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521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浅谈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矿山开发角度

探讨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个矿权投资项目,初期矿山考察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矿主在努力回避一些不确定或者负面的东西,尽量将鲜明的、正面的资料提供给我们,以取得在谈判时的价格优势与合作条件优势。

由于近几年矿业的火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专业的机构与人员参与到编造假资料的队伍中来,导致了目前有些矿权资料编造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光从文字资料上来看,很难看出其中的破绽。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鱼目混珠的乱象之中,将一些负面的、虚伪的东西撕裂开来,以达到“不盲目激进投资劣项目,不轻易误判错过好项目。

下面,通过在矿山考察过程中,自己获得的一点感受,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矿山考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读资料,拔开迷雾找漏洞

一般来讲,要对90年以后的地质资料,相对慎重。

我们认真研读相关资料,找出其自相矛盾与明显错误的地方,发现有明显编造的的痕迹,基本上可以直接PASS掉。

【举例】:

湖南XX金矿资料,在初步阅读时,觉得其金属储量、品位、开发条件等都还不错,但我在阅读图纸资料时,就发现,存在多处纵投影图与勘探线剖面图上面,相对应的位置其标注的品位不一致,竟然高达6处之多,所以也基本判断这个矿资料做假成份比较大,这一点在我们后面与参与编写详查报告的总负责人这边得到了应证。

原来勘探工作是由矿主自己进行的,而有质资编写勘探报告的地质队,在没有做什么深入工作的情下,只是顺着矿主的要求,而编写的详查报告。

对于这个矿权项目,我们果断放弃。

二、矿体工业特征,影响矿体开采

矿床(体)的倾角对开拓方法和采矿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更影响采场顶板的地压管理以及采场崩落矿石的运搬方式。

如缓倾斜中矿体用房柱法开采,则顶板需要支护,用分段崩落法开采则需要放顶。

若是急倾斜矿体,一般上盘有较大的面积不支护。

当矿体倾角小12-15゜,可用自行设备进入采场运搬,小于55゜则需要借助电扒或底盘漏斗放矿,大于55可以自重溜矿。

矿体的厚度,影响矿体采矿方法、开采价值,比如极薄矿体,运用削壁充填法时,每吨原矿的开采成本达到110元左右。

而矿体厚大的,采用崩落法时,采矿费用只需要30元。

并且薄矿体贫化率很高,会达到30%-40%,甚至更高。

从而影响矿体的开采价值。

矿体的连续性,走向上的长度,也会影响矿体的开采经济价值,连续性差的矿体,会导致掘进工程增多,产能下降,生产成本增加。

三、矿山开拓方式,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矿山的生产能力,一般是斜坡道开拓,然后到竖井开拓,生产能力最小的就是斜井开拓,因为受制于斜井的提升能力,并且越向下延伸,斜井的级数会相应增加,而每增加一级提升,在提升费用上升,生产能力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将来想要扩产能,也是比较困难的。

四、了解矿主的证照相关情况,尽可能地看到原件

通过查阅有关证照,可以知道矿方的基本情况,如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构成、证照的限期等有用信息。

五、现场考察与资料上描述是否相符,重点部位多方核实

根据地表的钻孔、岩芯、井下的工程揭露矿体情况,并以抽查的形式,在重点部分将现场与资料进行核实。

做到“重要矿体,重点查证”,这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通过交谈了解矿主的目前的状况及出让的原因

一般来说,矿主想转让自己的矿权,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像资金周转不灵、没钱继续投入、股东意见不和、对矿山管理没有经验等等的说法。

而实际上,很多矿山真的要出卖的原因,是由于资源少、品位低,继续投入风险大的原因。

对于这种矿山,一般矿主都想全部出让,而不想继续保留部分股份。

对于这种矿权项目,要慎重考虑。

七、了解当前的矿山生产成本,为经济测算做好准备

每个矿山的采矿、选矿成本都不一样,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地区差异,就像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有差异。

比如:

同样是一米掘进,在一般地区是1300元,而在偏远地区,高海拔地区等则需要2000多元。

炸药成本云南15000元/吨,浙江10000元/吨。

八、矿山外部环境,影响投资决策

矿区的交通条件、水、电等开发条件,都是影响将来矿山开发的经济效果的因素之一。

如果路、水、电存在问题,将影响矿山的基建投入与时间,延缓矿山的投产与达产年限。

高拔高度、地表附近是否有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影响开发的重要因素。

矿山投资环境方面,主要考察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以及村民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处理不好,矿山将很难得以正常生产。

了解矿区周边其他矿山的相关情况,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成本、矿山效益等方面,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矿权交易常见骗术及破解

一)“前车可鉴”—世界矿业市场第一大骗局

1995年加拿大BRE-X矿业公司在印尼布桑找金矿,采用在岩样中加入金粉的方式以提高金矿品位,披露金矿储量达2000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金矿,股票飚升。

1997年造假事件被揭穿,成为世界第一大骗局,矿业股狂泻,公司股票成为废纸,负责布桑金矿勘查的地质师跳机自杀,相关人员受到严查。

布桑金矿造假事件严重打击了加拿大矿业勘查融资板块的投资信心,也促使加拿大证券管理部门出台了专门的储量评估43-101国家条例,严格规范评估行为。

二)矿产的隐蔽性与隐伏性导致矿产储量估算的客观不确定性

矿产大多埋藏地下,有时哪怕是薄薄的一层泥土覆盖也难以看清其全貌。

矿产的赋存状况很复杂,表现在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组分、品位的多变性,即使有大量的钻孔和坑道对已发现的矿床和矿体进行了详细的控制,但开采后仍然变化很大。

有些矿隐蔽性好,难以识别,如微细浸染型金矿等。

这就使得不同的人按不同的观点对已有工程控制的矿体的储量估算,会有很大的差异。

诚然,如果严格遵循勘查规范来计算储量时,出现的误差应在规定之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勘查部门按有利于资源量或储量增加的方案连矿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我国的情形而言,一般333级别以上的资源量(D级以上储量)可信度较大,而334级别的资源量(E级储量)则仅供参考。

特别是目前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所提交的334级别的资源量的水分相当大,不时地传出某地发现大型至超大型矿床的消息,而后再无下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矿业权评估问题多

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经过了矿权评估,但评估结果可信的不多。

一是矿业权评估的客观、公正、独立、诚信的原则受各方利益人的干扰,评估过程和结果经常偏离正常轨道,不同评估机构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评估机构信誉不高;

二是因大量的评估是由申请人委托,出现了针对资源储量定价而不是公布社会公允参数的现象,对矿业权评估的科学性、严肃性产生很大影响,迫使中介机构拼凑数据、参数以符合定价范围,使得评估报告质量下降;

三是评价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特别是探矿权与采矿权评估存在脱节的现象,缺少客观公平公正的指标参数体系,人为因素很大,评估结果可信度降低;

四是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市场规则不健全,各种不正常的市场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诚信质量,坏社会普遍感到假的东西很多,对市场交易心存疑虑。

评估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其中。

四)矿权转让方恶意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受让方

矿权转让方希望卖个好价钱,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有些矿权转让方通过作假提供虚假信息和数据误导受让方:

1、“以假乱真”矿权证

假矿权证系指伪造的正本(载明矿权区名称、代码、属主、勘查单位、有效期限、面积、发证机关等)和副本(载明矿权区拐点坐标、面积、开采标高),涂改过有效期、范围、开采标高的矿权证,矿权证的复印件、失效矿权证、非发证资格部门所发的矿权证。

虽然受让探矿权或采矿权的一方,都提出要看转让方的矿权证。

但大都重点关注矿权区的面积、范围和有效期限。

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

这个证本身的真伪和是否合法有效。

破招法门:

不要只看矿权证的复印件,而要看矿权证的原件(正本,特别是副本)。

进一步将矿权证复印后,去相关国土资源部门核实真伪。

还要注意市县矿管部门是否越权发证。

2、“张冠李戴”转让区与考察区

将受让方的现场考察带到与拟转让区相邻的矿区,让你大饱眼福。

实际的拟转让区只是该矿区的下脚料或外围远景区。

这在过去缺乏手持GPS快速定位的情况下屡有发生。

破招法门:

很简单,矿区考察时携带手持GPS,对关键矿段和控矿工程现场定位,依据矿权区坐标范围现场核对矿区范围。

3、“瞒天过海”恶意隐瞒不见矿工程

如某矿权单位在矿权区施工了10个钻孔,仅有2个孔见矿,其余8个都是不见矿孔。

但在与某矿业公司谈判转让矿权时,只将两个见矿钻孔的资料给了对方,其余8个不见矿孔从所有资料中隐去,使得该矿业公司误认为该矿权区很有找矿开发前景,从而导致该矿业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还有的矿权单位仅提供上层见矿坑道,而对下层不见矿坑道只字不提,且将不见矿坑道炸毁,如受让方要求进硐查看,则声称坑道口坍塌,且异常危险等等,同时口头保证矿体往深部继续延伸,以误导受让方。

甚至还有虚列子虚乌有的探矿工程如坑道、钻探、浅井和槽探工程;但却以各种理由谢绝现场考察。

破招法门:

坚持实地考察重要的探矿工程,根据成矿环境和成矿带构造条件,分析推断矿床、矿体真实延深延长状况。

4、“虚张声势”

虚报矿床平均品位,或以个别样品的高品位作为矿床的平均品位。

其实,对一个矿区而言,单个样品具有高含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即使厘米级的纯矿脉也无大的开采价值,因为不能规模开采。

破招法门:

不能相信在办公室里摆着的高含量矿石标本,而要实地调查矿脉的厚度与长度,多采样品验证平均品位。

5、“东拼西凑”

有些矿权转让方为将他们的矿权区卖个好价钱,便从别人那里买来一些矿堆放在自己的坑口或选厂矿仓,其实他们自己的矿洞只打到了一些贫矿或小矿脉,却以采空区规模来迷惑受让方。

有的矿权转让方还聘请有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帮忙吹嘘矿山现状远景,抬高交易价格。

有的矿权转让方常抽空将受让方考察所采的矿石样品掉包,或掺杂高品位矿石。

特别是在金矿区,常有带金戒指的人,叼烟卷的人(烟卷里卷有金粉)帮你取样从而污染金矿石样品,也有在矿堆或探矿工程采样面上喷洒过金精粉,然后诱使受让方考察时在其指引的地方采样。

破招法门:

在其原取样位置和其它位置亲自重新取样,注意不在矿堆和采样面表面采样,清理表面后再采样。

注意自己保管好样品;特别金矿,品位以克/吨(百万分之一)计,稍加富矿、精粉,面目全非。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权威专家(包括自己聘请的专家)的目估品位和对矿山考察的管窥之见。

6、“改头换面”篡改勘查单位资料

除封面与扉页盖章处外,肆意篡改勘查单位资料。

故意列高矿石品位或将高品位代替平均品位;篡改储量级别,将未经评审的普查阶段334级储量含糊地说成探明储量。

破招法门:

系统全面研究报告及附图附表,寻找发现文、图、表不相符的地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走访一下勘查单位,了解矿区实际情况,花费一点咨询费用也是值得的。

7、“口若悬河”用报纸报道或其它宣传资料来欺骗受让方。

目前报纸的报道消息可信度低,大多是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编写出来的,作者吃请拿送后妙笔生花,不能作数。

也不要轻信近年经储委批准过的储量报告,因为近年来个别储量报告(含储量核实报告)实质是按业主意愿而成的,甚至存在着制假一条龙服务队伍。

8、“千奇百怪”出让原因

千万不要相信转让方所说的千奇百怪的出让原因,特别要注意探索真实出让原因。

除资源方面问题外,政策方面,环保方面,地方关系方面都应注意考察。

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能否依法转让成功的问题,不要相信转让方信誓旦旦的承诺以及他与国土资源等部门关系密切的动人故事!

否则,一旦进入或将首付款打入,将追悔莫及!

五)考察注意事项

1、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仔细分析研究。

2、请有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实地调查矿区地质情况,可能时将所有探矿工程都考察一遍,特别是不见矿工程;

3、重新亲自采样,特别是在对方不特别推荐的工程部位,并看管好所采的样品;

4、查阅选厂生产日志,特别注意入选品位的变化及选矿回收率,考察矿石的可选性问题,在有关流程截取样品化验分析;

5、请专家着重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和矿化蚀变情况,看有无中大型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及成矿条件;看有无未知的矿种或未知矿床类型发现的可能性。

六)转让合同注意事项:

除合同法定条文条款及一般有关条文条款外,还要注意厘清以下问题。

1、必须载明受让的矿权证号、属主、面积、拐点坐标、有效期限、开采范围;

2、必须载明矿区道路、坑口、矿场占地、占林的合法有效手续及使用权的移交与确认;

3、必须载明选厂、尾矿库占地、占林的合法有效手续及使用权的移交与确认;

4、必须载明选厂、尾矿库的立项报告、排污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的移交;必须载明用水手续及使用权的移交与确认;

5、必需载明电力设施、已采矿石及其它资产的处置方式;

6、必须载明转让过程各项违约责任。

在诚信普遍缺失的今天,我们害人之心不应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面对矿权交易的重重迷雾,我们应该要有一双慧眼,看穿假象,拨开雾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