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117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docx

《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docx

地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

一、天体系统4个层次

地月系

地球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

太阳

其他行星

月球

 

二、地球公转轨道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三、地球自转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维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线速度最快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为15°/h

 

四、大气圈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原因

对流层

低纬17-18km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m降低0、6℃

2、对流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km

1、起初气温变化小,30km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3、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

对流层顶到2000-3000km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

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性质、地点

成因:

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性质:

暖流和寒流

地点:

沿低纬度大洋西侧,赤道海流转向极低方向,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暖流。

例如,墨西哥湾流和日本海流,这些洋流给沿岸增温增湿。

南极地区的洋流体系相对简单,它以南极环流为主,围绕南极洲大陆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经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故名。

以中纬地区较明显。

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西北区地域辽阔,植被,土壤水平方向的变化是最显著的,其中属于热量相似背景下的干湿度分异。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阴坡和阳坡:

面向太阳的山坡,我们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南坡为阳坡,北方为阴坡。

南半球相反。

阳坡就是太阳照射的一面,通常动植物种类比阴坡要多,雪线也高于阴坡。

人口增长模式

 

模式

特点

分布

原因

问题

对策

高高低(工业化前)

出生率、死亡率为35%左右

 

原始群落

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生产力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基本生存、生活得不到保障

 

发展生产力

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工业化前期)

首先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仍很高

一些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供应紧张

计划生育,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

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工业化后期)

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

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土尔其、阿根廷、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

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孩子,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低”模式

 

工业化后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负增长,死亡率略有上升)

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

社会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

鼓励生育,鼓励移民,

影响人口容量和利因素和关系

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

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关系:

取决于地域自然资源的拥有量;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利用资源的水平;资源的消费利用速度要低于自然资源的再生和生态恢复能力。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口容量才是合理的。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

一、自然条件  

1、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为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水分:

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2、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

3、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二。

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

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

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蓄业等,由于其产品保鲜期较短,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  

3、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4、农业生产技术:

优良品种的培育,机械化耕作,化肥的广泛使用及科学的灌溉技术,可使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提高播种效率。

农业保鲜技术的发展(冷藏/保鲜船/车)  

5、工业基础:

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

  

6、地价:

地价水平也决定着该地区的使用与价值,如果地租过高,就不会有人考虑在此种地,发展大规模的农业。

  

三。

技术条件  

1、良种:

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化肥:

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3、机械:

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播种和收割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

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

如:

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法。

  

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差异。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2、社会经济因素。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

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公路运输

优点:

运输速度快。

可靠性高,对产品损伤较少。

机动性高,可以选择不同的行车路线,灵活制定营运时间表,所以服务便利,能提供门到门服务,市场覆盖率高。

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因为运输企业不需要拥有公路,所以其固定成本很低,且公路运输投资的周转速度快。

⑤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缺点:

①变动成本相对较高。

公路的建设和维修费经常是以税和收费班的形式向水运人征收的。

②运输能力较小,受容积限制,使它不能像铁路运输一样运大量不同品种和大件的货物。

③能耗高,环境污染比其他运输方式严重得多,劳动生产率低

④土地占用较多。

铁路运输

铁路能提供长距离范围内的大宗商品的低成本,低能源运输,且较多地运输至少一整车皮的批量货物,其运输的经济里程一般在200公里以上。

优点:

①运行速度快,时速可达80~120公里。

  ②运输能力较大,可满足大量货物一次性高效率运输。

  ③运输连续性强,由于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所以可提供全天候的运行。

  ④轨道运输的安全性能高,运行较平稳。

  ⑤通用性能好,可以运送各类不同的货物。

  ⑥运输成本(特别是可交成本)较低。

  ⑦能耗低

缺点:

①设备和站台等限制使得铁路运输的固定成本高,建设周期较长,占地也多。

  ②由于设计能力是一定的,当市场运量在某一阶段急增时难以及时得到运输机会。

  ③铁路运输的固定成本很高,但变动成本相对较低,使得近距离的运费较高。

  ④长距离运输情况下,由于需要进行货车配车,其中途停留时间较长。

  ⑤铁路运输由于装卸次数较多,货物错损或失事故通常也比其他运输方式多。

航空运输:

优点:

(1)速度快,具有先进性能的民航飞机

(2)径路短(3)基建成本低(4)客运能力大

缺点:

第一,运输成本高,运价昂贵。

第二,受天气状况限制大。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达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援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将同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搞基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

高级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定位: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低山为主,1000m以下

气候:

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水文:

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以雨水补给为主

植被:

森林和森林草原,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

土壤: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土地肥沃

岁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定位:

内蒙古高原以西,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

地形:

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盆地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呈现干旱半干旱特点

水文:

多数内流区,湖泊多咸水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

大部分为荒漠,从东到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土壤:

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发育的土壤,土壤贫瘠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青藏高寒区

定位:

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山间高地组成

地形:

海拔高、高山耸山,以高原高山为主

气候:

“高寒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

水温: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比较丰富,大江大河发源地,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具的区域,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

土壤:

寒冻风化作用强烈,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植被:

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较好的地区分布在高山草甸和灌丛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产业移入地、移出地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自然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1)乡村地区工业化地区 

(2)导致环境污染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 

(1)失业人口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加快工业化进程 

(2)缓解就业压力

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点

 

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000mm) 

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夏季闷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750~1000mm)

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明显减少(1500~2000mm) 

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125mm) 

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1000~1500mm)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 

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700~1000mm)

大陆性气候

大陆气团控制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夏暖短冬寒长,降水集中夏季

苔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多云雾 

冰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气候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