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873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docx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铸就中航工业新辉煌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战略部署,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意见》包含了重大发展机遇,为中航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中航工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军民结合,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中航工业未来的生存之道。

中航工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在航空为本、多元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工企业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战略完全符合《意见》的精神和要求,遵循了世界军工发展的基本规律。

随着国家对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随着装备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工作的推进,军工企业势必会彻底失去“铁饭碗”,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始终坚持这一我党发展军工的一贯方针,不断开拓军工企业的市场“新天地”,这是中航工业发展壮大的不二选择。

中航工业不仅要把军品做成“精品”,而且要大力开拓民品市场,努力把市场做广做宽做大,不断提高中航工业的整体实力,为中航工业的品牌和形象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坚持军民结合,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过去,由于有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军工企业纯粹是一个垄断性行业,产品做得好,国家要给钱,产品做得不好,国家也会给钱。

今后,地方民营企业要与军工企业同台竞技,而长期以来,军工企业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落后,不敢不愿也不会自己寻找市场,体制机制弹性不足、僵化有余。

过去虽然军工企业不会“游泳”,但由于国家给企业带了个“救生圈”,即使不会游泳也不会被淹死,现在国家要把“救生圈”拿掉,我们这些还没有在市场中完全学会“游泳”的企业,不要说与地方那些成天“泡”在市场里的企业去竞争,恐怕连自身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因此,中航工业必须按照《意见》要求加速转型,要尽快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要不失时机地通过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壮大和发展自己;要善于搞好“嫁接”,恰当地把军用技术移植到民用领域,形成军民融合、军民互动、军民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形成强大的“保军”实力和全球竞争优势;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为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人才、制度和组织保障。

随着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加速转型已成为事关军工企业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航工业必须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转型,抢抓机遇,强身健体,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

坚持军民结合,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一定要不畏艰难加快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在现阶段,中航工业坚持加快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只有发展速度上去了,尽快做大做强,中航工业才能在与世界知名航空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中航工业成立以来,党组出台的“二十四条”,以及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加快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等一系列决定、制度和规定,就是贯彻落实《意见》最有力的举措,就是加快发展最实际的行动。

中航工业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要坚持“快”字当头,着重在“加快”上做文章。

当前,集团上下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进战略实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小脚女人走路”,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路子不够宽。

《意见》的出台,不仅为中航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尽快转变观念、主动搏击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就会死路一条,让职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是一句空话。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中航工业不缺思想,缺的是胆识和气魄;中航工业不缺人才,缺的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中航工业不缺智慧,缺的是团结一心、强有力的执行力等良好职业素养。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只有早主动,早行动,才能早受益,早发展。

40万航空人一定会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在践行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上谱写辉煌的篇章。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二:

转变观念为军民融合打开智慧之门

面对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历史机遇,还有人在犹豫不决,徘徊彷徨,思想观念不转变,行动迟缓,甚至对集团公司做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决策采取敷衍的态度。

这种错误的观念是中航工业发展前进的“绊脚石”,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中航工业唯有抢抓机遇,通过军民融合促进转型升级,切实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航空工业没有“铁饭碗”,必须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以开放合作的胸襟践行“两融”。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中航工业在军转民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有的单位还是习惯于把军品当做“铁饭碗”,认为只要抱着军品这个“金娃娃”,就不愁没有饭吃。

观念保守,市场意识淡薄,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用产品的发展。

历史上,我们一些企业在民品市场摔过跟头、吃过亏。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90年代兴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客观上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引入社会资源,扩大军工产业基础,做强军工产品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则需要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开放军工产业体系既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观念促进战略转型,走出原有产业界限,在与地方产业和产业基地的合作中共同发展;要以更加深入的合作精神创新合作方式,走向世界航空大舞台,在参与全球军用和民用航空产业大循环中快速发展。

融入的步伐越快就越能抢占发展的先机,融入的程度越深就越能赢得发展的持续。

军品与民品犹如“车之两轮”,必须树立转型升级的观念,以转型升级的思维推进“三新”。

长期以来,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发展军品与发展民品是互相矛盾的,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殊不知,把军用技术成功“嫁接”到民用领域,能够产生“短、平、快”的效果,使民品得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壮大自身实力,取得更高效、更丰厚的利润,用民品利润“反哺”军品,加强军品领域前沿技术研究,进而取得技术领先,形成技术“垄断”。

军民融合会产生“滚雪球”般的效应,这已成为世界航空巨头成功发展的模式。

因此,发展军品与发展民品并不矛盾,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做大做强航空工业十分紧迫和重要。

因此,在推进“三新”的过程中,要适应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运行规律,通过研发的转型促进产品的升级,通过管理的转型促进企业的升级,通过经营的转型促进发展的升级。

要通过塑造统一的品牌价值,促进中航工业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并增强市场响应速度;要构建集成网络,增强市场网络的利用能力,变传统的组装产品为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航工业在军品民品两个领域、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军民融合需要果敢行动,必须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以市场竞争的意识统领“五化”。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要求中航工业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完善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现在,机遇就在我们的面前。

面对机遇,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果敢行动,尽快进入状态,在军民融合的新征程中奋起直追。

要以市场竞争意识为统领,按照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以改革激发体制机制为动力,重组和科学配置产业资源,全力拓展投融资平台,积极投身国际航空市场,努力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航空产业体系,切实促进中航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使其永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智慧源自不懈的追求,必须树立目标拉动的观念,以目标拉动的激情追求“万亿”。

“万亿”目标基于对富国强军使命的执著追求,基于对军民融合发展前景的热切期待,也体现了40万航空人的智慧、胆识和气魄。

目标就是动力,目标点燃激情。

伴随着军民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航空工业的产业基础会不断扩展,其产品体系也会不断壮大,必将为中航工业在横向拓展产业链、纵向延伸价值链、实现多元化发展方面创造重要的历史机遇。

军民融合是中国航空工业60年不懈求索的经验积累,也是世界航空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

我们不仅要有转识为智的信心和勇气,更要有战略引领的果断和抉择。

企业价值取决于发展速度,基业常青取决于品牌文化。

站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起点,使命感让40万航空人责无旁贷,紧迫感让40万航空人心无旁骛,在军民融合的旗帜下,强军富民必将在开拓进取中实现!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寓军于民是中航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从十七大报告到《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党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改革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对军民融合的要求越来越具体,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决策变为现实,是科学发展观在处理二者关系上的现实成果。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任务,也是中航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寓军于民、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我们理解内涵、凝聚共识。

在宏观层面上,其核心和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将国防科技工业寓于国民经济基础之中,同时发挥国防建设的“溢出效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对中航工业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发挥航空武器装备的技术优势,将自身业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提升军转民、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民用企事业单位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竞争融入航空工业体系中,必须破除“军品是军工单位的专利”的错误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民转军”、“民参军”。

寓军于民、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中航工业履行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决定了“强军富民”是中航工业的双重使命。

当前,中航工业的资产回报率、人均产值和总体竞争力与世界上的知名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面对集团公司全面推进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闯出一条新路,尽快发展壮大。

只有尽快壮大起来,中航工业才能承担起航空报国的历史使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广大干部职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提供保障。

寓军于民、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中航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中航工业要实现科学、协调发展,就必须遵循世界航空工业和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全价值链来规划产业发展,在军、民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到军民结合、产融结合、航空与非航空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等,追求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世界军事强国、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实施军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军民技术紧密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特征明显,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国防实力,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军民结合也是航空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航空巨头波音、GE、庞巴迪、霍尼韦尔、柯林斯等,都是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的两栖型企业,在其辉煌的军品主业后面都有着强大的非航空民品产业的支撑,成为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只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通过建立军民统筹的体制机制,将军民产业在航空工业体系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做大做强,实现中航工业的腾飞。

近年来,中航工业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如逐步构建起小核心、大协作的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航空产业链等;同时,我们的发展中军民融合度还不高,主要表现在军品研制生产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度较低、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较弱、军民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等,已经成为制约中航工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突破过去那种基本上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的格局,不仅要大力推进“军转民”,更要重视“民参军”,既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军民共用的产品,又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国防航空建设领域,走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道路。

当然,在军民融合过程中,还需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保守国家秘密、军品技术优势与质量保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规划军民融合时预先思考、未雨绸缪。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把发展军品作为根本任务,把发展民品作为战略抉择,寓军于民,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要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品和民品发展融合起来,形成军民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切实承担起“五个提供商”的产业定位,努力实现“扬中华国威、富国民经济”的宏伟抱负!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四: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军民融合提供人.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过程中,中航工业必须走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

军民融合是航空企业融入市场、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是中航工业实践“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军民融合,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整个航空工业“人”的工作仍然相对僵化,市场化的人才工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必须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军民融合提供充足、强大的人才保障。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本观念。

当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的实质是人本经济。

人力资本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把人力资本纳入企业总资本运营,是当今一流企业保持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面对新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和有效运作,将中航工业40万的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以产权激励、岗位激励和文化激励等方式,最大程度激发、释放人力资本的潜能,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本队伍,为军民融合夯实人力基础。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要将人才工作放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去谋划推动。

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与否休戚相关,抢占航空科技发展制高点是各国竞争博弈的焦点所在。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振兴航空工业、打造航空强国,是中航工业追求的永恒主题,只有与世界先进航空企业比肩,才能拥有参与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这势必要求我们把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放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去谋划推动,在坚持自主培养的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造就并最终拥有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优秀人才,为军民融合提供不竭动力。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

建立人才价值市场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既是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也是航空人才品牌价值的体现。

中航工业目前的分配模式还未实现与市场完全接轨,要实现中航工业的快速发展,分配激励机制改革需先行。

必须要坚持业绩导向,让知识创造价值,让创造价值的人拥有财富,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空间,为军民融合创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要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

对于人才工作而言,培养、发现、引进只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航工业的人才工作存在着“不够用”、“不适用”、“没用好”等问题,人才使用距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从制度上解决论资排辈、唯学历、唯职称、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问题;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施行长、家、匠分离制度,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军民融合注入活力。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启航的风帆已经扬起。

面对挑战,我们积极应对;面对机遇,我们放手一搏。

中航工业的事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去开创,军民融合的进程需要高素质人才去推动。

只要我们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夺取实践集团战略和军民融合的新胜利。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五:

坚持资本化运作为军民融合提供强大支撑

中航工业以体制改革为契机,实施战略转型,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集团公司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从计划主导走向市场取向、从意志主导走向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彻底走出传统发展路径,并明确将“资本化运作”提到战略高度,为中航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坚持资本化运作,是适应武器装备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军工企业“除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少数企业外,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造”,“探索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

我们看到,武器装备发展对军工企业的资本化运作要求越来越明确、迫切,这一方面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坚持资本化运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在资本化运作过程中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可以更快一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企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资本化运作通过进一步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要素,为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突破提供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坚持资本化运作,是深化中航工业改革最有效的“推手”。

国防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之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乘风破浪。

中航工业提出市场化改革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要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集团公司从计划经济色彩向市场经济特征的根本转型。

对中航工业来说,撬动这一切最好的支点就是资本化运作。

林左鸣总经理指出:

“走资本化运作的道路并不是为了‘圈钱’,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做到从管理到经营都能够向国际水平看齐。

”而企业资本化运作,必然带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为专业化化整合、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开拓奠定发展的支点。

坚持资本化运作,是提升中航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

我们看到,西方的军工企业巨头快速增强核心竞争力、快速成长为世界巨头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资本化运作。

如果中航工业不掌握这个有力的武器,就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丧失资本话语权。

从中航工业资本化运作的实践看,资本化运作大大加快了中航工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优化了成长基因,进一步拓展了整个中航工业配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以资本的辐射效应,提高了产业影响力,获得了强大、持久的竞争力。

坚持资本化运作,是加快中航工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区域经济活力、国家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

企业的自主创新不仅受到自身发展战略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政策、资本等外部因素的制约。

尤其在当前,资本已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坚持资本化运作,走出单纯依赖于国家投入、靠内部勾兑的路径,进行金融资源的深度挖掘,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完善创新要素,努力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更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形成资本推动创新、创新吸引资本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推动中航工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坚持资本化运作,是加快中航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决定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无外乎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两个方面,而企业的扩张能力则更多地取决于资本运作。

在这个资本话语日益强势的时代,光有稳健的产业是不够的,企业必须通过资本运作,或通过横向和纵向甚至是混合型资本的扩张做“乘法”快速做大做强。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资本洗牌,企业如果不掌握资本运作主导权,随时会有出局的危险。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的两面性使然,也是我们坚持资本化运作的战略逻辑。

中航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系列评论之六:

把子公司真正做成中航工业的承重墙

改革呼唤放权,发展需要放权。

总部放权,做实子公司,已成为中航工业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刻不容缓的现实。

总部下放权力,是“放水养鱼”之举。

关键管理要素的再分配,既是管理上的一次革命,也是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放权放手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集团公司提供了两年的适应过渡期,在这个阶段,集团公司虽然在强调总部要逐步下放权力,让各子公司“自转”起来,成为自负盈亏的实体,但始终是迈不开步子,不敢放,也不愿放。

各子公司也普遍遭遇到“成长的烦恼”,认为没有自主权,就没有做实的资本。

做实子公司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责任、智慧和勇气,脚踏实地去“做”;做实子公司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需要顾全大局,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到位、职能的确定,特别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政策的出台,总部和各子公司都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性,总部把管理权限下放,就是自己来做警察,在关键路口指挥,遇到交通事故和堵车的时候及时疏通,让各子公司成为开车的司机,把车上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各子公司。

这就要求司机要抖擞精神,不能打瞌睡;要学习交通规则,不能违规闯红灯;要勤学苦练驾驶技术,不仅要会开车,还要开得稳开得快。

放权放手不仅仅是职能的转变,更是巨大的责任传递。

管理权限下放关键是干部人事和财权的下放,需要集团公司的胆识,但更需要各子公司的勇气。

把各子公司做实,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不能成为昨天的“总部”。

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各子公司就真正成为责任主体,如果说过去因为没有权力而无法承担相应责任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那么今天实现权力的移交则是责任传递、使命交接。

要把总部的放权放手当作真关怀、真爱护、真信任,自觉承担起带领队伍扬帆起航、披荆斩棘的神圣使命,把集团的战略落实到重点型号的主战场、市场开拓的新天地。

军民融合是中航工业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

各子公司在军民融合上大有可为。

随着集团公司总部对管理权限的下放,必定为各子公司大展宏图开辟了光辉大道。

放权放手是总部履行自身“管控”职能的必然要求。

总部管得越多,管得越细,往往会束缚子公司的手脚,自身也会陷于“事务主义”。

集团公司要实现从“管企业”到“做企业”的转变,关键是各职能部门、各个单元按照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决不能越俎代庖。

集团公司总部要坚决克服不放心、不甘心、不热心等消极心态,不能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够管好干好,也不能因为子公司一时不适应,就不敢放权不敢放手。

总部只有真正做到放权放手,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定战略、配资源、监效益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抓得实,才能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基层、转变作风、当好表率。

下放管理权限,不是放任自流、放任不管、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分清职责,理清流程,加强指导,提高效率。

把该交的权力移交出去,也不是责任的“减荷”,而是要集中精力种自己的田、耕自己的地。

正如一个棋艺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