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643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

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

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

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3)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3)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

(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

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

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3)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中部,水位主要受湖水蒸发和水源补给影响,唯一的外泄通道是达兰鄂罗木河(下图中D处河段)。

达兰鄂罗木河连接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

近年来达兰鄂罗木河出现断流。

(1)说明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

(2)推测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海拉尔河流量大。

(2)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

(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解析】

(1)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要从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角度及地形因素分析。

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水流向额尔古纳河,当湖泊水位低,额尔古纳河流入湖泊;从地形看,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海拉尔河流量大,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

(2)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要从河流补给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气候变化角度分析。

从气候变化看,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从补给看,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从人类活动看,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导致断流。

(3)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

由于该河为湖水的唯一排泄通道,河流断流,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等产生不利影响。

3.阅读下面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是我国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面不同点的测量深度测绘图。

材料二 图2是该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1)试在图1中绘出该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该河流①、②、③补给方式。

(3)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答案】

(1)河流自右向左流。

B岸河岸较陡,说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向B岸流,所以水深,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B′岸水较浅、水流慢,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沙)滩较发育。

(2)①雨水(大气降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地下水。

(3)东北

4.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甲图a、b两曲线筑坝后测到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乙图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b 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已受到水库的调节

(3)绘图略。

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大且水位陡涨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解析】

(1)该题侧重对曲线图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由题干可知:

①该河位于我国。

②该河在一年中有两个汛期,A补给时为夏汛,应为雨水补给;B补给时为春汛,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时流量稳定,且汛期补给量小,应为地下水补给。

(2)a、b两条曲线中,a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说明b曲线所示径流量受到了水库的调节,为筑坝后测到的。

(3)森林砍伐前,河流流量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是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天山山脉和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的一个陷落湖,属于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淡水湖泊。

该湖泊的西北部山前平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在湖泊南岸地势低洼的数百米沙丘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盐池,湖泊最深处靠近南岸的库鲁克塔格沙漠。

下图为博斯腾湖的位置示意图。

(1)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地势和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湖泊南部盐池的形成过程。

(3)分析该湖泊西北部芦苇长势良好的原因。

【答案】

(1)夏季。

博斯腾湖水量来源于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多,且大气降水也最多。

(2)盐池位于盆地的位置较低处,湖泊的淡水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沙漠中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水分被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盐池。

(3)位于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有河流流经,靠近博斯腾湖,地下水位高;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解析】

(1)博斯腾湖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来源于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多,且大气降水也最多。

夏季两种来水叠加,水量最大。

(2)根据材料,盐池位于距离湖泊南岸数百米的地势低洼的沙丘间,这里地势低,湖泊的淡水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

沙漠中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水分被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盐池。

(3)根据材料,芦苇分布在湖泊西北部的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有河流流经,靠近博斯腾湖,地下水位高。

该地土壤较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足,适合芦苇生长。

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

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

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

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

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

你是否赞同?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

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小,入湖水量少。

(3)赞同。

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

(答出3点即可)

不赞同。

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

(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

(2)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

(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赞同则从开采地下水可以减少河水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不赞同,则从开采地下水带来不利的影响分析。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湖泊按湖水性质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

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含盐量一般以1%以上为咸水湖)。

淡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低的湖泊(含盐量一般以1%以下为淡水湖)。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大型湖泊,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

材料三的的喀喀湖位置及区域图和月降水量分布图。

(1)推断的的喀喀湖的形成过程。

 

(2)推断的的喀喀湖按性质所属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3)描述的的喀喀湖水位的年内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由于板块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隆起及巨大的构造断裂,,在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形成了一条构造盆地,的的喀喀湖就位于该构造中。

(2)淡水湖。

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3)10月至次年的4月湖泊水位高,5月至9月湖泊水位低。

原因:

的的喀喀湖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0月至次年的4月为南半球夏半年,气温高,冰雪融水多且降水多,湖泊补给水量多,水位高,5月至9月为南半球冬季年,气温低.冰雪不融化且降水少,湖泊补给水量少,水位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成因分类、性质分类以及湖泊的水文特征和成因等相关知识。

(1)从材料图中可以看出,喀喀湖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边界地带,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引起地壳抬升,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断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在盆地中汇聚,形成湖泊。

(2)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性质与成因。

读图分析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山间高原盆地,夏季降水较多,主要靠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淡水的补给量大,水体的盐度较低;而且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湖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从而形成淡水湖。

(3)本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的以及影响因素。

由上题分析可知,的的喀喀主要靠湖泊的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题中所给的的的喀喀降水量分布可知,该湖区10月至次年的4月份降水较多,该时间为南半球的夏季,温度较高,冰雪融水多,因此该时期湖泊的补给水量最大,水位最高;而5 月至9月为南半球冬季年,气温低.冰雪不融化且降水少,湖泊补给水量少,水位低。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堰塞湖、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

甲湖泊总面积166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8米,湖面低于海平面213米。

乙湖泊最大深度380.29米,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甲、乙两湖及河流干流沿线温泉众多,是冬季著名的休闲旅游区。

香蕉主产区为热带地区,但该湖沿岸盛产香蕉,所产香蕉品质优良。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甲湖泊放大图。

推测甲、乙两湖的成因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乙两湖为构造湖;理由:

甲、乙两湖地处裂谷地带,构造运动陷落形成;温泉众多,地壳运动较频繁

【解析】甲、乙两湖地处裂谷地带,构造运动陷落形成。

温泉众多,说明地壳运动较频繁。

为构造湖。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部的乍得盆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内陆淡水湖,湖面海拔281米。

在乍得湖的东北部,分布有著名的博得莱洼地,其最低处海拔155米,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层源源不断地流入博得莱洼地。

乍得湖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非洲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淡水鱼产地之一,但其面积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已经缩小了90%,严重制约了乍得盆地的发展,引起了沿岸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下图为乍得湖周边水系及等高线地形图

说出乍得湖形成内陆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乍得湖地势(或海拔)较低,河水在乍得盆地汇集成湖,湖水难以流出,形成内陆湖。

湖泊东北部有地势更低的博得莱洼地,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缝或含水岩层(地下径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洼地,大量盐分被带走,最终形成淡水湖。

【解析】乍得湖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且有大量河水淡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湖地势低洼,且没有明显的河流流出,形成了内陆湖;湖泊东北部还有地势低于200米的博得莱洼地,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层源源不断地流入博得莱洼地,带走很多盐分,因而乍得湖虽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河流域是祁连山地区孕育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

图6为我国黑河流域分布图。

图示河流的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是该内陆河最为独特的水文现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水循环的知识,解释黑河这一“独特的水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材料二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黑河的主要水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人工增加融雪量,以利于农业灌溉。

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预计面积在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

(3)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河流流入山前冲积扇,一部分消耗于作物吸收、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余则沿河床下泄,并沿途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向下游运动的地下水会出露成为泉水,或通过人类打井抽取地下水,再次被引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

(2)变化规律:

从上游到下游流量先变大后变小(上游到中游流量变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变小);夏季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原因:

上游冰雪融水是黑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上中游支流汇入使流量大,中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灌溉、蒸发及下渗等导致河流流量变小。

(3)水资源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断流时间延长;植被退化;气候更加干旱;土地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第

(1)题,根据水循环原理,黑河流入山前冲积扇,除一部分被人类利用外,其余沿途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出露成为泉水,或通过人类打井抽取地下水,再次被引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

(2)题,补给类型决定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支流、蒸发、下渗、开发利用决定河流流量空间变化。

第(3)题,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得河流流量减少,使区域自然环境的气、地、水、土、生分别产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