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887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部优全国获奖优质课精品教案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咏史诗托古讽今的含义,以及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借讽汉皇来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歌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诗人托古讽今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 

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任务驱动法;(3)点拨法。

 

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讨论法;(3)延伸阅读法。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说起李商隐,我们信手拈来就能背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无题》当中的“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又如《乐游原》当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如《锦瑟》当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真挚,而咏史诗大多抒写时代离乱之感、怀才不遇之悲,以及命薄运厄之慨。

那么,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贾生》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知人论世 

1. 李商隐 

【PPT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生逢末世,却在晚唐的诗坛上大放异彩。

他胸怀远大抱负,对皇帝昏聩、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深为不满,志欲革除积弊,却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沉沦下僚,困顿不得志,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郁郁而终。

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写下了两首《哭李商隐》,当中有一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说的就是李商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一生。

 

【视频】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去了解一下李商隐屡受排挤的仕宦生涯。

 

2. 贾谊

【视频】我们再通过另一段视频去认识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PPT 3】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过秦论》是其散文代表作,辞赋以《吊屈原赋》最为著名。

 

三.整体感知 

1. 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师: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诵读时要注意节奏和停顿。

例如:

“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依照音节可划分为“宣室/求贤/访逐臣”;按语意可划分为“宣室求贤/访逐臣”。

我们按节奏齐读一遍,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师可范读) 

2. 自主品读,理解诗歌内容。

 

师: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及赏析自主品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注】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

谊的政治才能,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谈到三更半夜徒然向前移

席,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神的事!

 

3. 再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

 

师: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抓住关键字词,分析诗歌中的汉文帝形象。

 

【解析】首句“求”“访”(咨询、征求意见),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

若谷,次句更表达了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情。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后两句笔锋一转,“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虚”是徒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批评之情,揭露了上文当中“圣主求贤爱才”的真相,其实是“昏君求仙访道”,辛辣地讽刺了汉皇的昏庸。

 4. 领悟诗歌主题。

 

师: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李商隐写这首咏史诗,只是为了吊贾谊,讽汉皇而已吗?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今的咏史诗,讽汉皇实则刺唐帝,诗人借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鬼神的情节,讽君主昏聩,悲自身不遇。

 

【板书】

5. 【音乐】配乐诵读。

 

四.研讨探究 

1. 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先扬后抑。

先褒扬汉文帝看似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爱才,从而更加突出他只顾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昏庸。

 

2. 【PPT 4】抑扬结合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诗文要讲究曲折之美。

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作品,一般不会引人入胜。

运用抑扬结合可以避免诗情直白呆板,变直抒其情为波澜起伏。

 

抑扬关系具体可分为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举例方仲永和长妈妈)。

所谓“先扬后抑”,就是欲贬损则先赞颂、欲表今日之衰则先写昔日之盛、欲抒苦闷哀愁则先写激昂欢乐(以乐景写哀请)……说到底,先抑后扬是为了更加突出“扬”,而先扬后抑则是为了更加突出“抑”。

 

五.【PPT 5】拓展延伸(学生分四大组讨论) 

1.【PPT 6】《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梳妆,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解析】这首诗本写“怨”,而一二句却欲抑先扬,突出少妇登楼远眺春光时,天真无忧不知愁,后两句笔峰陡然一沉,忽见杨柳色而勾起情思,一个“悔”字,写出少妇内心的离愁别恨,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

全诗先扬后抑,耐人寻味。

 

2.【PPT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王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解析】前九句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末一句却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全诗先扬后抑,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3.【PPT 8】《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解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是先抑后扬。

 

4.【PPT 9】《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敌手可叹我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忠心映照史册。

 

【解析】这首诗先抑后扬。

前六句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沉痛与身世飘零的凄凉。

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贾生》这首托古讽今之作,理解了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借讽汉皇来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同时也学习了抑扬结合这种表现手法,那么今后我们学习诗歌就要把握诗歌内容的前后变化,感情的前后落差,从而体会诗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抑扬起伏之美。

 七.课后作业 

课堂上熟读成诵。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师备课充分,从诵读指导到内容主旨的把握再到表现手法的理解,层层紧扣,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体现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 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朗读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吟诵中品味,以读带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托古讽今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3. 巧妙地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通过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诗歌抑扬结合手法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4.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人物介绍视频、朗读配乐和精致的课件,还学生一个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

教师讲授较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

本页可删除

亲爱的朋友:

人生当自勉,学习需坚持。

从这一刻开始,我依旧是我,只是心境再不同。

不论今后的路如何,我都会在心底默默鼓励自己,坚持不懈,等待那一场破茧的美丽。

祝你成功!

加油!

小学资料铺子为您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