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067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学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艺学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艺学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艺学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艺学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艺学全.docx

《文艺学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学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艺学全.docx

文艺学全

1、文艺学的含义: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艺学的分支:

它有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活动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活动本质论。

4、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的内容。

5、M.H.艾布拉姆斯的理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图)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

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7、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掌握)P25

(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1)人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活活动的基础

(2)人的感觉与对象的关系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1)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2)人的生活活动是两个“尺度”的统一

(3)生产的全面性

8、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到底有哪些特征?

(记)

(一)生动性

以传神的笔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

(二)自炫性

不侧重信息、思想的传达,而重在自己个性化的想象创造,好像是语言本身的自我炫耀

(三)陌生化

陌生化作为学术观点被正式提出来是俄国的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所谓自动化的语言就是那些过分熟悉而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失去功效的术语的表达。

什克洛夫斯基所谓的“陌生化”语言,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识别的方法,而是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事物而不得不进行描写的方法。

(四)含蓄化

所谓的含蓄是指诗文、言语思想、感情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10、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11、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类。

1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1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的表现P57(记,大题)

第一,无功利与功利

从目的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的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第二,形象与理性

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第三,情感与认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性,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14、文学话语的含义:

话语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语言,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15、话语要素:

(P66—67)(掌握)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要素:

(1)说话人,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

(2)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另一主体;(3)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有时也称话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4)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5)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16、含蓄:

(记)

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局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17、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产生者(记)

(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每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18、即兴:

(掌握)

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来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19、艺术概括:

(掌握)P158

所谓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个人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20、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影响?

(掌握)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连接。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或主导动机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独树一帜,那么他势必极力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手法和技巧;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主要不是构建新的创作风格,而仅仅是颠倒传统的创作模式,那么他就会采用随意书写的方式。

前者如中国六朝时“永明体”诗歌的开创者,后者如西方有些人提倡“自动写作”与“内心独白”的后现代派小说家。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

一部作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如有的以商业利益为主导创作动机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往往会有媚俗的特点;而以移风易俗,世道人心为己任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则常常以伦理观念的冲突作为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

如,如果形式上的独创性成为一位作家创作的主导动机,则他的作品必然给人以新奇之感。

以欧阳修来说,当他填词度曲时,其创作动机完全是游戏消遣,所以其词作的风格就华靡艳丽;当他作政论文之时,其动机完全在国计民生,故而其文风就痛快淋漓。

21、文学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观点(掌握)(简答或是论述)

(1)、模仿说:

观点:

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的效果。

代表人物:

德谟克利特

评析:

模仿说强调了文艺对现实与外界的需要和依赖,但他人的模仿动因看作是人的“天性”显得不具体,同时模仿说本身对艺术发生过程中人的自由创造本质注意的不够。

(2)、巫术说:

观点:

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中。

代表人物:

弗雷泽

评析:

巫术说强调了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巫术活动相互渗透的关系,但巫术是否先于文艺生产,现在还无法确定。

(3)游戏说:

观点:

认为文学艺术生产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游戏是人的自有本质的体现形式。

代表人物:

席勒和斯宾塞

评析:

游戏说强调了文艺学起源上的娱乐和审美功能的作用,强调了原始人精神需求上的原因,但这种说法忽视了原始文艺发生的实用目的这样一个事实。

(4)劳动说:

观点:

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认为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是从实用目的出发的,原始艺术是适应着生存需要或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代表人物:

普列汉诺夫

评析:

劳动说从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活动入手来解释文艺的起源,体现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

22、文学抒情与日常情感的宣泄:

(掌握)

(1)文学范畴中的抒情所抒发的情感是艺术情感,情感的宣泄则是一般的日常情感,艺术情感与之相比具有超越性和人类性的特征,所谓超越性即艺术情感是超越既定的实践功利关系的审美情感,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2)文学范畴中的情感是一种有待于形式化的情感,日常情感的抒发只表现为个人的表现为个体的表情和动作,而艺术情感则需要情感主体使用语言和文字符号加以表现。

日常情感是自在的,而艺术情感则是有待的。

(3)日常情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经历基础上,受外界刺激而生成的直接心理感受,而艺术情感则是在日常感情基础上经过艺术家深沉的情感积淀,对日常情感的“反刍”而生成的。

23、文学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掌握)或问(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1)口头传播阶段:

文学的传播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最早的文学传播活动,是口耳相传,也即口头传播。

最初的文学活动,作者就是传播者,自己创作出作品,自己又讲给别人听,这种传播的范围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后来就有了专门从事这种口头传播的人——职业说唱者。

(2)书写传播阶段:

伴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字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口头传播变为书写传播。

在文字发明初始由书写的物质材料极其有限,严重制约着文学的传播与发展。

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拓展了文学传播的范围,大大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学交流和文学活动受众群体的增加,对文学地位的提升和文学的影响的扩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3)电子媒介传播阶段:

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使文学大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消费者。

电视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潜在地扩大了文学的受众群体。

广播、电影、电视的发明巨大地改变了文学传播的面貌,并产生了新的文学样式——视听文学

(4)需要指出的是:

新的传播媒介、方式的出现,并不排斥旧的传播方式,有些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原有传播方式发展。

当代影视的热播对于纸质文学作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

评书,鼓书,广播剧等艺术样式可以看作口头传播在当代的遗留,它们同样拥有着相当的接受者。

24、接受美学:

(掌握)

对接受美学的形成产生较早影响的是英伽登,他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强调了读者对形成作品内涵时的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学者正式提出了接受美学,注重研究读者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和意义。

25、误读:

(掌握)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将文本中的文字符号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再创造形成接受者心目中形象和情感,由于接收者的再创造活动夹杂了个人的生活经历等主观性因素,所以接受者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都不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形象。

情感绝对的还原,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对文学作品的“误读”,误读又分正误和反误。

26、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掌握)P153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1)主观的真实

艺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2)诗艺性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7、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掌握)P185※

(一)古代:

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在古代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初步形成。

这是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完全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

就一部作品而言,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就艺术地位而言,没有哪一种类型在某阶段雄居霸主地位,代表着某种文学潮流的主要倾向。

尽管如此,在古代文学活动中,各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结构已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二)近代:

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使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发展,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1)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崇尚人的欲望,要求感情的解放。

(2)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初,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

(3)象征主义文学

在19世纪,象征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只是描写客观世界,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

(三)现代:

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人类文学活动发展到20世纪,文学作品的类型形成了新的结构形态,产生了多向的演变。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使现实型文学得以深化。

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型的文学,使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综合发展。

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基础上,又兴起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理想型与象征型文学发生了衍化。

28、即兴产生的条件?

P149

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其次,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

第三,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

29、意象的四种涵义(掌握)

(1)心理意象:

即表象,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

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是人内心的一种创造,在文学创造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3)泛化意象:

即文学文本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的统称,文学文本中的形象,包括典型、意境都是意象,这是一种泛化的意象,把文学文本中的形象叫意象是为了和形象生活形象相区别。

(4)观念意象:

也可称为象征意象,也就是我们在此所讲的意象,是指通过形象表达一种哲理、一种观念,具有象征的特点,是表意性文学文本理想的高级形态。

30、中国古代文论中意境的三重涵义(掌握)

第一层涵义表现为言与意,形与神,实与虚等一系列的矛盾对立运动,这是中国艺术的一条根本精神,它的写实的部分在文本中呈现为“景”、“境”、“象”,这些在文本中是一种特定的现象,具有直接性、确定性。

同时它又蕴蓄了一种势能,引导读者自己去抵达实境之外蕴含的艺术虚境。

第二层指向接受者的审美感觉,它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东方感悟方式和对读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以含蓄、寓意、双关、寄托、讽喻、比兴、暗示等手法构成的一整套意义生成和表达体系。

与之相应形成了体味、感悟兴会等艺术感知方式。

这种感觉对艺术的空白与未定性的感知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第三层意义建立在文本与读者建构活动的基础之上,他反映了艺术的审美本质,即浑融境界,也就是指文学文本通过读者的阅读实践获得的整体的韵外之致,文外之旨是审美意象所系,审美情感所在的最高审美境界。

31、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

原因,心里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

定心里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2、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哪几种?

(掌握)

一,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

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象征(侠义)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

所以,象征式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并不直说愁苦,却借几组景语表现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情怀。

二,倒装与歧义

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常常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

歧义是指当一句诗中并存两种或更多的语法结构时,这个诗句就有可能被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海子的“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三,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借代与用典

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

或者是用一物指代另一物,如写女性,用“红楼”“闺阁”“玉阶”“芳尘”等于女性有关的东西来指代。

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

33、文学风格与文化(掌握)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

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深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如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家的风格必然会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民族文化一般由民族的语言,s神话,宗教,习俗,性格,思维,艺术,历史等融合而成。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

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与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以《诗经》和《楚辞》为例,他们固然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但在地域风格方面的差异很明显,诗经是北方文学的代表,楚辞是南方文学的代表。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所谓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

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文学流派

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如

唐代诗歌繁荣与流派纷争大有关系。

34、“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诗歌的评价(掌握)

这是中国古代对诗歌语言的一种评价。

诗歌和小说相比是要运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精美、最富有艺术表现力。

35、“诗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掌握)

这是闻一多对诗歌的一种定义,他认为诗歌要有形式美,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要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而且这种形式是强制性的。

其他:

1、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两层含义,优点与不足)

(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3)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层含义是指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

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缺点:

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缺乏绘画、电影等的感官直接性和感官冲击力,而且阅读文学作品要以识字和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前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可接受度,缩小了接受者的圈子。

优点:

首先,它可以表达其他艺术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感官直接性不强的形象,如人的感受、情绪、思想与内心活动等。

其次,形象的间接性有利于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与到形象的再创造中来。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是以符号为手段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3、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定义: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特征:

(1)再现性,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2)逼真性,以写实的手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二).理想型文学

定义: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特征:

(1)表现性,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2)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地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三)象征型文学

定义: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特征:

(1)暗示性,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2)朦胧性,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4、话语蕴藉的两层含义

可以说,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有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一,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5、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多方面的文化活动

第一,原始人的劳动实践师文艺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许多原始艺术是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原始人的精神欲求及其活动室文艺产生的直接原因。

6、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P51

(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征。

(3)文学传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7、语言的陷阱

(一)语言与现实和你的思想感情脱节

(二)语言文字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反过来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

8、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及特点P201—202

(一)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还有以下三个特点: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有如下特点: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

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9、文学叙事:

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10、故事:

是指叙事文学作品对所讲的素材进行加工变形的结果,也即在文本中呈现出来的事件的形态。

故事将素材按照包含着因果逻辑关系在内的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是偶然的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因果逻辑关系加以重组和人理解,有些人称为“情节”

11、故事时间:

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12、文本时间:

(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13、文学风格要点,定义:

定义: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定义要点: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本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14、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关系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他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广义的生产包括狭义的生产及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环节。

文学生产主要是侠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向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和生产。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第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及文学产生。

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在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普及的今天,文学消费不仅指文学阅读,也包括是视听阅读和视屏阅读。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学消费

者的文化层次艺术修养等往往是靠文学产品自身创造出来的。

15、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不同,突出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

改进普通话:

诗家语和陌生化。

16、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17、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

(1)景中藏情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情中见景式,如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