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96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

   ①伴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

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

奇妙的是,阿胡那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

这种含水、氨、冰、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

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形态各异的固体。

   ②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

原来,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

可阿胡那火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垂直的条状结构。

   ③冰火山是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的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

   ④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

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⑤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分相似。

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

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

而如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⑥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⑦无独有偶,在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面?

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

那次爆发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米。

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

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喷发冰块现象,古代也有过类似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

(选自2018年第9期《奇闻怪事》)

(1)文章采用何种说明顺序?

请简要说明。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3)文章第③段中的划线词语“通常”能否去掉?

为什么?

(4)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1)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理。

(2)做比较。

将冰火山与地球上的活火山做比较,通过二者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理的异同点的比较,说明冰火山的特点。

(3)不能去掉。

“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冰火山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是一般情况,还会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

如果去掉,就没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了,与事实不符。

“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及对其喷发原理的介绍。

【解析】【分析】

(1)文章作者依次介绍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理。

可见使用的是逻辑顺序。

(2)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如第③段将“冰火山与地球火山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

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两者的比较,突出说明冰火山的特点。

(3)本句中的“通常”意思是“一般”情况下,起限制作用,但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果删去,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此文开头以阿胡那火山喷发的例子,引出本文要说明对象,引出对其喷发原理的解释说明,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⑴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依次介绍冰火山与活火山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理。

⑵做比较。

将冰火山与地球上的活火山做比较,通过二者的成分构成、地表形态、喷发原理的异同点的比较,说明冰火山的特点。

⑶不能去掉。

“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冰火山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是一般情况,还会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

如果去掉,就没有特殊或例外的情况了,与事实不符。

“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⑷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及对其喷发原理的介绍。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⑶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说明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本文首段是一则新闻,通过这则新闻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

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

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

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

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

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

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

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

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

为什么?

②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

【答案】

(1)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作比较、列数字。

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解析】【分析】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5G网络技”,开头叙述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这样一方面因此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另一方面也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首先要理解“几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根据再通过表达效果答题。

“几乎”就是“差不多”“接近于”的意思,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 ,就是说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但并不是没有延迟,如果去掉,就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②首先要理解“涌现”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结合句意分析,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因此这个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地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句话把通过数据对5G和4G网络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 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③④⑤⑥段,从中筛选出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即可。

第③段说明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第④段说明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第⑤段说明5G信号无处不在的特点;第⑥段说明5G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故答案为:

⑴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⑵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⑶作比较、列数字。

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⑷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

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

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

引出下文。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