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455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山东枣庄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结合“1921年春”及“列宁”可知,文中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而是取代,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并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强调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2.“(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人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人。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苏联的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新经济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苏联解体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例如:

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出现了经济危机,再从“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的信息可得出苏联利用西方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广泛引进西方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

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采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的解体,故选C;AD不符合史实,B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故排除。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5.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

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

这一做法的影响有

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1932年这个时间点,可推断当时英国采取提高关税的办法,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就不利于解决贸易矛盾,故A项错误;英国提高进口税的办法,使国际关系恶化,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利于规范贸易秩序,故C项错误;1932年当时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的影响

6.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家,所以排除A;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7.根据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美国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这项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

A.保护水土资源和绿化环境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缓解失业和缓和危机D.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兴办工程,即这项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失业和缓和危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农业发展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下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

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

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

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A

【解析】略

9.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C.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D.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滞涨”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滞涨”现象而非经济危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时西欧和美国经济增长点仍然是实体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而非材料中的“滞涨”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

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

“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强调整齐划一,和“大同构想”是吻合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复杂,不是“大同构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也很多,也不是“大同构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也不是“大同构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

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D.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而非“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左”倾错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也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也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2.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段“Ⅲ”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正在推行经济调整的方针,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时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改革开放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

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

A.1980年B.1984年C.1987年D.1993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中国公司元年”“我们都下海吧”可以分析出中国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从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4.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80年,经济特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A项排除,B项错在“高度自治权”;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上海浦东1990年开放,故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15.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是在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因此二者都强调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D两项与二者最突出的特点不符。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对下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值(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起点低,尤其是重工业尚未起步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产量持续增长,明显高于粮食产量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主要产品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建国后粮钢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的增长,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突出了重工业的成就而非重工业尚未起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钢产量和粮食产量的对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这一决议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未从国情出发,严重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次重大的失误,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民公社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是大跃进而非人民公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8.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评价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84年中国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城市,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时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选项D在时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9.“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因为农村有好几亿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

在农业改革进程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个东西”是

A.国有全民企业B.民营企业C.乡镇企业D.包产到户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属于农业改革,就地在农村转移劳动力,起到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属于农业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属于农业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包产到户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

“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

”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

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9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章城市经济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7年,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1987年而非1911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建立新中国,属于第二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第四章,1999年民主法治建设成果巨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1.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

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打破铁饭碗、铁工资与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正在探索企业用人、工资与职责制度改革,它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面向市场,B项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与A;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排除B;D题干看不出,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变化主要趋势:

(1)所有制方面:

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2)在管理体制方面:

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行政命令、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分配体制方面:

由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2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

考点: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三大支柱

23.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是在

A.美国的“新经济”出现之时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时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之时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元的独特地位,这个独特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确立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而非.美国的“新经济”出现之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元的独特地位和世界贸易组织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元的独特地位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及其后世界经济发展。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各国货币不能与黄金直接兑换,故A项错误。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结束,美国由于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频发,难以支撑这一体系正常运转,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故B项正确。

70年代末美国经济总量仍为各国之首,故C项错误。

欧元发行于1999年,根据图难以得出“持续回落”等结论,故D项错误。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评价

25.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资本主义的逻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应该理解为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建立的,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都没有体现出来。

26.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荷兰首相说: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因为《马约》的签订意味着

A.欧元正式启用B.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多

C.开启欧洲一体化自下而上的进程D.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意味着欧洲一体化上升到了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元正式启用是在2002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成员国是否增多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开启”,应该是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7.国际体系发生的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权力实施创造了极大的机会。

因此,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内容反映了欧元的重要作用是

A.有助于抑制美国金融霸权B.有助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C.有助于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D.有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欧元的流通也不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C项是错误项,欧洲是世界旧秩序的维护者,所以欧元不能也不可能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所以C项错误。

D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

材料内容“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表明A项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元的作用

【名师点睛】欧元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融合,而且还促进欧洲社会文化的融合。

无国界、无身份、货币通用的人口大流动,允许当地人民更好地交流、讨论、表达和生活。

各国间的这种文化相互渗透,给欧洲人一种生活在同一“屋顶下”、“新欧洲”命运共同体的感觉。

欧元自然而然地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

28.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这主要表明

A.世界政治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答案】B

29.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B.政治一体化C.贸易自由化D.经济多极化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耐克公司在全球企业生产的分布,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故本题选A。

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故B错误。

因为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故C错误。

题中也没有涉及到经济的多极化现象,故D错误。

30.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指出:

“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

”这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