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28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GB含参考答案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D?

P4)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种观点属于(B)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4.“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6.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18.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B)。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9.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0.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21.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2.“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3.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C)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4.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D)

A.互补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6.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二、判断题

27.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

错误

28.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

德育与教学不同,不仅可以依靠教师来做,而且可以依靠家长和社会人士来做,还可以通过学生集体及其他学生来进行。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书P323)

29.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P306-318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0.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321-322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3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而且,当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时,能促进人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人的发展。

3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

正确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5.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

(答案来自2012上真题)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3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

由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决定:

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

37.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

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P293)

38.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P114,110

错误

39.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40.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41.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4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P53

正确?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43.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

错误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

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

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

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表现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44.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错误

从狭义的角度看,在专门的机构里由专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45.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正确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

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46.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错误这题不会,乱写

47.学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错活动课程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科课程特点复习纸上有

48.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

49.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50.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正确

51.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

52.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错误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与“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不同。

因为填鸭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

53.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正确

班级上课制: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局限在于: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54.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

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5.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81

正确

(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5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

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P302)

57.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错误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8.德育即道德教育

错误P280

解析:

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59.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正确P298

60.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错误P296

解析: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61.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利来进行。

错误P302

解析:

因为德育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程序来进行,恰恰相反,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错误P323

解析:

(据反例)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到说服法。

说法方法常表现为师生对话,在关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认识上相互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行为上共同选择,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共同说教。

63.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P286)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

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64.课程即教学内容

错有广义狭义之分

65.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

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P200

错误

直接经验:

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

是他人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三、简答题

66.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P25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4.评价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67.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68.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69.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54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

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③制约着受教育权

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70.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P33

人的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71.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72.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73.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7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二主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辨证统一的。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简捷律

贯彻要求: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两个极端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辨证统一——发展律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促进知识的掌握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育人律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

社会的要求;教学内容渗透着思想因素;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中有思想因素;教师的榜样作用

75.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防止负担过重;

③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限定完成时间,必要时要有适当的指导;

76.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不知道

77.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P238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78.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79.简述美育的功能。

80.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81.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书上有很简单

8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

②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83.讲究语言艺术

84.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85.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分为:

讲述.讲解.讲演三种):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

86.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

87.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220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从问题入手,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民主的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

88.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P1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

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地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体现为: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心理性

89.综合性2.实践性3。

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90.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

显性课程:

在学校情境中,加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

91.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3.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就需要深入考察社会生活领域。

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92.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

93.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学生.学科以及社会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94.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95.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四、单选题

96.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B)。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97.提出“平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

A.马卡连柯

B.凯洛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杨贤江

98.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____B__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99.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____B___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0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6.7岁的儿童在道德发展阶段上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01.在德育活动中,“评优”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A)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102.座右铭.立志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D)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103.辩论.演讲.参观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B)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10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0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0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07.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换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08.马卡连柯主张“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提示我们应贯彻哪条德育原则?

(C)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09.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对这四方面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B)。

A.德育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四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B.德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

C.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