项目区排水有出路,能够解决项目区排涝问题。

(四)物质基础雄厚

农场是垦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大型国有农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